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旻
目的:评价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后程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组和常规分割放疗(CF)组.CF组和FSRT组均采用6 MVX线照射,先用双侧面颈联合野行常规分割放疗36 Cy/18次/26 d,5次/周.然后CF组改耳前野加至鼻咽部总照射量70 Gy/35次/49 d;FSRT组用分次立体定向照射34~40 Gy/14~16次/20~22 d,2.5 Gy/d,5次/周,鼻咽部总照射量70~76 Gy/32~34次/46~48 d.结果:1、3年鼻咽肿瘤局部控制率FSRT组分别为96.9%,90.6%;CF组为93.8%,81.3%(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1、3年生存率FSRT组分别为100.0%,93.8%;CF组为96.9%,84.4%.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的放疗副反应:FSRT组口腔黏膜反应与CF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FSRT组张口困难和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较CF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FSRT组鼻咽部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和1、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较CF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FSRT组可以减少放疗后张口困难和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
作者:陈冬平;刘锦全;邵汛帆;莫志文;史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咯血是呼吸科急症之一,大咯血往往危及患者生命,主要抢救药物为垂体后叶素,但一些中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患,在治疗方面多有顾忌,而垂体后叶素的止血功效又不能被其他止血药物所替代,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试用巯甲丙脯酸配合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中老年人咯血,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为发病72 h内的急性期病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用纤溶酶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用7 d.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临床疗效,并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90 d时的生活质量,比较14 d时两组脑梗死体积大小和副作用.结果:CSS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6.7%,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90 d时Barthel指数(BI)评定及14 d时两组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伟先;徐开联;汤建生;郭善才;林烈民;彭刚付;延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眼科经眼底(光学)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视网膜脱离,并曾作二维超声及CDFI检查的患者54例共60只患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网脱患眼57只,完全性网脱15眼,部分性网脱42眼.57只患眼都可见玻璃体内异常光带,其中55眼光带内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占96%.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95%.结论:单用二维超声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变,难以与眼内其它疾病进行鉴别.结合应用CDFI,鉴别视网膜脱离与非视网膜脱离性玻璃体内光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于病程较长,有血管萎缩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以及玻璃体内结构异常变化所致二维超声未能显示典型光带的病例,CDFI未必能满意显示血流信号.此种情形不能轻易排除视网膜脱离存在,应重视二维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反复仔细观测,以便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叶德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寻找一种非激素类药物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方法:应用单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给予口服阿伦磷酸盐(10 mg/d)治疗1年,观察疗效.结果:(1)骨密度改变:用药前和用药后比较,阿伦磷酸盐组有明显改善,安慰剂组无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2)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改变: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用药1年时,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妇女若不愿接受雌激素治疗或对雌激素有禁忌时,阿伦磷酸盐可成为优先选择的治疗药物.
作者:顾新建;方玉兰;尹晓玲;杨柳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头孢类药物,尤其是第三代,由于其抗菌谱广,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多数患者不了解其药理作用,应用后饮酒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将我们临床中遇到的6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广东;黄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首选药物之一,维甲酸综合征是其治疗时发生的一组以白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呼吸系统表现酷似肺部严重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系统的表现作重点描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胡旭东;钱红兰;黄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男35岁,心前区不规律疼痛2年,于2003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40/100 mmHg,心音规律,无杂音,肺无罗音,未扪及肝脾,神经反射正常.
作者:孙红;孙玉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为探讨动脉血样本存放时间及存放温度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行实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40份正常人抗凝动脉血,每组20份,分两组测定.第1组,立即检测样本记录结果后,样本隔绝空气存放4℃冰箱,分别于0.5 h、1 h、2 h检测.第2组,立即检测样本后,记录结果,样本隔绝空气置室温(20℃)存放,分别于0.5h、1 h、2 h检测.结果:第1组,4℃条件下,血样本存放0.5 h、1 h与0 h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样本存放2 h与0 h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第2组,在室温条件下(20℃),样本存放0.5 h、1 h、2 h与0 h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为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作血气分析时需立即送检和检测,如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立即检测的,应置4℃冰箱内保存,不宜超过1 h.
作者:陈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于1988-2003年胃镜诊断黏膜下肿瘤36例,随访手术后结果与胃镜诊断对照.其中平滑肌瘤9例,脂肪瘤3例,淋巴瘤6例,脾压迹6例,慢性胰腺炎、胰体癌、胆囊癌、横结肠癌致腔外压迫征各3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郝丽华;孙玉清;杨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2例原发性痛经症患者均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患者出现H0ner's征作为神经节阻滞成功标志.结果:在82例患者中,阻滞一次成功者65例,占79.3%;二次阻滞者17例,占20.7%.临床治愈者63例,占76.9%;有效者13例,占15.8%;无效者6例,占7.3%.总有效率为92.7%.由于穿刺部位不当造成臂丛神经阻滞者2例(2.4%);局麻药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者1例(1.2%),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经过保守观察,上述并发症均自愈.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作者:廖义清;郭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等离子体双极系统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英国佳乐等离子体双极内窥镜系统治疗6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重度前列腺增生21例,平均年龄75岁,前列腺平均大小32 g.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8 min,平均失血量42 mL,平均切割前列腺组织22 g.全部病例未输血,无TUR综合征出现.术后随访1~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等离子体双极系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杜春;程永毅;任伟;徐永刚;赵永军;杜仲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哮喘患儿的变应原情况.方法:应用美国Mast测定仪,测定496例哮喘患儿血清总IgE和35种变应原特异性IgE.结果:广州地区哮喘患儿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粉尘螨(55.04%)、屋尘螨(56.05%)、家尘(39.92%)、狗毛(21.5%)、猫毛(17.34%)和蟑螂(13.31%)等.食物性主要变应原是牛肉(25.2%)、芝士(18.55%)、鸡(13.51%)、蛤(13.10%),蟹(10.89%).吸入性变应原的检出率都高于食物性变应原.随年龄增长变应原的检出率就越高.结论:广州地区儿童哮喘患儿的变应原以吸入性为主,尤以螨为严重.用Mast技术测定血清特异性IgE的方法,有应用简便、易行、准确的优点,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邓力;陈秉孟;曾强;温惠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SARS患者与肺结核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使用OLYMPuS AU 600生化仪对SARS、肺结核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其中SARS患者37例,肺结核患者26例.结果:SARS组血清中ALT、LDH-L、HBDH的水平较肺结核组显著性升高(P<0.01),ALB水平降低(P<0.05);而AST、TP、CK、CK-MB、BUN、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ARS患者与肺结核患者相比血清ALT、LDH-L、HBDH活力和ALB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何菊芳;匡铁吉;梁艳;刘金华;董梅;雷红;孟祥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女,50岁,反复月经增多3年余,加重伴头晕10余天,于2003年11月3日入院.平时月经规则,周期27~30d,经期6~7 d,经量中等,无痛经.近3年来无诱因月经量增多,伴下腹闷胀不适,经期及周期仍正常.末次月经:2003年10月22日,经量多,伴头晕,乏力不适.7 d后月经干净.查体:重度贫血貌,心、肺、腹无异常.
作者:罗华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疗效.方法:从1996年8月至2001年5月应用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弹簧圈法以及Amplatzer蘑菇伞堵闭法关闭6例PDA患儿.结果:6例均一次性堵闭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有小量残余分流2例,其中1例术后24 h心脏彩超显示小量残余分流消失;其它4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应用弹簧圈法及Amplatzer蘑菇伞法堵闭PDA,临床疗效可靠、安全,可作为治疗小儿PDA的首选.
作者:崔泽敏;吕兴;蔡定邦;文忠;莫水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肠溶片为主三联方案根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DU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甲硝唑;B组: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甲硝唑;C组: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均为1周,治疗前后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查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内镜下改变,HP情况及临床症状,A组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为主三联方案是根治HP理想方案.
作者:梁若玲;梁汝坚;贾道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