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张华;何志明;杨衿记

关键词:肿瘤, 交叉感染
摘要: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对我科近2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并发医院感染的182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于肺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晚期肿瘤,白细胞下降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预防白细胞下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防治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注射联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

    目的:探讨前列腺注射联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在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内注射利多卡因、菌必治、地塞米松,注射后进行体外射频治疗;对照组分为两组:一组单纯行前列腺注射,另一组单纯体外射频治疗;疗程均为5 d 1次,共6次.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NIH-CP评分改变均有差异,前列腺注射联合体外射频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体外射频更能促进前列腺注射药物在局部的吸收及扩散,联合治疗对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效果更佳.

    作者:赵国平;夏强;赖建生;许胜利;郑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操作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国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03年5月间住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适宜患者69例.结果:5例穿刺未成功(5/69,占7.2%);因右锁骨下动脉扭曲而造影失败1例,造影成功率为98.4%(63/64);10例接受IVUS;行切割球囊冠脉成形术17例,3例随后植入了支架;6例因支架内再狭窄而行血管内放射治疗.28例行PTCA/支架术,共植入支架32枚,其中1例PTCA未成功,手术成功率96.4%(27/28).有2例患者用8F鞘,术中疼痛明显,5例术后局部轻度淤血.出院时所有患者的桡动脉搏动良好.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4例随访时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但无手部缺血或功能障碍.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局部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药物的使用,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作者:宋杰;黄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法洛四联症伴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异位起源的外科治疗体会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起源于右冠状动脉,是法洛四联症(TOF)中常遇到的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占法洛四联症病人的5%~19%[1].我院自1987年8月至2004年2月完成的41例法洛四联症矫正术中,有4例LAD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作者:吴功志;吴亦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抽血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结果:(1)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中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除早期活化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余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3)糖耐量异常患者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4/CD8、抑制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4)糖耐量异常患者的CD4/CD8、淋巴细胞低于其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0.05).(5)有并发症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D4/CD8、抑制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低于没有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0.01).(6)各组间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情况与患者病程及是否存在并发症、血糖情况有关,而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浆蛋白的关系不明显.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异常阶段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已出现异常.

    作者:林凯;邓海鸥;黎映兰;韩梅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大面积烧伤病者的院前急救处理

    大面积烧伤病者病情重而凶险,易并发烧伤休克、MODS,病死率高.如能早期有效地处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现将我院成功救治56例烧伤面积>80%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彭志刚;曾汉;马盛刚;查国庆;杨小斌;张国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肱骨骨折处理中发生桡神经损伤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避免和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至2003年5月15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病例.结果:操作粗暴,局部解剖不熟悉是致伤的主要原因.结论:精确掌握周围神经局部解剖知识;过硬骨科基本技术操作;术中做到防止误切、防止过度牵拉、防止缝扎,操作轻柔、彻底止血,可避免和预防此类神经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防治经验及体会.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3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3例,女183例,年龄60~102岁,平均78.2岁.147例并存内科疾病,肺部并发症59例(肺部感染31例,肺气肿11例,哮喘14例,其他3例),且并存其他内科疾病者34例.急诊手术33例.结果:316例均手术成功,住院时间2~26 d,平均16 d,术后住院期间死亡8例,其中6例存在肺部并发症,62例进行了至少1次以上抢救,其中36例有肺部并发症,急诊手术病人无一例死亡.275例术后随访,247例恢复到伤前生活活动能力,28例恢复欠佳,所有术后病人均能坐起.结论:手术是老年人髋部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精心的围手术期治疗,尤其肺部并发症的防治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楼慧玲;梁剑;郭奇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其中采用单开窗法21例,双开窗法9例,半椎板切除法6例.结果:36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优良率91.7%.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强调早期手术以及术中注意保持脊柱稳定性,术中仔细探察椎管和切除突出的髓核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作者:李健;颜登鲁;高梁斌;谭平先;张在恒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管炎、新月体肾炎伴肺纤维化、消化道出血1例

    血管炎是全身性疾病,常累及肾、肺等多个脏器,但同时具备多脏器累及的典型表现者少见报道,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周建辉;高菊;蔡广研;陈香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实施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临床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做出评价,为中医整体护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施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及中医整体护理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护理前后焦虑量值(SAS)、抑郁量值(SDS)及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评定.结果:中医整体护理后病人的SAS值、SDS值比实施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病人明显降低(P<0.001);中医整体护理后病人的健康知识认知度明显提高(P<0.001).结论:中医整体护理比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更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蔡军红;彭海燕;陈少玲;郑粤湘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颈部喉气管伤的急诊救治

    急性喉气管外伤极易造成颈部大血管、咽喉、气管、食管、甲状腺等组织损伤,引起呼吸道梗阻、失血性休克,常危及病人生命,若处理不当,会造成慢性喉气管狭窄、食管瘘、呼吸发音障碍或拔管困难等并发症.该区域外伤因病情复杂、危重,已逐渐成为头颈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我院自1992-2002年共急诊收治6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勇挺;张孟良;郭晓谦;尤景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巨大儿并发窒息症17例的护理

    目的:将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的17例并发新生儿窒息症的巨大儿进行护理观察.方法:应用ABCDE复苏方案对新生儿窒息症的巨大儿进行复苏,保持呼吸道畅通,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监测血糖,通过静脉输液和哺乳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监测生命体征,降低患儿耗氧量,提高抗病能力.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予抬高头部,减少噪音,保持头呈正中位,以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路,改善循环,根据病情纠正酸中毒,注意低血糖、低血压,降低颅内压,维持内环境稳定.开展健康宣教.结果:复苏后可及时纠正患儿的缺氧,减少脑损害,纠正低血糖,避免医源性高血糖的出现,及时开始肠道内喂养,避免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同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家属得到心理上的支持,以减少巨大儿并发窒息症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结论:监测巨大儿窒息后的血糖,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生命质量和人口素质,对患儿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笑群;卢蕴瑜;张若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中合理麻醉平面的探讨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均在椎管内麻醉下施行PPH,调整麻醉平面上界,使各组不同,观察记录各组达高阻滞平面时及击发钉合器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阿托品用量,观察术中恶心呕吐、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4组病人中,当麻醉阻滞平面在L1~T11范围时,病人麻醉诱导期和击发钉合器时血压、心率稳定,牵拉反应轻.结论:通过调整麻醉推药速度及调整病人体位,调整麻醉平面在L1~T11之间,既能达到平稳的较好的麻醉效果,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游玉媛;区锦燕;陈增宝;廖荣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狼疮性肾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分析20例重症狼疮性肾炎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儿童重症LN的发生率在性别、年龄上与儿童LN的发生率一致;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为常见的临床类型;病理改变以LNⅢ型和Ⅳ型为主,C3和CH50明显降低,血沉加快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实验室检查为敏感和突出的改变;严重贫血是常见的肾外表现.结论:小儿LN临床表现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者,或肾脏病理改变为LNⅢ型或Ⅳ型者,伴有C3、CH50明显降低、血沉加快、低白蛋白血症和严重贫血时,其肾功能有恶化的可能.

    作者:李颖杰;高岩;邓颖敏;钟桴;李延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腹股沟疝80例手术治疗的体会

    目的:总结有效减少小儿腹股沟疝复发的治疗方案.方法:对笔者收治的83例小儿腹股沟疝,依据其病因、病理以及临床表现,从手术与非手术的治疗手段、手术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3例中80例经手术治愈,3例非手术治愈;10年复发2例.结论:手术治疗是小儿腹股沟疝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作者:陈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5月至2003年5月手术治疗的11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房黏液瘤102例,右房黏液瘤14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结果: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整切除肿瘤,11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0.86%.随访5个月至23年未见复发.结论:心脏黏液瘤临床少见,其中左房黏液瘤占75%以上,因随时可能发生栓塞,甚至猝死,一旦明确诊断,应行急诊手术;因有复发可能,即使良性肿瘤也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

    作者:罗立国;景华;胡小南;李忠东;李德闽;董国华;申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中重度传导性耳聋

    目的:探讨伴中重度传导性耳聋的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伴中重度传导性耳聋的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术前与术后情况,以及手术术式的选择.结果:随访2~4年,4例患者听力均明显提高,平均40dB.结论:对于后天性中重度传导性耳聋的青少年患者,应当注意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能;根据术中所见选择适当的术式有助于手术成功.

    作者:刘翔;郑亿庆;丁健慧;陈穗俊;区永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结扎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7例分析

    剖宫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出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种原因引起的术中、术后出血,对保留产妇子宫这一重要器官的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1],我院对7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高危产妇施行了联合应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和宫腔纱布填塞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传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紧张,颈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感,部份病人出现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薄智云教授[1]发明的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本文通过设立对照组较系统地观察该疗法的临床疗效.

    作者:祝晓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外鼻部基底细胞癌14例临床分析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肿瘤,癌肿细胞发生于表皮的基底细胞层,多见于老年人面部的上半部,呈慢性病程,可发生毁容,我科自1992-2003年共治疗老年人外鼻基底细胞癌14例,报道如下.

    作者:陆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