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溃疡与炎症106例X线及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分析

连裕昌;郭建学

关键词:消化溃疡, 炎症, 电子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 消化性溃疡, 诊断价值, 患者, 报告
摘要:为了探讨X线上消化道钡餐与电子胃镜对消化性溃疡与炎症的诊断价值,笔者对本院10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伴肝动-门脉及静脉瘘介入25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门脉及静脉瘘(AVS)堵瘘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导管超选法栓塞AVS瘘口堵瘘,选介入疗法A、B两组,A组12例用弹簧圈+碘油乳剂+化疗,B组13例用明胶海绵或丝线+碘油乳剂+化疗,共介入治疗82次.结果:A组12例中10例瘘口基本闭合,占83%,2例瘘口部分闭合,占17%.B组13例中5例瘘口基本闭合,占38%,8例瘘口部分闭合,占62%.1个月后CT复查见肿瘤缩小,AFP不同程度下降.A组平均生存期28.25个月,B组平均生存期13.3个月.两组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癌伴AVS的介入栓塞治疗可减轻门脉压力,改善肝脏血供,同时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用弹簧圈+碘油+化疗法优于明胶海绵或丝线+碘油+化疗法.

    作者:柴小民;黄求理;宋侃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炎性介质产生及组织学变化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ETM)大鼠血循环及心肌内重要炎性介质(TNF-α和IL-1β)的产生和变化情况,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TM组(由尾静脉按3 mg/kg注射LPS引发ETM).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循环及心肌内TNF-α和IL-1β含量.再通过病理形态学技术,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大鼠血循环及心肌内含有一定量TNF-α和IL-1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TM发生后,血循环及心肌内TNF-α和IL-1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ETM发生后,大鼠心肌组织表现出炎症改变,主要为充血、出血、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以伤后24 h更为明显.结论:内毒素可致血循环及心肌内TNF-α和IL-1β过度分泌,并使心肌出现炎症反应.即内毒素诱导的TNF-α和IL-1β介质对于ETM心肌发病起重要作用.

    作者:安群星;贾宏;刘利兵;穆士杰;张献清;徐志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镜诊断黏膜下肿瘤与术后对照36例

    我院于1988-2003年胃镜诊断黏膜下肿瘤36例,随访手术后结果与胃镜诊断对照.其中平滑肌瘤9例,脂肪瘤3例,淋巴瘤6例,脾压迹6例,慢性胰腺炎、胰体癌、胆囊癌、横结肠癌致腔外压迫征各3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郝丽华;孙玉清;杨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

    在剖宫产中,新生儿窒息时有发生.本文就剖宫产取出的新生儿经常规盲吸清理呼吸道后,新生儿仍重度窒息使用麻醉喉镜进行抢救,取得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在兴;张凤琼;郎头;何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0例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间20例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是:(1)糖尿病;(2)肥胖;(3)术后应用止血药;(4)恶性肿瘤.治疗用尿激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毛冬青注射液,20例患者均治愈.结论:凡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梁小花;陈容;侯婷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镁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镁离子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HIE患儿于入院后采用随机单盲法按3:1比例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静注10%葡萄糖,对症止惊、降颅内压,纠正酸中毒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溶液0.5 mL/kg、加入10%葡萄糖中缓慢滴注,6~8滴/min,每日1次,连用5 d.主要观察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电解质、血镁及神经行为发育变化.结果:治疗4 d后,治疗组神经行为发育异常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H=21.5,P<0.05),且恢复较快,第1天治疗组有效率达69%(25/36),对照组为33%(4/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31,P<0.05).结论:镁离子可明显改善HIE患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异常,无副作用,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孙根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输尿管石街的腔内碎石治疗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石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技术治疗输尿管石街48例,其中位于输尿管上段者14例,中下段者34例.结果:2例有输尿管下段切开取石手术史,输尿管口狭窄,经扩张不能进镜以外,均能进镜予以碎石.腔内手术时间10~70min,平均25min.一次碎石43例,二次碎石5例.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石街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文卫军;黄晓峰;梁光远;曾浩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胆道术后胆漏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7年7月至2003年5月间15例胆道术后胆漏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5例胆漏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周密的术前检查、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畅的术后引流是治疗和预防胆道术后胆漏的关键.

    作者:吴伟兴;钟文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肺大泡、支气管扩张并咯血及Ⅰ、Ⅱa期肺癌病人共32例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胸手术,无1例并发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术后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范围小、手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并通过围术期护理,使病人得到满意的护理,获得佳手术治疗效果,增加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红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佩尔地平与艾司洛尔控制高血压病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佩尔地平与艾司洛尔以控制高血压病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48例,随机单盲分为A、B两组,每组24例,B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病人在术毕呼吸开始恢复时给予0.02%佩尔地平10~20 μg/kg和艾司洛尔0.25~0.5 mg/kg静脉注射,分别观察手术结束给药前,给药后1min、3 min、5 min、10 min、20 min及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结果:A组病人静注佩尔地平与艾司洛尔后约3、5、10、20 min和拔管时SBP、DBP、HR及RPP均呈显著下降(P<0.01).B组各项观察指标除给药后20 min(拔管后)外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拔管期联合应用佩尔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心血管反应,时高血压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郑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154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手法.方法:收集1997年6月至2003年1月间进行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154例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复位成功132例,复位不成功者22例.结论:空气灌肠要求(1)接诊医师熟练掌握空气灌肠技巧,不怕麻烦,反复多次间歇整复.(2)采用体外手法按摩,协助整复.(3)早期病儿常规使用解痉药物.(4)整复压力控制在130mmHg以下.(5)补液抗炎,消除水肿.

    作者:罗剑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尿毒清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透析疗法时,口服中成药制剂尿毒清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对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临床效果.方法:每日服用尿毒清冲剂4次,均为饭前30~60 min服用,晚上10时左右加服1次,每次5~10 g,以保持每天2~3次大便为宜,同时,根据病人Ccr制定相应的蛋白质摄入量,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并严格制定病人的食谱.结果: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BUN和Scr明显下降(P<0.01).Ccr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以中药制剂尿毒清冲剂口服治疗CRF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伟强;刘冠贤;杨永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体会

    包虫病是新疆地区的常见病,以腹包虫病发率较高,约占13%[1].腹腔包虫病系指包括肠管、肠系膜、腹膜、大网膜及盆腔脏器上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虫包病.现将腹腔包虫病诊治经验与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宋兵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未能缓解症状而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行再次手术治疗,随访1~5年,平均34个月,优良率为86.2%.结果:初次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为:定位错误、髓核残留过多、多间隙突出、神经根通道减压不彻底、瘢痕压迫等.结论:术前仔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术中认真操作、减压彻底,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徐晖;谭平先;张在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等离子体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62例

    目的:总结等离子体双极系统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英国佳乐等离子体双极内窥镜系统治疗6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重度前列腺增生21例,平均年龄75岁,前列腺平均大小32 g.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8 min,平均失血量42 mL,平均切割前列腺组织22 g.全部病例未输血,无TUR综合征出现.术后随访1~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等离子体双极系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杜春;程永毅;任伟;徐永刚;赵永军;杜仲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文献计量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体会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疗效.方法:从1996年8月至2001年5月应用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弹簧圈法以及Amplatzer蘑菇伞堵闭法关闭6例PDA患儿.结果:6例均一次性堵闭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有小量残余分流2例,其中1例术后24 h心脏彩超显示小量残余分流消失;其它4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应用弹簧圈法及Amplatzer蘑菇伞法堵闭PDA,临床疗效可靠、安全,可作为治疗小儿PDA的首选.

    作者:崔泽敏;吕兴;蔡定邦;文忠;莫水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肺结核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检测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妊娠肺结核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变化规律,探讨低白蛋白血症在妊娠肺结核病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不同孕期的妊娠肺结核患者及47例正常妊娠妇女进行血清ALB项目对照分析.结果:妊娠肺结核患者的平均血清ALB水平除孕早期外,孕中、晚期均比正常妊娠妇女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妊娠肺结核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白蛋白血症(ALB<35 g/L)可能与妊娠肺结核病的发生有关,及时纠正低白蛋白血症,有助于结核病的愈合.

    作者:吴碧彤;卢春丽;岑文昌;麦明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SARS患者与肺结核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比较

    目的:对SARS患者与肺结核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使用OLYMPuS AU 600生化仪对SARS、肺结核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其中SARS患者37例,肺结核患者26例.结果:SARS组血清中ALT、LDH-L、HBDH的水平较肺结核组显著性升高(P<0.01),ALB水平降低(P<0.05);而AST、TP、CK、CK-MB、BUN、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ARS患者与肺结核患者相比血清ALT、LDH-L、HBDH活力和ALB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何菊芳;匡铁吉;梁艳;刘金华;董梅;雷红;孟祥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42例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产科处理.方法:对10年期间妊娠期外科急腹症42例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的外科急腹症以急性阑尾炎常见,占71.4%(30/42),较少见的有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以肠梗阻和溃疡病穿孔少见.全组治愈40例,死亡2例,病死率4.8%;胎儿损失10例,胎儿损失率23.8%.结论:妊娠期的外科急腹症必须积极慎重处理,不因妊娠而改变手术指征,在决定手术及是否中止妊娠时妇产科医师与外科医师必须密切配合选择佳治疗方案.

    作者:李卓华;陈文;陈春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