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冯新;张珉;李伟

关键词:纳洛酮, 酒精中毒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5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2例)和对照组(270例),治疗组根据中毒程度采用直接静注纳洛酮0.4~1.2mg,对照组给予葡萄糖胰岛素等常规治疗.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见效快,疗效确切.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石膏固定的护理体会

    石膏固定常用于稳定的骨折以及骨折手术后的制动,由于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无再创伤,易于达到三点固定的治疗原则,固定效果好,使用方便,所以其仍是外固定的一种实用方法.为了更好地应用石膏固定,现结合我院临床实践,总结一下应用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和常见并发症.

    作者:孙丽丽;张忠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QT离散度的关系及倍他乐克对QTd的影响

    目的研究脉压与QT离散度关系及倍他乐克对其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患者以脉压≤60mmHg、61~100mmHg、>100mmHg分为3个亚组.结果 (1)随着脉压增加,QT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逐渐增加(P<0.05,P<0.01,P<0.001).(2)经倍他乐克治疗后,其QT离散度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者QT离散度明显增加,倍他乐克治疗使QT离散度明显缩短.

    作者:刘炜;罗韶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药材泽兰与植物泽兰的鉴别

    由于中药泽兰与植物泽兰同名的原因,市场上经常将二者混淆使用,其实它们无论在来源和性状上都有很大差别,现分述如下.

    作者:张彦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肉眼血尿的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2例血尿误诊的原因.方法通过B超、CT、IVU,肾盂逆行造影等多项检查明确作出诊断.结果 2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均达痊愈.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泌尿系肉眼血尿作出可能性诊断.

    作者:郭树林;蒋叔凯;刘兰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影响肝癌细胞侵袭性的途径.方法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的方法,探讨ATRA对肝细胞癌高转移瘤株(Hca-F)人工基底膜粘附能力以及对Ⅳ型胶原酶分泌能力的影响.结果 ATRA对Hca-F细胞的人工基底膜粘附能力,以及对Ⅳ型胶原酶的分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在一定范围,随ATRA浓度成正比.结论 ATRA通过多途径对Hca-F侵袭性行为产生影响.

    作者:李冰;田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血压心脏增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高血压心脏增大之间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组208例,对照组48例,晚餐后12h清晨空腹抽血测血浆PRA、AngⅡ和ALD,按Devereux公式推算左室重量指数.结果高血压组PRA和AL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高血压病心脏增大与血浆RAS各成分有相关性.结论本组高血压病人以PRA和ALD增高,AngⅡ降低为特征.同时说明血浆RAS不能完全反映心脏局部组织的RAS.

    作者:原桦;李崇虹;丁宁;薛敏;武海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毒清颗粒对硫代乙酰胺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肝毒清颗粒的保肝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肝毒清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乙肝宁阳性对照组.用硫代乙酰胺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的ALT、AST活性和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硫代乙酰胺急性肝损伤时,血清ALT、AST活性及内毒素含量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肝毒清颗粒大、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和血清ALT、AST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毒清颗粒能减轻急性肝损伤时的肝损害,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李万平;魏嵋;肖顺汉;陈美娟;李华;李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二期梅毒伴横断性脊髓炎1例报告

    近几年,国内梅毒的发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而在二期梅毒中出现脊髓急性横断性损害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1例报告如下.

    作者:明庭文;王应斌;孙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46例临床分析

    我们收集所收治的心电图(ECG)具有急性心肌梗死(AMI)样图形改变的病毒性心肌炎(VM)46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赵成宝;周中明;王雪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Th1/Th2细胞分化研究的进展

    外周T细胞是不均一群体,按T细胞受体(TCR)的类型可将T细胞分为TCRγδ+T细胞和TCRαβ+T细胞.TCRαβ+T细胞又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通过研究一系列已建立的小鼠CD4+T辅助细胞克隆分泌细胞因子的类型,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Th)对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1986年Mossan等提出,小鼠CD4+T细胞按细胞因子产生的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有两种极不相同的亚群,分别称为Th1和Th2.

    作者:徐翼;杨一民;方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脑缺血的治疗新进展

    急性脑缺血性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由于开展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防治,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得到积极治疗,宣传不吸烟和不酗酒等措施,近30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我国防治工作起步较晚,成效不显著.目前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发病6h内,及时的治疗可以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在此谨就急性脑缺血的研究、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云芳;高玉培;王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47例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体会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现将我院收治的47例前置胎盘患者终止妊娠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卢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无症状的有机磷中毒致心包炎1例报告

    患者,男,45岁,于2002年7月19日3时30分以自服乐果原液150ml(事后肯定)为主诉入院.服药后经急诊洗胃、注射阿托品11mg、解磷定2.0g后抬入病房.无意识障碍,无头痛,无大汗流涎,无腹痛,既往健康(来急诊时是否有M样、N样及神经系统症状不详;患者入院时查体不合作,病史系根据送患者同来的工友叙述).

    作者:姜久强;赵德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患者洋地黄类药物中毒2例报告

    洋地黄类药物是抗心衰治疗中常用的一线药物,临床上发生中毒反应多见于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以及同时存在低氧血症、离子紊乱、酸中毒、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等患者.现将用量很少,且短时间内发生中毒反应的2例报道如下.

    作者:邱雨华;王黎明;杨广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的66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判断,及时合理治病,出血情况均在12h内控制;治愈率90%,病死率10%,后遗症发生率13%.结论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出现颅内出血,起病突然,病情来势迅猛,容易误诊,所以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延忠;张洁贞;陈发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素高捷疗膏的眼科临床应用观察

    在眼科临床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病发病率较高,我们在角膜上皮再修复愈合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研究,自1998年7月~1999年10月笔者采用了素高捷疗膏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治疗角膜病37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赵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后尿道损伤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后尿道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自1986年7月~1998年10月对22例创伤性后尿道断裂者中12例采用急诊经耻骨入路尿道端端吻合4例,经会阴入路尿道端端吻合8例.结果 11例排尿通畅,1例术后尿线细,反复多次尿道扩张方能排尿,2例发生阳萎.结论早期行一期尿道重建术,断端吻合准确,术后尿道狭窄机会少,即使发生狭窄其长度也较短,且不增加术后阳萎和尿失禁的发生率.

    作者:陈联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39例临床分析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往往一年间可发病七、八次以上,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近两年来,我们用斯奇康注射液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39例,经过2年多的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太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例肾上腺皮质瘤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患者的护理体会

    肾上腺皮质肿瘤包括腺瘤和腺癌,因分泌过多皮质醇引起的,病史短,生长快,常有远处转移.皮质醇分泌过多可导致代谢紊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1].我科收治了1例肾上腺皮质瘤的患者,经临床治疗和精心护理,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朱东云;黄美娟;李惠媚;罗若云;王念;李英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致肠坏死1例报告

    患者,男,42岁.因腹痛、腹胀1天入院.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脐周绞痛,无牵涉痛及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约500ml,解稀便2次.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病程中无发热、腹泻、里急后重等.治疗后病情无好转而转本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查:T 38.5℃,P 105次/min,R 24次/min,BP 80/50mmHg,表情淡漠,心肺(-),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型,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直肠指检(-).急查:血常规WBC 2.36×109/L,N 0.90,L 0.10.腹透:肠管扩张明显,见多个气液平面,提示肠梗阻.B超:腹腔肠胀气、肠管扩张,探及液性暗区.

    作者:罗云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