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清燕
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主动脉局限扩张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AAA的发病逐年增多.主动脉重建术和腔内隔绝术使 AAA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由于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局限性,近年来人们对于瘤体较小,近期破裂机率较低的 AAA是否采用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论.随着 AAA发病机制的更深入的研究,人们期望采用药物、基因等手段对 AAA进行病因学治疗,达到控制 AAA生长,预防其破裂的目的.本文就近年来 AAA发病机制及内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许文平;邱健;丁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 ,传统治疗方法是分期手术 ,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营养支持的不断完善,腹部联合脏器切除越来越多,现将我院 2004年 6月至 2005年 6月共收治的 32例门脉高压合并胆石症病人一期手术治疗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章富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三氯乙烯 (TCE)中毒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60例 TCE中毒患者及 60例健康体检者,空腹 12 h后,凌晨抽取肘静脉血 5 mL,分离血清后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等浓度,应用 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TCE 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肝脏功能明显受损.结论: TCE中毒对肝脏功能损害是明确的,个别还相当严重,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进行护肝治疗.
作者:梁金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和心得安长期维持治疗以预防门静脉高血压性胃病 (PHG)出血的疗效及费用.方法: 58例 PHG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雷贝拉唑服药 6个月、心得安及护肝治疗 1年.对照组护肝治疗 1年.观察两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医疗费用及治疗前后 PHG的胃镜下黏膜改变.结果:经 1年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3.3%、 51.9%,费用之比为 1∶ 3.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及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胃镜下黏膜改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及心得安联用可预防 PHG出血,医疗费用较低.
作者:黄德周;林昌平;金尚福;范玲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设计一种全新的能满足麻醉科安全方便使用的一次性多功能安全输液器.方法:将普通输液管的莫非氏管顶部和底部改造成平滑半球形结构,在莫非氏管下面增加一个容量相当或略小的贮液管,在贮液管下面增加一个注射口并在莫非氏管中增加一个与该管下段半球形结构相吻合的光滑、柔软、无毒且能自动浮起的小球.结果:( 1)本装置在正常输液时,小球浮起,输液管道自动开放,在液体输完后,小球落入莫非氏管下段的球形结构,堵塞液体通道时,输液管道能自动关闭,这样既可减轻医务人员监视和排气的工作压力,还可避免加压输液时可能导致空气进入人体的危险.( 2)在紧急的情况下,本装置还可以作为一简易加速泵使用,简单操作即可达到快速输液的目的.( 3)本装置在需要进行静脉推注药物时,能通过原有的滤网,避免把玻璃碎片或微粒直接注入体内给病人造成伤害,并可方便地向液满时的莫菲氏管中注入空气.( 4)可根据给药的速度自由调整,避免因没有进行稀释导致进入病人体内的药物一过性浓度太高,易造成病人生命体征的波动.结论:本装置适合作为麻醉科反复加药、加速、减速、排气、药物推注多种操作,可望成为一种多功能安全的一次性输液器,但其确切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观察.
作者:单仁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眼科于 2002年 5月开始在鼻内窥镜下使用射频消融进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 5月至 2005年 5月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 26例,男 9例,女 17例,右眼 10例,左眼 9例,双眼 7例;均无鼻腔手术史.其中伴鼻中隔偏曲者 4例,钩突肥大 2例,中鼻甲肥大 1例.年龄 18~ 60岁,平均 37岁,病史 2~ 10年,平均 3.5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泪溢及内眦部肿胀流脓,压迫泪囊中区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外溢,泪道冲洗不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侯俊红;杨宗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全身性血管性疾病 [1],其基本病变是广泛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及渗出性出血和水肿.临床上以皮肤紫癜多见,可伴胃肠道、关节、肾脏等器官的损害,其中肾脏的损害为常见,而神经、胰腺、胆囊受累相对少见.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过敏性紫癜 6例加以分析,并总结过敏性紫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陈丽琼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母乳性黄疸已成为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我科自生化室开展肝功能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 (GGT)及碱性磷酸酶 (ALP)后,发现母乳性黄疸患儿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为探讨其临床意义,现分析如下.
作者:马占敏;梁洁;姚爱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热休克蛋白 A( heat shock protein A,HSPA)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测定、分析其核酸序列,并在 E.coli 中表达 ,研究其抗原性.方法 :应用 PCR技术从 Hp DNA染色体中扩增 HSPA编码基因片段,将其 T- A克隆和测序,并与 GenBank公布的其他 Hp菌株基因序列比较,再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 pGEX- 4T- 1上进行表达和纯化,用 Western blot 检测产物的抗原性并用 ELISA法对 29株小鼠抗 Hp全菌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 HSPA基因全长 351 bp( GenBank登录号为 DQ141574) ,核酸同源性为 96%~ 98%,表达的 HSPA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 41 ku,表达产物可被 Hp感染患者血清识别, 29株抗小鼠 Hp全菌单克隆抗体中有 4株是针对 HSPA抗原的.结论:重组 HSPA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为 Hp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李妍;宁云山;龙敏;董文其;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早期间歇无创性通气治疗Ⅱ型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无创性通气和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及临床疗效(以康复例数计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改善明显( P< 0.01),康复例数较对照组增多,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 P< 0.01).结论:应用 BiPAP呼吸机早期间歇无创通气可促进Ⅱ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
作者:廖铭芳;李小杏;卢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采用α-干扰素加抗纤汤(柴胡、郁金、鳖甲、丹参、桃仁、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联合治疗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58例,并以同期 5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对照,疗程均为 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清 ALT、 BIL、 A/G、γ球蛋白(γ- G)和肝纤维化指标(如 HA、 P3P、 LN)等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 A)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 P< 0.01或 0.05); B超示肝内光点粗、三级血管走行欠清和分布不均影等异常声像图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此外,治疗组 HBeAg阴转率为 6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6.3%( P < 0.01).结论 :α-干扰素和中药抗纤汤联合应用,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抗肝纤维增生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凤钦;林小田;彭吉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前临床膀胱穿刺造瘘术中,所用穿刺锥存在不少弊端,笔者对穿刺锥外套管进行改进后,应用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詹光友;王坤;王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 2(COX- 2)选择性抑制剂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增敏作用.方法:将 59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9例、对照组 30例 ),两组采用相同的放射野、放射总量和分割剂量 ,治疗组在放疗同时给予 COX- 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采用肿瘤局部控制率 (CR+ PR)作为疗效的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在放疗 60Gy时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82.8%比 63.3% ,P< 0.05).结论: COX- 2选择性抑制剂对食管癌放疗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副作用较小、安全、有效.
作者:胡清;吴清明;马玉芳;王道梅;熊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患病情况,探讨对其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在广东地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 4 500份 40~ 6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资料,对其抑郁症状评价采用 Zung自评抑郁量表( SDS)进行调查.结果:对 4 489份有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抑郁症状者 1 344例,患病率 29.94%.农村患病率是 45.12%,城市是 17.28%.抑郁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少、农民、职员、家庭主妇、退休下岗的妇女患病率高.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状患病率高,心理护理是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干预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洁明;田丰莲;赵庆国;黄晓晖;江雪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组织因子( TF)表达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 TF mRNA.结果:在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主动脉 TF 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 TF mRNA的表达,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路一平;邱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患者,女, 32岁,公务员,低热,抽搐伴意识模糊 1 d入院.入院前 1周出现低热 (37~ 38℃ )、头痛,以前额及眼眶区为主,呈胀痛,在当地医院以感冒治疗,头痛稍缓解.入院前 1 d突然出现发作性四肢强直阵挛性抽搐,意识丧失,双目上翻,持续约 2~ 3 min缓解,随后出现嗜睡伴尿失禁,反复发作 2次.入院后目睹一次抽搐发作,表现同上述.
作者:冯清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的动态变化.方法:对 82例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血清 CK、 CK- MB检测,同时记录心电图改变及临床症状.结果 :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中存在心肌损伤 68例( 82.9%),但症状无特异性;合并心肌损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有部分患者 CK、 CK- MB及心电图异常出现时间较迟.结论 :对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要动态观察 CK、 CK- MB及心电图变化.
作者:王海斌;邓兴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心肺复苏后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浓度及其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 3组( n=6).空白组,不诱发室颤,仅行预处理;对照组,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 纳洛酮组,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并使用纳洛酮.空白组预处理后 6 h、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复苏后 6 h取脑组织行 MDA、 SOD浓度测定以及形态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脑组织 MDA的含量高于空白组( P< 0.01)和纳洛酮组( P< 0.01);而纳洛酮组中脑组织 SOD的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01),低于空白组( P< 0.01).对照组神经元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害,而纳洛酮组神经元的病理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组织 MDA的生成,增加 SOD的活力,并可减轻其病理损害,从而减轻神经元的再灌注损伤.
作者:许松青;陈卓堃;张弋;林珮仪;李燕屏;孙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对 135例腹泻患儿用金标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做肝功能检测.并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 (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组 )与对照组 (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组 )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ALT升高与临床脱水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常合并肝脏损害,所致的肝脏损害程度与患儿脱水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年龄越小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越高.
作者:张文喜;叶金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再造心导管术病人护理服务流程,即按学习、设计、实施及评价和完善等阶段,结合病人就医、治疗过程实际情况,将病人需求和规范的临床护理行为制成流程图,实施有形展示.结果:应用导向型流程图护理工作模式,护士行为更加规范化,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护理服务愈加到位,增进了医护配合,增强了医疗安全性,提高了病人满意率.结论:护理工作流程图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整体服务质量,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作者:张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