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加氧酶2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华;贾汝汉;邱昌建

关键词: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摘要: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动态观察环加氧酶2(COX-2)在T2DM大鼠肾脏的表达及前列腺素代谢产物血栓烷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PGF1α)排泄量的变化.方法: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分别于6周、12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OX-2蛋白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液TBX2、6-Ket-PGF1α浓度.结果:(1)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可使大鼠血糖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等类似人类T2DM的病变特征;(2)T2DM大鼠肾脏存在持续性COX2表达增强现象;(3)6周时T2DM大鼠尿中TXB2、6-Ket-PGF1α排泄量同步增加,12周时6-Ket-PGF1α排泄量开始下降而TXB2仍保持高水平的排泄.结论:(1)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成功复制了类似人类T2DM大鼠模型,该模型在6周后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改变.(2)COX-2参与了T2DM肾病的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钻孔尿激酶引流选择性治疗硬膜外血肿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40例硬膜外血肿采用钻孔尿激酶引流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引流当日有新鲜血液流出,血肿增大,行开颅血肿清除后治愈,其余39例均无继发性出血,复查CT血肿引流彻底.结论:采用钻孔尿激酶引流选择性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低,疗效佳等优点.

    作者:董伟;朱信卫;邓守共;刘学永;蔡可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 kg以下婴幼儿心脏围术期护理研究

    由于婴幼儿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成熟,术后极易发生严重的心、肺、脑、肾等脏器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围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

    作者:张维青;石琴;赵晓燕;于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胎盘早期剥离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胎盘早期剥离由于起病急,进展快,严重的胎盘早剥可引发子宫胎盘卒中,凝血功能障碍和DIC等,如果处理不及时,常严重威胁母儿生命,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病发病率约1:47~1:217,死亡率约10%~35%[1,2].

    作者:梁兴通;叶爱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清开灵注射液静滴致小儿惊厥1例

    患儿女,4岁.因发热2 d伴声音嘶哑、咳嗽1 d来我院就诊.查体:T38.8℃,R 32次/min,体重14k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咽部充血,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略粗,心音有力、律齐,P 130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其余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4.2×109/L,N 0.83,L 0.18.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冯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坏死性筋膜炎19例分析

    坏死性筋膜炎是表浅筋膜广泛坏死,由于病变发展迅速,全身有明显毒血症,迅速引起中毒性休克.如诊断处理不及时,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72年1月至2002年1月共收治坏死性筋膜炎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新峰;吴春林;张一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54例分析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选择开腹保守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应用开腹保守性手术的54例输卵管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中的46例于术后第一次月经复湖后的经后3~7 d行输卵管通液术,39例通畅,通畅率84.8%.除去合并有盆腔粘连的5例,则通畅率90.2%.结论:基层医院行开腹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保存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可行的.

    作者:吕晓青;陈月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低钙血症16例临床分析

    我科于1996年5月至2001年3月共收治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共58例,其中16例合并低钙血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顺华;张利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隐静脉壁代替游离皮片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25例

    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慢性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在处理静脉的同时,对溃疡的处理方法很多,如游离皮片植皮,皮瓣移植修复,让其术后自行愈合等.我院自1995年6月至2000年5月对25例32条肢体使用抽剥得到的大隐静脉壁代替游离皮片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董米连;卢永明;林祖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2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道损伤的发生率为0.3%~0.5%[1],有关LC胆道损伤修复后远期效果的报道很少,我院从2000年3月至2002年12月开展LC,现结合我院资料探讨LC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张炽棠;叶少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目的:总结肺动脉瓣狭窄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2例肺动脉瓣狭窄的病例,均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其中,单纯肺动脉瓣交界切开术29例,右室流出道跨瓣环心包补片加宽术15例,肺动脉瓣交界切开术加右室流出道肥厚肌束部分切除术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心功能恢复0~Ⅰ级.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效果优良的手术方式.

    作者:方骏;陈林;肖颖彬;王学锋;钟前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鼻甲泡的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总结影像学检查对鼻甲泡的评估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了132例(无鼻窦手术史)受检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23例采用螺旋扫描,MPVR观察;15例行MRI检查;46例行鼻窦华氏位X线摄片.对鼻窦炎(去除鼻息肉)者41例(70侧含有病变)与鼻窦CT检查阴性者32例(64侧)进行对照比较.结果:(1)常规鼻窦华氏位摄片不能显示鼻甲泡.(2)MRI能够检出部分鼻甲泡.(3)CT能清晰显示微小鼻甲泡,MPVR对鼻窦解剖结构及变异的显示佳.132例中检出6例鼻甲泡内息肉,3例鼻甲泡炎,1例鼻甲泡黏液囊肿.2例巨大鼻甲泡致OMC阻塞,合并额窦、筛窦和上颌窦炎.(4)鼻窦炎组鼻甲泡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鼻甲泡的发生率为42.2%,两组间鼻甲泡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X2=0.585,P>0.05).结论:X线平片不能评估鼻甲泡.MRI对鼻甲泡的评估价值有限.CT是检出鼻甲泡的金标准.鼻甲泡是引发鼻窦炎的潜在因素,关键在于它的大小和部位.

    作者:朱俭;温志波;余凤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近6年来细菌学监测及药敏的对比与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及变迁.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新生儿VAP共96例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统计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1)近6年来VAP的发生率为29.6%.其中前3年为41.2%,后3年为21.3%,有下降的趋势.(2)6年来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3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8.9%,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常见,且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泰能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前3年为50%及8.3%上升至后3年69.7%及18%.结论:新生儿的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且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是不断变化的,及时掌握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尽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以降低耐药性,从而提高治愈率.

    作者:郭小玲;高建慧;刘玉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SAH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1998年3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SAH性头痛患者136例,随机分为CSF置换疗法组和对照组,比较其疗效、CSF恢复正常时间、头痛缓解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53%,对照组为83.82%,经Ridit分析P<0.01,治疗后CSF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中位数8.26 d,对照组仅10例在9 d后恢复正常,其余均为黄变CSF,经秩和检验P<0.01,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CSF置换治疗SAH性头痛有显著疗效.

    作者:田根胜;王晓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及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8例<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44例≥70岁AMI患者予尿激酶治疗,45例≥70岁AMI患者非溶栓治疗,观察溶栓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心功能状态.结果:非老年与老年溶栓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6.67%和61.36%(P>0.05),轻度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和22.72%(P<0.05),严重出血发生率为0%和4.54%(P>0.05),老年溶栓组和非溶栓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4.541%和11.11%(p<0.05),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36%和8.89%(P>0.05),病死率分别为11.36%和22.22%(P<0.05),EF值分别为56.2±8.7和44.6±9.2(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溶栓药物剂量,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谭光长;杨志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与准备

    高血压病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90%以上高血压患者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或谓高血压病.而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其仅为原发疾病的表现之一,谓之症状性高血压.1958-1991年,国内先后进行3次高血压病普查,其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1.26%,平均每10年上升50%.1980、1991、1997年全国高血压病患病人数分别为5 000万、9 000万、1.1亿,目前每年以350万人的速度递增.因而此类患者行各类手术必将逐年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围术期更易引起心、脑及其他器官严重并发症,并因此而致残甚至死亡.此类病人麻醉与手术危险性不仅取决于心血管本身的病变性质、程度及心功能状态,更重要的是与麻醉科与外科医生的技术水平直接相关.故对高血压病患者术前恰当地评估与充分准备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徐世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23例分析

    目的:总结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体会.方法:对23例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重度心衰患者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及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好转率提高,死亡率下降.结论:中、重度心衰患者按心衰治疗的现代观点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李安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状腺外伤出血误诊为肿瘤1例

    患者男,13岁.主诉,颈部疼痛1天余,否认外伤.查体:甲状腺右叶Ⅱ度肿大,压痛.超声所见:甲状腺右叶下极有一2.3 cm×3.5 cm×4.3 cm混合性肿块.99mTcO4甲状腺功能显像:甲状腺右叶下极见一约3.0 cm×2.3 cm的放射性分布减低区,甲状腺摄锝功能正常.次日行99mTc-MIBI肿瘤阳性显像:甲功显像所示的减低区没有明显填充.

    作者:赵燕霞;常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对创伤弧菌脓毒血症实验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和意义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SD大鼠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脓毒血症建立实验模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氧氟沙星组,每组15只.待15 h后实验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气促发绀、全身软瘫、昏迷等表现时为统一实验时间,取单侧颈总动脉、颈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IL-10的含量.结果:合用乌司他丁-氧氟沙星组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的含量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显著降低(IL-6、IL-1β:P<0.01,TNF-α:P<0.01或<0.05),而IL-10的含量则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乌司他丁对创伤弧菌脓毒血症致炎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对抗炎细胞因子IL-10则有显著增高作用,其对组织器官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生成以及促进IL-10的生成有关.

    作者:应斌宇;孙来芳;程碧环;周丽萍;余平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房颤14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颤动病因、临床特点、左房内径和抗凝治疗的状况.方法:对我院1998-2002年共145例老年人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分别占8.94%、14.62%、76.34%,高血压病是常见的病因(50.86%),其次是冠心病(25.34%)、老年性瓣膜病(10.52%),持久性房颤患者中65.42%心功能Ⅲ~Ⅳ级,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50.94±12.46)mm;(33.96±7.64)mm,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69.3±12.88)%;(73.93±11.08)%,P<0.0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30.46%,华法令应用率25.64%,而36.84%的患者出院时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结论:老年人房颤常见原因是高血压病,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临床医生充分认识和重视.

    作者:梁转合;朱可云;陈华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栓剔除术治疗嵌顿痔50例

    嵌顿痔,又称急性痔病,国外称为急性绞窄性痔,多因混合痔疝出肛外,不能自动回纳而引起肛门剧烈疼痛、排便困难.疝出的痔核常呈半环状或较大团块,严重者甚至绞窄性坏死、出血.亦可因内痔疝出或外痔皮赘充血性肥大而致.其共同病理特征是痔核中心静脉丛因嵌顿回流受阻而血栓栓塞,加重组织水肿,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本文对近两年内50例嵌顿痔采用血栓剔除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于锋;李爱华;周亦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