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胜敏;王小同;黄汉津;陈松芳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O2)高二氧化碳(CO2)大鼠海马超微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改变及葛根素对其影响.方法:建立慢性低 O2高 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给予葛根素干预,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并测定 SOD和 MDA.结果:慢性低 O2高 CO2使海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水肿,并使 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升高,葛根素干预可使海马神经细胞结构损害减轻.结论:葛根素对慢性低 O2高 CO2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结构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邵胜敏;王小同;黄汉津;陈松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胃类癌是较少见的一种疾病,临床常以溃疡病表现而延误治疗,或因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与胃腺癌相似而行不恰当的手术.现将 1994-2000年 8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高洪刚;王厚敏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内窥镜鼻窦手术(ESS)术后鼻窦炎持续症状的疗效及其治疗时限.方法:48例成人慢性鼻窦炎 ESS术后持续鼻窦炎症状的病人随机分为 3组,A组 18例服药周期 3个月,B组 16例服药周期 6个月,C组 14例服药周期 12个月,全部病例应用小剂量克拉霉素(250 mg,每日 1次,口服)治疗,治疗结束后继续观察随访 6个月以上,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分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 A、 C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B、 C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克拉霉素是治疗 ESS术后持续鼻窦炎症状的有效方法,服药时限以 6个月为宜.
作者:郑涛;邓明朝 刊期: 2006年第13期
患者男,1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 1个月来诊.体检:心界不大,心率 110次 /min,心律不规则,心尖部可闻及Ⅱ /6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电解质正常.
作者:陈万国;田文芬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提高对恶性肿瘤表现为风湿痛症样表现的认识.方法:对以骨骼、关节、肌肉疼痛为首发表现的 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中 22例属癌性风湿症,疼痛性质为隐痛或胀痛,慢性发作,且逐渐加重,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疗效不佳; 38例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初为隐痛,渐发展为锥痛,部分病例碱性磷酸酶和血沉显著增高,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无效,需麻醉性镇痛药方能短期缓解.肿瘤的类型及分布部位均较广,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较高.结论:须加强对骨骼、关节、肌肉疼痛与肿瘤的相关性认识,对表现为骨骼、关节、肌肉疼痛的患者,若排除了结缔组织病,对一般的镇痛药或激素疗效差、年龄≥ 60岁者,应排查恶性肿瘤的可能.
作者:陈维广;梁鸿健;陈镭 刊期: 2006年第13期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8岁,因鼻塞、血涕伴头痛 20 d于 2004年 4月 26日入院.患儿于 20 d前开始出现鼻塞,呈持续性,鼻涕带血,伴阵发性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按感冒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以后鼻腔反复出血,量较多,行鼻内窥镜检查见:右下鼻甲后端隆起样新生物,左中鼻道溃烂样新生物.
作者:张群;陈龙邦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 HIV感染孕妇在孕检过程中的管理、分娩方式,新生儿的处理以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问题,为今后同类病例积累经验.方法:自 2002年始向所有在我院产检的孕妇推荐 HIV抗体检测,对 HIV感染孕妇在高危门诊由专人提供咨询和产检并提供转介服务.结果 :共发现 HIV感染合并妊娠患者 6例,其中宫内妊娠 4例,宫外孕 2例. 2例宫内妊娠在孕期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另外 2例在孕 36周后来我院产检,剖宫产前予奈韦拉平 200 mg口服. 4例宫内妊娠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新生儿均为人工喂养并予奈韦拉平抗病毒治疗.发生职业暴露 1例,3个月后查 HIV抗体阴性.结论:及早地向孕妇推荐 HIV抗体检测很重要,有利于孕期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及职业暴露的预防.选择性剖宫产术及新生儿人工喂养有利于母婴阻断.
作者:谭华霖;刘奇志;熊振玲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女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女性患者 68例(A组),男性患者 61例(B组),AB两组间年龄、基础血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所有入选者口服替米沙坦 80 mg/d,期间每周随访 1次,监测血压和调查不良反应并根据血压调整剂量,疗程 12周,并在服药前后分别检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脂、血尿酸及心电图.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B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80.88%和 83.61%(P >0.05).结论:与男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女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其自身内分泌的变化,临床治疗较男性患者棘手.但是,本研究发现,替米沙坦对男女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同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治疗女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作者:陈竹君;周颖玲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 L-精氨酸(L- Arg)、维生素 C(VitC)干预手术应激对实验狗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杂交狗随机分为对照组、 L- Arg干预组、 VitC干预组,检测不同时点其血清和胃黏膜的相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结果:手术应激引起实验狗血清和胃黏膜中 MDA、 SOD、 NO、 NOS的改变,VitC,L- Arg干预减少 MDA的含量,增加 NO的量(P< 0.05),对 SOD、 NOS的改变不大.结论:适量的 VitC、 L- Arg可减轻手术应激对机体的损害,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作者:柴智明;陈祥攀;钱大青;张阳;吴少云 刊期: 2006年第13期
为适应尿沉渣分析标准化的要求,UF- 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 UF- 100尿沉渣分析仪对细菌的检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高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1-2]. UF- 100对细菌检测的低可信度也导致细菌复查域值尚无一个明确的定论.本研究分析了无菌生理盐水、健康体检人群 1(化学分析全阴性及镜下无沉渣)、健康体检人群 2(随机)、菌尿(NIT阳性及沉渣涂片细菌阳性) 4个层次细菌总数,并做统计学分析,旨在探讨寻找一个合适的细菌复查域值.
作者:李广华;罗燕飞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药经验方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维胺酯治疗组,分别给予中药和维胺酯胶丸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红斑、鳞屑、糜烂、渗出等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及疗效.结果:6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有效率达 90.00%,维胺酯治疗组有效率 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中药对脂溢性皮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蒋卫民;张振波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上前牙埋伏阻生的原因及导萌方法.方法:对 38例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固定矫治器配合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38例上前牙恢复理想排列,形成良好的齿龈关系,保持功能和美观,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固定矫治器配合外科手术进行矫治埋伏阻生上前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红红;庄最新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肺功能变化.方法:利用日本产 CHESTAC- 8800型肺功能仪对 44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进行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MEFV曲线)检测. 结果: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人的通气功能损害主要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其次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较少.结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多发,其次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作者:彭德虎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人工气胸 CT检查在胸膜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 CT检查除胸水外未见胸膜异常的 31例血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穿刺抽液和 (或 )人工气胸后行 CT检查.结果:31例中 14例在脏层和(或 )壁层胸膜上发现常规 CT所不能发现的单发或多发结节灶,手术、病理或临床证明 14例均为肺癌胸膜转移.结论:人工气胸 CT检查是发现胸膜转移瘤的可靠方法.
作者:丁长青;李军;崔继承;谢军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采血前进行 HBsAg、 ALT快速检测的意义.方法:对比分析 1997-2004年无偿献血前进行 HBsAg、 ALT快速检测与否对不合格率和多次献血比例的影响.结果:通过采血前进行 HBsAg、 ALT快速检测,HBsAg、 ALT不合格率及总不合格率明显下降.献血者多次献血比例逐年上升.结论:在无偿献血现场进行 HBsAg、 ALT快速筛查,能够降低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提高献血者的积极性、扩大低危自愿定期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增强无偿献血的社会效应.
作者:许晓绚;杨立新;李活;曾劲峰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LDL- C/HDL- C)和载脂蛋白 B100与载脂蛋白 A1的比值(ApoB100/ApoA1)的影响.方法:168例高胆固醇患者每晚顿服辛伐他汀 10 mg 共 8周,比较服药前后胆固醇(CH)、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载脂蛋白 B100(ApoB100)、载脂蛋白 A1(ApoA1)水平变化,以及 LDL- C/HLD- C及 ApoB100/ApoA1比值的变化.结果:用药后 TC、 TG分别下降 15.2%和 11.4%(P< 0.01),LDL- C和 ApoB100分别下降 26.2%和 19.5%(P< 0.01),HDL- C和 ApoA1分别升高 6.2%(P< 0.05)和 15.5%(P< 0.01),LDL- C/HDL- C和 ApoB100/ApoA1比值明显下降(P< 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 LDL- C/HDL- C和 ApoB100/ApoA1比值,降低冠心病风险.
作者:丁宏辉;郭湖坤;陈纪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巨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内镜治疗方法及内镜治疗效果,以提高巨大肠息肉内镜治疗成功率.方法:对 83例直径 》3.0 cm的巨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癌变关系及内镜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巨大肠息肉的发好部位为乙状结肠和直肠,占 81.93%(68/83),形态表现为山田Ⅳ型 49.39%(41/83),山田Ⅱ型 40.96%(34/83);病理诊断以腺瘤性息肉 85.54%(71/83)多,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为 19.72%(14/71); 83例巨大息肉行内镜下治疗,其中单纯高频电凝电切组 25例,单纯尼龙圈套扎组 12例,联合治疗组 46例,术中渗血 3例,均为蒂粗 》1.0 cm的息肉,未有穿孔发生.结论:巨大肠息肉多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主要表现为山田Ⅳ型,85.54%巨大息肉属于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并随腺瘤大小、绒毛的成份及不典型增生而递增;内镜治疗巨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可行、有效及相对安全的方法.
作者:苏凯华;冯伟勋;刘坤平;梁凤玲;张小娟;简莉琴 刊期: 2006年第13期
患者女,51岁,因高热、气促伴烦躁不安 2 h于 2005年 9月 25日急诊入院.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 6年,因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副作用而呈间断性服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治疗及不能作碘核素治疗,症状反复,近 2年已出现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影响体力劳动,近期仍在服药治疗.
作者:吴迺淞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6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 3组,正常对照组、 AS模型组和缬沙坦组,观察各组实验前后血脂和 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主动脉血管内皮病理形态学观察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 1)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与 AS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0.05) ; CRP水平降低(P< 0.01);主动脉血管内膜斑块减少,内膜 /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 0.01);血管内皮 VCAM- 1表达减少(P< 0.05).结论: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脂质代谢无关,而与抑制炎症有关.
作者:陈欣;王琳;杨汉东;闵新文 刊期: 200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PS)在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中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整合的方法或用 N-乙酢马来酰胺(NEM)预处理红细胞然后整合磷脂,制备含不同凋亡信号的红细胞模型,测定巨噬细胞对整合不同磷脂信号红细胞的结合率与吞噬率.结果:单独整合 PS或用 NEM处理造成 PS外翻,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对红细胞的结合率,但对吞噬率没有影响.同时整合 PS和氧化 PS或用 NEM处理造成 PS外翻后再整合氧化 PS,不仅可以显著性提高巨噬细胞对红细胞的结合率,而且可显著性提高吞噬率.结论:PS外翻参与了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结合,而氧化 PS促进了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二者的协同作用参与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清除.
作者:王燕群;刘尚喜 刊期: 200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