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旋肉碱的抗疲劳作用

王贺元;钱雪松

关键词:左旋肉碱, 中高度, 吸湿性, 维生素, 三甲铵, 肉毒碱, 卡尼汀, 碱溶液, 化学名, 分子式, 分子量, 乙醚, 熔点, 溶解, 羟基, 酒精, 晶体, 丁酸, 丙酮, 表观
摘要:左旋肉碱,即 L-肉碱、 L-肉毒碱,又称维生素 BT( VBT)、卡尼汀. 分子式为( CH3) 3N+-CH2-CHOH-CH2-COO-,分子量 161. 20,化学名为Β-羟基-γ-三甲铵基丁酸,表观为白色晶体,熔点 210~ 212℃,在水、酒精、碱溶液中高度溶解,具有极强的吸湿性,不溶于乙醚、丙酮、苯 [1].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关于计量单位及数字用法的说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五籽散药熨加腰椎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籽散热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 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五籽散热熨加腰椎电动牵引,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结果:经过 3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 96. 8%,其中治愈 18例,好转 12例;对照组有效率 77. 4%,其中治愈 11例,好转 13例,两组比较五籽散热熨加腰椎电动牵引治疗明显优于单一腰椎电动牵引 (P< 0. 05).结论:五籽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我们认为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杰琴;谢国平;李扬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技术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微波炉法修复及高压抗原修复两种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标记,通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结果: 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高压锅加热法比微波法高( P< 0.05), Ki-67的阳性表达率微波加热修复组略高于高压加热修复组( P >0.05).结论:应根据抗原抗体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

    作者:宋丽君;李英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远程胎儿监护网络监测高危妊娠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用于高危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 120例高危妊娠孕妇,其中 60例采用远程胎儿监护进行无负荷试验( NST)监测作为研究组,余 60例同期进行常规监护(胎动计数和定期到医院进行 NST监测),分别统计两组 NST、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预后和剖宫产情况.结果:研究组孕期监护次数为 1837次,明显高于对照组 816次( P< 0.05),而远程监护费用每次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发生率分别为 18.3%和 13.3%,低于对照组的 30.8%和 30.3%,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 NST异常者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 42.9%, NST正常者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 18.8%,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 41.7%和 36.7%,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应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进行高危妊娠的监测,可减少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 ,而对剖宫产率无影响.

    作者:朱志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21例流行病学特点与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类型分布.方法:对 1996年 7月至 2004年 9月经肾活检确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 121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537例肾活检,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21例,占 22.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类型:紫癜性肾炎 54例 (44.6% ),男女比例为 1.25∶ 1;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35例 (28.9% ),男女比例为 4.83∶ 1;狼疮性肾炎 32例 (26.5% ),男女比例为 0.23∶ 1. 在年龄分布上, 7~ 14岁为高发年龄段,其次 3~ 7岁和 >14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膜性肾病 46例 (38.0% ),局灶增殖性肾炎 24例 (19.8% ),系膜增生性肾炎 27例 (22.3% ),轻微病变 9例 (7.4%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8例 (6.6%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5例 (4.1% ),正常肾小球 1例 (0.8% ),硬化性肾炎 1例 (0.8% ).结论:小儿肾小球疾病中,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 22.5%,临床类型主要为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男性多发,狼疮性肾炎女性多发;在年龄分布上, 7~ 14岁为高发年龄段.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局灶增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等.小儿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陈晓英;杨宇真;卢立肖;杨青;庄捷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甲状腺疾病患者 322例 TSH受体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 322例已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GD) 、桥本氏病 (HD)、亚甲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癌及囊肿疾病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TRA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黄昭穗;黄春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和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治疗在国内外进展很快,尤其是恶性淋巴瘤,近年来国内外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我们总结了我院对 9例淋巴瘤, l例乳腺癌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的临床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将干细胞动员、采集、预处理及移植后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彭洪菊;方美云;张建民;孙光;关敬范;孙国珍;王一;姜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HCG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分别选用拜尔、德普和自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 34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在 4个不同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拜尔 ACS180、拜尔 CENTAUR、强生 VITROS ECI、德普 immulite-1000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检测 HCG,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厂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的测定结果在各检测系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 0. 975;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均接近 1;以 ACS180作标准检测系统对其它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 CENTAUR、 VITROS ECI临床部分可接受, immulite-1000临床不接受.结论: 4个检测系统测定 HCG结果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但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存在不可比性.

    作者:徐宁;罗强;黄宪章;黄妩姣;庄俊华;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细胞的多因素调节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雌激素 (E2)、孕激素 (MPA)、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 HB-EGF)对骨桥蛋白( OPN)在子宫内膜细胞中表达的调节,探讨 OPN在子宫内膜表达的意义.方法:体外培养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 Ishikawa细胞株,按实验目的做空白对照 (不加刺激因素 )和加入 E2 (10-8 mol/L), MPA(10-6mol/L), MPA( 10-6 mol/L)联合 E2 ( 10-8 mmol/L),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 HB-EGF( 10 ng/mL)刺激 48~ 72 h后,采用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个处理因素下 OPN的表达.结果: OPN表达于 Ishikawa 细胞胞浆, MPA、 MPA联合 E2和 HB-EGF均可增加 OPN 的表达, E2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OPN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同时受孕激素和生长因子的上调,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殷莉;何主强;钟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性下肢水肿的疗效观察

    我们于 2004年 1月至 2004年 8月运用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性下肢水肿 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国良;陈勇;王翠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高渗钠、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肝硬化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20例患者饮食不限钠,并静脉补 10%氯化钠+门冬氨酸钾镁,第 1天补充总量 1/2,以后根据电解质及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来调整,疗程 3~ 5 d.结果:高渗钠、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总有效率为 85%,病死率为 15%.结论:补充高渗钠、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尿量和病情的预后,但并不增加腹水的产生.

    作者:陈叶青;周国华;周红宇;冷明芳;王丽姣;刘树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服优降糖后饮酒致乙醛蓄积综合征 1例

    患者男, 56岁,因糖病史长期服用优降糖 5 mg , 3次 /d,因饮酒后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骤降为主诉就诊.测血常规白细胞 7. 9× 109/L,中性细胞 0. 72,淋巴细胞 0. 28,血糖 7. 2 mmol/L,尿常规正常,颅脑 CT正常,电解质正常;查体:血压 85/50 mmHg,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痛苦面容,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音,心率 102次 /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未发现明显异常;追问病史,患者自述饮少量白酒 (约 300 mL),约 40 min后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颜面潮红,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考虑为服优降糖后饮酒致乙醛蓄积,立即给予 10%葡萄糖液 500 mL+维生素 C 2. 0,静滴,纳络酮 0. 8 mg静注,用药后约 40 min患者苏醒,恢复正常.

    作者:程树军;单文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夫西地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

    目的:了解夫西地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 2002年 1月至 2003年 2月从临床上所分离的 50株 MRSA,用纸片扩散琼脂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夫西地酸对 MRSA的敏感率达 88%.结论:夫西地酸作为一种对 MRSA敏感的抗菌药物,可用于临床治疗由 MRSA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

    作者:潘方平;庄爱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红景天对高血压病患者 P选择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高血压病患者 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63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红景天组和络活喜组,两组分别予红景天加络活喜、单用络活喜口服,疗程 6周,并选择 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各组于研究前及治疗前后采用 ELISA法检测血浆 P选择素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血浆 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红景天组和络活喜组经 6周药物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1).红景天组治疗 6周后,血浆 P选择素水平显著下降,与自身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5);络活喜组治疗前后血浆 P选择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存在 P选择素的高表达,红景天能抑制 P选择素的表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内皮损伤.

    作者:金露;罗海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暴发型甲型副伤寒 54例临床分析

    2004年 2月至 2004年 4月,在温州苍南望里地区有上千人出现发热,经查为甲型副伤寒水源污染致暴发,在我科共收治的甲型副伤寒病人 54例,所有病人经血和粪便培养得到确诊,通过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黄德周;林昌平;金尚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了 16例 SLE患者的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分别观察其在治疗 1个月、 3个月后的疗效,评估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皮肤黏膜损害在治疗 1个月、 3个月后获得完全缓解的例数分别有 12例 (75% )及 14例 (87.5% ),获得部分缓解的例数分别有 4例 (25% )及 2例 (12.5% );所有患者的病情活动度、 C 反应蛋白 (CRP) 、抗 SSA抗体和 (或 )抗 SSB抗体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05).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通过减量后症状消失,未发现外周神经病变.结论:反应停治疗 SLE患者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明显,副作用相对较轻.

    作者:汪迅;叶志中;庄俊汉;李博;张丽君;李剑松;钟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 1例

    患者,男性, 38岁,职业律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史 3年余,发作时有不同程度的晕眩、乏力、心悸、有时有胸闷及心绞痛症状.近加重 2周入院,遂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高仪动态心电系统 12导联同步记录 ,记录时间 24 h.经回放分析后发现在不同时间表现一种以上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 (1)主节律为窦性心律时 ,小心率 30次 /min,大心率 106次 /min. (2)阵发性心房纤颤 36次,总计 363 min,大多呈快速型,有时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作者:孙玉敏;亓立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脑血管母细胞瘤的 MRI和 CT诊断

    目的: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的 MRI、 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 38例.全部病例均作 MRI检查,其中 18例经 CT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小脑半球 30例,小脑蚓部 7例,延髓 1例.大囊小结节型 26例,单纯囊型 3例,实质型 9例.大囊小结节型为血管母细胞瘤常见表现.结论:大囊腔及小结节异常对比强化是血管母细胞瘤特征性影像表现, MRI和 CT均能较好地显示这一特点.

    作者:钟文招;陈武标;夏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神经刺激器用于腰神经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神经刺激器的应用、药物的改善,使得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更备受关注.传统的腰神经丛阻滞及坐骨神经阻滞由于是盲探操作,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故临床上常有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我院采用 Stimuplex神经刺激器行腰神经丛及坐骨神经阻滞 157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神经损伤发生率少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帅;鲁开智;曹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腮腺淋巴上皮病的影像诊断

    目的: 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腮腺淋巴上皮病病例,采用 SIEMENS SOMATOM PLUS4螺旋 CT机和 SHIMADZU 4500T CT机,作平扫和增强扫描, 3例作延时扫描.结果:肿块 6例,强化明显,为均匀强化,或外周强化、中央次强化区.合并腮腺肿大 4例. 2例为单纯腮腺肿大.均表现为腮腺体积的增大和密度增高,并可见有点状、小囊状低密度影.和 (或 )伴有细小的结石或钙化影 2例.合并两侧泪腺肿大 1例.合并咽淋巴环增厚 2例.鼻咽淋巴组织增生 1例.伴颈部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5例.结论:非类肿瘤型腮腺淋巴上皮病结合临床特点大多数可以作出诊断.而类肿瘤型腮腺淋巴上皮病在临床和影像上均缺乏特征.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在影像上鉴别困难.针吸活检仍是目前可靠的术前诊断手段.

    作者:翁卿吉;吴世勇;李建一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