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闭式脂肪抽吸减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江昌艳;杨光喜;颜昌力;余传玉;秦巍

关键词:
摘要:小切口闭式脂肪抽吸减肥术作为传统的依靠机械负压吸脂以达到重塑体形的吸脂方法,由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1].我科于1999年9月~2002年12月,已开展该项技术228例,现就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善宁在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及其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十分常见,而其大出血更是内科常见的急症,病情严重者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们近年来采用善宁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并与垂体加压素治疗进行对照,观察其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永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迪银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迪银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同形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采取门诊患者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结果两组基本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形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迪银片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银屑病,既有迪银片见效快,疗效高的特点,也可以缓解因长期患病引起的精神紧张,忧郁,焦虑等引起的病情加重,减少同形反应的发生,减少迪银片引起的副作用,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林立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胆囊手术中漏诊消化道肿瘤13例原因分析

    我院自1982~2002年共行胆囊切除术1021例,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病例13例,漏诊率1.27%.现就其漏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朱亚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观察与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h内出血超过400ml,往往来势凶猛,处理不及时有生命危险.因此,我们应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的观察护理,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抢救措施.

    作者:刘桂芬;潘翠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2645名45岁以上油田职工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结核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除青少年结核发病率高外,60~70岁的老年人亦呈发病高峰.近年来,这一古老的疾病在全世界卷土重来.为了了解胜利油田的结核病疫情,管理局结核病防治所对2645名年龄在45岁以上的油田职工进行了健康查体,现将检查内容中的结核菌素(PPD)试验情况做如下介绍.

    作者:王霞;翟选民;季学东;焦成水;刘相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科自1992年1月~2002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损伤由单纯胆囊切除引起者11例(61.1%),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起者5例(27.8%),其他腹部手术2例(11.1%).18例患者共行手术39次,末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术11例.优良率达83.4%.结论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必须充分重视每1例胆囊切除术,充分认识潜在的危险性,熟悉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其变异,严格掌握胆囊切除术及LC的指征;根据胆道损伤的类型,合理把握初次手术时机,成形后的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重建的佳选择.

    作者:姚明;鲁琪;姚聪;孙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一氧化氮与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创伤既是医学中古老的课题,又是现代文明社会负面效应的产物.全球每年因创伤致死者约100余万人,伤者数千万人,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者约10余万人,伤者数百万人[1],专家预测该数字将会随着工业、交通的飞速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成倍增加,除此之外,外科手术也成为创伤的另一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前,因为复苏质量不高,多数严重创伤病人伤后早期即死于休克、肾衰竭或呼吸衰竭等单器官衰竭.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许多患者可以耐受严重创伤的初步打击而存活下来,但在3~7天后仍有可能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肾衰竭、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并成为严重创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1,2].

    作者:何振扬;李新明;苏哲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足月阴道分娩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简称米索组)及催产素组,米索组于胎头娩出即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催产素组于胎头娩出即予静推催产素20U+25%葡萄糖20ml,观察第3产程时间及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h内总出血量.结果第3产程时间:米索组7.35±4.68min,催产素组8.08±5.15min,P>0.05.第3产程出血量:米索组176.4±79.95ml,催产素组为194.1±70.36ml,P>0.05.产后2h出血量:米索组84.7±50.04ml,催产素组139.6±87.16ml,P<0.01.产后2h总出血量:米索组260.1±78.9ml,催产素组333.7±92.7ml,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有效地减少产后2h出血量,且经济、方便、副作用小.

    作者:刘亚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外科中应用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采用吻合器行食管胃机械吻合已日益广泛,国内许多学者[1~7]已有多篇文章报道.使用吻合器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也减少了手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笔者于1988~2000年7月为食管贲门癌病人用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共4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熙;蔡英杰;段红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在药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是根据对供试品作粉末研究所得出的一系列晶间距d及相对衍射强度与标准数据(或由标准数据得到的相应数据)比较进行物相鉴别的方法.该技术以其特异、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的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药物分析领域,科研工作者们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技术.本文就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里研究较多的、人们较感兴趣的问题作一介绍,以供生产、科研和临床使用部门参考.

    作者:张建革;王国勇;王雪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黄连解毒洗剂治疗尿布皮炎30例分析

    目的分析黄连解毒洗剂治疗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应用黄连解毒洗剂对30例尿布皮炎患儿进行1~2个疗程的外洗局部浸泡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个疗程(7天)有效率87%,2个疗程有效率94%.结论黄连解毒洗剂对尿布皮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

    作者:叶心凤;黄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耳鼻咽喉科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特点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已不在满足于治疗生理上的疾病,而是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护士不仅护理技术操作要过硬,而且要结合病人的身心、社会需要,向病人宣讲疾病的常识、用药的注意事项、手术前的准备、手术的护理配合以及饮食、活动、休息等.通过操作示范,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公休会、病人现身说法、电视录像等,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实施健康教育,满足病人的需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知道如何自我保健,防止疾病的复发.同时也使病人认识到护理的价值,改善护患关系,增强医护之间的合作,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保证病人住院期间在整体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作者:皮庆梅;罗亚丽;韩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胸部X线片、CT、HRCT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胸部X线片(以下简称胸片),胸部CT(以下简称CT),高分辨CT(以下简称HRCT)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以下简称IPF)的诊断价值,探讨它们动态变化与IPF疗效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中华医学会1994年颁布的IPF诊断标准的病例56例均作胸片、CT、HRCT的检查并随访12~48个月,分析其动态变化与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高电压、小焦距摄片条件可提高胸片质量.IPF X线胸片主要表现:早期双下肺模糊磨玻璃密度增高影,提示肺泡炎性改变;中期两下肺野,外周出现线性条状纹理,以网状、网结状阴影为主;晚期囊泡状改变,出现蜂窝肺,肺容积缩小,膈肌上抬,叶间裂移位.3例无异常.CT的IPF主要表现:胸膜下方弓形线影(胸膜下与胸廓曲线一致获得高密度线)系支气管周围纤维性变和肺泡萎陷所致;网线影提示小叶间隔和肺泡壁增厚;蜂窝影更早发现,好发于胸膜下,大小不等,多在10mm内,壁厚等均匀,呈筛空状阴影.HRCT的IPF主要表现:由于进一步提高了PWA空间分辨率,对早期肺泡炎与纤维化鉴别以及蜂窝肺的早发现极有帮助.它无创,不需对比,比胸片、CT更能动态观察判断疗效及预后.结论胸片、CT、HRCT的联合运用能更细致、准确地反映IPF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小叶间隔增厚及小叶间质增厚伴有肺结构实变影和病变周围型分布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重要意义.诊断还须结合临床、肺功能、肺活检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间质疾病,职业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

    作者:周玉洪;王国忠;严德钧;张高兆;胡弛雄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应激反应与治疗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90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患者监测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在受伤后前3天比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然后开始下降,至第5天、第7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P>0.05);应激性溃疡出血者比无出血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关(P<0.01);奥美拉唑组和氨甲苯酸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出血可能与皮质醇水平升高有关,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吕汉文;荆国杰;叶彩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小儿输尿管发育异常的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发育异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近4年收治输尿管发育异常16例,采用发育不良肾脏及输尿管的切除,巨型输尿管的裁剪整形、输尿管再植等治疗.术前经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CT、MRI等检查,结合病史、手术所见、病理发现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6例,13例女性.结构异常11例、末端异常10例、数目异常7例.B超发现8例发育不良的肾脏.单输尿管发育不良并肾发育不良者,IVU仅能部分发现,合并重复肾者7例,其中5例静脉肾盂造影(IVP)均全程显影.7例(10条)巨输尿管2例并肾发育不良,IVP未显影.发育异常输尿管合并发育不良肾或巨输尿管合并发育不良肾及重复肾功能不良者原则上应行发育不良输尿管及肾的切除,若重复肾输尿管功能好可考虑保留,有开口异位者则需输尿管再植入膀胱.原发巨输尿管可行裁剪整形,并肾功能差者行巨输尿管及发育不良肾的切除.结论输尿管发育不良在女性多见;结构异常多见、末端异常次之.诊断应注重病史中会阴部漏尿,反复泌尿系感染,结合B超多能发现,IVP检查作为必要补充以鉴别并利定侧.应依患儿的具体病情对应处理.

    作者:陈中献;蒋学武;王广欢;李建宏;林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垂体后叶素联合甲磺酸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疗效观察

    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3年期间,我科共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患者82例,其中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甲磺酸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44例,并与单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38例作临床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两药联合应用能明显减少垂体后叶素的用量,且可减轻垂体后叶素的副作用,同样达到止血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泽敏;唐培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小切口闭式脂肪抽吸减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切口闭式脂肪抽吸减肥术作为传统的依靠机械负压吸脂以达到重塑体形的吸脂方法,由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1].我科于1999年9月~2002年12月,已开展该项技术228例,现就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江昌艳;杨光喜;颜昌力;余传玉;秦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17例,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鞠方恩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抢救阿片中毒致呼吸循环衰竭10例体会

    阿片类药物主要有吗啡、鸦片、度冷丁、盐酸二氢埃托菲、美沙酮、阿弗替丁、可待因等,因具有产生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的潜力,常被吸毒者滥用而导致中毒.

    作者:黄艳;杨春云;何季;陶苏兰;冯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血清Ⅳ胶原、Ⅲ型前胶原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用一较为简便的方法替代传统的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方法将糖尿病病人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水平分为B、C、D组,B组(32例),UAER<30mg/d;C组(37例),30mg/d<UAER<300mg/d;D组(23例),UAER≥300mg/d;A组(30例)为健康体检正常对照组,采空腹静脉血,查血清C-Ⅳ、PCⅢ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C-Ⅳ在白蛋白正常时即开始显著上升,且D组>C组>B组>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Ⅳ的升高与UAER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性.PCⅢ在糖尿病白蛋白正常期的病人中浓度未见明显升高,可提示该期病人肾间质尚未有明显改变,这和该期的病理所见一致.但随着病人尿白蛋白的增多PCⅢ明显升高D组>C组>B组(P<0.05).与UAER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表明C-Ⅳ、PCⅢ均能较好地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情况,可为临床上提供疗效及病情进展的监控参数,尤其C-Ⅳ更能在尿白蛋白正常的DN早期发现肾损害,为DN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指标.

    作者:卢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