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刚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未能缓解症状而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行再次手术治疗,随访1~5年,平均34个月,优良率为86.2%.结果:初次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为:定位错误、髓核残留过多、多间隙突出、神经根通道减压不彻底、瘢痕压迫等.结论:术前仔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术中认真操作、减压彻底,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徐晖;谭平先;张在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门脉及静脉瘘(AVS)堵瘘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导管超选法栓塞AVS瘘口堵瘘,选介入疗法A、B两组,A组12例用弹簧圈+碘油乳剂+化疗,B组13例用明胶海绵或丝线+碘油乳剂+化疗,共介入治疗82次.结果:A组12例中10例瘘口基本闭合,占83%,2例瘘口部分闭合,占17%.B组13例中5例瘘口基本闭合,占38%,8例瘘口部分闭合,占62%.1个月后CT复查见肿瘤缩小,AFP不同程度下降.A组平均生存期28.25个月,B组平均生存期13.3个月.两组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癌伴AVS的介入栓塞治疗可减轻门脉压力,改善肝脏血供,同时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用弹簧圈+碘油+化疗法优于明胶海绵或丝线+碘油+化疗法.
作者:柴小民;黄求理;宋侃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TZD)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的白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相比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作者:郝建平;赵青;颜文盛;曾维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等离子体双极系统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英国佳乐等离子体双极内窥镜系统治疗6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重度前列腺增生21例,平均年龄75岁,前列腺平均大小32 g.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8 min,平均失血量42 mL,平均切割前列腺组织22 g.全部病例未输血,无TUR综合征出现.术后随访1~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等离子体双极系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杜春;程永毅;任伟;徐永刚;赵永军;杜仲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镁离子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HIE患儿于入院后采用随机单盲法按3:1比例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静注10%葡萄糖,对症止惊、降颅内压,纠正酸中毒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溶液0.5 mL/kg、加入10%葡萄糖中缓慢滴注,6~8滴/min,每日1次,连用5 d.主要观察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电解质、血镁及神经行为发育变化.结果:治疗4 d后,治疗组神经行为发育异常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H=21.5,P<0.05),且恢复较快,第1天治疗组有效率达69%(25/36),对照组为33%(4/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31,P<0.05).结论:镁离子可明显改善HIE患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异常,无副作用,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孙根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了探讨X线上消化道钡餐与电子胃镜对消化性溃疡与炎症的诊断价值,笔者对本院10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连裕昌;郭建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岗田酸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与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关系及银杏叶制剂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岗田酸法测定假手术对照组、岗田酸注射组、岗田酸注射组加银杏叶制剂组皮层、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变化及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岗田酸注射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降低(P<0.05),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岗田酸注射组加银杏叶制剂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较岗田酸注射组有明显恢复(P<0.05),与对照物无明显差异.SOD活性回升(P<0.05),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大鼠注射岗田酸后,皮层、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降低,可能与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有关,银杏叶制剂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恢复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来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刘先国;董骏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包虫病是新疆地区的常见病,以腹包虫病发率较高,约占13%[1].腹腔包虫病系指包括肠管、肠系膜、腹膜、大网膜及盆腔脏器上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虫包病.现将腹腔包虫病诊治经验与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宋兵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体外扩增培养,黄体酮定向诱导MSC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黄体酮诱导3 h后大部分MSC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结论: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作者:陈平安;董晓先;冷水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肠溶片为主三联方案根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DU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甲硝唑;B组: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甲硝唑;C组: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均为1周,治疗前后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查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内镜下改变,HP情况及临床症状,A组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为主三联方案是根治HP理想方案.
作者:梁若玲;梁汝坚;贾道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效果.方法:(1)本组32例患者以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为主,Ⅲ~Ⅳ级前房积血者加服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2)Ⅱ~Ⅳ级者加服氨基己酸,有虹膜炎症反应者口服强的松,有高眼压者使用乙酰唑胺、20%甘露醇等药物降压.(3)有前房出血、高眼压和出现角膜血染的早期症状者,选用手术治疗.根据临床治疗情况,观察前房积血的吸收时间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显微镜下出血者1~2 d房水清晰,前房积血Ⅰ级者,积血吸收时间平均为2.5 d;Ⅱ级者平均为3.4 d,Ⅲ~Ⅳ级者平均为7.2 d.31例治愈,恢复原来视力水平,1例再次出血手术治疗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止血快、积血吸收快,能保护视功能恢复原来视力,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作者:肖太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首选药物之一,维甲酸综合征是其治疗时发生的一组以白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呼吸系统表现酷似肺部严重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系统的表现作重点描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胡旭东;钱红兰;黄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如不及时救治会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6-2002年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98例病人.其中男60例,女38例,平均年龄66岁.首次发病24例,约占24%;因自行停药(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诱发15例,约占15%;因继发感染(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胆道系统感染等)诱发59例,约占60%;外科手术诱发8例,约占8%;晚期妊娠1例.
作者:王立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肾移植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中心行肾移植术的1 707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n=1 675;B组:全身麻醉,n=32.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256/1707)与12.5%(4/32).硬膜外麻醉组2.87%(49/1707)的患者出现穿刺插管处渗血,2.1%(36/1707)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0.02%(171/1707)的患者在肾移植术中出现烦躁与瘙痒.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后导致截瘫.气管麻醉组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拔掉气管插管后,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后恢复.另1例患者拔管后呼吸停止,重新插管机械通气后恢复.结论:肾移植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情况.
作者:王长希;尚文俊;陈立中;费继光;邱江;郑克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头孢类药物,尤其是第三代,由于其抗菌谱广,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多数患者不了解其药理作用,应用后饮酒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将我们临床中遇到的6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广东;黄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1995年9月至1998年2月收治输尿管下段结石并急性尿外渗病人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梅欣;杨永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7年7月至2003年5月间15例胆道术后胆漏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5例胆漏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周密的术前检查、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畅的术后引流是治疗和预防胆道术后胆漏的关键.
作者:吴伟兴;钟文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理科通常每天都要切大量的石蜡组织切片,在切片修蜡块时必然要修掉很多带组织的废旧石蜡,对于这些废旧石蜡,扔掉不仅浪费成本,而且由于石蜡在自然中不易分解,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我科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再回收和再利用废旧石蜡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亚丽;孔莹琴;汤金梁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