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癌间的关系分析

班贵

关键词:
摘要:PSA是一种主要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蛋白分解酶,正常情况下被分泌入前列腺液或精液中,以有活性的游离形式(f-PSA)存在,血清中的PSA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通常以f-PSA与结合PSA的和即总PSA(t-PSA)代表血清总的PSA水平.血清PSA测定精确度性高、稳定、重复性好,而且是无创的,有助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也可用于高危人群(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普查.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肺炎的特点与分析

    老年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病,由于年老机体多脏器功能衰退,其临床表现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并发症也更为严重.笔者对290例老年肺炎患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作者:黄海峰;游阿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不完全抗体效价快速检测法

    目的探讨两种不完全抗体效价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凝聚胺法和传统抗人球法在不完全抗体效价测定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凝聚胺法准确性和稳定性均较好,比抗人球法效价高2个滴度.结论凝聚胺法可应用于抗体效价的快速检测.

    作者:赵阳;罗广平;黎世杰;陈扬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粒细胞输注与rhG-CSF联合治疗难治性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目的探讨粒细胞输注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应用于难治性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化疗方案:难治急淋,VILP诱导、CAT+HD-MTX+IT巩固、VILP+VM26-AraC强化、XH-88维持;难治性急非淋以IA或AMSA/Mito+AraC,或DA+VM26诱导.化疗结束后24~48h起给予rhG-CSF,直至白细胞升高至≥3×109/L.观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仍<0.5×109/L,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抗生素治疗48~72h无效时每天或隔日输注粒细胞2~3×1010/(m2*d),直至临床改善.对照组不予粒细胞输注治疗.观察发热持续时间和感染治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持续≥38.5℃的时间明显缩短(5.21±2.14天,t=5.83,P<0.01)、感染治愈率上升(96.2%,t=6.21,P<0.01);死亡率下降(t=6.5, P<0.01).结论粒细胞输注与rhG-CSF联合治疗难治性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缩短发热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波;卢成瑜;关镜明;钟帼钰;叶铁真;陈福雄;吴梓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治疗急、慢性牙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派丽奥)治疗急、慢性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8颗牙周脓肿患牙,分成派丽奥实验组和常规机械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牙龈炎指数、牙周袋深度和探诊出血的变化.结果派丽奥组在用药1周和4周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派丽奥是一种有效的牙周局部缓释药物,能提高单纯机械洁治的疗效.

    作者:唐倩;吴坚;王萍;刁惠波;梁焕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芪参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芪参胶囊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特点.方法 60例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口服芪参胶囊4粒/1次,1日3次.连服1个月.记录患者用药前、2周及用药1个月后症状变化及心电图,包括临床症状、血压、心率、舌象、脉象、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变化;检测用药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芪参胶囊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扩血管药物的含服率,无明显毒副作用.从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分析,芪参胶囊改善气虚血瘀型、心肾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尤为明显,即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阳虚患者疗效显著.结论芪参胶囊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疗效确切,且更适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阳气虚弱,瘀血阻络的冠心病患者,是临床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有效复方中药制剂.

    作者:马丽红;焦增绵;曲家珍;张瑞华;张淑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单纯性泌尿系感染的疗程比较

    根据近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阿莫维酸钾作为首选药物治疗单纯性泌尿系感染,通过对3天、7天和14天的疗程比较发现, 只要病人的临床症状分类为痊愈,那么就可以安全地停药,而无需考虑病人的疗程长短.同时,对单纯性泌尿系感染的病人,若临床用药7天后,病人的临床症状仍无好转,则需要更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有无其它的病因.

    作者:李明;李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晚期腘动脉损伤的治疗

    目的总结晚期腘动脉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2例血管重建时间超过12h腘动脉损伤患者进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除2例手术后截肢外,其余均保肢成功.F结论腘动脉损伤的患者可延长修复血管建立伤肢后血运循环时间,对晚期腘动脉损伤患者应争取修复以改善肢体循环.

    作者:白志刚;李昶;王润生;温树正;李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Ivalon止血海绵加凝血酶治疗中老年人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因多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常会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既往多采用凡士林纱条行鼻腔填塞及后鼻孔填塞,患者较痛苦,并导致填塞后并发症,且抽取纱条时还会导致鼻腔第二次损伤及出血,有时处理十分棘手.我科于2002年开始用Ivalon止血海绵加凝血酶代替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法治疗中老年人鼻出血4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章流;魏侦强;卓建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锌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人类对缺锌的认识,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69年的细菌学家Raulin首先证明黑曲霉的生长需要锌,上世纪20年代也发现植物缺锌可导致生长迟缓,枝叶畸形,果实稀少.柑橘、葡萄、豆类、洋葱对锌特别敏感,据研究pH>7.4的碱性土壤,或土壤中含磷过高均可阻碍锌的吸收,缺锌是影响美国农业生产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因此至少有24个州规定在人工肥料中添加锌剂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作者:张传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的佳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取物中芍药苷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实验.选取L9(34)正交表,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芍药甘草汤的佳提取工艺为10倍水,每次2h,提取2次.结论此工艺对芍药苷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芍药甘草汤的提取工艺.

    作者:张静泽;胡迎庆;林梅;刘庆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前心电图QRS记分与出院前活动耐量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院前心电图 QRS记分 (QRSS)与出院前活动平板心电图试验 (TET)活动耐量(ET)关系.方法选择符合WHO的AMI诊断52例患者,在出院前进行心电图和TET检查,并分析心电图QRSS与 TET关系.结果显示AMI出院前QRSS与出院前ET,呈负性相关,并显示AMI出院前 QRSS评估AMI出院前ET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均为65.4%).结论认为AMI出院前心电图 QRSS对评估AMI出院前ET和筛选高危患者,指导患者康复和评估患者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茁惠;黄贵南;马伟东;刘锦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骤停氯氮平致恶性症状群1例报告

    患者,男,48岁,因疑人议论,孤僻不语20余年,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而长期住院治疗.现服用氯氮平250mg/d.半月前假出院回家.4天前其家属觉得患者情绪稳定,擅自停用氯氮平.

    作者:朱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红蛋白H病伴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血红蛋白H病(HbH)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α链合成的基因缺陷而形成的一种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为轻重不等的溶血性贫血症状,肝脾肿大及特殊面容.而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辐射、接触环境毒性物质、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关.我院2001年10月收治1例HbH病伴多发性骨髓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炼灼;朱钰钰;陈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TXB2和6-K-PGF1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TXB2及6-K-PGF1α水平,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TXB2及T/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1).6-K-PGF1α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结论 TXB2/6-K-PGF1α代谢失调是脑梗塞重要原因之一.对其的测定可作为血小板活性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监测指标,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素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203例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据国内统计约占妇女疾病发病率的4.2%~23.9%,平均9%.其中恶性肿瘤占10%左右.为了解我区妇女的卵巢肿瘤发病情况,将我院2年来203例卵巢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原发性肿瘤占99.5%,转移性肿瘤占0.98%.良性肿瘤占84.7%,恶性肿瘤占10.3%.恶性肿瘤中上皮性癌占68.4%,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神经母细胞瘤骨髓浸润的形态学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血象、骨髓象及形态特点.对其形态学特征有其认识.方法常规血象及骨髓象分析.结果 3例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血象均呈类白血病反应.2例4次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1例3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减低,其中1例伴有骨髓坏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既有呈单一弥散分布,也可发现花环状瘤细胞团及神经纤维突穿连的瘤细胞团.结论神经母细胞瘤骨髓浸润有其特殊的形态学特点,但仍易与白血病细胞混淆,尤其应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

    作者:黄志新;杜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出血及清宫临床分析

    本文分析了我院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出血及清宫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秦美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49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49例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子宫肌瘤或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人,子宫小于3个月妊娠大小,需要切除子宫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9例,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对照组49例行传统的经腹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结果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50.10min,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72.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试验组56.20ml,对照组65.34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排气时间试验组28.15h,对照组50.40h,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术后病率试验组为4.1%,对照组有16.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短、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

    作者:朱水莉;茹亚;李勤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腘动脉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腘动脉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结果痊愈20例,截肢2例,慢性脊髓炎,功能障碍2例.结论对腘动脉损伤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亦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宫颈妊娠保守治疗成功1例

    宫颈妊娠是指孕卵在宫颈管内(宫颈组织学内口以下)着床和发育.宫颈妊娠极为罕见,与正常妊娠的比例为1:1000~56,700[1].本院8年来共收治异位妊娠30例,其中宫颈妊娠1例,采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文宁;朱淑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