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何鹏;陆俊地;杨锦平;林铮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外伤病人, 临床特点, 预后差, 脑损伤, 病死率, 文献
摘要: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在脑外伤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作为单独的脑外伤,也可与其他脑损伤并存,是目前脑外伤病人预后差、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DAI 67例,现就其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胎儿期超声误诊5例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胎儿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超声心动图的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或尸解证实的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诊断体会及胎儿期误诊原因.结果:5例新生儿大动脉转位,其中产前误诊3例,漏诊2例.结论:超声医生对先天性心脏病知识的系统学习是提高检查质量的关键.

    作者:虞翌旻;李秋明;邓洁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24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的部位是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在妇科急腹症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我院近10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病例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竹辉;何福仙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盐酸纳洛酮治疗醉酒后重型脑外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醉酒后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醉酒后重型脑外伤73例患者分成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纳洛酮治疗组,观察患者早期颅内压、脑水肿、头颅CT及意识变化、预后转归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纳洛酮组与对照组颅内压(≥251 mmH2O)、重度脑水肿改善分别为8/14例、7/16例,P<0.01;纳洛酮组治疗10 d后意识转清率(53.8%)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43.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及致残率(35.9%)明显减少.结论:盐酸纳洛酮能很好降低醉酒后重型脑外伤病人颅内压及脑水肿,能很快使意识转清,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促进病人的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罗文杰;李军;方佳林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交锁髓内钉及骨卡环在股骨干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股骨干复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交锁髓内钉加形状记忆合金骨卡环治疗股骨干复杂骨折32例,按AO/AS IF分类[1],B3型12例,C1型16例,C3型4例.结果:本组32例,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经过6~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杨明富等[2]功能评定,优16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交锁髓内钉加骨卡环在治疗股骨干严重粉碎骨折中,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荆建新;陈代权;赵善群;赵天礼;李洪文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经胸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63例

    目的:探讨经胸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对63例患者采用经胸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结果:63例患者中行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6例,平均手术时间66 min(49~91 min),术中出血15mL(8~21 mL);行单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9例,平均手术时间76 min(60~135 min),术中出血19 mL(10~26 mL);行单侧腺叶大部分切除和峡部切除10例,平均手术时间96 min(71~150 min),术中出血25 mL(20~32 mL);行双侧腺叶大部分切除和峡部切除38例,平均手术时间143 min(92~260 min),术中出血38 mL(30~52 mL).其中3例合并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因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全部病例均无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无皮下气肿发生;无术后颈部皮肤粘连,无感觉迟钝及感觉异常.结论:经胸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作者:李俊;谭忆广;钟国英;伍联华;陈秋琴;廖荣容;池宇明;王存川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腹膜后畸胎瘤误诊1例

    胎瘤是小儿常见的实体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小儿尤以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多见,以骶尾部多见,家长往往因发现患儿腹部膨隆或骶尾部肿块而来院就诊,B超报道较多.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腹膜后畸胎瘤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敏昌;叶建敏;姚泽忠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脊柱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DVT)是下肢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关节置换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1].脊柱骨折后DVT的发生报道较少,但同样也可以出现较严重的后遗症.为此,我们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间脊柱骨折患者127例,并分析其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骨折等的关系.

    作者:王传宝;沈炳华;吕世桥;刘建青;梁军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加味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的效果及对其药流后阴道流血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妊娠≤49 d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0例为观察组,在服米索前列醇2 h后加服加味生化汤一剂分2次服,连续服4 d.另300例为对照组行药物流产.比较两组完全流产率、胚囊排出时间及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2.0%;对照组完全流产率为80.7%,胚囊排出时间观察组为(5.06±1.56)h;对照组为(6.45±1.36)h.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观察组为(10.82±4.23)d;对照组为(13.90±5.42)d.观察组完全流产率较高,胚囊排出时间和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较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胚囊排出时间和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黄谏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浅静脉留置针在高压团注增强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高压团注增强检查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CT、MRI检查新技术.由于采用了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压力高、对比剂用量大;传统的注射法时有发生对比剂渗漏和注射针头脱出等情况,导致检查失败.我院自2005年4月起为高压团注增强检查的患者应用了浅静脉留置针,获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赞辉;翁卿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高危妊娠887例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高危妊娠与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间收治的887例高危妊娠孕妇的高危因素分布、分娩结局和方式、不良结局.结果:本地区高危妊娠发生率为42%,以一般高危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比例增高,终止妊娠的原因多为因胎儿畸形而行治疗性引产及难免流产.结论:应加强群众保健意识,规范高危妊娠的三级转诊、会诊制度,提高妇幼保健系统对高危妊娠的处理水平.

    作者:陈棠娇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患者女,47岁,主因右乳腺疼痛不适2年入院治疗,体格检查发现距乳头1 cm可触及一直径约2 cm的肿块,质硬,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不活动,肿物上方皮肤未见明显异常.术中见距乳头约1.5cm处见一灰白色肿物,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不清.

    作者:全娟;黄勇;胡秀莲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在脑外伤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作为单独的脑外伤,也可与其他脑损伤并存,是目前脑外伤病人预后差、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DAI 67例,现就其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何鹏;陆俊地;杨锦平;林铮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中央性前置胎盘6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1月收治的6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孕妇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产后出血49例,胎盘植入5例,宫腔填纱35例,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9例,子宫次全切除4例,子宫全切2例.新生儿窒息4例,无新生儿死亡.所有产妇均治愈出院.结论:前置胎盘的主要病因是宫腔操作.B超是诊断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剖宫产术是中央性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唯一方法.术中出血多时可行宫腔填纱,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作者:折瑞莲;孙秀荣;蔡如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脊部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患者,男,35岁,工人.无明显诱因于休息时突然出现持续性左腰部剧痛3 d,放射至左腿.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无尿便障碍及肉眼血尿,无双下肢乏力.

    作者:廖梅嫣;张广智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格列卫新辅助治疗晚期恶性胃间质瘤

    目的:探讨应用格列卫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胃间质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例病人证实为恶性胃间质瘤,已广泛腹腔转移且肿瘤体积巨大(20 cm×18 cm×15 cm),无手术切除指征.经应用格列卫(400 mg/d)5个月后肿瘤显著缩小,无药物不良反应,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4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无法切除的晚期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应用格列卫进行新辅助化疗后,重新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是十分必要的.格列卫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结合,为GIST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方育;李非;李嘉;崔宏力;王亚军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阿托品对全麻患者心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不同剂量阿托品对气管内全麻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需行气管内全麻病人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30例,在全麻诱导稳定后,4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阿托品3、6、10μg/kg,记录用药前后各时间点病人的心率.结果:与Ⅰ组对比,Ⅱ组各时间点心率无明显变化,Ⅲ组用药1min以后各时间点心率有明显增快,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Ⅳ组用药30 s以后各时间点心率有明显增快,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Ⅱ组用药后各时间点心率与用药前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Ⅲ组用药30 s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组用药30 s以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全麻情况下,各个不同剂量阿托品静脉注射在各个不同时间点均不减慢心率,小剂量(3μg/kg)阿托品对患者心率的影响不明显,6、10μg/kg的阿托品静脉注射都可以明显增快心率,6μg/kg作用较为缓和.

    作者:郑俊奕;罗艳霞;王可佳;马武华;王心田;黎玉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输注美罗华引发严重不良反应1例

    者男,69岁,退休教师.于2004年4月份出现上腹饱胀,乏力,纳差.就诊时查体:左锁骨上一枚花生大小肿大淋巴结,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好.心肺无异常,肝脏未及,脾脏肋下平脐.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LDH 399 U/L.骨髓穿刺检查见约3%的可疑幼淋巴细胞群,染色体正常核型,B超及腹部CT均提示脾肿大肝硬化待排.同年6月行脾脏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Ⅱ级),免疫组化:瘤细胞L26、CD79a、Bcl-2弥漫阳性,CD45-RO、CD3、CD23均阴性.

    作者:计成阜;孙爱宁;金正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23例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方法:回顾23例TCC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2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其中21例采用可脱性球囊,2例采用弹簧圈.全部病例治愈,21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载瘤动脉,2例闭塞载瘤动脉.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代CF的首选方法.

    作者:舒航;曾少建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总结阑尾脓肿的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95例阑尾脓肿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手术治疗48例,保守治疗47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费用低.结论:阑尾脓肿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手段.

    作者:肖焕擎;曾山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后尿道结石158例体会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后尿道结石的不同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158例后尿道结石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01例)采用坐位直接原住ESWL治疗,B组(57例)将后尿道结石推至膀胱内行俯卧位ESWL治疗.结果:经1次ESWL后,所有病例均能自行排尿,解除尿潴留,其中A组有97例(96.0%)结石全部排出,余4例3~7 d后行第2次碎石,结石完全排出.B组有54例(94.7%)1次ESWL术后结石全部排出,余3例1周后行第2次碎石,结石完全排出.两组疗效相近,术后均有轻度血尿(肉眼或镜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后尿道结石首选ESWL治疗,应视病人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坐位原住碎石,或将结石推至膀胱后俯卧位碎石.

    作者:王乐浩;李光昭;李沙林;李星洪;许哲;林建群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