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的治疗对策

邹焱;夏慧敏;李瑞琼;王浩然;余家康;唐志贤

关键词:阑尾炎, 穿孔, 儿童
摘要:目的: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的病人的诊断治疗情况提出佳的方法.方法:对本院1999-2003年409例小儿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患儿的平均年龄是7.48岁,误诊率是0.49%,就诊三大症状为腹痛、发热及呕吐.阑尾穿孔率是12.9%,穿孔患儿起病至手术平均时间为2.82 d,穿孔的平均年龄是6.17岁,穿孔阑尾炎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其它类型阑尾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超声检查提高阑尾炎的早期确诊率,减少穿孔的发生;尽早确诊阑尾炎后尽快手术治疗,术中原则上不放置引流管,术后静脉使用联合抗生素,可提高治疗效果和缩短住院时间.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骨折处理中发生桡神经损伤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避免和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至2003年5月15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病例.结果:操作粗暴,局部解剖不熟悉是致伤的主要原因.结论:精确掌握周围神经局部解剖知识;过硬骨科基本技术操作;术中做到防止误切、防止过度牵拉、防止缝扎,操作轻柔、彻底止血,可避免和预防此类神经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有机磷中毒14例误诊分析

    小儿有机磷中毒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可表现为多个系统症状,而又偶有患儿以单个系统症状或体征为主要表现,因此易被误诊多种疾病,如脑炎、肺炎、胃肠炎、肾炎、癫痫、低钙惊厥、肠蛔虫、药物中毒、中毒性菌痢、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1]等,而支气管异物、狂犬病、捂热症较少报道.我院儿科从1995-2003年收住有机磷中毒147例,误诊14例,误诊率9.72%.有4例误诊为上述报道较少的3种疾病.

    作者:易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6例报告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对6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罕见的临床综合征;6例病例中,1例治愈,1例好转,1例放弃,3例死亡.结论:本病发病多与感染有关,病情重,预后不良,病死率高;治疗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对因治疗,针对性的抗感染结合抑制免疫反应治疗,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作者:李栋方;罗向阳;李文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婴幼儿心脏直视术954例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2月至2004年2月共954例婴幼儿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55例,病死率5.77%,术后发生并发症184例,发生率19.29%.结论: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重点在于输液成分和量的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呼吸道的管理、防止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作者:姚滨;姬尚义;陈伟新;董卫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内镜下129枚食管内支架术后并发症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内镜下129枚食管内支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77例病人中良性狭窄14例,恶性狭窄63例,其中伴瘘道形成者8例.共内窥镜下置入各种支架129枚.随访观察3~24个月.结果: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术后1~16周出现并发症包括胸痛及异物感77例、支架阻塞14例、便血7例、支架移位9例、新瘘形成2例、反流性食管炎7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并发症均得到纠正.结论:食管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李楠;吴凯;敖国昆;徐冰;钱虹霞;朱建华;黄庆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HBV-pre-C区段变异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患者血清HBV-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病毒复制为阳性的乙肝血清76份,其中,HBeAg(-)且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的46份;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阴性的30份;体检正常对照30例.以ELISA法检测其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同时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血清中82.6%(38/46)HBV-pre-S1检测为阳性,其中92.1%(35/38)伴血清ALT活性异常增高;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阴性的血清中83.3%(25/30)HBV-pre-S1检测为阳性,92.0%(23/25)伴血清ALT活性异常增高;正常对照组中HBV-pre-S1检测为阴性,血清ALT活性均正常.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组与阴性组,HBV-pre-S1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2.1387,P>0.05),HBV-pre-S1阳性血清中伴ALT异常增高率在两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3.4211,P>0.05).结论:当HBV发生基因变异时,HBeAg不能正常表达,血清中HBV-pre-S1抗原的检测可基本避免基因变异的干扰,大致反映病毒基因的复制及活动.

    作者:张悦;王惠萱;陈忠明;吕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113C-UBT和RUT检测幽门螺杆菌分析

    目的:评价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对186例因消化道症状就医的老年患者行胃镜检查,同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快速尿素酶(RUT)试验检查,用活检钳钳取胃窦黏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3结果:13C-UBT较RU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结论:13C-UBT和RUT具有安全、简便、可靠、无创的特点,是较好的HP检测方法,对于老年病人13C-UBT尤为适合.

    作者:徐丽姝;麦韵屏;张瑛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对我科近2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并发医院感染的182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于肺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晚期肿瘤,白细胞下降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预防白细胞下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防治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

    作者:张华;何志明;杨衿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排卵汤联合克罗米芬诱发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排卵汤联合克罗米芬(CC)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诱发排卵作用.方法:对经3个CC治疗周期仍无排卵的28例患者,于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每日服用CC 100mg,连服5 d,第10天起每日服用排卵汤1剂,连服7剂,第9天起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记录子宫内膜厚度与类型及宫颈粘液评分.结果:经1~3个治疗周期11例出现排卵,28例患者共75个周期中17个周期有排卵,周期排卵率为22.7%;妊娠5例,妊娠率为17.9%;子宫内膜厚度在9~14 mm间的周期有36(48%)个,形态为A型有42(56%)个,宫颈粘液评分≥8分的有33(44%)个,与单用CC治疗的84个周期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结论:中药排卵汤有明显诱发难治性PCoS患者排卵,联合CC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燕冰;顾正田;潘景瑶;阮翠玲;林乔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共计70例ERCP术后合并AP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治疗、生长抑素和乌司他丁三组治疗方法对治疗ERCP术后AP中的差异.结果:全组病人在术后48 h后逐渐恢复,病程大多数不超过7 d,无一例转为重症胰腺炎(SAP).其术后血清淀粉酶和腹部体征变化显示:术后6 h三组病人血清尿淀粉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 h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开始差异有显著性;术后48 h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尿淀粉酶开始接近正常,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可明显减轻ERCP术后合并AP患者腹部体征和症状,分别达到88.5%和81.8%,而常规治疗组仅50%,有明显差异.结论:ERCP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防治在于操作者本身的技术的提高,生长抑素和乌司他丁是治疗ERCP术后AP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盛;王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狼疮性肾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分析20例重症狼疮性肾炎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儿童重症LN的发生率在性别、年龄上与儿童LN的发生率一致;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为常见的临床类型;病理改变以LNⅢ型和Ⅳ型为主,C3和CH50明显降低,血沉加快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实验室检查为敏感和突出的改变;严重贫血是常见的肾外表现.结论:小儿LN临床表现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者,或肾脏病理改变为LNⅢ型或Ⅳ型者,伴有C3、CH50明显降低、血沉加快、低白蛋白血症和严重贫血时,其肾功能有恶化的可能.

    作者:李颖杰;高岩;邓颖敏;钟桴;李延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5月至2003年5月手术治疗的11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房黏液瘤102例,右房黏液瘤14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结果: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整切除肿瘤,11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0.86%.随访5个月至23年未见复发.结论:心脏黏液瘤临床少见,其中左房黏液瘤占75%以上,因随时可能发生栓塞,甚至猝死,一旦明确诊断,应行急诊手术;因有复发可能,即使良性肿瘤也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

    作者:罗立国;景华;胡小南;李忠东;李德闽;董国华;申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89锶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笔者应用89锶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顽固性疼痛,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拓;吴建能;张巧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前列腺注射联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

    目的:探讨前列腺注射联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在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内注射利多卡因、菌必治、地塞米松,注射后进行体外射频治疗;对照组分为两组:一组单纯行前列腺注射,另一组单纯体外射频治疗;疗程均为5 d 1次,共6次.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NIH-CP评分改变均有差异,前列腺注射联合体外射频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体外射频更能促进前列腺注射药物在局部的吸收及扩散,联合治疗对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效果更佳.

    作者:赵国平;夏强;赖建生;许胜利;郑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羊水过少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主要妊娠合并症及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0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同期分娩的羊水过少组与羊水正常组作对照,分析羊水过少的主要妊娠合并症及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羊水过少的主要妊娠合并症为过期妊娠,羊水量的多少与胎盘的成熟情况及羊水污染程度存在高度相关.结论:加强产前监护对于羊水过少要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毛新丽;张丽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结扎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7例分析

    剖宫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出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种原因引起的术中、术后出血,对保留产妇子宫这一重要器官的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1],我院对7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高危产妇施行了联合应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和宫腔纱布填塞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传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抽血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结果:(1)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中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除早期活化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余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3)糖耐量异常患者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4/CD8、抑制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4)糖耐量异常患者的CD4/CD8、淋巴细胞低于其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0.05).(5)有并发症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D4/CD8、抑制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低于没有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0.01).(6)各组间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情况与患者病程及是否存在并发症、血糖情况有关,而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浆蛋白的关系不明显.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异常阶段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已出现异常.

    作者:林凯;邓海鸥;黎映兰;韩梅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胆囊取石钳在34例复杂取环术中的应用

    取环是妇产科门诊非常常见的小手术,但常由于绝经多年,子宫萎缩,宫腔狭窄,粘连或节育环断裂,有尾丝环尾丝脱落,节育环嵌顿等使取环困难.本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复杂取环术中共应用胆囊取石钳34例,顺利取出各种节育环,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正琴;姚爱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尖锐湿疣的局部细胞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尖锐湿疣(CA)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上皮乳头瘤样增生,其中HPV的6、¨、16、18型较常见.

    作者:邹金波;王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男性静脉吸毒人员中弓形虫感染的调查

    弓形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哺乳动物,人体所有器官都可受累.许多欧美国家血清阳性率达25%~30%,国内血清阳性率为4%~9%[1,2].对于吸毒人员中弓形虫的感染情况,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我市男性静脉吸毒人员进行了弓形虫感染状况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桂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