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继发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2例

谭庆华;老桂诗

关键词:糖尿病, 继发,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内科急症, 代谢紊乱, 临床, 报告
摘要: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急症之一,糖尿病及其伴随的严重代谢紊乱所诱发者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 2例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关于计量单位及数字用法的说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HCG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分别选用拜尔、德普和自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 34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在 4个不同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拜尔 ACS180、拜尔 CENTAUR、强生 VITROS ECI、德普 immulite-1000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检测 HCG,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厂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的测定结果在各检测系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 0. 975;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均接近 1;以 ACS180作标准检测系统对其它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 CENTAUR、 VITROS ECI临床部分可接受, immulite-1000临床不接受.结论: 4个检测系统测定 HCG结果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但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存在不可比性.

    作者:徐宁;罗强;黄宪章;黄妩姣;庄俊华;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了 16例 SLE患者的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分别观察其在治疗 1个月、 3个月后的疗效,评估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皮肤黏膜损害在治疗 1个月、 3个月后获得完全缓解的例数分别有 12例 (75% )及 14例 (87.5% ),获得部分缓解的例数分别有 4例 (25% )及 2例 (12.5% );所有患者的病情活动度、 C 反应蛋白 (CRP) 、抗 SSA抗体和 (或 )抗 SSB抗体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05).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通过减量后症状消失,未发现外周神经病变.结论:反应停治疗 SLE患者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明显,副作用相对较轻.

    作者:汪迅;叶志中;庄俊汉;李博;张丽君;李剑松;钟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五籽散药熨加腰椎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籽散热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 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五籽散热熨加腰椎电动牵引,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结果:经过 3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 96. 8%,其中治愈 18例,好转 12例;对照组有效率 77. 4%,其中治愈 11例,好转 13例,两组比较五籽散热熨加腰椎电动牵引治疗明显优于单一腰椎电动牵引 (P< 0. 05).结论:五籽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我们认为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杰琴;谢国平;李扬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紫癜性肾炎 5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本文通过对 2003-2004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儿科 53例儿童紫癜性肾炎 (HSPN)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儿童 HSPN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 HSPN的认识.

    作者:陈金海;樊忠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退黄洗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退黄洗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03例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主要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的新生儿,随机分 3组,观察组( 93例):常规西医治疗+退黄洗剂外洗;对照组 1( 59例):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 2( 51例):常规西医治疗+退黄口服液,比较 3组退黄时间及退黄效果 (日均胆红素下降值 ). 结果: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及退黄时间在观察组虽不及对照组 2(P< 0. 05)但明显优于对照组 1(P< 0. 05).结论:退黄洗剂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治疗作用,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尤其适用于新生儿黄疸早期治疗、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及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作者:张素玲;顾卫;贺慧蕾;叶少霞;徐桂萍;黄壁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神经体液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 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 10 mg静滴入壶, 1次 /d,应用 3 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 10 mg, 1次 /d, 1周后随心功能改善可减量至 5 mg, 1次 /d或停用.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心钠素( ANP)、醛固酮( ALD)、皮质醇( COR)、内皮素( ET)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含量.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 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 77.78%.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显效率与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 (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 ALD、 ET及 TNF α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两组血浆 ANP和 CO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心功能改善程度更加明显.

    作者:李尚俭;陈新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性下肢水肿的疗效观察

    我们于 2004年 1月至 2004年 8月运用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性下肢水肿 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国良;陈勇;王翠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腮腺淋巴上皮病的影像诊断

    目的: 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腮腺淋巴上皮病病例,采用 SIEMENS SOMATOM PLUS4螺旋 CT机和 SHIMADZU 4500T CT机,作平扫和增强扫描, 3例作延时扫描.结果:肿块 6例,强化明显,为均匀强化,或外周强化、中央次强化区.合并腮腺肿大 4例. 2例为单纯腮腺肿大.均表现为腮腺体积的增大和密度增高,并可见有点状、小囊状低密度影.和 (或 )伴有细小的结石或钙化影 2例.合并两侧泪腺肿大 1例.合并咽淋巴环增厚 2例.鼻咽淋巴组织增生 1例.伴颈部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5例.结论:非类肿瘤型腮腺淋巴上皮病结合临床特点大多数可以作出诊断.而类肿瘤型腮腺淋巴上皮病在临床和影像上均缺乏特征.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在影像上鉴别困难.针吸活检仍是目前可靠的术前诊断手段.

    作者:翁卿吉;吴世勇;李建一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椎弓根螺钉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腰背痛仅仅一小部分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 (lumbar disc herniation)[1],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当常见,仅美国每年就有 28 000台手术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进行的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10%~ 20% [2],其中绝大部分只需要做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但是部分病人合并有其他腰椎退行性病变 (acquired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特别是退行性腰椎不稳,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效果不理想,需要做脊柱稳定手术,目前以后路腰椎椎弓根螺钉 (pedicle screw)为常用.

    作者:朱慧锋;王珠美;潘子毅;应敏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金双歧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作用及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双歧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 2003年 6月至 2004年 10月住院的黄疸新生儿 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金双歧制剂,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于治疗的第 1天和第 7天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 20例正常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比例,比较两种治疗情况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口服金双歧制剂能有效地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且能降低黄疸新生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结论:口服金双歧制剂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促进黄疸消退和通过降低单个核细胞的凋亡比例来预防感染.

    作者:严务贞;郭洲;宋文秀;赵华新;林永文;黄桥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技术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微波炉法修复及高压抗原修复两种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标记,通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结果: 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高压锅加热法比微波法高( P< 0.05), Ki-67的阳性表达率微波加热修复组略高于高压加热修复组( P >0.05).结论:应根据抗原抗体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

    作者:宋丽君;李英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2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时加服二甲双胍治疗,在随访 24周的过程中,监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乳酸及血脂,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后 4周空腹血糖 (7.6± 1.9)mmol/L vs (9.8± 2.2)mmol/L, P< 0.01、糖化血红蛋白 (11.3± 2.6)% vs (13.6± 2.5)%, P< 0.01显著下降;服药 12周后 LDL(2.3± 0.8)mmol/L vs (2.8± 0.9)mmol/L, P< 0.01、 TG(3.0± 1.1)mmol/L vs (3.6± 1.2) mmol/L, P< 0.01显著下降;服药 24周 HDL升高 (0.89± 0.08)mmol/L vs (0.85± 0.08)mmol/L, P< 0.01,但血胰岛素 (16.7± 3.6)mmol/L vs (18.2± 4.1)mmol/L, P >0.05、血乳酸 (1.6± 0.5)mmol/L vs (1.4± 0.5)mmol/L, P >0.05无显著变化. 23.8%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恶心与腹泻,但症状轻微且短暂.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余波;陈卫;陈利君;刘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与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 2001年 6月至 2004年 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产 ESBLs菌共 54株,产酶率为 46. 1%,产酶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 (14株 ),肺炎克雷伯菌 (20株 ),阴沟肠杆菌( 10株),产气肠杆菌( 4株),产酸克雷伯菌( 3株),普通变形杆菌( 2株)和粘质沙雷菌 (1株 ).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对产 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好的活性.产 ESBLs菌对 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 ESBLs菌.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产 ESBLs的阳性率高,应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变迁,防止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局部流行.

    作者:刘卫江;温德良;魏衍超;熊旭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糖尿病继发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2例

    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急症之一,糖尿病及其伴随的严重代谢紊乱所诱发者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 2例报告如下.

    作者:谭庆华;老桂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8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0例,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期限均为 28 d,分别进行病情症状及体征记分比较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及体征记分均数经 t检验,鼻堵、鼻黏膜、鼻腔分泌及鼻通气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 92.5%)高于对照组( 67.5%),经χ 2检验,χ 2=7.813, P< 0.01,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组.

    作者:张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脑血管母细胞瘤的 MRI和 CT诊断

    目的: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的 MRI、 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 38例.全部病例均作 MRI检查,其中 18例经 CT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小脑半球 30例,小脑蚓部 7例,延髓 1例.大囊小结节型 26例,单纯囊型 3例,实质型 9例.大囊小结节型为血管母细胞瘤常见表现.结论:大囊腔及小结节异常对比强化是血管母细胞瘤特征性影像表现, MRI和 CT均能较好地显示这一特点.

    作者:钟文招;陈武标;夏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甲状腺疾病患者 322例 TSH受体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 322例已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GD) 、桥本氏病 (HD)、亚甲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癌及囊肿疾病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TRA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黄昭穗;黄春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按掐人中穴配耳穴压豆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 98例

    人工流产综合征是人工流产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我国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病率为 12%~ 13%,与手术者的技术、病人的身体素质有关.人工流产手术时扩张宫颈、负压吸引等刺激会引起一系列迷走神经兴奋,其临床表现为心动过缓、心率不齐、血压下降、颜面苍白、胸闷、大汗淋漓等,更有甚者昏厥、抽搐、心脏骤停,如不能得到正确处理则会危及受术者生命 [1].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急救方法和措施.近年来,我院收治数千名人工流产病人,为防止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笔者采取按掐人中穴的方法,收到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孔庆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纳洛酮及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纳洛酮及高压氧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将 126例中重度 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60例采用常规治疗,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胞二磷胆碱和脑活素治疗;观察组 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纳洛酮及高压氧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头颅 CT检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及精神运动发育商( DQ)检测.结果:观察组在头颅 CT恢复程度、 NBNA测定、 DQ检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纳洛酮及高压氧对中重度 HIE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陈小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