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魁;王晓玉;梁荣辉
我国有众多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状况千差万别,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治疗较为混乱,滥用药物与治疗不及时严重并存.本文仅从护肝、对症治疗的角度,谈谈几个基本问题.
作者:杨湛;雷春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皮圈结扎术(EVL)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5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全部操作在胃镜直视下进行,对食管静脉曲张有活动出血(喷血和渗血)和食管静脉曲张见血泡样斑、血痂或红色症行EVL术.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0.2~0.4 U/min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根据血压调速.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96%,近期再出血率0%,1个月后食管静脉曲张消除率80%.对照组止血成功率75%(P<0.05),近期再出血率22.2%(P<0.05).结论: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病人顺应性好.
作者:谭锦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阑尾炎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分rhEGF处理组20例,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的感染切口肉芽形成及愈合时间.结果:rhEGF可明显加速感染切口的愈合.结论:局部应用rhEGF治疗阑尾炎术后感染切口是一种有潜力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郑通标;曾惠锋;阎玉矿;彭海峰;段君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I/R)对肠道局部组织、肠道外器官的损伤和对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min)技术复制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大鼠模型,观察:(1)门脉血和动脉血pH的变化;(2)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鲎试剂定量试验法)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3)检测不同组织的细菌移位量;(4)组织湿干重比值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肠道I/R损伤可引起:(1)I/R后3 h,门脉血和动脉血pH明显下降(P均<0.01),再灌注后24 h后基本恢复正常;(2)门、腔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较缺血前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门脉血浆内毒素高于腔静脉血(P<0.01),血浆TNF-α在再灌注后3 h达峰值,明显高于缺血前水平(P均<0.01);(3)肠系膜各组淋巴结和肺、肝、肾组织匀浆均培养出大量细菌,与缺血前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4)组织湿干重比值均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结论:全肠道缺血再灌注可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血浆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肠道外器官损伤.
作者:张郄文斌;屠伟峰;何静;刘中华;戴建强;施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循证医学在护理学领域的重要应用,是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它是将科研结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病人的需求有机结合的产物,对临床护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莉;徐贵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尖锐湿疣(CA)是一种常见的性病,发病率逐年增多,治疗手段也较多,但有些病例易复发,笔者对一些反复发作病例采用手术切除并在病灶周围加高频电灼,消除亚临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取得满意疗效,追踪2~5年无复发.
作者:黄永朗;郑志群;郑佩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当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病情况.方法:对近几年来507例性早熟患儿的临床分类、激素水平、致病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507例性早熟中,真性性早熟237例(46.7%)中特发性194例,为38.3%;假性性早熟36例(7.1%);部分性性早熟234例(46.2%);男女比例为1:17.饮食情况调查提示,对各种儿童饮料等经常食用者及各种肉类蛋白食品在饮食中所占比例较大者,部分性性早熟组明显高于真性性早熟与正常对照组.结论:男性早熟大多较易找出原发病因而明确诊断;女性早熟中,部分性性早熟与CPP早期的鉴别除需病史、体检、性腺轴激素检测和骨龄、B超等其他特殊辅助检查外,还要长时间随诊和观察;而当今各种食品是否存在性激素污染并成为致病因素应当引起关注.
作者:郑素平;马步军;曾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易致心包粘连、缩窄,但对此的防治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我们自1997年起采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尿激酶心包腔灌洗治疗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兆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在恶性血液病中发生情况.方法:对625例次恶性血液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口咽部及呼吸道为多,本文资料中该两部位的感染占42.3%和30.9%.结论: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较大,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为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优势菌.
作者:王伏田;吴铭;徐肇明;张新友;姜容;张大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上睑下垂是眼科常见病种之一,分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和后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表现各异,重者可因瞳孔受遮盖而引起弱视[1],同时上睑下垂有碍美容.2000年2月~2002年5月我科采用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14例20只眼,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龙发;许钟毓;方晓源;陈宋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尖锐湿疣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采用DWY-Ⅲ型微波治疗仪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61例,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微波烧灼疣体及根部,对疣体数量多、面积广的患者分次治疗.(2)CO2激光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60例.结果:随访3个月,微波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复发率31%;CO2激光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复发率35%.结论:微波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安全可靠,术时不易出血,定位准确,可用于孕妇,完全可以取代CO2激光治疗.
作者:严桂珊;江敏;梁凤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体外循环(CPB)下实施心脏手术的婴幼儿,术后易出现独特的并发症--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GCES).
作者:张维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明确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皮质醇(F)及24 h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对皮质醇增多症病因分类的价值.方法:对1985~1998年住本科的70例资料完整的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经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术后病理证实(除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外).分析了各类患者的血ACTH、F、24hUFC水平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抑制结果.结果:血ACTH水平异位ACTH综合征明显高于库欣(Cushing)病,两者时有交叉,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肾上腺性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明显低于正常值;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在正常范围上下波动.血F水平及24 h UFC水平所有患者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其中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高;Cushing病及Cushing综合征患者其次;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患者低.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为:不能抑制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F及24 h UFC水平;对Cushing病患者的血ACTH、F及24 h UFC水平的抑制率高;不能抑制Cushing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F水平,仅对少部分患者的24 h UFC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少部分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水平,但对其血F及24 h UFC水平均无抑制作用.结论:认真分析血ACTH、F、24 h UFC水平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对明确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诊断极为重要.
作者:王爱萍;汪寅章;饶亚平;毛晓明;蒋克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严重暴力所致的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若处理不当,晚期易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足功能.我科近年来对部分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AO特殊形状钢板及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立;林昂如;叶淦湖;裴国献;顾立强;金明新;侯喜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5例27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小于0.3有角膜水肿者37眼,术后存在屈光不正者22眼,后囊混浊者12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6眼,葡萄膜炎9眼,外伤性白内障者7眼,高度近视致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者16眼,伴有青光眼致视神经萎缩患者9眼;伴有眼底疾病的患者有黄斑病变者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眼,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者1眼,视网膜脱离者2眼;陈旧性角膜瘢痕者3眼.结论:低视力发生的原因与病例的选择,技术操作有关.
作者:叶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出现尿路感染.我们对1996年6月~2001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女性SLE患者尿路感染65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卓龙;陶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胃上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2年6月收治93例70岁以上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情况.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4.2:1,平均病程4.6个月;早期诊断率2.5%;进展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梗阻感65.6%(61/93)、贫血52.6%(52/93);术前并存疾病的发生率为54.8%,以慢支呼吸系和心血管疾病为主.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占64.5%(60/93),BorrmanⅡ~Ⅲ型77.4%(72/93).手术切除率92.5%,淋巴结转移率49.5%.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高龄胃上部癌病程长、恶性程度相对低,手术切除率高.肿瘤直径>5cm、BorrmanⅡ~Ⅳ型、肿瘤侵及浆膜及浆膜外和分化低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并存疾病的发生率高.加强术前并存疾病的处理和术后监护,积极并选择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东风;刘斌;高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组织工程学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及技术,构建、培育活组织,研制生物替代物,以修复或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维持或改善功能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1992年,Nakahava首先开展骨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为骨缺损、骨融合带来曙光.
作者:张余;尹庆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双氟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对局麻下剖宫产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术后10min、12 h、24 h各1次100mg双氯芬酸钠栓置入直肠内.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结果:治疗组6、12、24、36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24 h内睡眠状况比较,治疗组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汗反应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直肠治药可作为局麻下剖宫产术后一种简单、有效、行之方便的镇痛方法.
作者:朱剑文;邹丽;陈莉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较好的外科型急性肝衰竭模型.方法:取SD大鼠,对照组切除大鼠肝左、中、尾叶及右上叶,仅保留右下叶,肝切除比例为90%.实验组切除约95%肝脏,即仅余肝尾叶的后部分.低血糖症通过给与口服20%葡萄糖及腹腔注射5%葡萄糖来纠正(当血糖<2.8 mmol/L时给与2 mL,当血糖于2.8~5.6 mmol/L时给与1 mL).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及血生化指标.结果:对照组大鼠存活率为86%,实验组为23%.实验组及对照组的ALT(术后72 h,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0金氏单位、2800金氏单位)及胆红素值(术后72 h,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4 μmol/L和69.1μmol/L)相比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经改进的95%大鼠肝切除是一种较好的急性肝衰竭模型.
作者:何勇;周峻;窦科峰;陈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