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民;陈勇
笔者通过对男性肺癌患者血清中人类绒毛促性腺激素(HCG)的测定,对HCG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肺癌组69例,均为男性,年龄56~75岁.均为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2月经纤支镜刷检+病理活检证实的患者.组织学类型鳞癌28例,腺癌35例,小细胞癌6例.其中高分化肺癌16例、中低分化肺癌53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男性,年龄53~72岁,均来自我市老干部健康保健查体者.1.2方法取被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低温-20℃保存待用.血清HCG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试剂盒由卫生部上海制品研究所提供.仪器为SN-682型放射免疫γ-计数仪,由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生产.
作者:庞保军;高恒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c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CRF)在豚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的表达和生理功能.方法:RT-PCR、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RF在结肠肠肌层神经丛的表达;细胞内电生理记录结合生物素示踪法研究CRF在肠道的生理功能.结果:豚鼠的肠肌间神经丛有CRF mRNA的表达;豚鼠结肠肠肌间神经丛中有表达CRF的神经元,其形态均为Dogiel Ⅰ型神经元.CRF对豚鼠结肠肌间神经丛有很强的兴奋作用,可诱发慢的兴奋性去极化反应,而且CRF所兴奋的神经元均为表达CRF1受体的神经元.结论:CRF是肠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作者:高翔;胡品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及行为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3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胆碱能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减少,空间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叶建新;王玮;姚丽青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联合柯-陆氏进路治疗19例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结果:所有病例均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利用鼻内窥镜技术治疗慢性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疗效满意.
作者:梁健刚;冯锦标;黄郁林;黎志辉;傅铭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在心脑血管、糖尿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分4组.Ⅰ组:正常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0~75岁,为健康查体者:Ⅱ组:糖尿病非脑梗死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0~80岁.Ⅲ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60~78岁.Ⅳ组:糖尿病脑梗死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全部受试者均无肾病.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诊断符合WH0诊断标准.脑梗死为新近梗死(0~1个月),并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作者:叶亚儿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利肾液防治肾小球疾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肾病模型.结果:利肾液可明显降低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降低胆固醇,促进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结构等恢复正常,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清热利湿能有效防治肾小球疾病,其机制与免疫调节等有关.
作者:荣晓凤;吴巍;张永如;吴康衡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肺俞穴位注射在我院儿科门诊已开展数十年,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对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子维生素K1或维丁胶性钙肺俞穴注射辅助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李栋方;岑丹阳;罗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们於1990年4月至1998年8月为先天性Ebstein畸形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根据我们的治疗经验和该心脏畸形的病理改变特征,并参阅了近一些文献资料,对Ebstein畸形的手术治疗提出我们的观点.
作者:张建海;任哲;黄国长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提高腹部创伤、尤其是严重腹部多脏器损伤并发伤的早期诊断与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我院1997年8月至2003年8月以来收治的226例腹部创伤的诊断、急救及诊疗经验.其中,男196例(86.7%),女30例(13.2%).共损伤腹部脏器189个.合并其它部位损伤249例次.结果:保守治疗42例(18.5%),手术治疗184例(81.4%),死亡9例(3.9%),治愈217例(96.0%).结论:(1)腹腔穿刺、B超、X线检查对闭合性腹部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准确率高,简便易行.(2)在积极抗休克及处理多发伤的同时,应积极腹部探查,并应反复多点腹穿,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以减少腹部损伤的漏诊,提高诊断率.(3)正确掌握剖腹探查指征,认真全面地腹腔探查,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或(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巨合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氯沙坦50 mg,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40例用依那普利10 mg,每天1次,口服.进行偶测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偶测血压氯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5%;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4 h动态血压监测氯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78.4%(47/60);氯沙坦组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氯沙坦是一种理想长效降压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文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对374例血透患者416例次深静脉置管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3种不同插管的血流速度、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的感染.结果: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血流速度、透析效能、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高于股静脉插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结论: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相对理想的血透临时性血管通路.
作者:张建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自拟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急性肾孟肾炎膀胱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用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对照组80例用氟哌酸口服治疗,用药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明显优于对照组(Z=-2.186,P=0.029),两组失访率有明显差异(x2=13.292,P<0.0001).结论:泻热散瘀通淋汤是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型的有效方剂,具有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疗效独特,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高振和;徐文冲;刘冬松;黄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NAC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及其机制.方法:体外以转染了乙肝病毒的HepG2-2.2.15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培养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0,3,10,30 mmol/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半定量PCR测定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的HBV DNA的变化,RT-PCR分析细胞内HBV表面抗原mRNA的变化.结果:NAC对HBsAg、HBeAg均有抑制作用,但NAC对HBsAg的抑制较HBeAg强,抑制率达90%左右.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定量PCR结果显示细胞内的HBV DNA含量随着NAC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培养上清中的HBV DNA的含量降低.RT-PCR结果表明细胞内HBsAg mRNA没有显著变化.结论:NAC体外具有抗HBV活性,其抑制作用发生在转录后水平.
作者:张胜权;罗欣;陈兵;徐从贞;李宗寅;张在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谱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LADA、21例2型糖尿病(T2DM)和20例正常人血浆IL2水平,及PBMC培养上清IL-4和IFN-γ水平.结果:(1)血IL-2水平LADA组高于T2DM及正常对照组.(2)无PHA刺激的上清IL-4水平LADA组低于T2DM及正常对照组(4.64vs6.59,7.04);经PHA刺激后,LADA及正常对照低于T2DM组(12.63,11.49vs 26.86).(3)无论有无PHA刺激,上清IFN-γ水平LADA组均高于T2DM及正常对照组(188.00vs 29.14,11.96;1 820.66vs 370.20,796.64).(4)未予PHA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IFN-γILL-4水平LAD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45.06VS 1.39);经PHA刺激后,LADA组高于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109.58vs8.12,60.68),T2DM组低于正常对照组.(5)LADA患者未予PHA刺激的IFN-γ分泌水平与年龄、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GADA呈负相关.结论:LADA患者Th1样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升高而Th2样细胞因子IL-4水平下降,存在着Th1/Th2比例失衡.
作者:何凌;周智广;罗建华;黄干;裴剑浩;王建平;邓志明;李莉蓉;张弛;杨晓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贲门癌是常见的胸外科疾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近来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的例数明显增多,但随之而来的残端肿瘤残余、复发和吻合口瘘及狭窄等并发症亦随之增多[1,2].作者1990年至今曾接诊此类患者10例,现予报告.
作者:王道喜;李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表现和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102例病人中位发病年龄为33岁;男女比例为1:3.6,<50岁的男女比例为1:6;>50岁男女比例为1:1.3;慢性与急性的比例为7.9:1.出血的部位依次为:皮肤(90%),黏膜(70.6%),月经过多(41.2%),消化道(17.6%),泌尿道(16.7%),颅内出血(3.9%),眼底出血(2.9%).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平均为(25.6±22.6)×109/L,血红蛋白下降者47例(45.9%),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54例(64.4%).治疗效果:糖皮质激素总有效率88.9%,长春新碱60%,联合治疗62.5%,达那唑69.2%,脾切除100%.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疗效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正常或减少者(P<0.05),治疗前血小板数与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ITP以小于50岁女性多发,50岁以后男女发病的比例接近;皮肤黏膜出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巨核细胞数有关,与治疗前血小板数无关,治疗前巨核细胞增多者疗效好.
作者:吕洁清;聂大年;谢双锋;尹松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出血性脑卒中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院发生的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71岁.因排便时突发头痛、眩晕、呕吐8 h入院.查体:P 98次/min,R 20次/min,BP 160/95 mmHg.神志模糊,双瞳孔等大,颈抵抗,双侧克氏征(+),左侧巴氏征(±).双下肢无水肿.头颅CT:前纵裂池,双侧侧裂池及部分脑沟内见高密度影充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脱水剂、利尿剂、止血芳酸、止血敏、尼膜通等治疗后病情改善,入院第19天头颅CT复查积血大部分吸收.第21天出现左下肢水肿,胀痛不适,伴有压痛.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左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吴剑琴;杨二杨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从pHSS6-mTn-3xHA/lacZ质粒文库中筛选出能高水平表达lacZ基因的质粒载体.方法:文库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挑单克隆,提质粒约200个,Notl酶切,分别转化酿酒酵母,通过URA3和lacZ的表达筛选出能发生同源重组,并能高水平表达lacZ的质粒载体.结果:200个质粒分别转化酿酒酵母,通过SC-URA筛选出11株能发生同源重组的重组子,再通过lacZ显色反应,筛选出两株有lacZ基因表达的菌株,其中一株能高水平表达β-gal,另一株有较弱表达.结论:筛选出的质粒载体为其它外源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稳定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赵慧;郑文岭;崔东;江晓曦;马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HCMV DNA聚合酶辅助蛋白p52在病毒基因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建立HCMV感染细胞模型,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段,FQ-PCR法测定细胞内HCMV DNA拷贝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病毒蛋白p52,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同时光镜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电镜检查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感染后各组细胞内均能检测到HCMV DNA及p52表达,随感染时间延长,二者水平均升高,p52定位于感染细胞核内.与感染后12 h相比,此后各时段p52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而至感染后48 h,细胞内HCMV DNA量方明显高于感染后12 h(P<0.05),持续到感染晚期;同时细胞开始出现病变,并随感染时间延长、细胞内p52表达水平升高及HCMV DNA量增多而逐渐加重.结论:早期蛋白p52在HCMV DNA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促进病毒基因复制.
作者:赵杨;陈敦金;闻良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10例术前均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7例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5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8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在治疗上,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1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1例伴上皮异型增生,此例术后予以膀胱内丝裂霉素灌注化疗2年.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和三角区.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和术后病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不需常规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但为预防肿瘤复发,仍需随访与复查.
作者:韦思明;郑振洨;周剑;陈盛烨;张心男;徐金木;黄旭初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