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鹏;阮小薇;詹贤章
患者,男, 67岁,因心慌、气短、胸闷 2年就诊.查体: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 92次 /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作者:程树军;单文俊;丁玉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是目前绝大多数介入诊疗技术的常规途径,但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6%~ 8%,且穿刺肢体制动长达 24 h以上,给术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性诊疗操作则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及相关副作用,因此,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后如何有效地进行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同时又不影响手的供血尤其重要,也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的难题,目前尚无统一的用于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有效工具.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弹力加压止血带 (以下简称加压止血带 ),并对 18例采用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穿刺部位止血,效果满意.现将加压止血带制作方法、临床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龚志华;向定成;任宏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肝干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探索不同浓度的 FGF4对肝干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卵圆细胞活化动物模型是利用改良 Solt Farber法建立的:三分之二的肝切除 (2/3PH)及服用 2 乙酰氨基芴 (AAF)造成卵圆细胞活化增殖.在对照组、鼠尾胶组及 cytodexTM 3微载体 3种培养条件下培养肝干细胞并检测不同 FGF4浓度下的肝干细胞生长活性.结果:在 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可见肝干细胞生长,在 cytodexTM3微载体培养瓶中卵圆形细胞增殖速度快,数目增多,形成成片状或串珠状细胞团.结论: cytodexTM3微载体培养方法优于其他方法,有利于肝干细胞生长.
作者:张小玉;陆重琳;王雷;潘睢宁;赵伟;刘社兰;张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3年来 107例 2型糖尿病应用诺和龙和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康志君;张震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儿科于 1996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98例,其中误诊 11例,误诊率为11.2%,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小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肾脏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外基质 (ECM)进行性沉积. DN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证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对 TGF-β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作进一步的综述.
作者:徐双双;刘晓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儿童肺不张病因诊断及治疗的特点.方法:对收治的 84例儿童肺不张的临床诊断资料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儿童中肺不张的病因依次为炎症、异物及结核,右中叶肺不张的病因以炎症居多,右下叶肺不张及右下叶节段性肺不张的病因中以异物居多,而左、右上叶肺不张的病因均以结核居多.炎症性肺不张患儿的病程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 16例病程小于 1个月炎症性肺不张患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抗感染治疗及深吸气肺功能锻炼法后实现了肺完全复张.结论:儿童肺不张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年龄及部位作出综合判断,应在早发现、早诊断的基础上,对患儿给予积极地治疗,以促进疾病的早日恢复.
作者:周艳梅;郭光云;王小菊;万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和内镜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我院 1997- 2004年 23例 CD患者的临床资料, 21例 CD采用日本 OLYMPUS- CF- 240型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 ,结合病理活检.结果: 23例 CD以男性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结肠镜下多表现为糜烂、溃疡、充血及水肿等.结论:内镜对 CD的诊断是安全可靠的 ,CD的诊断仍需结合病史、体检、肠镜和黏膜病理等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吴小丽;吴建胜;金抒清;周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莫雷西嗪对非瓣膜病房颤转律并维持窦律的作用.方法: 67例非瓣膜病房颤口服盐酸莫雷西嗪片 450~ 750 mg/d,分 3次,服药至 4周,复律成功患者,服维持量 300~ 450 mg/d,分 3次,并随访 1年.结果: 67例房颤患者 41例恢复窦性心律( 61.19%),随访 1年,维持窦性心律 28例( 68.29%).结论:莫雷西嗪对非瓣膜病房颤转律并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较高,毒副作用低.
作者:张云;杨敏;张汉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 15例 CRF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因等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同期维持血液透析的 25例 CRF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女性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机率高于男性.血栓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穿刺血肿 (2.1± 0.7)次 /月高于对照组( P< 0.05).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机率较高.结论: CRF血液透析患者血压过低 ,过度超滤和不适当的穿刺易导致血栓形成.
作者:沈波;张薇;田树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克隆人细胞因子 IL- 29全长 cDNA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制备抗 IL- 29多克隆抗体.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 vsv感染后,提取总 RNA,通过一步 RT- PCR获得 IL- 29全长 cDNA. DNA测序正确后,将 IL- 29cDNA的编码框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 )中.卡那霉素平板筛选及 PCR鉴定,挑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转化大肠杆菌进行 IPTG诱导表达. SDS- PAGE、 Western blotting鉴定,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得到 Mr为 23 000组氨酸标签重组人 IL- 29融合蛋白.纯化的 IL- 29免疫家兔制备抗 IL- 29多克隆抗体.结果:成功获得人 IL- 29全长 cDNA,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于大肠杆菌中.免疫家兔后获得特异抗 IL- 29的多克隆抗体.结论:获得 rhIL- 29细胞因子及其多克隆抗体,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张胜权;鲁云霞;罗欣;徐从贞;陈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回顾分析 69例婴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 69例患儿的心电图、胸片、彩色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婴儿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发生率高,占 79.7% (55/69);其次是房性和室性早搏,占 11.6% (8/69).治疗以对症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有 28例 SVT患儿行食道心房调搏术中止发作,有 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者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婴儿期心律失常以 SVT常见,其次为房性和室性早搏,多为功能性、暂时性的 (58.0% );婴儿能耐受食道心房调搏术,无不良反应;婴儿期严重的Ⅲ度 AVB需安装永久起搏器.
作者:徐衍梅;李渝芬;王树水;区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右心衰者口服地高辛片后血药浓度上升速度和峰值血药浓度的变化,定量分析右心衰对口服地高辛吸收的影响.方法: 7例合并右心衰者和 7例左心衰者每天口服地高辛片 0.125 mg,于第 8天服药后分别采血 10次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用 3p8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 SPSS 10.0软件包对照分析峰值血药浓度( Cmax)、达峰时间( Tp)和吸收速度常数( Ka).结果:右心衰组平均峰值血药浓度 (Cmax)=(1.12± 0.21)ng/mL,左心衰组 Cmax=(1.61± 0.36)ng/mL,两组比较 P=0.008;右心衰组平均达峰时间( Tp) =(7.00± 1.52) h,左心衰组 Tp=(5.14± 1.64)h,两组比较 P=0.048;右心衰组平均吸收速度常数( ka) =(0.33± 0.14)(1/h),左心衰组 ka=(0.65± 0.22)( 1/ h),两组比较, P=0.006.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右心衰者口服地高辛片后血药浓度上升速度缓慢,峰值血药浓度低,右心衰显著影响口服地高辛片的吸收.
作者:靳晨亭;朱桂平;周万兴;陈吉生;江永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哮喘患儿过敏原状况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 ELESA法检测了 133例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过敏原特异性 IgE抗体.结果:各年龄组吸入性抗原中螨特异性 IgE阳性率高,平均 70.7%,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显著增加.在食物性抗原中以牛奶特异性 IgE阳性率高.蟑螂特异性 IgE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为 9%~ 14.5%.结论:螨虫和牛奶是哮喘的主要触发因素,切实有效的防螨和避免过敏食物措施很重要.蟑螂是金华地区重要的哮喘触发因素.
作者:王凯旋;张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对离体鼠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 24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冷血停搏液组、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组,每组 8只.分别建立改良的 Langendorff离体心逆灌注模型,测定左室收缩峰压和正负压力微分恢复率、冠状动脉流量、心肌含水量( MWC)、乳酸脱氢酶( LDH)和肌酸激酶( CK)漏出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心肌三磷酸腺苷含量 (ATP)、心肌梗死面积 (MIS).每组随机留取标本,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组的左心室功能恢复指标、 ATP含量和 SOD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冷血停搏液组( P< 0.01),而 MWC, LDH、 CK漏出率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和冷血停搏液组( P< 0.05),电镜超微结构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冷血停搏液组.结论: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韩珂;杨辰垣;肖诗亮;董念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性, 30岁.因双肾结石、肾绞痛口服阿托品治疗,先后服药 3次,每次均于服药约半小时后出现全身皮肤及颜面、唇周红肿,伴皮肤瘙痒、胸闷,于下次服药前渐部分缓解,于 2003年 11月 29日来本院急诊.
作者:梁仕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高血压 (EH)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肾内叶间动脉血流状况,测定尿蛋白、肾功能及早期肾损害实验室指标.结果:早期肾损害实验室指标 [α 1微球蛋白 (α 1- MG)]、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 NAG酶 ]正常者为 EHⅠ 组,其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大流速 (PSV)和舒张末期流速 (EDV)较正常对照组轻度降低 (P<0.05),搏动指数 (PI)和阻力指数 (RI)较之轻度升高(P<0.05); EHⅡ 组为早期肾损害实验室指标升高者,其叶间动脉的 PSV和 EDV较正常对照组、 EHⅠ 组明显降低 (P<0.01), PI和 RI较之明显升高(P<0.01).结论:联合早期肾损害实验室指标,肾内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更能早期发现高血压肾损害.
作者:杨红霞;朱敏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钙调磷酸酶 (calcineurin,CaN)在β肾上腺素能刺激诱导的心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 N组), Iso组( A组),β 1受体拮抗剂-比索洛尔组( B组),β 2受体拮抗剂- ICI11851组( C组),α 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组( D组),β、α 1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组( E组). B、 C、 D、 E组在 A组基础上分别给予上述药物,终浓度分别为 10 μ mol/L、 0.1 μ mol/L、 0.1 μ mol/L、 50 μ mol/L.流式细胞仪和 DNALadder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 RT- PCR检测 Ca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 B、 C、 D、 E与 N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升高( P< 0.05),并有 CaN mRNA表达; B、 E组与 A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 30.12%, 44.55%( P< 0.01) ,并且 CaN mRNA相应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对 D组来说,凋亡率及 CaN mRNA却有所增加 (P< 0.05), C组与 A组相比变化无显著性.结论:β肾上腺素能刺激诱导心肌凋亡作用主要通过β 1受体介导,伴随 CaN表达升高,β 1受体阻断剂使其表达降低,说明 CaN参与了β 1受体介导的心肌凋亡,有促凋亡的作用,为临床应用β-受体阻断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秀娥;成蓓;何平;余其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 47例复发脑梗死(复发组)与 105例初发脑梗死(初发组)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心脏病、饮酒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为密切, OR值分别为 3.880、 4.758、 3.063, P值均 < 0.05,预防性治疗则为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 OR值为 0.126.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饮酒史,而预防性治疗是防止脑梗死复发的有意义的保护因素.
作者:石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垂体后叶素、鱼精蛋白是治疗咯血的传统药物,我们以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大咯血 58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立红;孙红娟;王兵;刘新营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