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枢神经系统中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

侯立军;杨远;朱诚;卢亦成

关键词:纳米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放射, 创伤, 肿瘤
摘要:纳米技术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医学的发展也将为纳米技术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在综述纳米技术的特点以及纳米粒子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关系的基础上,对纳米技术在神经放射诊断、颅脑创伤的基础和临床、颅内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功能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提出设想.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Graves病患者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糖代谢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Graves病患者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GHb)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并与正常人组及2型糖尿病组进行比较.结果 Graves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者占55.8%,GHb异常率占54.6%,其中糖耐量减低者占34.9%,呈糖尿病样者占20.9%,糖尿病样者餐后胰岛素明显升高.经抗甲亢6个月至1年,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后,糖耐量减低组93.3%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83.3%患者的GHb恢复正常;糖尿病样组28%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餐后胰岛素仅16.7%恢复正常.结论 Graves病患者应常规作OGTT、GHb检查,并定期随访,部分患者可进一步查糖负荷后胰岛素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

    作者:谢英才;武革;甄卓丽;苏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人肺癌组织单羧酸转运蛋白-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人肺癌组织中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基因的表达水平,探索肿瘤治疗新策略.方法以寡聚脱氧核苷酸为探针,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探测人肺癌组织和人正常肺组织MCT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人肺癌组织的MCT1 mRNA的表达显著强于正常肺组织,呈过表达.结论 MCT1基因的过表达可能是肺癌组织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之一.

    作者:厉为良;钱桂生;黄桂君;吴国明;杨晓静;陈维中;李淑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造影、栓塞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单侧股动脉穿刺分别行两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先作血管造影,进行DSA诊断和分型,再用直径为250~355μm的聚乙烯醇颗粒(polyvinyl alcohol foam,PVA)100~250mg作两侧子宫肌瘤病理血管栓塞治疗.结果 34例中血管造影呈富血管型32例,占94.1%,少血管型2例,占5.9%,富血管型肌瘤动脉期呈毛线团征,实质期呈棉球征或重叠棉球征.子宫动脉栓塞总有效率达97%,其中显著疗效20例,占58.8%;一般效果13例,占38.2%;无效1例,占3.0%.穿刺点血肿、子宫动脉内膜夹层及术后闭经各1例,占3.0%.结论子宫肌瘤绝大部分为富血管型肿瘤,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术为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虞希祥;曹华妹;郭晓华;林正理;李阳;黄林芬;陈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脑膜瘤

    目的总结脑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脑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本组Ⅰ级切除21例,占41.17%;Ⅱ级切除24例,占49.11%;Ⅲ级切除6例,占11.76%,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9年7个月,平均6.3年,复发3例,占5.88%.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减少对肿瘤周围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丁学华;卢亦成;胡国汉;陈志刚;楼美清;王驹;侯立军;张光霁;朱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论GAP对中药材产地包装的规范化管理

    规范中药材包装,是实施GAP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中药材产地包装的现状分析,指出包装的规范化管理对保证原药材质量安全稳定、减少运输损耗、加速交接和点验、促进销售、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使用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药品管理法>、GAP、GSP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国家标准对药材生产、流通管理的要求,指出原药材包装前应符合外观、杂质、水分等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外质量要求;归纳了按照各药材特性应采用的包装器材类型、各类包装的技术要求;对药材出口包装、保鲜包装也提出探讨意见.并建议GAP基地、各生产企业规范操作,参照实施.

    作者:董志颖;海学武;许锦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多发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多发性脑膜瘤Ⅰ期和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和放射治疗多发性脑膜瘤15例(33个病灶)的资料.结果按Simpson分级行Ⅰ级全切除9例,Ⅱ级切除6例,共切除24个病灶,其中18个病灶达到Ⅰ级切除,有6个病灶达Ⅱ级切除,余9个病灶未能全切除或未切除,12例随访9个月~11年,平均5.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失访3例.结论手术治疗仍然是多发性脑膜瘤佳选择,无论是双发还是多发脑膜瘤,好行Ⅰ期手术全切除.对不能行Ⅰ期切除者,术后应辅以伽玛刀治疗或行外放射治疗.

    作者:丁学华;卢亦成;陈志刚;胡国汉;王驹;骆纯;楼美清;刘平;张光霁;朱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不育患者精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很多,除有生理性不育外,还有病理性不育,而精液支原体感染是引起不育的原因之一.在临床研究中,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很高,并且严重影响到精子的活动力和活动率,这对于治疗不育患者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梁焕松;谢梅青;周力学;吕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89Sr核素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癌

    目的探讨89Sr核素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8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鼻咽癌、消化道癌、肺癌等).用89SrCl 150MBq静脉注射治疗.根据疼痛缓解的程度、活动量、止痛药的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骨痛完全缓解占47.6%(39/82),部分缓解29.3%(24/82),无效23.1%(19/82),89Sr治疗后第1个月仅有轻微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结果显示89Sr核素内照射治疗有效率依次为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消化道癌和其他癌.结论用89Sr治疗骨转移癌有明显疗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骨髓抑制,可重复应用.

    作者:梁伟;陈莉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广义降阶梯治疗方案在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广义降阶梯治疗方案对救治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57例,分为广义降阶梯治疗方案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方案组(对照组)分别实施救治.结果治疗组26例中24例救治成功(92.3%);对照组31例中17例救治成功(54.8%);救治成功后患者血清肌酐值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广义降阶梯治疗对于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是一种特效治疗方案,能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感染死亡率;广义降阶梯治疗方案不会影响患者的移植肾功能.肾移植后早期(6个月以内)患者的肺部感染尤其应当采用广义降阶梯治疗方案.

    作者:朱有华;闵志廉;齐隽;王立明;王亚伟;任吉忠;徐丹枫;周梅生;姚亚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行研制血管内栓塞剂的Ⅰ期实验观察

    目的配制并研究液体栓塞剂聚醋酸乙烯酯(polyvinyl acetate,Pvac)的栓塞效果及特点.方法配制并观察Pvac的聚合时间,观察栓塞动物肾动脉和股动脉的效果.结果 Pvac体外聚合时间为5s.栓塞效果确实,无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不粘附导管,被栓塞后的组织不会变硬.结论 Pvac能有效闭塞血管,有希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液体栓塞剂.

    作者:黄承光;卢亦成;白如林;张光霁;朱诚;董伟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以癫癎为主要表现的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统计学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找出影响其癫疒间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建立癫疒间发生概率方程,为临床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共收集癫疒间组病例25例,非癫疒间组病例36例.共观察指标23项,29个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与癫疒间相关的主要指标,并建立预测癫疒间发生的概率方程.结果脑AVM的位置、供血动脉数、供血动脉来源、动脉/静脉(A/V)数比、体积等4项指标引入方程.结论局部功能区皮层静脉同流不畅有可能是脑AVM癫疒间发作的原因,精确方程的建立有待于大量严格资料的总结和分析.

    作者:白如林;惠鲁生;黄承光;陈左权;陶英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CT血管造影判断颅脑外伤病人脑血管痉挛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脑外伤血管痉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阴影显示(SSD)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在19例中,9例病人(47.37%)发现脑血管痉挛16处,同时发现血管受肿胀脑组织挤压移位.结果 CTA能够清晰显示外伤后脑血管的痉挛情况.结论 CTA是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的检查方法,有助于研究外伤后脑血管的变化.

    作者:汤深;李惠民;于红;江基尧;朱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膈下感染32例

    我科自1990~1998年共收治膈下感染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广志;程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液压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DNA片段化及bax的表达改变

    目的探讨液压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DNA片段化及凋亡相关基因bax的变化规律.方法在液压颅脑损伤模型中,观察伤后神经功能、神经病理学改变、DNA片段化的形态和生化特征以及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比较液压致伤前5min应用放线菌酮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伤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均出现特征性的DNA片段化,具有凋亡细胞的特征.放线菌酮治疗组的颅脑伤大鼠,伤后行走功能、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神经病理学改变减轻;不同脑区各个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DNA电泳未见凋亡带谱;不同脑区bax蛋白水平升高受到抑制.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抑制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骆纯;卢亦成;朱诚;江基尧;张光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铁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初步探讨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有人认为铁超负荷参与了其发生发展,铁螯合剂可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目前国内有关铁与AS关系的实验研究较少,本文拟通过AS模型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李友元;邓洪波;杨宇;胡信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sIL-2R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测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期细胞因子及受体水平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以探讨预测aGVHD的临床指标.方法 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及受体sIL-2R 、IL-6、IL-8、IFN-γ、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12例发生Ⅰ度GVHD,9例发生Ⅱ~Ⅳ度GVHD.sIL-2R在 aGVHD发生组于移植后第2周上升,第3周达峰值,早于aGVHD的症状出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随症状的缓解而下降.其他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aGVH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分析移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aGVHD的发生,sIL-2R在aGVHD发生之前明显上升,症状缓解后下降,是对aGVHD的诊断和治疗有预测意义的指标.

    作者:居小萍;王健民;冯曹波;黄正霞;童书鹏;章卫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中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医学的发展也将为纳米技术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在综述纳米技术的特点以及纳米粒子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关系的基础上,对纳米技术在神经放射诊断、颅脑创伤的基础和临床、颅内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功能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提出设想.

    作者:侯立军;杨远;朱诚;卢亦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入路

    锁孔手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技术,是藉神经内窥镜并结合显微镜,对每个病例选择独立和合适的开颅手术,其主要的功能为进入一个特殊颅内空间,并以小的创伤到达特定病变部位的解剖窗[1].这些解剖窗的框架内包含着一些重要的解剖结构,应在手术时加以保护和避免损伤.因此,锁孔手术要求术者要熟悉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特征,掌握有关靶区和其周围窗的三维空间特征,对每一个病人根据影像学资料提供的独立的解剖和病理解剖资料作出个体化的评估,对每个病例确定开颅术的合适位置和大小.本文对几种常用的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入路的方法、手术操作和适应证作一综述.

    作者:陈志刚;朱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3、Fas、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33只雄性SD大鼠体重约290g,结扎左冠状动脉后24 h随机接受VEGF-肝素(治疗组)或肝素-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结扎后9d和16d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梗死面积、微血管数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P53、Fas、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心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P53、Fas、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扎后9d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有显著高的左室压力曲线高升降速度(±dP/dt max)和微血管计数,显著低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梗死面积.心肌梗死后16d,VEGF治疗显著增高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dP/dt max和微血管计数,显著降低LVEDP和梗死面积.VEGF治疗对心率、心脏重量、体重以及心脏重量/体重比值无显著影响.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VEGF抑制P53、Fas和Bax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结论本研究显示每天静脉应用VEGF 14d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缩小梗死面积,促进心肌内新血管的形成,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P53、Fas和Bax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

    作者:尹瑞兴;李佳荃;蔡捷;杨德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创伤病人临床新进展和争论

    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研究和临床诊治的热点及争议很多,本文简要介绍亚低温治疗、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神经干细胞、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的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和争论,对国内神经外科医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朱诚;江基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