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26例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

谢兆丰;周宇;张庆荣

关键词:颅血出血, 维生素, K缺乏, 婴儿
摘要: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的特点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 1999-2005年儿内科住院的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病例的资料.结果: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合并颅内出血 26例,占该病例的 60%,病死率为 9%.26例单纯母乳喂养率为 92%,流动人口病例与常住人口病例之比为 2.71:1,在医院出生未肌注维生素 K占 39%.结论:单纯母乳喂养婴儿中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并不少见,病死率高,推广预防的常规措施十分重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恶性Brenner瘤1例

    患者女性,50岁,主因经期延长 2年,经量较多,近 20 d感下腹憋胀,症状逐渐加重,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在右下腹触及 16 cm×12 cm×12 cm实性肿物,固定.腹水征阳性,腹水细胞学检查,病理报告查见癌细胞.术中见右卵巢肿物 1个,大网膜增厚,结肠旁沟、膈下数个结节.

    作者:黄勇;李春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动态脑电图描记在毒鼠强中毒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动态脑电图描记在毒鼠强中毒中的应用.方法:对 26例毒鼠强中毒者的动态脑电图、心肌酶学改变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毒鼠强中毒可引起血肌酸激酶同工酶的上升及脑电图的改变,以后者更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中毒后精神症状明显者脑电图颞部爆发性 3~5次/s的慢活动明显增多.结论:毒鼠强中毒者的精神症状与颞叶损害有关,动态脑电图能很好地反映毒鼠强中毒的程度,定期复查能反映毒物是否对大脑仍有残留损害.

    作者:邹明;于华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7例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少见胃肠道疾病,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各层,典型病例多见于 30~ 50岁患者,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 2倍.自 1937年 KAIJISER首次报道以来,特别是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内个例报道增多,近年来我院收治 7例 EG,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福群;杨永军;孙景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

    目的:设计一种新术式治疗子宫体部肌瘤,不开腹并保留生育功能,探讨其适应证、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36 例子宫体肌瘤患者(年龄 27~39岁)在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同期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 30例作对照,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时间、出院时间,并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术后恢复及妊娠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出院早.在门诊进一步随访,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于术后 26个月剖宫产分娩 1女婴.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不开腹、手术创伤小、美观的优点,且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手术操作具有可行性,为子宫体肌瘤治疗的一种新术式,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血传播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对肝脏病变和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我院 340例乙型肝炎患者 TTV DNA进行检测,并同期检测乙型肝炎相关病毒学指标和 HBV DNA载量.结果:49例患者 TTV DNA呈阳性,分别为急性肝炎 3例、慢性肝炎 29例、重型肝炎 5例、肝炎后肝硬化 12例.TTV重叠感染组和单纯 HBV感染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而两组 HBV DNA 载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TV可在急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等患者中检出,并加重其肝脏的病变,但不能影响 HBV的复制.

    作者:姚细安;童裕维;唐漾波;刘国莲;蔡晓莉;唐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重型脑血管病236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通过对 236例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分析,预测患者病情的预后.方法:对经头颅 CT证实有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及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 236例,死亡 44例,好转 192例.多表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或下移、J波等.结论: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大部分可随着脑部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一旦出现一过性 ST段抬高或下移、J波、并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提示预后不佳.

    作者:刘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核转录因子-κB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核转录因子-κ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 B)是 1986年 SEN等首先从 B淋巴细胞核提取的一种核蛋白.后来研究发现 NF-κ B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能促进多种细胞转录和表达,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及细胞增生、转化和凋亡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 NF-κ B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 NF-κ B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云;白芸;侯连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表现有癫痫发作的肝豆状核变性6例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先天性家族遗传性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国内较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表现有癫痫发作者较少见,我院 1997年 1月至 2005年 5月收治有癫痫发作的 HLD共 6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闫斌;郝静;吴风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影响肺结核患者规律服药依从性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规律服药依从性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曾用过抗结核药物初次住院的肺结核患者采用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规律服药依从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价并总结分析患者对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患者规律服药率为 51.1%,影响肺结核患者规律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受教育程度及对结核病的知晓情况等有关.结论:加强防痨宣教,重视肺结核患者的督导管理,能终提高肺结核病的治愈率.

    作者:庄穗香;张华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烟雾病脑CT血管成像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烟雾病脑 CT血管成像(CTA)的检查技术要点、影像学表现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 16层螺旋 CT行脑 CTA检查,后处理技术为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大密度投影(MIP).结果:双侧颈内动脉闭塞、狭窄,脑底部可见异常血管网,大脑前、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及颈内、外动脉之间形成广泛侧支交通.结论:脑 CTA检查能够很好地显示烟雾病异常血管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烟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邹文远;曹阳;石磊;陈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氯沙坦加杏丁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沙坦加杏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 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 A、B两组,每组各 16例.A组给予氯沙坦 50 mg口服,1次/d,杏丁注射液 20 mL+生理盐水 100 mL缓慢静脉滴注,1次/d.B组给予氯沙坦 50 mg口服,1次/d.疗程为 12周.观察治疗前后 24 h尿蛋白(Tp/24 h)、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S)、血钾、平均动脉压(M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两组治疗后 Tp/24 h、MBP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 Scr、血钾、FBS、红细胞压积均无明显变化;A组治疗后 TC、TG、血浆黏度和 TT明显下降,而 B组无明显改变;治疗前后 TC、TG、血浆黏度和 TT的下降 A组较 B组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氯沙坦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除了可以降尿蛋白、控制血压外,还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能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

    作者:付艳燕;贾汝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疗效观察

    乳腺小叶增生为女性的一种良性疾病.国内报道 [1]其发病率为 10%左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 75%以上,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尤其不典型上皮增生者可癌变,所以临床对此病较为重视,治疗的方法也较多,我院 2002年 2月至 2004年 2月对 391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进行了中西医对照治疗,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喻其霞;陈彩萍;韩文兰;顾燕琴;郭文利;许锦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变应性鼻炎证型与免疫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证型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3组不同证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共 150例,即肺气虚组 60例、脾气虚组 42例、肾阳虚组 48例,测定其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IgE等数值,然后对 3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证型的 IgA、IgG、IgM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阳虚组的 IgE值高,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更低,临床可将 IgE值作为变应性鼻炎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作者:梁晓阳;王士贞;邱宝珊;郭集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纳络酮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差,治疗较为困难,病死率高,单用低分子量肝素虽能改善病情,但疗效尚不满意,我们用纳络酮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俊华;周志堂;李丽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吞咽功能训练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 60例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成康复训练治疗组(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吞咽功能训练,而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4周后评定两组的吞咽功能疗效.结果:康复组显效 15例,有效 8例,无效 1例;对照组显效 6例,有效 16例,无效 14例.两组疗效经 Ridit分析,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3.7428,P<0.05).结论:早期积极的吞咽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鲁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腕部腱鞘结核12例诊治分析

    结核是一种全身各种组织都可以发生感染的疾病,为常见病及多发病,而腕部结核则比较少见,因其缺乏特异性局部体征而易误诊.近 15年来,我院收治手腕部结核 12例,在诊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作者:马宏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 ELISA法对 32例无并发症的 AGN和 15例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的 AGN患儿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测定血清 cTnI水平.结果:并发严重循环充血患儿的 cTnI含量 [(0.359± 0.089)μ g/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0.090± 0.058)μ g/L]和正常对照组 [(0.085± 0.019)μ g/L](P<0.05),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测定 cTnI对判断 AGN是否合并严重的循环充血及评价心功能状态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朱金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川崎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28例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 KD是一种免疫介导性血管炎,除引起冠状动脉损伤已被重视和公认外,尚可累及其他系统,尤其神经系统损害 [1],临床上往往被忽视,并导致误诊、漏诊.本文就 28例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陆燕凤;吴蓉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不同治疗方案在幽门螺旋杆菌复治失败后的应用比较

    目的:为避免幽门螺旋杆菌(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本实验选用较少有耐药现象的左旋氧氟沙星、呋喃唑酮进行治疗,以探求根治率更高的 HP治疗方案.方法:收集 HP复治失败患者 79例,随机分为 OBMC组(奥美拉唑、胶体铋剂、甲硝唑和克拉霉素)和 OBLF组(奥美拉唑、胶体铋剂、左旋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进行治疗,疗程均为 1周.结果:.OBLF组根治率(86.7%)高于 OBMC组(44.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呋喃唑酮、左旋氧氟沙星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的补救方案,能提高 HP补救治疗的根治率,可应用于 HP复治失败后的治疗.

    作者:杜勇;宋军;卢光新;王斌;徐少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利多卡因依赖性1例

    患者男,47岁,教师.心前区闷痛 2 d,每日发作 3~ 4次,历时 20~ 30 min,可自行缓解,未介意.3 h前出现剧烈胸痛、憋闷、气短,不能平卧,出大汗.既往有哮喘性支气管炎及高血压病 20年.查体:T 36℃,P 100次 /min,R 20次 /min,BP 10.7/6.7 kPa.

    作者:杨志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