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敏昌;叶建敏;姚泽忠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手术处理的可行性.方法:腹腔镜下观察腹腔内情况、肠管血运,辅助还纳嵌顿肠管,检查肠管有无缺血、坏死、破溃,并处理内环口.结果:31例患儿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28例,余3例疝手术同时行肠修补术;发现对侧隐匿性疝并前瞻性治疗11例,平均住院时间4.5 d.结论:经腹腔镜行嵌顿疝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白立芳;刘国庆;唐华建;王剑锋;李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患者女,47岁,主因右乳腺疼痛不适2年入院治疗,体格检查发现距乳头1 cm可触及一直径约2 cm的肿块,质硬,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不活动,肿物上方皮肤未见明显异常.术中见距乳头约1.5cm处见一灰白色肿物,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不清.
作者:全娟;黄勇;胡秀莲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介绍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胸前感染裂开的胸骨切口的经验及体会.方法:2002年2月至2005年10月,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的4例患者,创口1.5 cm×5 cm~3 cm×8 cm,平均2 cm×6 cm,经伤口扩创,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清除后,选取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前胸伤口,覆盖创面,达到伤口Ⅰ期愈合.结果:4例患者经以上方法处理,伤口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未出现腹壁疝,临床效果非常满意.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此类伤口既能提供填塞死腔的肌肉,又能提供覆盖创面的皮肤,其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使创面得到修复,是一简单有效的手术处理方法,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匡斌;邓国三;陈云瀛;黄广香;邝石峰;赵成利;邓健;连继洪;谢文斌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患者,男,35岁,工人.无明显诱因于休息时突然出现持续性左腰部剧痛3 d,放射至左腿.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无尿便障碍及肉眼血尿,无双下肢乏力.
作者:廖梅嫣;张广智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总结阑尾脓肿的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95例阑尾脓肿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手术治疗48例,保守治疗47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费用低.结论:阑尾脓肿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手段.
作者:肖焕擎;曾山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胎儿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超声心动图的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或尸解证实的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诊断体会及胎儿期误诊原因.结果:5例新生儿大动脉转位,其中产前误诊3例,漏诊2例.结论:超声医生对先天性心脏病知识的系统学习是提高检查质量的关键.
作者:虞翌旻;李秋明;邓洁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不同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对脑氧代谢及结构的影响.方法:18只实验犬随机分为3组:深低温停循环(DHCA)组,DHCA结合逆行脑灌注(RCP)组,DHCA结合顺行间断脑灌注(IACP)组.术中鼻咽温降至18℃后停循环90 min;在停循环前后及再循环后留取血液标本作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测定,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及脑氧摄取率(CERO2).手术结束时取海马组织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停循环后,DHCA和DHCA+RCP组CERO2值显著升高,SjvO2值显著降低;DHCA+IACP组SjvO2和CERO2值无显著变化.结论:DHCA时间较长时,脑组织会发生氧供需失衡;RCP方法由于受到灌注流量的限制,提供给脑组织的氧合血有限,并且易发生脑组织及神经细胞水肿;IACP方法的脑氧供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赵荣;李彤;蔡振杰;段大为;赵生涛;庄小飞;郑帅;张仁腾 刊期: 2006年第16期
高压团注增强检查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CT、MRI检查新技术.由于采用了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压力高、对比剂用量大;传统的注射法时有发生对比剂渗漏和注射针头脱出等情况,导致检查失败.我院自2005年4月起为高压团注增强检查的患者应用了浅静脉留置针,获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赞辉;翁卿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分析及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21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常见临床表现为盆腔肿块、下腹胀痛、血便,原发灶大多为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中低分化腺癌.结论:结直肠癌卵巢转移预后较差,应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作者:廖坚松;吴敏华;张伟斌;伍小军;万德森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复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交锁髓内钉加形状记忆合金骨卡环治疗股骨干复杂骨折32例,按AO/AS IF分类[1],B3型12例,C1型16例,C3型4例.结果:本组32例,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经过6~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杨明富等[2]功能评定,优16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交锁髓内钉加骨卡环在治疗股骨干严重粉碎骨折中,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荆建新;陈代权;赵善群;赵天礼;李洪文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70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关系.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48例口腔癌对7种临床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表达,二者进行比对.结果:(1)口腔癌细胞对DDP、5-Fu、VCR、CTX、BLM、HHA、VM-26的敏感性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其敏感率分别为75%、56%、63%、48%、48%、35%、52%.(2)48例口腔癌组织中,38例HSP-70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9%,其中弱阳性22例(46%),中度阳性11例(23%),强阳性5例(10%).(3)HSP-70表达和DDP的药物敏感试验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别72%、75%、71%,而其他药物的符合率均低于40%,提示HSP-70和DDP药物敏感可能相关.结论:口腔癌HSP-70表达和肿瘤化疗中DDP的药物敏感存在相关性,其蛋白检测结合MTT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对口腔癌临床治疗中个体化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顺友;朱翌;丁熙;朱形好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沐舒坦在微创胸外科手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外科行单侧胸腔镜辅助切口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空白对照与大剂量沐舒坦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大剂量治疗组在稀释痰液、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优于空白对照组,但是,也发现一定的副反应.结论:大剂量沐舒坦对促进微创胸外科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适应证应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君;崔飞;何建行;陈秋年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临床上进行心肺复苏(CPR)时,通常是患者心搏骤停(CA)后立即进行CPR 20~30 min,未见自主循环恢复(ROSC),评估脑功能有不可逆的丧失,即宣告终止CPR.
作者:钟春;刘大勇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1月收治的6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孕妇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产后出血49例,胎盘植入5例,宫腔填纱35例,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9例,子宫次全切除4例,子宫全切2例.新生儿窒息4例,无新生儿死亡.所有产妇均治愈出院.结论:前置胎盘的主要病因是宫腔操作.B超是诊断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剖宫产术是中央性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唯一方法.术中出血多时可行宫腔填纱,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作者:折瑞莲;孙秀荣;蔡如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降低术后再出血的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19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率96%(210/219),有8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8%(8/210),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5例,残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大出血2例,脾切除术后间断少量黑便伴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断流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良好术式,胃镜、彩超、核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是确定断流术后再出血部位的有效手段.
作者:纪旭;李志伟;张培瑞;张效东;任辉;齐瑞兆;杜国盛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胎瘤是小儿常见的实体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小儿尤以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多见,以骶尾部多见,家长往往因发现患儿腹部膨隆或骶尾部肿块而来院就诊,B超报道较多.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腹膜后畸胎瘤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敏昌;叶建敏;姚泽忠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58眼)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Vogt-小柳原田病的患者均表现视力下降、视网膜水肿,部分患者出现眼外症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独特的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合理应用对Vogt-小柳原田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瑜;沙翔垠;黄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应用格列卫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胃间质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例病人证实为恶性胃间质瘤,已广泛腹腔转移且肿瘤体积巨大(20 cm×18 cm×15 cm),无手术切除指征.经应用格列卫(400 mg/d)5个月后肿瘤显著缩小,无药物不良反应,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4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无法切除的晚期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应用格列卫进行新辅助化疗后,重新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是十分必要的.格列卫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结合,为GIST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方育;李非;李嘉;崔宏力;王亚军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性阑尾炎并穿孔是弥漫性腹膜炎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通过回顾分析2003-2005年100例急性阑尾炎并穿孔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作者:柳茂林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DVT)是下肢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关节置换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1].脊柱骨折后DVT的发生报道较少,但同样也可以出现较严重的后遗症.为此,我们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间脊柱骨折患者127例,并分析其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骨折等的关系.
作者:王传宝;沈炳华;吕世桥;刘建青;梁军 刊期: 200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