学术投稿

利多卡因在初孕妇早孕吸宫术中的应用

黄凤姐

关键词:
摘要:常规行早孕人流时,一般不需用麻醉剂和镇痛药,大多数的受术者均可耐受,而对于初孕的妇女,因宫颈管过紧,尤其是子宫位置过度倾曲的妇女,术中扩张宫颈时有一定的困难.我院对初孕妇女行早孕吸宫术时采用了利多卡因宫颈管及宫颈外表行表面麻醉,使宫颈管明显松弛,宫颈扩张顺利,患者痛苦减轻.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脱敏治疗

    我们应用特异性脱敏方法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胡昱;陈霞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麻醉中发生心跳骤停后复苏成功4例报道

    近几年来我科在临床麻醉手术中致病人意外呼吸心跳停止4例,经抢救复苏后第3天出现突发性双眼失盲2例,经治疗后4例均转归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春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慢阻肺患者内皮素变化和在肺内分布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变化和肺组织内皮素分布在慢阻肺(COPD)发病机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血气分析,心肺功能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测量27例慢阻肺患者血浆ET-1水平,肺组织ET-1免疫组化,血气,心肺功能参数和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慢阻肺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气和心肺功能明显降低;慢阻肺患者血浆ET-1水平较正常人增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T-1主要分布在小支气管上皮和外膜平滑肌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其分布与肺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相一致.血浆和肺组织ET-1与VC%,MVV%,PEFP,V25/HT%和右心EF%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右心Q-B/B-Y比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 ET-1通过加强肺组织小支气管和小动脉的收缩及其结构重建参与慢阻肺发病过程.

    作者:李志斌;罗祝泉;赖晃文;王小春;邹霞英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QT离散度(QTd)系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Clarkson等报道QTd与收缩压高低及左室重量指数相关.研究表明,左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常源于室性心律失常.为探讨QTd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验证QTd是否可作为评估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参考指标,对我院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QTd和左室重量指数的测量,并与健康成人组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好发于下肢[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超过72h,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来院治疗时已超过3天,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的原理[2],利用深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即浅静脉血流可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而深静脉血流则不能返流至浅静脉,从足背静脉穿刺,使溶栓药通过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快速作用于血栓部位,促使血管再通.

    作者:朱新慧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苦参素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初探

    目的评价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和一般保肝治疗,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肝纤维化指标和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治疗组的血清HA、PCⅢ、CⅣ、LN浓度显著下降;HBV-DNA和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1).治疗组除个别患者静滴穿刺部位轻度疼痛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陈伟奇;周大明;鞠龙祥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消化系疾病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减少病人的痛苦,并开拓消化内科治疗新方法及措施,本院把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建国;黄书海;陈乙勇;黄东坡;林阅生;黄万金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老年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斜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病人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腹股沟斜疝老年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斜疝修补术.结果治疗组病人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完全可以替代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且对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宜.

    作者:罗海晖;黄敏;沈樑;余琼;詹振鹏;吴钧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HIV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AIDS),是由一种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位于T淋巴细胞上的CD4分子是病毒的受体.HIV蛋白酶是HIV产生的,这类蛋白酶专门负责病毒及其酶的前体清除工作,正是在这种酶的作用下产生了成熟的、易感染的病毒.在寻找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中,HIV蛋白酶抑制剂以其花费低廉、研制周期短、与目前生产水平接近以及较HIV疫苗安全等特点,在抗病毒的化学治疗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它是近年来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中发展较快的方法之一.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芳;邱丽筠;黄丽丽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基因工程药物的高度纯化方法

    随着人们对生命现象认识的不断加深,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DNA重组和单克隆抗体两大技术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细菌和动、植物细胞表达蛋白质成为一项常规技术.技术门槛的降低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使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基因工程制药这一领域中来,这样势必造成市场竞争的加剧,刺激着基因工程药物成本的下降.因为基因工程制药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多,性质与目的产物相似),分离纯化,特别是高度纯化的方法和手段直接决定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因而其关键性不言而喻.

    作者:俞淑文;贾洪;张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β-受体过敏综合征3例误诊分析

    笔者分析了我院3例β-受体过敏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刘小青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B超诊断宫腔胎物残留的体会

    本文经B超诊断,对宫内胎物残留80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80例宫内胎物残留,年龄20~30岁46例,31~45岁34例,人工流产后40例,中期引产后20例,自然流产后15例,足月分娩后5例,均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时多时少,伴有下腹部疼痛.

    作者:孔亚;来洪卫;来卫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目的探讨迟发性脾破裂的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伤后16天出现脾破裂的症状,经腹穿、B超确诊,手术证实,行脾修补术,术后未发生暴发性感染,痊愈出院.结论迟发性脾破裂易误诊,应掌握其发生机制,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和警惕性是提高迟发性脾破裂疗效的关键.

    作者:达珍;黄亮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反渗水异常致血透患者严重反应12例分析

    血液透析的疗效取决于透析器膜的材料,血透机性能和透析液质量、透析用水的好坏直接影响透析效果,甚至引起严重反应.本单位发生一过性氯胺超标的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勇;黄莉莉;许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酷似淋巴瘤的颈、胸、腹淋巴结结核1例

    患者,男,35岁,反复胸闷、气促、发热1年,加重伴胸痛2月.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午后发热,体温39℃左右,无畏寒、寒战,持续半小时可自行退热,近2月来症状加重,伴左下胸部疼痛,呈牵拉样,以深吸气为重.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病程中体重减轻5kg.

    作者:杜海坚;李志斌;陈小容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尿激酶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患者,男,38岁,夜间起床小便感觉一侧肢体活动不灵2h而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min,律齐,左侧下肢肌力2级,测BP 150/100mmHg,头颅CT示脑血栓形成.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给予NS 150ml尿激酶100万U,要求30min输完,静滴10min后,病人感口唇、舌尖发麻,咽部梗噎,同时头晕、胸闷、周身皮肤潮红、可见丘疹,随即神志不清,呼吸困难,血压60/20mmHg,心率110次/min,考虑过敏所致.

    作者:孙伟平;修俊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苄基二氢小檗碱的降压作用部位研究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了解其降压作用部位.方法制造大鼠实验模型,不同途径给予BHB,测定血压值.结果中枢给药不能引起血压下降,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作用时间长.结论 BHB降压作用部位不在中枢.

    作者:包喜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甲状腺癌诊断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51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等检查.结果有151例、64例和122例患者分别接受了上述检查,符合率分别为51.0%、87.5%、97.5%.病理诊断乳头状癌115例,滤泡状癌23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癌6例,其它4例.结论大多数分化性甲状腺癌起病隐匿、生长缓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FNA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可以减少甲状腺癌的误诊,避免甲状腺癌术后近期二次手术带来的心理、生理上的痛苦.

    作者:包建东;杭剑萍;戴军;臧亚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

    射频消融术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展的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应用射频电流的热效应使组织脱水干涸,甚至凝固、坏死、碳化,从而消除病变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1].我科于2002年1~12月应用这项技术治疗198例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冯艮娇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羟喜树碱联合维拉帕米玻璃体内注射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一定剂量的羟喜树碱(HCPT),维拉帕米(Ver)在玻璃体切割术中注入玻璃体腔内,观察对玻璃体增殖物的抑制作用.方法对51只眼视网膜脱离体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患者施行玻璃体手术加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与单纯手术组37只眼视网膜脱离伴PVR做对比观察.结果手术加注药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术后3~5个月随访治愈率分别为88.23%,70.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表面增生膜和网膜下机化膜比术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3.72%,34.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加注药组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提示羟喜树碱联合维拉帕米玻璃体腔内注射将是防治PVR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荣翱;毕燕龙;李雯;王惠英;朱茜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