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伴肝动-门脉及静脉瘘介入25例疗效评价

柴小民;黄求理;宋侃侃

关键词:肝肿瘤, 癌, 肝细胞, 动静脉瘘, 药物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门脉及静脉瘘(AVS)堵瘘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导管超选法栓塞AVS瘘口堵瘘,选介入疗法A、B两组,A组12例用弹簧圈+碘油乳剂+化疗,B组13例用明胶海绵或丝线+碘油乳剂+化疗,共介入治疗82次.结果:A组12例中10例瘘口基本闭合,占83%,2例瘘口部分闭合,占17%.B组13例中5例瘘口基本闭合,占38%,8例瘘口部分闭合,占62%.1个月后CT复查见肿瘤缩小,AFP不同程度下降.A组平均生存期28.25个月,B组平均生存期13.3个月.两组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癌伴AVS的介入栓塞治疗可减轻门脉压力,改善肝脏血供,同时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用弹簧圈+碘油+化疗法优于明胶海绵或丝线+碘油+化疗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现代化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从四个处方浅谈β-内酰胺类的应用误区

    β-内酰胺类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其中较早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目前国家药典把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类分开,而用法类同,本文仍沿用原分法),因其疗效高,毒副作用低,杀菌力强,抗菌谱广,全身分布好等优点,近几十年来始终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或显著的疗效,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因为不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如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细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大,因菌群失调而致二重感染,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等,本文就我院门诊处方中β-内酰胺类的用法、用量、联合应用及给药时间等方面存在的误区谈一些意见.

    作者:刘国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佩尔地平与艾司洛尔控制高血压病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佩尔地平与艾司洛尔以控制高血压病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48例,随机单盲分为A、B两组,每组24例,B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病人在术毕呼吸开始恢复时给予0.02%佩尔地平10~20 μg/kg和艾司洛尔0.25~0.5 mg/kg静脉注射,分别观察手术结束给药前,给药后1min、3 min、5 min、10 min、20 min及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结果:A组病人静注佩尔地平与艾司洛尔后约3、5、10、20 min和拔管时SBP、DBP、HR及RPP均呈显著下降(P<0.01).B组各项观察指标除给药后20 min(拔管后)外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拔管期联合应用佩尔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心血管反应,时高血压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郑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肠溶片为主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研究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肠溶片为主三联方案根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DU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甲硝唑;B组: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甲硝唑;C组: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均为1周,治疗前后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查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内镜下改变,HP情况及临床症状,A组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为主三联方案是根治HP理想方案.

    作者:梁若玲;梁汝坚;贾道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红霉素致闭锁肺综合征1例

    患者男,68岁,因反复咳喘10余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 d入院.查体:T37.0℃,P 94次/min,R 24次/min,BP130/85 mmHg.神志清,呼吸稍急促,口唇紫绀,双肺满布哮鸣音及小水泡音,心率94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未闻及杂音.腹软,肝右肋下2cm,质地中等,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作者:毕玉峰;徐爱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眼科经眼底(光学)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视网膜脱离,并曾作二维超声及CDFI检查的患者54例共60只患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网脱患眼57只,完全性网脱15眼,部分性网脱42眼.57只患眼都可见玻璃体内异常光带,其中55眼光带内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占96%.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95%.结论:单用二维超声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变,难以与眼内其它疾病进行鉴别.结合应用CDFI,鉴别视网膜脱离与非视网膜脱离性玻璃体内光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于病程较长,有血管萎缩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以及玻璃体内结构异常变化所致二维超声未能显示典型光带的病例,CDFI未必能满意显示血流信号.此种情形不能轻易排除视网膜脱离存在,应重视二维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反复仔细观测,以便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叶德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hotoDerm VL/PL强脉冲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208例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PhotoDerm VL/PL强脉冲激光仪治疗208例临床上较常见的皮肤血管性疾病的操作技术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自1999年12月以来运用PhotoDerm VL/PL强脉冲激光仪治疗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充血性增生瘢痕患者208例的方法、具体操作及效果资料,并作一回顾分析.结果:草莓状血管瘤组31例,需治疗4~6次,每次间隔1个月,总有效率100%;鲜红斑痣组89例,治疗3~5次,每次间隔1个月,总有效率97.75%;毛细血管扩张组64例,需治疗1~3次,每次间隔1个月,总有效率100%;充血性增生瘢痕组24例,治疗3~6次,每次间隔15 d,总有效率95.83%.全组未见治疗部位皮肤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及脱失等并发症.结论:PhotoDerm VL/PL强脉冲激光仪治疗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充血性增生瘢痕等皮肤血管性疾病,具有安全、有效、未见并发症发生的特点.草莓状血管瘤、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充血性增生瘢痕早期采用激光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张劲松;李长根;方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文献计量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的诊断对慢性肝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肝纤维化诊断可靠的方法仍然是肝组织活检,但不能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因此非创伤性诊断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肝纤维化的病理诊断、血清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黄湛镰;赵志新;江元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未能缓解症状而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行再次手术治疗,随访1~5年,平均34个月,优良率为86.2%.结果:初次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为:定位错误、髓核残留过多、多间隙突出、神经根通道减压不彻底、瘢痕压迫等.结论:术前仔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术中认真操作、减压彻底,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徐晖;谭平先;张在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同种异体冻干骨混合自体骨治疗创伤性骨缺损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冻干骨混合自体骨治疗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3年9月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加自体骨按1~3:1的比例混合一起移植治疗12例创伤性骨缺损.结果:12例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功能均恢复优良,在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在骨结合部可见少许骨痂,6个月后有较多骨痂生长,冻干骨周围及髓腔内侧面可见骨被大部分替代;植入创伤后胫骨内的冻干骨愈合速度慢,移植骨和受体骨达骨性愈合的时间7~15个月(平均10个月),股骨与肱骨移植骨和受体骨达骨性愈合的时间为4~8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应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新发;王伟军;何仲佳;刘先银;卓新明;朱文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的麻醉方式选择

    目的:探讨不同的肾移植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中心行肾移植术的1 707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n=1 675;B组:全身麻醉,n=32.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256/1707)与12.5%(4/32).硬膜外麻醉组2.87%(49/1707)的患者出现穿刺插管处渗血,2.1%(36/1707)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0.02%(171/1707)的患者在肾移植术中出现烦躁与瘙痒.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后导致截瘫.气管麻醉组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拔掉气管插管后,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后恢复.另1例患者拔管后呼吸停止,重新插管机械通气后恢复.结论:肾移植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情况.

    作者:王长希;尚文俊;陈立中;费继光;邱江;郑克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实用医学杂志》2003年度引证报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维甲酸综合征的呼吸系统表现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首选药物之一,维甲酸综合征是其治疗时发生的一组以白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呼吸系统表现酷似肺部严重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系统的表现作重点描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胡旭东;钱红兰;黄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肺结核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检测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妊娠肺结核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变化规律,探讨低白蛋白血症在妊娠肺结核病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不同孕期的妊娠肺结核患者及47例正常妊娠妇女进行血清ALB项目对照分析.结果:妊娠肺结核患者的平均血清ALB水平除孕早期外,孕中、晚期均比正常妊娠妇女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妊娠肺结核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白蛋白血症(ALB<35 g/L)可能与妊娠肺结核病的发生有关,及时纠正低白蛋白血症,有助于结核病的愈合.

    作者:吴碧彤;卢春丽;岑文昌;麦明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SARS患者与肺结核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比较

    目的:对SARS患者与肺结核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使用OLYMPuS AU 600生化仪对SARS、肺结核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其中SARS患者37例,肺结核患者26例.结果:SARS组血清中ALT、LDH-L、HBDH的水平较肺结核组显著性升高(P<0.01),ALB水平降低(P<0.05);而AST、TP、CK、CK-MB、BUN、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ARS患者与肺结核患者相比血清ALT、LDH-L、HBDH活力和ALB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何菊芳;匡铁吉;梁艳;刘金华;董梅;雷红;孟祥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TZD)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的白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相比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作者:郝建平;赵青;颜文盛;曾维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耳乳突肿瘤16例误诊分析

    中耳乳突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特征不显著,尤其是肿瘤的早期阶段,多以病耳流脓或脓血,耳道发现红色易出血的肉芽样赘生物,容易误诊为慢性骨疡型中耳炎,经手术探查、病理活检才确诊.我院1985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共收治16例中耳乳突肿瘤误诊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方渭清;陈晓云;陈建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改良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26例临床分析

    全子宫切除是妇科疾病常见的手术.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经阴道全子宫切除(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共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输尿管石街的腔内碎石治疗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石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技术治疗输尿管石街48例,其中位于输尿管上段者14例,中下段者34例.结果:2例有输尿管下段切开取石手术史,输尿管口狭窄,经扩张不能进镜以外,均能进镜予以碎石.腔内手术时间10~70min,平均25min.一次碎石43例,二次碎石5例.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石街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文卫军;黄晓峰;梁光远;曾浩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