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肺不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周艳梅;郭光云;王小菊;万斌

关键词:肺不张, 儿童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肺不张病因诊断及治疗的特点.方法:对收治的 84例儿童肺不张的临床诊断资料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儿童中肺不张的病因依次为炎症、异物及结核,右中叶肺不张的病因以炎症居多,右下叶肺不张及右下叶节段性肺不张的病因中以异物居多,而左、右上叶肺不张的病因均以结核居多.炎症性肺不张患儿的病程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 16例病程小于 1个月炎症性肺不张患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抗感染治疗及深吸气肺功能锻炼法后实现了肺完全复张.结论:儿童肺不张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年龄及部位作出综合判断,应在早发现、早诊断的基础上,对患儿给予积极地治疗,以促进疾病的早日恢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转移性结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 32例晚期转移性结肠癌采用第 1、8天给予奥沙利铂 85 mg/m2;第 1~ 14天给予卡培他滨 1 250 mg/m2,每天 2次.每 3周为 1个治疗周期.结果:全组 CR 2例, PR 16例,有效率54.5%(18/32).主要毒副作用为感觉神经异常,腹泻,恶心、呕吐,但均为可逆性,可以耐受.结论: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肠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晚期结肠癌的另一个首选方案.

    作者:李骏白;吴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钠肽对心力衰竭危险分层和预后的价值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高患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逐渐增高,国内由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约 0.9% [1],而在美国近 50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每年新增病例约 50万人 [2];不仅如此,心力衰竭的预后非常差,美国 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只有 25%的男性患者和 38%的女性患者存活时间达 5年,故对心力衰竭的防治已成为近年来临床心脏病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而有效地对心衰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和判定预后亦越来越成为心力衰竭防治的关键,脑钠肽( BNP)不仅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3~ 8],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亦显示其在心力衰竭危险分层和评定预后方面,也是一个敏感的、极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忠臣;张云明;梁绪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测量和问卷相结合对 348名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平均依从性为 36.21%,经干预措施后提高到 45.69%,不同年龄间依从性有差别( P< 0.001).药物依从性主要与高血压防治知识、服药习惯、药物不良反应、经济状况、给药方式和服药种类以及医患关系有关,而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依从性好的患者血压控制佳,波动幅度小;依从性差者血压控制不佳,波动幅度大.结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大力度,综合干预.

    作者:黄村华;陈金山;黄蕾;丘毅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口服心得安致肝性脑病1例

    患者,男, 67岁,因心慌、气短、胸闷 2年就诊.查体: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 92次 /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作者:程树军;单文俊;丁玉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冷冻治疗面部皮肤病疗效观察

    面部皮肤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为有效治疗面部皮肤病,我科采用液氮冷冻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李钟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发作性疾病116例的动态脑电图监测报告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 (AEEG)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癫痫与 AEEG睡眠时相的关系.方法: 116例常规脑电图 (REEG)无痫样放电的患者分别为癫痫组和可疑癫痫组,进行 24 h AEEG监测.结果:癫痫组 AEEG痫样放电临床癫痫组的检出率 65.2%,可疑癫痫组是 12.9%.痫样放电多见于 NREM Ⅰ~Ⅱ期.结论: AEEG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湛;梁少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自动肾活检的临床应用

    肾活检是确定肾脏病理、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我院自 2000年 4月至 2003年 5月对 130例肾脏病患者采用自动肾活检枪行肾活检,并发症少,取得了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芬;赵学智;邱志亮;王心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107例临床观察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3年来 107例 2型糖尿病应用诺和龙和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康志君;张震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对DF-6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终止阵发性室上速的急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 DF- 6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终止阵发性室上速 (PSVT)的急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 DF- 6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对 35例 PSVT急诊患者进行了食道心房调搏术 (TEAP),用双极食管电极导管进行食道插管,选用超速刺激法和亚速刺激法发放频率脉冲,每次刺激时间 5~ 20 s.结果: 17例患者经该心脏电生理刺激仪 TEAP 1次起搏终止 PSVT发作, 11例患者经 3次以上刺激终止发作, 4例患者用亚速起搏终止发作,治疗有效率为 91.43%.3例患者经 TEAP不能终止发作,使用药物治疗终止发作.结论: DF- 6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较其前三代刺激仪新增了多项功能,应用该仪器进行 TEAP,具有见效快、成功率高、可反复应用的优点,因此可在急诊急救中较安全使用.

    作者:郑惠鹏;阮小薇;詹贤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脐带缠绕胎手致死胎1例

    患者 26岁,因停经 39+ 5周,阵发性腹痛 6 h于 2004年 3月 12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 2003年 6月 7日,孕期产前检查无异常.患者于 5 d前在本院门诊行产前检查,显示胎心率正常,胎心监护 NST呈反应型,脐血流检测 S/D=2 26, 2 d未感胎动.

    作者:周建兴;李琳;王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 15例 CRF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因等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同期维持血液透析的 25例 CRF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女性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机率高于男性.血栓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穿刺血肿 (2.1± 0.7)次 /月高于对照组( P< 0.05).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机率较高.结论: CRF血液透析患者血压过低 ,过度超滤和不适当的穿刺易导致血栓形成.

    作者:沈波;张薇;田树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与肝脏的关系

    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近年来开发的一大类降血脂药物,它可降低血脂异常病人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他汀类药物的动物及临床试验均表明有使肝脏酶轻微升高的作用,故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 (FDA)建议,监测药物可能引起的肝毒性.然而,随后的临床应用显示药物的肝毒性是罕见的,产生药物相关的肝脏疾病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安全的 [1, 2].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李东霞;王一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制加压止血带应用于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临床观察

    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是目前绝大多数介入诊疗技术的常规途径,但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6%~ 8%,且穿刺肢体制动长达 24 h以上,给术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性诊疗操作则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及相关副作用,因此,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后如何有效地进行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同时又不影响手的供血尤其重要,也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的难题,目前尚无统一的用于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有效工具.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弹力加压止血带 (以下简称加压止血带 ),并对 18例采用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穿刺部位止血,效果满意.现将加压止血带制作方法、临床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龚志华;向定成;任宏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规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Q波、 R波及 ST段演变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对 13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胸部进行体表标测,分别计算∑ R、∑ Q、∑ ST.结果:∑ R在胸痛发作后 12 h内下降速度快, 12 h后下降速度较慢,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 Q在 24 h内与 24 h后形成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 ST在 24 h内下降速度比 24 h后下降速度显著增快,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电图∑ R、∑ Q、∑ ST演变规律,有助于临床上尽早采取急救措施,及时挽救濒死心肌.

    作者:冯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胃巨大良性间质瘤1例

    患者男, 53岁,左肋部及左上腹疼痛不适 14 d于 2003年 12月 9日入院.病人 1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肋部及左上腹不适,呈持续性胀痛. 3 d前有饭后饱胀感.

    作者:王宏波;公衍玲;黄术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诊断、治疗及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本院近 2年来发生的 136例 ICP病例分为治疗组( 75例)和未治组( 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围产儿病死率、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明显少于未治组.结论:对 ICP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密监测、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张楠;陈丹杰;陈成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恙虫病多器官损害1例

    儿,男性, 2岁 8个月,于 2002年 9月 16日到公园草地玩耍. 9月 24日开始发烧,体温 39℃,经外院用青霉素、头孢三嗪治疗未见好转.

    作者:俞友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儿童肺不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目的:了解儿童肺不张病因诊断及治疗的特点.方法:对收治的 84例儿童肺不张的临床诊断资料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儿童中肺不张的病因依次为炎症、异物及结核,右中叶肺不张的病因以炎症居多,右下叶肺不张及右下叶节段性肺不张的病因中以异物居多,而左、右上叶肺不张的病因均以结核居多.炎症性肺不张患儿的病程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 16例病程小于 1个月炎症性肺不张患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抗感染治疗及深吸气肺功能锻炼法后实现了肺完全复张.结论:儿童肺不张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年龄及部位作出综合判断,应在早发现、早诊断的基础上,对患儿给予积极地治疗,以促进疾病的早日恢复.

    作者:周艳梅;郭光云;王小菊;万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酷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细胞肺癌骨髓转移1例

    小细胞肺癌是发病率低于肺鳞癌及腺癌一型相对常见的肺癌.其发生率占原发性肺癌的 20%~ 25% [1].对一组骨髓转移癌的病例分析发现,肺癌占所有骨髓转移癌的 13.6% [2].本文报道 1例瘤细胞形态散在分布,酷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细胞肺癌骨髓转移.

    作者:黄志新;杜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鱼胆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80例鱼胆中毒患者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以血透为主的综合治疗,并比较血透前后肾功能、肝功能变化.结果: 80例鱼胆中毒患者死亡 3人,病死率为 3.8%,其余 77例患者痊愈出院.血透结束后,患者肾功能、肝功能恢复正常,较血透前显著下降 (P< 0.01).结果:鱼胆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过以血透为主的综合治疗,其肾、肝功能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

    作者:李靖;乔着义;龚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