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友皆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 77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77例共检出支原体感染 37例,阳性率为 48 1%.其中解脲支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及 Uu+ 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 27.3%( 21例)、1.3%( 1例)、 19 5%( 15例).支原体药敏结果显示:可乐必妥( 97.3%)和泰利必妥( 94 6%)的敏感性高,其次为司帕沙星( 89.2%)、美满霉素( 86.5%)、强力霉素(78.4%).而乙酰螺旋霉素( 21.6%)、红霉素( 24.3%)、四环素(27.0%)的敏感性差.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支原体阳性率高达 48.1%,不容忽视.男女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Un+ Mh混合感染增强了耐药性.治疗支原体感染首选可乐必妥、泰利必妥,其次为司帕沙星、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
作者:李云;王惠萱;张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哮喘是以伴随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为主并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的一个主要观点认为哮喘是通过 CD4+ Th2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因子与化学增活素的产生,引起白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等聚集 ,并对气道结构细胞产生相应的作用而导致气道的病理生理改变,进而改变气道对各种刺激物的反应性 [1].哮喘临床表现不仅仅以急性炎症发作为特征,因为目前用单纯的炎症理论尚不足以解释哮喘的慢性自然史.众多研究表明气道重建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2].有学者认为气道重建会引起气道高反应性 (AHR),也有学者认为这可以防止气道狭窄,并证实气道反应性与气道壁厚度成负相关.然而到目前为止,尽管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气道重建特点及与哮喘的关系,但导致气道壁增厚、气道重建的细胞、分子及免疫机制及治疗效果与是否可以逆转气道重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白细胞浸润是肺损伤及纤维化疾病的一个很重要特征 ,组织 EOS增多是很多纤维化疾病的一个重要特点, EOS可以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白细胞介素- 13(IL- 13)、白三烯 (LTS)等多种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这也就提示其可能在过敏性哮喘气道重建上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就近年来对 EOS在哮喘的气道重建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海金;蔡绍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儿科于 1996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98例,其中误诊 11例,误诊率为11.2%,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小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蛋白 podoc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泼尼松、苯那普利对此表达的影响,探讨 podocin分子在蛋白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 4组进行观察:正常对照组、肾病对照组、肾病泼尼松治疗组、肾病苯那普利治疗组.肾病泼尼松治疗组与肾病苯那普利治疗组每日分别予泼尼松 10 mg/kg、苯那普利 3 mg/kg灌胃,共 4周;实验 4周时留 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生化,取肾脏皮质抽提总 RNA和总蛋白,分别应用半定量 RT PCR和 Western blot测定 podoc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 podocin蛋白表达的相对量是 5.26± 1.19,而肾病对照组大鼠 podocin蛋白基本不表达,泼尼松、苯那普利可增加 podocin蛋白的表达;正常对照组、肾病对照组、肾病泼尼松治疗组、肾病苯那普利治疗组 podocin分子 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 0.99± 0.21、 1.96± 0.98、 1.31± 0.24、 2.46± 1.49,肾病对照组大鼠 podocin 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 (P< 0.05).结论: podocin蛋白表达的减少可能是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苯那普利治疗肾病综合征可能是通过改变肾小球滤过膜分子结构而产生疗效.
作者:邓芳;鹿玲;王明丽;胡旭;李艳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人肝癌裂解抗原致敏的冻融人脐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诱导的 CTL抗肝癌活性,并观察与细胞因子联用的效应.方法:应用 CD34+干细胞试剂盒和免疫磁珠标记法分选人脐血 CD34+干细胞,细胞因子扩增培养为成熟 DC,液氮冻存;人肝癌裂解抗原致敏冻融 DC制备疫苗,进行 DC疫苗及其与细胞因子联用的体外抗肿瘤实验, MTT检测各自诱导的 CTL活性,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癌抗原致敏的人脐血冻融 DC疫苗能诱导高效的 CTL活性( P< 0.01),与新鲜 DC疫苗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冻融 DC疫苗与 1 μ g/mL GM CSF联用,或与 500 U/mL TNF-α联用,诱导的 CTL活性均明显增高( P< 0.05).结论:肝癌抗原致敏的人脐血冻融 DC疫苗能诱导具有高度针对靶细胞的特异性 CTL活性,与细胞因子联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张锦堃;苏中静;郑毓武;陈素钻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舟山海岛肝硬化及幽门螺杆菌 (HP)的发病率均很高,为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 96例 PHG并与 100例慢性胃炎相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舟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右心衰者口服地高辛片后血药浓度上升速度和峰值血药浓度的变化,定量分析右心衰对口服地高辛吸收的影响.方法: 7例合并右心衰者和 7例左心衰者每天口服地高辛片 0.125 mg,于第 8天服药后分别采血 10次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用 3p8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 SPSS 10.0软件包对照分析峰值血药浓度( Cmax)、达峰时间( Tp)和吸收速度常数( Ka).结果:右心衰组平均峰值血药浓度 (Cmax)=(1.12± 0.21)ng/mL,左心衰组 Cmax=(1.61± 0.36)ng/mL,两组比较 P=0.008;右心衰组平均达峰时间( Tp) =(7.00± 1.52) h,左心衰组 Tp=(5.14± 1.64)h,两组比较 P=0.048;右心衰组平均吸收速度常数( ka) =(0.33± 0.14)(1/h),左心衰组 ka=(0.65± 0.22)( 1/ h),两组比较, P=0.006.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右心衰者口服地高辛片后血药浓度上升速度缓慢,峰值血药浓度低,右心衰显著影响口服地高辛片的吸收.
作者:靳晨亭;朱桂平;周万兴;陈吉生;江永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转移性结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 32例晚期转移性结肠癌采用第 1、8天给予奥沙利铂 85 mg/m2;第 1~ 14天给予卡培他滨 1 250 mg/m2,每天 2次.每 3周为 1个治疗周期.结果:全组 CR 2例, PR 16例,有效率54.5%(18/32).主要毒副作用为感觉神经异常,腹泻,恶心、呕吐,但均为可逆性,可以耐受.结论: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肠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晚期结肠癌的另一个首选方案.
作者:李骏白;吴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2例基底节出血患者随机分葛根素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 51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基底节出血的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观察血肿周围水肿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01).结论:葛根素治疗基底节出血对患者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有效.
作者:汪咏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肾活检是确定肾脏病理、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我院自 2000年 4月至 2003年 5月对 130例肾脏病患者采用自动肾活检枪行肾活检,并发症少,取得了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芬;赵学智;邱志亮;王心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 47例复发脑梗死(复发组)与 105例初发脑梗死(初发组)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心脏病、饮酒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为密切, OR值分别为 3.880、 4.758、 3.063, P值均 < 0.05,预防性治疗则为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 OR值为 0.126.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饮酒史,而预防性治疗是防止脑梗死复发的有意义的保护因素.
作者:石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性, 30岁.因双肾结石、肾绞痛口服阿托品治疗,先后服药 3次,每次均于服药约半小时后出现全身皮肤及颜面、唇周红肿,伴皮肤瘙痒、胸闷,于下次服药前渐部分缓解,于 2003年 11月 29日来本院急诊.
作者:梁仕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是目前绝大多数介入诊疗技术的常规途径,但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6%~ 8%,且穿刺肢体制动长达 24 h以上,给术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性诊疗操作则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及相关副作用,因此,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后如何有效地进行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同时又不影响手的供血尤其重要,也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的难题,目前尚无统一的用于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有效工具.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弹力加压止血带 (以下简称加压止血带 ),并对 18例采用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穿刺部位止血,效果满意.现将加压止血带制作方法、临床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龚志华;向定成;任宏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DF- 6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终止阵发性室上速 (PSVT)的急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 DF- 6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对 35例 PSVT急诊患者进行了食道心房调搏术 (TEAP),用双极食管电极导管进行食道插管,选用超速刺激法和亚速刺激法发放频率脉冲,每次刺激时间 5~ 20 s.结果: 17例患者经该心脏电生理刺激仪 TEAP 1次起搏终止 PSVT发作, 11例患者经 3次以上刺激终止发作, 4例患者用亚速起搏终止发作,治疗有效率为 91.43%.3例患者经 TEAP不能终止发作,使用药物治疗终止发作.结论: DF- 6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较其前三代刺激仪新增了多项功能,应用该仪器进行 TEAP,具有见效快、成功率高、可反复应用的优点,因此可在急诊急救中较安全使用.
作者:郑惠鹏;阮小薇;詹贤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7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者为治疗组,共 43例,用益气养阴清热法治疗者为对照组,共 34例.结果:治疗组显效 22例,有效 18例,无效 3例,对照组显效 10例,有效 16例,无效 8例,两组疗效经 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U=2.1370, P< 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较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秦兴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和内镜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我院 1997- 2004年 23例 CD患者的临床资料, 21例 CD采用日本 OLYMPUS- CF- 240型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 ,结合病理活检.结果: 23例 CD以男性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结肠镜下多表现为糜烂、溃疡、充血及水肿等.结论:内镜对 CD的诊断是安全可靠的 ,CD的诊断仍需结合病史、体检、肠镜和黏膜病理等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吴小丽;吴建胜;金抒清;周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肾脏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外基质 (ECM)进行性沉积. DN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证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对 TGF-β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作进一步的综述.
作者:徐双双;刘晓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钙调磷酸酶 (calcineurin,CaN)在β肾上腺素能刺激诱导的心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 N组), Iso组( A组),β 1受体拮抗剂-比索洛尔组( B组),β 2受体拮抗剂- ICI11851组( C组),α 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组( D组),β、α 1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组( E组). B、 C、 D、 E组在 A组基础上分别给予上述药物,终浓度分别为 10 μ mol/L、 0.1 μ mol/L、 0.1 μ mol/L、 50 μ mol/L.流式细胞仪和 DNALadder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 RT- PCR检测 Ca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 B、 C、 D、 E与 N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升高( P< 0.05),并有 CaN mRNA表达; B、 E组与 A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 30.12%, 44.55%( P< 0.01) ,并且 CaN mRNA相应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对 D组来说,凋亡率及 CaN mRNA却有所增加 (P< 0.05), C组与 A组相比变化无显著性.结论:β肾上腺素能刺激诱导心肌凋亡作用主要通过β 1受体介导,伴随 CaN表达升高,β 1受体阻断剂使其表达降低,说明 CaN参与了β 1受体介导的心肌凋亡,有促凋亡的作用,为临床应用β-受体阻断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秀娥;成蓓;何平;余其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对离体鼠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 24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冷血停搏液组、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组,每组 8只.分别建立改良的 Langendorff离体心逆灌注模型,测定左室收缩峰压和正负压力微分恢复率、冠状动脉流量、心肌含水量( MWC)、乳酸脱氢酶( LDH)和肌酸激酶( CK)漏出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心肌三磷酸腺苷含量 (ATP)、心肌梗死面积 (MIS).每组随机留取标本,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组的左心室功能恢复指标、 ATP含量和 SOD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冷血停搏液组( P< 0.01),而 MWC, LDH、 CK漏出率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和冷血停搏液组( P< 0.05),电镜超微结构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冷血停搏液组.结论: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韩珂;杨辰垣;肖诗亮;董念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二乙酰基莲心碱( diacetyl linesinine)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方法:选取 5只体重 1.5~ 2.0 kg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 10、 30、 100 μ mol/L的二乙酰基莲心碱对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作用.结果:二乙酰基莲心碱浓度依赖性减少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 10、 30、 100 μ mol/L的二乙酰基莲心碱可使峰值瞬时外向钾电流降低 14.7%、 26.7%和 36.6%;使内向整流钾电流降低 13.7%、 25.3%和 31.1%.结论:二乙酰基莲心碱可浓度依赖性阻滞兔心室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
作者:彭俊;曹锋;黄从新;江洪;王腾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