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癫癎为主要表现的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统计学分析

白如林;惠鲁生;黄承光;陈左权;陶英群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 癫疒间, Logistie回归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找出影响其癫疒间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建立癫疒间发生概率方程,为临床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共收集癫疒间组病例25例,非癫疒间组病例36例.共观察指标23项,29个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与癫疒间相关的主要指标,并建立预测癫疒间发生的概率方程.结果脑AVM的位置、供血动脉数、供血动脉来源、动脉/静脉(A/V)数比、体积等4项指标引入方程.结论局部功能区皮层静脉同流不畅有可能是脑AVM癫疒间发作的原因,精确方程的建立有待于大量严格资料的总结和分析.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顺激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通过生存质量量表以及中医证候疗效标准,综合评价中药制剂-顺激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9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并对受试对象进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应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生存质量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激合剂能较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治疗IBS有效的纯中药制剂.

    作者:周福生;吴文江;黄志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不育患者精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很多,除有生理性不育外,还有病理性不育,而精液支原体感染是引起不育的原因之一.在临床研究中,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很高,并且严重影响到精子的活动力和活动率,这对于治疗不育患者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梁焕松;谢梅青;周力学;吕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保留瓣下结构在二尖瓣替换术中的应用

    保留瓣下结构对左心室缩短射血分数,左心室后底部、中部和心尖部缩短分数和运动速率明显增加, 对左室收缩末径(EDs)、左室舒张末径(EDd)则明显缩小,由于左室功能获得了维持,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我们于1992年12月至2001年12月对100例二尖瓣替换术后患者作了术后较长时期的彩超随访观察心功能,以探讨二尖瓣替换术后近期与远期心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贺端清;何薇;袁延才;莫放林;周明伟;谢庭初;封琼甫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造影、栓塞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单侧股动脉穿刺分别行两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先作血管造影,进行DSA诊断和分型,再用直径为250~355μm的聚乙烯醇颗粒(polyvinyl alcohol foam,PVA)100~250mg作两侧子宫肌瘤病理血管栓塞治疗.结果 34例中血管造影呈富血管型32例,占94.1%,少血管型2例,占5.9%,富血管型肌瘤动脉期呈毛线团征,实质期呈棉球征或重叠棉球征.子宫动脉栓塞总有效率达97%,其中显著疗效20例,占58.8%;一般效果13例,占38.2%;无效1例,占3.0%.穿刺点血肿、子宫动脉内膜夹层及术后闭经各1例,占3.0%.结论子宫肌瘤绝大部分为富血管型肿瘤,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术为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虞希祥;曹华妹;郭晓华;林正理;李阳;黄林芬;陈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sIL-2R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测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期细胞因子及受体水平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以探讨预测aGVHD的临床指标.方法 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及受体sIL-2R 、IL-6、IL-8、IFN-γ、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12例发生Ⅰ度GVHD,9例发生Ⅱ~Ⅳ度GVHD.sIL-2R在 aGVHD发生组于移植后第2周上升,第3周达峰值,早于aGVHD的症状出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随症状的缓解而下降.其他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aGVH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分析移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aGVHD的发生,sIL-2R在aGVHD发生之前明显上升,症状缓解后下降,是对aGVHD的诊断和治疗有预测意义的指标.

    作者:居小萍;王健民;冯曹波;黄正霞;童书鹏;章卫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多发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多发性脑膜瘤Ⅰ期和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和放射治疗多发性脑膜瘤15例(33个病灶)的资料.结果按Simpson分级行Ⅰ级全切除9例,Ⅱ级切除6例,共切除24个病灶,其中18个病灶达到Ⅰ级切除,有6个病灶达Ⅱ级切除,余9个病灶未能全切除或未切除,12例随访9个月~11年,平均5.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失访3例.结论手术治疗仍然是多发性脑膜瘤佳选择,无论是双发还是多发脑膜瘤,好行Ⅰ期手术全切除.对不能行Ⅰ期切除者,术后应辅以伽玛刀治疗或行外放射治疗.

    作者:丁学华;卢亦成;陈志刚;胡国汉;王驹;骆纯;楼美清;刘平;张光霁;朱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CT血管造影判断颅脑外伤病人脑血管痉挛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脑外伤血管痉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阴影显示(SSD)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在19例中,9例病人(47.37%)发现脑血管痉挛16处,同时发现血管受肿胀脑组织挤压移位.结果 CTA能够清晰显示外伤后脑血管的痉挛情况.结论 CTA是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的检查方法,有助于研究外伤后脑血管的变化.

    作者:汤深;李惠民;于红;江基尧;朱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创伤评分体系应用现状

    创伤评分体系作为评估创伤尤其是多发伤、复合伤的伤势、救治质量、预测生存概率及临床科研量化指标已被逐渐接受.创伤评分主要分为院前评分和院内评分两类,常用的院前评分有创伤指数、创伤记分法、院前指数、CRAMS记分法、病伤严重度指数、类选对照表等.院内评分包括以简明损伤定级标准为基础的损伤严重度评分和用于评定ICU病人病情及预后的急性生理和既往健康状况评分.其中ISS评分应用为广泛,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曾先后出现TRISS、AP、ASCOT、ICISS、NISS等评分方法.目前,国内应用尚未普及,多采用国外的评分标准,且评分手段不一.因此,建立一套快速、简便、实用、适合我国现有医疗体系的创伤评分体系、建立国人及地区性MOTS数据库应是当务之急.

    作者:沈开金;尚继越;傅旭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中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医学的发展也将为纳米技术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在综述纳米技术的特点以及纳米粒子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关系的基础上,对纳米技术在神经放射诊断、颅脑创伤的基础和临床、颅内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功能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提出设想.

    作者:侯立军;杨远;朱诚;卢亦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以癫癎为主要表现的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统计学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找出影响其癫疒间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建立癫疒间发生概率方程,为临床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共收集癫疒间组病例25例,非癫疒间组病例36例.共观察指标23项,29个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与癫疒间相关的主要指标,并建立预测癫疒间发生的概率方程.结果脑AVM的位置、供血动脉数、供血动脉来源、动脉/静脉(A/V)数比、体积等4项指标引入方程.结论局部功能区皮层静脉同流不畅有可能是脑AVM癫疒间发作的原因,精确方程的建立有待于大量严格资料的总结和分析.

    作者:白如林;惠鲁生;黄承光;陈左权;陶英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336例交通事故多发伤抢救分析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车、人、路三者矛盾日益突出,交通事故所致人群死、伤、残呈逐年增高趋势[1],已构成人类安全的威胁,也给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危害[2].现将我院救治的交通事故多发伤报告如下.

    作者:胡振玉;李景梦;赵文斌;王宝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目的胶质细胞生长因子(GGF)是neuregulin基因的产物.GGF与erbB受体的异二聚体或同二聚体结合,催化多肽链中的酪氨酸磷酸化,激活下游信号分子而发挥其生理作用.GGF及其受体在发育及成熟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GGF限定神经嵴细胞,使其向雪旺细胞分化,并在雪旺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GF能够刺激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抑制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抑制O-2A细胞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GGF能够促进神经元沿着放射状的胶质细胞迁移,促进培养的视网膜神经元存活和突触生长.

    作者:薛亚军;董艳;江基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3、Fas、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33只雄性SD大鼠体重约290g,结扎左冠状动脉后24 h随机接受VEGF-肝素(治疗组)或肝素-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结扎后9d和16d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梗死面积、微血管数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P53、Fas、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心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P53、Fas、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扎后9d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有显著高的左室压力曲线高升降速度(±dP/dt max)和微血管计数,显著低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梗死面积.心肌梗死后16d,VEGF治疗显著增高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dP/dt max和微血管计数,显著降低LVEDP和梗死面积.VEGF治疗对心率、心脏重量、体重以及心脏重量/体重比值无显著影响.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VEGF抑制P53、Fas和Bax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结论本研究显示每天静脉应用VEGF 14d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缩小梗死面积,促进心肌内新血管的形成,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P53、Fas和Bax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

    作者:尹瑞兴;李佳荃;蔡捷;杨德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铁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初步探讨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有人认为铁超负荷参与了其发生发展,铁螯合剂可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目前国内有关铁与AS关系的实验研究较少,本文拟通过AS模型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李友元;邓洪波;杨宇;胡信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二例罕见的巨大听神经瘤伴有岩骨破坏、侵及中颅窝

    尽管在理论上讲听神经瘤可以起源于整个第八脑神经上的任何一段,但大部分听神经瘤起源于位于内耳道内的第八脑神经前庭支的雪旺鞘膜,肿瘤向内侧中心生长,延伸进入桥小脑角池中.听神经瘤很少被发现起源于内耳道下方的远隔周围支上并累及岩骨的位于硬膜外的肿瘤.近日我科收治了二例罕见的巨大听神经瘤伴有岩骨破坏及侵犯中颅窝底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刚;卢亦成;丁学华;刘平;朱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外伤后脑积水19例

    脑外伤后脑积水是颅脑损伤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脑积水影响脑组织的血运及代谢,是造成病人病情加重、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现将我中心诊治的19例脑外伤后脑积水报告如下.

    作者:范斌华;陈克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国人脑胶质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目的研究中国人脑胶质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在脑胶质瘤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瘤周组织EGFR的表达水平,检测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MG、U251MG和大鼠胶质瘤细胞株C6表面EGFR的表达,筛选EGFR高表达胶质瘤细胞株作为靶向性非病毒载体基因转移系统的靶细胞.结果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的EGFR表达水平有显著区别,肿瘤组织EGF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周组织(P<0.01);肿瘤组织EGFR表达水平与肿瘤级别有显著相关性,肿瘤级别越高,EGFR表达水平越高(P<0.05);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MG为EGFR相对高表达细胞株,其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87 MG和C6细胞株.结论中国人脑胶质瘤中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过度表达,不同胶质瘤细胞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相差悬殊,EGFR可作为靶受体应用于脑胶质瘤的靶向性基因治疗.

    作者:陈永新;张光霁;赵瑞皎;许秀兰;金海英;卢亦成;朱诚;顾健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体心包片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在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及大胆血管病变中,有好多病种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修补材料.

    作者:姚志发;吕航;刘宏宇;祁家驹;谢宝栋;吴乃石;臧旺福;蒋树林;田海;田伟忱;陈子道;夏求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行研制血管内栓塞剂的Ⅰ期实验观察

    目的配制并研究液体栓塞剂聚醋酸乙烯酯(polyvinyl acetate,Pvac)的栓塞效果及特点.方法配制并观察Pvac的聚合时间,观察栓塞动物肾动脉和股动脉的效果.结果 Pvac体外聚合时间为5s.栓塞效果确实,无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不粘附导管,被栓塞后的组织不会变硬.结论 Pvac能有效闭塞血管,有希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液体栓塞剂.

    作者:黄承光;卢亦成;白如林;张光霁;朱诚;董伟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Graves病患者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糖代谢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Graves病患者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GHb)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并与正常人组及2型糖尿病组进行比较.结果 Graves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者占55.8%,GHb异常率占54.6%,其中糖耐量减低者占34.9%,呈糖尿病样者占20.9%,糖尿病样者餐后胰岛素明显升高.经抗甲亢6个月至1年,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后,糖耐量减低组93.3%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83.3%患者的GHb恢复正常;糖尿病样组28%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餐后胰岛素仅16.7%恢复正常.结论 Graves病患者应常规作OGTT、GHb检查,并定期随访,部分患者可进一步查糖负荷后胰岛素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

    作者:谢英才;武革;甄卓丽;苏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