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报告

沈涤华;施诚仁;葛莉;吴燕;余世耀;严文波

关键词:肿瘤, 肌组织, 腹腔, 儿童,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腹腔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 2000-2005年间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 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 IM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外科处理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有较长时间的发热史,其中 3例有反复腹痛发作史;肿瘤都位于腹腔肠系膜和后腹膜;3例伴有贫血(Hb 60~120 g/L);病损大径 3.5~15 cm.4例成肌纤维细胞瘤均为致密的梭形细胞型;显示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蛋白阳性;5例肿瘤完整切除,随访 4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儿童 IM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由增生的成肌纤维细胞和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因其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复发倾向的生物学特性,宜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 ELISA法对 32例无并发症的 AGN和 15例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的 AGN患儿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测定血清 cTnI水平.结果:并发严重循环充血患儿的 cTnI含量 [(0.359± 0.089)μ g/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0.090± 0.058)μ g/L]和正常对照组 [(0.085± 0.019)μ g/L](P<0.05),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测定 cTnI对判断 AGN是否合并严重的循环充血及评价心功能状态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朱金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脑水肿28例临床护理

    放射性脑水肿(radiative cerebral edema,RCE)是各种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各个反应期,急性 RCE在放射治疗即刻至 10 h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脑水肿颅压增高表现 [1].慢性 RCE一般发生在治疗后 3~ 10周出现,大部分表现为头痛、呕吐,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缺失症状,如偏瘫、面瘫等.以下是我科 2002年 4月至 2005年 2月收治的 84例颅内肿瘤放疗后发生 RCE的 28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林瑞英;陈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Ⅱ灌注大鼠模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观察

    目的:复制 AngⅡ致肾脏损伤模型,初步观察在高浓度 AngⅡ和高血压状态下足细胞损伤改变.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 A、B、C 3组,A、B组分别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以 200 ng/(kg· min)、400 ng/(kg· min)浓度持续灌注 AngⅡ,C组为对照组,由生理盐水代替 AngⅡ.每周测量体重、收缩压、24 h尿蛋白,并用 podocalyxin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计数尿液足细胞,于第 2和第 4周末处死动物,留取电镜和光镜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A、B组大鼠在植入微泵后收缩压和尿蛋白在第 1周时即增高,后持续增加.第 2周肾小球光镜病理改变不明显,第 4周可见系膜基质增多等病理变化;电镜观察 2周时部分足突融合,4周时足突广泛融合,足突间隙狭窄.第 1周开始 A、B组部分大鼠尿液可检测到足细胞,随实验进展逐渐增多,尿足细胞排泄与收缩压和 24 h尿蛋白成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 0.526、0.721,P<0.05).结论:外源性灌注 AngⅡ可成功复制 AngⅡ致肾脏损伤模型,在此模型中足细胞主要在超微结构水平发生改变,尿液足细胞检测可以作为足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反映体内足细胞损伤状态.

    作者:梁伟;丁国华;贾俊亚;朱吉莉;陈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血传播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对肝脏病变和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我院 340例乙型肝炎患者 TTV DNA进行检测,并同期检测乙型肝炎相关病毒学指标和 HBV DNA载量.结果:49例患者 TTV DNA呈阳性,分别为急性肝炎 3例、慢性肝炎 29例、重型肝炎 5例、肝炎后肝硬化 12例.TTV重叠感染组和单纯 HBV感染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而两组 HBV DNA 载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TV可在急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等患者中检出,并加重其肝脏的病变,但不能影响 HBV的复制.

    作者:姚细安;童裕维;唐漾波;刘国莲;蔡晓莉;唐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重型脑血管病236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通过对 236例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分析,预测患者病情的预后.方法:对经头颅 CT证实有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及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 236例,死亡 44例,好转 192例.多表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或下移、J波等.结论: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大部分可随着脑部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一旦出现一过性 ST段抬高或下移、J波、并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提示预后不佳.

    作者:刘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眼眶蜂窝织炎并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1例

    患者男,67岁,因右眼红肿疼痛、视力骤降伴同侧头痛、低热 4 d于 2004 年 11月 22日 8时入院.患者 4 d前不明原因出现右眼红肿疼痛、视力明显下降,未行治疗且症状逐渐加重.入院时查体:体温 37.9℃,脉搏 80次 /min,呼吸 20次 /min,血压 130/85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彭小娟;陆晓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疗效观察

    乳腺小叶增生为女性的一种良性疾病.国内报道 [1]其发病率为 10%左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 75%以上,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尤其不典型上皮增生者可癌变,所以临床对此病较为重视,治疗的方法也较多,我院 2002年 2月至 2004年 2月对 391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进行了中西医对照治疗,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喻其霞;陈彩萍;韩文兰;顾燕琴;郭文利;许锦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性粒细胞在介导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严重的创伤、感染、休克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肠道血流量减少,导致低灌注性肠功能损伤,与低灌注血流量呈反比与技术时间呈正比;随着血供的恢复,肠组织结构又可发生再灌注性损害,总称为肠道缺血/再灌注(GIR)损伤.

    作者:郄文斌;屠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烟雾病脑CT血管成像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烟雾病脑 CT血管成像(CTA)的检查技术要点、影像学表现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 16层螺旋 CT行脑 CTA检查,后处理技术为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大密度投影(MIP).结果:双侧颈内动脉闭塞、狭窄,脑底部可见异常血管网,大脑前、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及颈内、外动脉之间形成广泛侧支交通.结论:脑 CTA检查能够很好地显示烟雾病异常血管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烟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邹文远;曹阳;石磊;陈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 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用尼龙柱法分离异体血 T淋巴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再将其分别与 MSCs及不同浓度 MSCs培养上清(100 μ L和 200 μ L)共同孵育,以单独培养的异体淋巴细胞为对照组,MTT法分别测定 T细胞的增殖并计算增殖转化抑制率.结果:MSCs及 MSCs培养上清均可使 PHA刺激引起的异体 T细胞的增殖转化受抑,MSCs组抑制率为 54.9%,MSCs培养上清组(100 μ L和 200 μ L)抑制率分别为 21.6%和 37.6%(P<0.01或 P<0.05).结论:MSCs通过细胞接触和分泌某些因子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有负调节作用.

    作者:王景昌;白海;吴涛;路继红;欧剑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注射用阿齐霉素对学龄期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齐霉素治疗学龄期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组予阿齐霉素 10 mg/(kg· d),疗程 5 d.对照组静脉滴注红霉素 4~5 mg/(kg·次),6~8 h 1次,疗程 5 d.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6%;对照组有效率为 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样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阿齐霉素治疗学龄期儿童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疗效好、安全.

    作者:欧阳培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岛素抵抗与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动物模型中胰岛素敏感性和肌肉、肝脏解偶联蛋白(UCPs)基因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高脂喂养大鼠制作 IR模型,用半定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UCPs基因 mRNA表达变化,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结果:高脂喂养可以显著增加动物的体重,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葡萄糖输注率(GIR,28.03± 8.02 vs 9.89± 3.28,P<0.01),可使肝脏内 UCP-2基因、肌肉内 UCP-3基因 mRNA表达降低(0.63± 0.18 vs 0.43± 0.15,P<0.05;1.22± 0.24 vs 0.78± 0.17,P<0.01).结论:高脂喂养可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 UCPs基因表达减弱有关.

    作者:李全民;张素华;任伟;倪银星;吴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黏膜易脆59例原因分析

    黏膜易脆属于悉尼胃炎分类法 [1]的描述词汇,至今在相关文献中很少提及,也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总结我院 2003-2004年胃镜检出的 59例黏膜易脆患者,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判定标准,供同道们参考指正.

    作者:郑长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survivin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大鼠 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米非司酮组,灌胃 4周后,分别取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 survivin的表达.结果:(1)各组在位内膜 survivin的表达强度,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低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各组间异位内膜 survivin的表达强度均有明显差异,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不同组内在位、异位内膜 survivin的表达强度,高剂量、低剂量组异位内膜均明显低于在位内膜(P<0.01),而正常对照组异位内膜则高于在位内膜(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 EMS可能与降低 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慧;王自能;郑辉;朱颖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报告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 2000-2005年间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 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 IM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外科处理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有较长时间的发热史,其中 3例有反复腹痛发作史;肿瘤都位于腹腔肠系膜和后腹膜;3例伴有贫血(Hb 60~120 g/L);病损大径 3.5~15 cm.4例成肌纤维细胞瘤均为致密的梭形细胞型;显示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蛋白阳性;5例肿瘤完整切除,随访 4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儿童 IM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由增生的成肌纤维细胞和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因其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复发倾向的生物学特性,宜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沈涤华;施诚仁;葛莉;吴燕;余世耀;严文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53促凋亡蛋白ASPP在恶性血液病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apoptosis)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多细胞有机体为保持自身组织的稳定,调控自身细胞的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性死亡过程 [1].它以质膜发泡、细胞质固缩、核染色体裂解和凋亡小体的形成为特征,因此与病理情况下的细胞坏死有本质的区别.在细胞凋亡过程中,p53蛋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丁万宝;魏彩霞;李维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胸膜恶性间皮瘤1例

    患者男,17岁,学生.因胸痛、咳嗽、低热 20 d于 2005年 8月 31日入院.入院前 20 d无明显诱因感右侧下胸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胀痛,咳嗽时疼痛加剧.5 d后疼痛稍好转,又出现干咳、低热不适,以午后低热为主,体温 37.5~ 38.5℃.可自动退热,伴盗汗,无寒战,无腹痛、腹泻及其它不适.

    作者:刘桂霞;钟敏华;厉银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肾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肾细胞癌中 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 41例肾细胞癌中 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41例肾细胞癌 survivin阳性率为 56.1%(23/41),9例正常肾组织 survivin无表达,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Survivin表达与肾细胞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与肾细胞癌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调亡指数呈负相关(n=12,r=-0.58)(P<0.01).结论:Survivin基因与肾细胞癌病程发展、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岳勇;陈志涛;何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复胃1例

    重复胃畸形是国内外罕见的先天畸形,现将我院的 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主因上腹部疼痛 1个月余收入我院.其症状为反复阵发性上腹部烧灼样疼痛,服用制酸药物无明显好转.体检心肺无殊.腹平软,未触及包块,腹无压痛、反跳痛.

    作者:金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59例脑脊液指标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对脑脊液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对 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 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其在入院 1周内脑脊液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 3周内脑脊液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 1周内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1 g/L)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入院第 1周,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的差异无显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糖含量、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均明显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而氯化物含量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在入院 3周内的动态比较发现:(1)经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及红细胞数呈进行性降低,而淋巴细胞百分数无显著变化.(2)脑脊液糖和氯化物含量无显著变化,而蛋白含量呈进行性增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 1周内脑脊液蛋白≥1 g/L的影响因素与病人年龄和淋巴细胞百分数相关.结论: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比,若病人在入院第 1周内其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降低,或在入院 3周内其脑脊液蛋白呈进行性增高,临床应高度疑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作者:钟建勤;钟志民;张耀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