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怀成;陈龙帮;王靖华;管晓翔;褚晓源;张群
目的:讨论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对手术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孕 6~ 10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 360例,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对照. A组 (n=182),用异丙酚缓慢静脉推注麻醉. B组 (n=178),用 2%的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麻醉.结果:两组麻醉都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都可以有效地抑制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异丙酚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利多卡因( P< 0.0001).而利多卡因松弛宫颈的效果明显好于异丙酚( P< 0.0001).孕周大于 8周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手术出血量明显增多( P< 0.01).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孕周和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很有必要.
作者:谢芳;欧春婉;李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认识.方法:总结我院 5年间收治的 84例年龄低于 35岁青年人大肠癌内镜资料、临床表现、病理、 c- erbB- 2蛋白表达和误诊情况,与同期 573例中老年患者作对比.结果:青年人组大肠癌在内镜特征、肿瘤部位和 c- erbB- 2检测方面与中老年人组患者并无差异,在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发生率,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发生率, Dukes分期 C- D期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误诊多,恶性度高,预后差;检测 c- erbB- 2蛋白表达可提示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黄宏汉;俞晶;郭光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表皮葡萄球菌( SE)的感染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 Vitek- 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 114株 SE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临床分离葡萄球菌以 SE为主( 31.9%, 114/357), SE 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占 86.8%( 99/114), MRSE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 100%敏感,对利福平敏感性高,对其余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结论: MRSE检出率高,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 MRSE感染的抗菌治疗应首选万古霉素.
作者:邓健康;黄义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测定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及其变化,探讨 TBA在婴幼儿肺炎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 2001年 5月至 2003年 8月住院的婴幼儿肺炎 66例,其中普通肺炎 38例(肺炎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8例(心衰组),对照组 32例,观测 3组 TB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结果:心衰组 TBA和 ALT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01), TBA值较 ALT值升高更为显著.肺炎组 TB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 ALT值在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两组治疗后 TBA值明显下降( P< 0.01),治疗后 ALT值在心衰组下降明显( P< 0.01),在肺炎组 ALT值则无明显下降( P >0.05).结论:婴幼儿肺炎尤其是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肝损伤, TBA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性指标,较 ALT更为灵敏.婴幼儿肺炎出现 TBA升高时,建议及时予必要的护肝治疗.
作者:闫晓勤;楼文勇;姚欢银;董传昌;刘淑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热休克蛋白 A( heat shock protein A,HSPA)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测定、分析其核酸序列,并在 E.coli 中表达 ,研究其抗原性.方法 :应用 PCR技术从 Hp DNA染色体中扩增 HSPA编码基因片段,将其 T- A克隆和测序,并与 GenBank公布的其他 Hp菌株基因序列比较,再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 pGEX- 4T- 1上进行表达和纯化,用 Western blot 检测产物的抗原性并用 ELISA法对 29株小鼠抗 Hp全菌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 HSPA基因全长 351 bp( GenBank登录号为 DQ141574) ,核酸同源性为 96%~ 98%,表达的 HSPA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 41 ku,表达产物可被 Hp感染患者血清识别, 29株抗小鼠 Hp全菌单克隆抗体中有 4株是针对 HSPA抗原的.结论:重组 HSPA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为 Hp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李妍;宁云山;龙敏;董文其;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组织因子( TF)表达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 TF mRNA.结果:在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主动脉 TF 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 TF mRNA的表达,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路一平;邱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患者男, 58岁,因短暂、不定期鼻出血 10余天就诊于耳鼻喉科.检查发现左侧鼻腔的鼻中隔中下部黏膜处有血痂,无活动性出血.测量坐位血压为 180/ 110 mmHg.考虑到鼻出血与高血压有关,随后将患者转到心血管内科就诊.两年前查体时发现血压偏高,但从未用过降压药物.自鼻出血以来,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不适症状.查体: T 36.6℃, P 68次/ min, R 20次/ min,血压 180/ 108 mmHg.神清,四肢皮肤无出血点,心尖搏动不弥散,心界不大, HR 68次/ min,律齐, A2 >P2,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正常.治疗经过:首先口服普萘洛尔 20 mg,同时肌内注射 25%硫酸镁 10 mL.于注射硫酸镁后 30 min测量坐位血压为 130/ 70 mmHg,患者无任何不适,并离开治疗室步行回家.大约在离开治疗室 5 min后,过路行人发现患者猝倒于人行道上,并把患者抬到急诊室.此时患者昏迷不醒、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口唇紫绀.立即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同时心内注射肾上腺素 1 mg、阿托品 1 mg、 10%氯化钙注射液 10 mL, 5 min后重复 1次,并静滴 4%碳酸氢钠 250 mL.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持续 30 min,呼吸心跳未恢复,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心电图检查为一直线,患者已为临床死亡.
作者:李卉;王瑛;李彦;刘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坏疽的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取 3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足部坏疽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本组 30例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获阳性结果 28例 ,阴性结果 2例.共检出需氧菌 10种 ,菌株 42株 , 革兰阳性 (G+ )球菌 1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8株、表皮葡萄球菌 5株、粪肠球菌 6株.革兰阴性 (G- )杆菌 22株,其中变形杆菌 5株、大肠埃希氏菌 8株、产气肠杆菌 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 2株、铜绿假单胞菌 2株、聚团假单胞菌 1株,酵母菌 1株.其中有 8份标本为混合性细菌感染 ,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混合存在.结论:糖尿病足坏疽感染以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 ,分别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重视糖尿病足坏疽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耐药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 ,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雷国大;唐雄修;何以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患者,女, 32岁,公务员,低热,抽搐伴意识模糊 1 d入院.入院前 1周出现低热 (37~ 38℃ )、头痛,以前额及眼眶区为主,呈胀痛,在当地医院以感冒治疗,头痛稍缓解.入院前 1 d突然出现发作性四肢强直阵挛性抽搐,意识丧失,双目上翻,持续约 2~ 3 min缓解,随后出现嗜睡伴尿失禁,反复发作 2次.入院后目睹一次抽搐发作,表现同上述.
作者:冯清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前临床膀胱穿刺造瘘术中,所用穿刺锥存在不少弊端,笔者对穿刺锥外套管进行改进后,应用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詹光友;王坤;王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采用α-干扰素加抗纤汤(柴胡、郁金、鳖甲、丹参、桃仁、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联合治疗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58例,并以同期 5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对照,疗程均为 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清 ALT、 BIL、 A/G、γ球蛋白(γ- G)和肝纤维化指标(如 HA、 P3P、 LN)等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 A)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 P< 0.01或 0.05); B超示肝内光点粗、三级血管走行欠清和分布不均影等异常声像图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此外,治疗组 HBeAg阴转率为 6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6.3%( P < 0.01).结论 :α-干扰素和中药抗纤汤联合应用,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抗肝纤维增生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凤钦;林小田;彭吉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细胞凋亡和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对 SL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 80例初发 SL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 Fas、 Bcl- 2抗原的表达和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 Fas抗原的表达下调 (P< 0.01), Bcl- 2抗原的表达以及 CD4+亚群、 CD4+ /CD8+比值上升 (P< 0.01);其中,治疗后 Fas抗原表达的下调、 CD4+亚群及 CD4+ /CD8+比值的上升在黄芪治疗组更显著 (P< 0.05).结论:黄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激素 /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调节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趋于正常,可以作为提高 SLE疗效的重要治疗措施.
作者:蔡小燕;许艳丽;林小军;傅君舟;秦曙光;李剑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 2002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所收治住院的 57例老年性脑卒中患者 HAP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分析发现老年性脑卒中 HAP的危险因素为高龄、意识障碍、球麻痹、侵袭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 H2受体拮抗剂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 57例患者行痰培养, 48例检出病原菌,共分离出 72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 42株,占 58.3%,革兰氏阳性菌 24株,占 33.3%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是 HAP的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为耐甲氧西林菌株,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交叉耐药,且耐药率升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结论: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发生 HAP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是 HAP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预防 HAP的关键是根据老年性脑卒中患者 HAP致病特点,避免医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吴翔;金国峰;黄海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再造心导管术病人护理服务流程,即按学习、设计、实施及评价和完善等阶段,结合病人就医、治疗过程实际情况,将病人需求和规范的临床护理行为制成流程图,实施有形展示.结果:应用导向型流程图护理工作模式,护士行为更加规范化,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护理服务愈加到位,增进了医护配合,增强了医疗安全性,提高了病人满意率.结论:护理工作流程图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整体服务质量,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作者:张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 2(COX- 2)选择性抑制剂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增敏作用.方法:将 59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9例、对照组 30例 ),两组采用相同的放射野、放射总量和分割剂量 ,治疗组在放疗同时给予 COX- 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采用肿瘤局部控制率 (CR+ PR)作为疗效的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在放疗 60Gy时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82.8%比 63.3% ,P< 0.05).结论: COX- 2选择性抑制剂对食管癌放疗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副作用较小、安全、有效.
作者:胡清;吴清明;马玉芳;王道梅;熊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 856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监测.结果:检出低血糖 81例,总发生率为 9.46%,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 24例( 29.63%),窒息 19例( 23.46%),感染 18例( 22.22%),黄疸 6例( 7.41%),母亲患糖尿病 4例( 4.94%),喂养困难 2例( 2.47%),红细胞增多症 2例( 2.47%),肺透明膜病 1例( 1.23%),母亲合并妊高征 5例( 6.17%).早产儿与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采用χ 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18.4, P< 0.01).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χ 2 =16.8, P< 0.01;χ 2=8.23, P< 0.01).结论: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窒息及感染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予 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作者:陈惠琴;秦天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和心得安长期维持治疗以预防门静脉高血压性胃病 (PHG)出血的疗效及费用.方法: 58例 PHG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雷贝拉唑服药 6个月、心得安及护肝治疗 1年.对照组护肝治疗 1年.观察两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医疗费用及治疗前后 PHG的胃镜下黏膜改变.结果:经 1年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3.3%、 51.9%,费用之比为 1∶ 3.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及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胃镜下黏膜改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及心得安联用可预防 PHG出血,医疗费用较低.
作者:黄德周;林昌平;金尚福;范玲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的动态变化.方法:对 82例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血清 CK、 CK- MB检测,同时记录心电图改变及临床症状.结果 :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中存在心肌损伤 68例( 82.9%),但症状无特异性;合并心肌损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有部分患者 CK、 CK- MB及心电图异常出现时间较迟.结论 :对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要动态观察 CK、 CK- MB及心电图变化.
作者:王海斌;邓兴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主动脉局限扩张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AAA的发病逐年增多.主动脉重建术和腔内隔绝术使 AAA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由于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局限性,近年来人们对于瘤体较小,近期破裂机率较低的 AAA是否采用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论.随着 AAA发病机制的更深入的研究,人们期望采用药物、基因等手段对 AAA进行病因学治疗,达到控制 AAA生长,预防其破裂的目的.本文就近年来 AAA发病机制及内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许文平;邱健;丁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心肺复苏后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浓度及其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 3组( n=6).空白组,不诱发室颤,仅行预处理;对照组,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 纳洛酮组,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并使用纳洛酮.空白组预处理后 6 h、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复苏后 6 h取脑组织行 MDA、 SOD浓度测定以及形态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脑组织 MDA的含量高于空白组( P< 0.01)和纳洛酮组( P< 0.01);而纳洛酮组中脑组织 SOD的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01),低于空白组( P< 0.01).对照组神经元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害,而纳洛酮组神经元的病理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组织 MDA的生成,增加 SOD的活力,并可减轻其病理损害,从而减轻神经元的再灌注损伤.
作者:许松青;陈卓堃;张弋;林珮仪;李燕屏;孙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