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神经体液因子影响的研究

李尚俭;陈新义

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 糖皮质激素
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 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 10 mg静滴入壶, 1次 /d,应用 3 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 10 mg, 1次 /d, 1周后随心功能改善可减量至 5 mg, 1次 /d或停用.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心钠素( ANP)、醛固酮( ALD)、皮质醇( COR)、内皮素( ET)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含量.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 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 77.78%.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显效率与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 (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 ALD、 ET及 TNF α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两组血浆 ANP和 CO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心功能改善程度更加明显.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继发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2例

    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急症之一,糖尿病及其伴随的严重代谢紊乱所诱发者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 2例报告如下.

    作者:谭庆华;老桂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服优降糖后饮酒致乙醛蓄积综合征 1例

    患者男, 56岁,因糖病史长期服用优降糖 5 mg , 3次 /d,因饮酒后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骤降为主诉就诊.测血常规白细胞 7. 9× 109/L,中性细胞 0. 72,淋巴细胞 0. 28,血糖 7. 2 mmol/L,尿常规正常,颅脑 CT正常,电解质正常;查体:血压 85/50 mmHg,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痛苦面容,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音,心率 102次 /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未发现明显异常;追问病史,患者自述饮少量白酒 (约 300 mL),约 40 min后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颜面潮红,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考虑为服优降糖后饮酒致乙醛蓄积,立即给予 10%葡萄糖液 500 mL+维生素 C 2. 0,静滴,纳络酮 0. 8 mg静注,用药后约 40 min患者苏醒,恢复正常.

    作者:程树军;单文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1例

    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干细胞移植( ASCT)可明显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终仍有 40%~ 70%复发.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残留肿瘤细胞重新生长或输注的自体干细胞中存在肿瘤细胞污染. CD20单克隆抗体在降低肿瘤负荷,清除移植物中残留肿瘤细胞具有独特的优势,使 ASCT的疗效得到明显提高.本文通过报道我院 1例 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IV期高度恶性 NHL(弥漫性大 B细胞型),探讨 CD20单克隆抗体在这方面的临床应用问题.

    作者:何慧清;许晓军;任志娟;林淑华;郭子文;古滔华;邱大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夫西地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

    目的:了解夫西地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 2002年 1月至 2003年 2月从临床上所分离的 50株 MRSA,用纸片扩散琼脂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夫西地酸对 MRSA的敏感率达 88%.结论:夫西地酸作为一种对 MRSA敏感的抗菌药物,可用于临床治疗由 MRSA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

    作者:潘方平;庄爱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2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其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皮肤干燥、乏力、记忆力减退等,以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相对少见,现就我院 2002年临床 2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卢德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神经刺激器用于腰神经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神经刺激器的应用、药物的改善,使得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更备受关注.传统的腰神经丛阻滞及坐骨神经阻滞由于是盲探操作,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故临床上常有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我院采用 Stimuplex神经刺激器行腰神经丛及坐骨神经阻滞 157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神经损伤发生率少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帅;鲁开智;曹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脑血管母细胞瘤的 MRI和 CT诊断

    目的: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的 MRI、 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 38例.全部病例均作 MRI检查,其中 18例经 CT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小脑半球 30例,小脑蚓部 7例,延髓 1例.大囊小结节型 26例,单纯囊型 3例,实质型 9例.大囊小结节型为血管母细胞瘤常见表现.结论:大囊腔及小结节异常对比强化是血管母细胞瘤特征性影像表现, MRI和 CT均能较好地显示这一特点.

    作者:钟文招;陈武标;夏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2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时加服二甲双胍治疗,在随访 24周的过程中,监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乳酸及血脂,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后 4周空腹血糖 (7.6± 1.9)mmol/L vs (9.8± 2.2)mmol/L, P< 0.01、糖化血红蛋白 (11.3± 2.6)% vs (13.6± 2.5)%, P< 0.01显著下降;服药 12周后 LDL(2.3± 0.8)mmol/L vs (2.8± 0.9)mmol/L, P< 0.01、 TG(3.0± 1.1)mmol/L vs (3.6± 1.2) mmol/L, P< 0.01显著下降;服药 24周 HDL升高 (0.89± 0.08)mmol/L vs (0.85± 0.08)mmol/L, P< 0.01,但血胰岛素 (16.7± 3.6)mmol/L vs (18.2± 4.1)mmol/L, P >0.05、血乳酸 (1.6± 0.5)mmol/L vs (1.4± 0.5)mmol/L, P >0.05无显著变化. 23.8%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恶心与腹泻,但症状轻微且短暂.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余波;陈卫;陈利君;刘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半巢式 PCR检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与其它四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建立一种半巢式 PCR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方法:利用半巢式 PCR方法( heminested PCR assay)扩增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基因( phosphogluco-samine mutase gene)内部片段,从而特异性地检测临床消化道标本中低拷贝数的幽门螺杆菌.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临床常用的快速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 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细菌培养 4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 半巢式 PCR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8. 2% and 96. 0%,采用半巢式 PCR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 14C尿素呼气试验、细菌培养检测 HP的阳性率分别为 69. 5%, 61. 0%, 53. 7%, 67. 1%, 48. 8%. 结论: 半巢式 PCR是一种简便、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 HP的方法.

    作者:冉向阳;王缚鲲;张林;冯子坛;陈兴;安黎云;王宪灵;刘洁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金双歧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作用及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双歧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 2003年 6月至 2004年 10月住院的黄疸新生儿 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金双歧制剂,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于治疗的第 1天和第 7天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 20例正常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比例,比较两种治疗情况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口服金双歧制剂能有效地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且能降低黄疸新生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结论:口服金双歧制剂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促进黄疸消退和通过降低单个核细胞的凋亡比例来预防感染.

    作者:严务贞;郭洲;宋文秀;赵华新;林永文;黄桥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技术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微波炉法修复及高压抗原修复两种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标记,通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结果: 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高压锅加热法比微波法高( P< 0.05), Ki-67的阳性表达率微波加热修复组略高于高压加热修复组( P >0.05).结论:应根据抗原抗体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

    作者:宋丽君;李英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三种病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诉的就诊患者淋球菌( NG)、解脲脲原体( UU)和沙眼衣原体( CT)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对 854例具有尿道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异常的门诊初诊患者,取泌尿生殖道内分泌物标本,应用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检测 NG、 UU和 CT.结果: 854例患者中男 357例,女 497例,共检出 NG 182例( 21.3%), CT 176例( 20.6%), UU 373例( 43.7%).单一病原体感染 403例,一种以上病原体复合感染 164例.结论:本组性传播疾病患者中, UU感染率高, NG次之, CT低.复合感染也较常见.

    作者:张燕;张国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κ B活性和 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实验性 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NF κ B及炎性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辛伐他汀处理组,后两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制备实验性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 NF κ B、 ICAM-1的表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中 NF κ B、 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以辛伐他汀处理 4周后, NF κ B、 ICAM-1活性降低( P< 0.05),肾功能各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损害改善.结论:实验性 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 NF κ B活性增加,炎性细胞因子 ICAM-1表达上调.辛伐他汀的肾保护作用至少部分是与其不依赖调血脂作用的,减少肾组织中 NF κ B的活性和 ICAM-1的表达有关.

    作者:熊燕;贾汝汉;余堂宏;陈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餐时血糖调节剂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瑞格列奈 0.5 mg, 3次 /d,持续 12周,根据血糖值调整剂量.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 HbA1C、胰岛素值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空腹及餐后血糖、 HbA1c在治疗后明显下降;用药过程中有 3例发生低血糖,其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未见增高.结论: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的优点,能很好地改善整体血糖水平,同时其低血糖和空腹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极低.

    作者:郭皖北;刘汉胜;梅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暴发型甲型副伤寒 54例临床分析

    2004年 2月至 2004年 4月,在温州苍南望里地区有上千人出现发热,经查为甲型副伤寒水源污染致暴发,在我科共收治的甲型副伤寒病人 54例,所有病人经血和粪便培养得到确诊,通过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黄德周;林昌平;金尚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药大黄加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加序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 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予中药大黄加序贯结肠透析治疗,观察其临床主观症状的改善以及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52例患者主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下降明显,有效率达 97. 6%.结论:中药大黄加序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尤其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张建林;王寅;黄远航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退黄洗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退黄洗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03例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主要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的新生儿,随机分 3组,观察组( 93例):常规西医治疗+退黄洗剂外洗;对照组 1( 59例):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 2( 51例):常规西医治疗+退黄口服液,比较 3组退黄时间及退黄效果 (日均胆红素下降值 ). 结果: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及退黄时间在观察组虽不及对照组 2(P< 0. 05)但明显优于对照组 1(P< 0. 05).结论:退黄洗剂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治疗作用,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尤其适用于新生儿黄疸早期治疗、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及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作者:张素玲;顾卫;贺慧蕾;叶少霞;徐桂萍;黄壁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甲状腺疾病患者 322例 TSH受体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 322例已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GD) 、桥本氏病 (HD)、亚甲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癌及囊肿疾病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TRA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黄昭穗;黄春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maltosyl-agarose亲和层析法提取人肺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A及其鉴定

    目的:提取及纯化人肺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A(SP-A).方法: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 10 000 g离心 40 min获得的沉淀中提取 SP-A.沉淀溶解于 6M的尿素, SP-A蛋白重新复性后上清过 maltosyl-agarose柱进行亲和层析,用梯度 EDTA洗脱 SP-A,并过 surpose 6柱纯化.聚丙烯酰胺电泳和 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经亲和层析法可以从人肺灌洗液中提取出高纯度的 SP-A,聚丙烯酰胺电泳在 36 ku和 70 ku处可见清晰条带,在分子量 118 ku以上亦可看到 3条清晰条带,经 Western blotting鉴定均为特异性 SP-A蛋白.结论:采用 maltosyl-agarose亲和层析法可以从肺灌洗液中获得高纯度的 SP-A.为进一步研究 SP-A的功能和制备 SP-A单克隆抗体提供了充足的 SP-A来源.

    作者:李秋平;杜江;樊慧珍;封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和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治疗在国内外进展很快,尤其是恶性淋巴瘤,近年来国内外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我们总结了我院对 9例淋巴瘤, l例乳腺癌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的临床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将干细胞动员、采集、预处理及移植后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彭洪菊;方美云;张建民;孙光;关敬范;孙国珍;王一;姜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