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甲双胍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余波;陈卫;陈利君;刘理

关键词:糖尿病, Ⅱ型, 二甲双胍, 老年人
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2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时加服二甲双胍治疗,在随访 24周的过程中,监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乳酸及血脂,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后 4周空腹血糖 (7.6± 1.9)mmol/L vs (9.8± 2.2)mmol/L, P< 0.01、糖化血红蛋白 (11.3± 2.6)% vs (13.6± 2.5)%, P< 0.01显著下降;服药 12周后 LDL(2.3± 0.8)mmol/L vs (2.8± 0.9)mmol/L, P< 0.01、 TG(3.0± 1.1)mmol/L vs (3.6± 1.2) mmol/L, P< 0.01显著下降;服药 24周 HDL升高 (0.89± 0.08)mmol/L vs (0.85± 0.08)mmol/L, P< 0.01,但血胰岛素 (16.7± 3.6)mmol/L vs (18.2± 4.1)mmol/L, P >0.05、血乳酸 (1.6± 0.5)mmol/L vs (1.4± 0.5)mmol/L, P >0.05无显著变化. 23.8%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恶心与腹泻,但症状轻微且短暂.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右室心肌梗死 12例诊治体会

    本文总结近 2年本院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更有效地治疗.

    作者:王金萍;宋金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紫癜性肾炎 5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本文通过对 2003-2004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儿科 53例儿童紫癜性肾炎 (HSPN)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儿童 HSPN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 HSPN的认识.

    作者:陈金海;樊忠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带状疱疹患者皮肤及皮神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改变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及皮神经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改变及其诊断意义.方法:用 7~ 11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43例带状疱疹患者病变皮肤、皮下组织及皮神经,以患者健侧对应部位为对照.结果:带状疱疹患者患部皮肤、皮下组织的厚度都比对照部位(健侧)明显增厚,皮神经明显增粗,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 P均 < 0.01),患部皮肤、皮下组织及皮神经的声像改变主要是回声减低,血流信号增多.结论:带状疱疹患者病变皮肤、皮下组织及皮神经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呈炎性改变,可辅助临床诊断.

    作者:林春苗;钟伟邦;杨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1例

    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干细胞移植( ASCT)可明显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终仍有 40%~ 70%复发.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残留肿瘤细胞重新生长或输注的自体干细胞中存在肿瘤细胞污染. CD20单克隆抗体在降低肿瘤负荷,清除移植物中残留肿瘤细胞具有独特的优势,使 ASCT的疗效得到明显提高.本文通过报道我院 1例 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IV期高度恶性 NHL(弥漫性大 B细胞型),探讨 CD20单克隆抗体在这方面的临床应用问题.

    作者:何慧清;许晓军;任志娟;林淑华;郭子文;古滔华;邱大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了 16例 SLE患者的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分别观察其在治疗 1个月、 3个月后的疗效,评估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皮肤黏膜损害在治疗 1个月、 3个月后获得完全缓解的例数分别有 12例 (75% )及 14例 (87.5% ),获得部分缓解的例数分别有 4例 (25% )及 2例 (12.5% );所有患者的病情活动度、 C 反应蛋白 (CRP) 、抗 SSA抗体和 (或 )抗 SSB抗体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05).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通过减量后症状消失,未发现外周神经病变.结论:反应停治疗 SLE患者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明显,副作用相对较轻.

    作者:汪迅;叶志中;庄俊汉;李博;张丽君;李剑松;钟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一家四代马凡综合征 6例报告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眼和神经系统.该病在临床上较少见,但致残率极大,可发生猝死 [1].现将我们所遇的一家系 6例报告如下.

    作者:武玉敏;崔建;阮银镜;魏琳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腹泻

    我们于 2002年 7月至 2004年 11月,对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进行思密达保留灌肠,避免了经口服给药的困难,提高了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陈胜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性下肢水肿的疗效观察

    我们于 2004年 1月至 2004年 8月运用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性下肢水肿 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国良;陈勇;王翠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服优降糖后饮酒致乙醛蓄积综合征 1例

    患者男, 56岁,因糖病史长期服用优降糖 5 mg , 3次 /d,因饮酒后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骤降为主诉就诊.测血常规白细胞 7. 9× 109/L,中性细胞 0. 72,淋巴细胞 0. 28,血糖 7. 2 mmol/L,尿常规正常,颅脑 CT正常,电解质正常;查体:血压 85/50 mmHg,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痛苦面容,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音,心率 102次 /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未发现明显异常;追问病史,患者自述饮少量白酒 (约 300 mL),约 40 min后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颜面潮红,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考虑为服优降糖后饮酒致乙醛蓄积,立即给予 10%葡萄糖液 500 mL+维生素 C 2. 0,静滴,纳络酮 0. 8 mg静注,用药后约 40 min患者苏醒,恢复正常.

    作者:程树军;单文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神经刺激器用于腰神经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神经刺激器的应用、药物的改善,使得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更备受关注.传统的腰神经丛阻滞及坐骨神经阻滞由于是盲探操作,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故临床上常有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我院采用 Stimuplex神经刺激器行腰神经丛及坐骨神经阻滞 157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神经损伤发生率少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帅;鲁开智;曹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药大黄加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加序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 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予中药大黄加序贯结肠透析治疗,观察其临床主观症状的改善以及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52例患者主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下降明显,有效率达 97. 6%.结论:中药大黄加序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尤其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张建林;王寅;黄远航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与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 2001年 6月至 2004年 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产 ESBLs菌共 54株,产酶率为 46. 1%,产酶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 (14株 ),肺炎克雷伯菌 (20株 ),阴沟肠杆菌( 10株),产气肠杆菌( 4株),产酸克雷伯菌( 3株),普通变形杆菌( 2株)和粘质沙雷菌 (1株 ).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对产 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好的活性.产 ESBLs菌对 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 ESBLs菌.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产 ESBLs的阳性率高,应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变迁,防止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局部流行.

    作者:刘卫江;温德良;魏衍超;熊旭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高渗钠、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肝硬化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20例患者饮食不限钠,并静脉补 10%氯化钠+门冬氨酸钾镁,第 1天补充总量 1/2,以后根据电解质及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来调整,疗程 3~ 5 d.结果:高渗钠、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总有效率为 85%,病死率为 15%.结论:补充高渗钠、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尿量和病情的预后,但并不增加腹水的产生.

    作者:陈叶青;周国华;周红宇;冷明芳;王丽姣;刘树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糖尿病继发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2例

    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急症之一,糖尿病及其伴随的严重代谢紊乱所诱发者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 2例报告如下.

    作者:谭庆华;老桂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三种病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诉的就诊患者淋球菌( NG)、解脲脲原体( UU)和沙眼衣原体( CT)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对 854例具有尿道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异常的门诊初诊患者,取泌尿生殖道内分泌物标本,应用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检测 NG、 UU和 CT.结果: 854例患者中男 357例,女 497例,共检出 NG 182例( 21.3%), CT 176例( 20.6%), UU 373例( 43.7%).单一病原体感染 403例,一种以上病原体复合感染 164例.结论:本组性传播疾病患者中, UU感染率高, NG次之, CT低.复合感染也较常见.

    作者:张燕;张国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妊高征孕妇血清钙、镁和尿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妊高征孕妇血清钙、镁、尿酸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用 OLYMPUS AU 1000型生化分析仪检测 42例妊高征患者与 47例同孕周正常妊娠的妇女 (对照组 )血清中钙、镁、尿酸水平.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清钙、镁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P< 0.01、 P< 0.05);而血清中尿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 (P< 0.01),且血清钙、镁浓度的降低和尿酸水平的增高与妊高征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妊高征患者的血清钙、镁、尿酸测定有助于对病情的诊断,低钙、镁可能是妊高征的诱因之一.

    作者:郝艳华;程明刚;陈文萍;秦惠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餐时血糖调节剂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瑞格列奈 0.5 mg, 3次 /d,持续 12周,根据血糖值调整剂量.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 HbA1C、胰岛素值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空腹及餐后血糖、 HbA1c在治疗后明显下降;用药过程中有 3例发生低血糖,其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未见增高.结论: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的优点,能很好地改善整体血糖水平,同时其低血糖和空腹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极低.

    作者:郭皖北;刘汉胜;梅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开放式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 80例符合 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超过 5年、在我院住院 6个月以上,精神症状稳定的精神分裂患者,在原精神药物治疗剂量下进行为期 12周的开放式职业治疗.按所研究对象的年龄、个人爱好、病前职业、文化程度等安排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及社交活动训练,每天上下午各 90 min,工余之时进行文体活动或自由交往、由工作人员带其外出购物.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IPRO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作评定工具.结果:经过开放式职业治疗康复训练后,患者的职业功能和社交技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其 PANSS、 IPROS及 ADL量表总分比训练前明显下降( P< 0.01),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ADL评分与病程、 IPROS、 PANSS总分呈线性关系( P< 0.05).结论:开放式职业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病患者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生活正常化.

    作者:高云;任赐儿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2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时加服二甲双胍治疗,在随访 24周的过程中,监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乳酸及血脂,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后 4周空腹血糖 (7.6± 1.9)mmol/L vs (9.8± 2.2)mmol/L, P< 0.01、糖化血红蛋白 (11.3± 2.6)% vs (13.6± 2.5)%, P< 0.01显著下降;服药 12周后 LDL(2.3± 0.8)mmol/L vs (2.8± 0.9)mmol/L, P< 0.01、 TG(3.0± 1.1)mmol/L vs (3.6± 1.2) mmol/L, P< 0.01显著下降;服药 24周 HDL升高 (0.89± 0.08)mmol/L vs (0.85± 0.08)mmol/L, P< 0.01,但血胰岛素 (16.7± 3.6)mmol/L vs (18.2± 4.1)mmol/L, P >0.05、血乳酸 (1.6± 0.5)mmol/L vs (1.4± 0.5)mmol/L, P >0.05无显著变化. 23.8%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恶心与腹泻,但症状轻微且短暂.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余波;陈卫;陈利君;刘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神经体液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 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 10 mg静滴入壶, 1次 /d,应用 3 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 10 mg, 1次 /d, 1周后随心功能改善可减量至 5 mg, 1次 /d或停用.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心钠素( ANP)、醛固酮( ALD)、皮质醇( COR)、内皮素( ET)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含量.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 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 77.78%.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显效率与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 (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 ALD、 ET及 TNF α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两组血浆 ANP和 CO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心功能改善程度更加明显.

    作者:李尚俭;陈新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