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男性乳腺肥大的临床观察

张晨芳;刘颖;康慧鑫

关键词:腋下小切口, 手术治疗, 男性乳腺, 乳腺肥大, 乳腺切除术, 术后患者, 保留乳头, 无瘢痕, 乳腺外, 青少年, 大临床, 饮食, 胸部, 外观, 疼痛, 伤口, 乳晕, 病人
摘要:男性乳腺肥大临床较多见,随着饮食的多样化改变,此类病人日趋增多.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青少年原发男性乳腺肥大患者19例,采用腋下乳腺外上缘小切口行乳腺切除术,术中保留乳头、乳晕,取得满意效果.术后患者疼痛轻微,伤口隐蔽,胸部外观正常无瘢痕,报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但临床上引起血肌酐升高者少见报道,现将2例误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进行报道并分析.

    作者:董晓林;赵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米氮平、氯丙咪嗪、氟西汀抗抑郁作用和副反应的比较

    目的:比较米氮平、氯丙咪嗪、氟西汀的抗抑郁作用和副反应.方法:将9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24项HAMD得分≥24分,随机分别给予口服米氮平(A组)、氯丙咪嗪(B组)、氟西汀(C组).研究全程为4周,在治疗后的第4、7、14、28天分别评定HAMD、TESS.所得数据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及Ridit分析.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7、14、28天HAMD得分下降都非常显著(P<0.01),经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患者第4天HAMD得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值均显著低于入组时(P<0.05).B组TE55得分在第4、7、l4、28天时分别显著及非常显著地高于A组与C组(P<0.05,<0.01).A组和B组患者都有抗胆碱能副反应出现,但A组远低(轻)于B组,C组主要是消化道的副反应.3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有血象、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米氮平抗抑郁疗效确切,副反应小,并有抗焦虑、躯体化症状及改善睡眠的作用.

    作者:朱毅平;顾钟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11例分析

    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primary Cautaneous malignant lymphoma,PCML)是指恶性淋巴瘤只限于皮肤,自诊断6个月内无任何可以检出的皮肤以外受累的恶性淋巴瘤.PCML发病率低,为提高对PCML的认识,现将1996年元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PCML共11例总结如下.

    作者:周吉成;杨杰;马劼;赖永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食管心房调搏术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探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电生理特点并进行临床分型.方法:对18例PSVT患儿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采用S1S1分级递增法,或S1S1连续递增法,或S1S2(或S1S2S3)程序早搏刺激法,进行心房调搏,均成功诱发PSVT发作,并分析其电生理特点.采用S1S1超速抑制法终止PSVT发作.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均为慢-快型)6例,隐匿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显性预激综合征4例,多发性旁路2例.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术,对小儿PSVT的临床分型,指导用药甚至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崔泽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正常新生儿与成人颅脑CT影像的对比分析

    本文对比40例正常新生儿和40例正常成人的颅脑CT影像表现,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的CT影像依据.1资料与方法随机复习本院1999~2001年,因微小型惊厥、轻微外伤及临床可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而经CT诊断正常的新生儿头颅CT检查40例.

    作者:刘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妊高征严重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一个累及机体多个系统、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多样的产科并发症,在我国发病率约为妊娠妇女的9.4%,为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病因.该病所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如肝肾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及凝血机制异常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则为胎盘功能不良所致的慢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及胎盘早剥和医源性早产.

    作者:余艳红;龚时鹏;万淑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现代产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与管理

    监护病房又称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应用先进的诊断方法和监测技术,集中优良的技术设备和精干的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进行连续而细致的观察,并采取及时、积极的治疗措施和高质量护理,以抢救患者生命的集中医疗单位.

    作者:陈敦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病房主要致病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致病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对我院ICU2000年5月至2003年9月所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的分离率高.298株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的分离率高.革兰氏阴性致病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敏感性较高;革兰氏阳性致病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氯霉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ICU感染十分重要.

    作者:崔颖鹏;巩林静;郭振林;建美;曾燕;陈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HPV16、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阴道镜门诊,病人均已在普通门诊做巴氏涂片,采用TBS细胞分类法,复诊时做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HPV16、18-DNA检测.结果:巴氏涂片以≥LSIL为阳性,宫颈活检病理作为金标准,以≥CIN2为阳性,HPV16、18-DNA定性检测的敏感性为69.4%,特异性为86.0%,巴氏涂片的敏感性为71.0%,特异性为83.6%,两者合用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68.5%.结论:HPV16、18-DNA的检测与巴氏涂片合用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凌家炜;柯佩琪;沈宏伟;杨国奋;牛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断与手术时机选择

    目的:总结急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提高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手术适时选择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6例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246例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124例,手术治疗122例,治愈221例,死亡25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征以及腹透或X线平片.32例病人作CT、B超,钡灌肠检查.结论: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应积极手术.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处理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邓玉军;杨伟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aroli病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

    患儿5岁,男,因血尿、酱油色尿伴腹胀1个月入院.5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小便颜色变深,呈酱油色,且晨起时较重,无发热及面部水肿,拟诊肾炎服用激素治疗1个月余,症状有所好转;近1个月来腹胀逐渐加重,伴消瘦,无下肢水肿.

    作者:张玉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1例临床分析

    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为探讨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自l980年1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双侧乳腺癌11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邱霞;袁仁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改良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改良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髌骨骨折采用改良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经6~12个月随访3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优2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结论:改良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可靠,手术方法简单,其成本低于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强度明显优于环行钢丝,但不如松质骨螺钉和空心钉+张力带方法,适合用于髌骨横行骨折和不太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作者:吕宇思;施立斌;黄杰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LVD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LVDD多见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劳力性气促常见,结合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初步临床诊断,结合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上以利尿药、钙通道桔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为主.结论:只要有足够的重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LVDD预后良好.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基层医院确诊的主要手段.

    作者:卢剑华;李彩华;胡允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尿酸在临床疾病中的意义

    尿酸是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尿酸来源:内源性约占80%,外源性约占20%.代谢去路:约25%经消化道排泄,其余大部分经肾脏排泄.血尿酸水平受尿酸生成、排泄过程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或低尿酸血症[1].高尿酸血症在西方国家较为多见,约占20%,男性及更年期后妇女更多见.近年来,我国的高尿酸血症也在增加.低尿酸血症较高尿酸血症少见,美国住院患者中发生率约0.97%,日本为0.84%.

    作者:周建辉;陈香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后的术腔处理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和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鼻腔清理和随诊一直是鼻内窥镜手术强调的部分.笔者通过对是否作术后术腔处理的两组病例比较,评价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后的术腔处理的必要性.

    作者:胡光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S1OOB蛋白水平检测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1965年,Moore等[1,2]首先在牛脑组织中发现S100蛋白,因该蛋白在中性饱和硫酸铵中100%溶解而得名.它是一种分子量较小(13~21 DK)的EF手型(螺旋-环-螺旋)钙结合蛋白,由A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1-3].S100蛋白家族目前已经发现有20个成员,其中S100 A1和S100B是主要成分,前者由一个α链和一个β链构成,后者由两个β链构成[2].

    作者:陶菲克;徐祖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93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对不同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对393例生殖道炎症患者进行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393例样品中Uu阳性108例,占27.5%;Mh阳性18例,占4.6%;Uu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可乐必妥、乙酰螺旋霉素、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90.7%、84.3%、76.9%、75.0%、72.2%、71.3%、67.6%、57.4%、53.7%、37.0%.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以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好,其次是美满霉素、阿奇霉素.

    作者:孙惠芳;李婉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乌司他丁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目的: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多脏器功能不全(MOD5)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45例符合MOD5诊断标准的患者,分成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TI治疗.在入院时,住院第3~7天分别测定TNF-α、IL-Iβ、IL-6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病死率.结果:TNF-α、IL-Ⅰβ、IL-6在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14例,对照组死亡16例,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对MOD5有显著疗效.

    作者:容永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肺血栓栓塞症6例诊治体会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现将我院2000年11月至2003年6月诊治资料完整的6例PTE患者报告如下,并总结在基层医院诊治PTE的体会.

    作者:崔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