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疗效观察

王韧;保庭毅;巨生产;杨增悦;张鸿毅

关键词:钬激光, 尿道内切开, 术治疗, 尿道狭窄及闭锁, 现报告如下, 效果满意, 瘢痕切除, 创伤后, 应用, 腔镜
摘要:我院自2001年2月始,在腔镜下应用钬激光行尿道内切开及瘢痕切除术治疗创伤后尿道狭窄及闭锁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倍美力加奥平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56例

    目的:观察倍美力加奥平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倍美力加奥平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倍美力加甲硝唑阴道泡藤片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治愈疗程,观察组为1~2个疗程,对照组为1~3个疗程.结论: 倍美力加奥平栓阴道给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有增强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

    作者:王琳;王筑;陈淳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神经阻滞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上的应用进展

    疼痛是一种由急性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现代疼痛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神经阻滞是指在末梢的脑、脊神经(或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作者:赵国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癌痛的诊断与治疗

    癌性疼痛,或称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此阶段,患者身心处于相当的痛苦之中.80%晚期癌症患者有剧烈疼痛,估计每天世界上至少有1 500万人经受着疼痛的煎熬.癌性疼痛已成为各有关科室日常工作的重要对象,特别是疼痛诊疗的重要内容.

    作者:倪家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提高颌面部骨折诊治效果的作用.方法:15例颌面部骨折病人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精确测量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的移动方向和距离,再结合患者的情况制定出佳的治疗方案.结果:15例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均得到立体和多方位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移动方向和距离的清晰图像,使治疗中得以正确选择接骨板及其放置位置和切口位置.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部骨折进行立体测量准确性高,对颌面部骨折诊治具有独特的价值.

    作者:丘仿松;麦翔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压砸伤断指的再植

    压砸伤所致的断指伤情复杂,损伤范围广,再植条件差,成活率低,再植的难度较大.我院自1995年来对32例由压砸伤所致的断指进行了再植,大部分成活,随访3个月以上,多数断指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锦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出血急性期并高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高钠血症发生的特点、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神经科住院救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27例,占13.5%.病后3 d内为9例,3 d后至1周时为18例,发生率分别为33.3%和66.6% . 3 d内高血钠以轻中度升高为主,与脱水剂使用相关;3 d后至1周时高血钠大多为中重度升高,与脑损害严重相关.大剂量脱水剂使用、下丘脑损害者易并发高钠血症.并高钠血症者死亡15例,病死率55.6%, 非高钠血症者死亡25例,病死率14.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结论: 大剂量脱水剂治疗与下丘脑损害是引起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高钠血症可作为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血钠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刘泉坤;许贻白;王亚仙;王庄;张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55例放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55例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和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综合组),单放组共31例,采用常规视野放疗,综合组共24例,放疗方法同单放组,化疗采用DF方案.全部病例均随诊3年以上,失访4例,随访率为92.7%.结果:食管癌原发灶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综合组好于单放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29.1%、8.3%和41.9%、9.6%、0.综合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且无严重毒副作用.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疗效.

    作者:吴剑;卢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阿托品对人流综合征的防治作用

    无痛人流由于手术操作时间短,麻醉者多将麻醉深度尽量控制在临界状态,以便患者术毕及时苏醒.麻醉药物的作用及浅麻醉下手术刺激增加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其主要表现为心率下降[1].笔者通过不同的方法使用阿托品,观察对其预防和纠正作用.

    作者:温满清;程曼文;朱永祥;顾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面颈部淋巴结脓肿术后氦氖激光治疗的临床观察

    面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早期常为病员忽视而未及时治疗,发展成脓肿后,单纯抗炎治疗,疗效不佳,需手术行脓肿切排引流,手术后仍需较长时间的抗炎治疗及局部换药,才能达到切口愈合,炎性硬块消退.为缩短治疗时间,我们应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骨牵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是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间的骨折.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2年7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采用非手术骨牵引加局部中药外敷治疗7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伟斌;蔡晓虹;胡鸿璇;陈志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三角瓣加唇缘肌瓣在单侧唇裂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唇裂修复手术方式.方法:对89例单侧唇裂一期患者中应用常规三角瓣加唇缘肌瓣修复唇裂同期行红唇结节(唇珠)再造.结果:89例患者均获成功.伤口一期愈合,唇外形满意.结论:常规三角瓣加唇缘肌瓣修复一期唇裂,利用多余的唇缘组织形成唇肌瓣修复红唇及唇珠的方法,使红唇整体形态自然、唇珠饱满.

    作者:邱海航;曾骅;张家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吻合器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多次应用

    目的:评价机械吻合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全胃切除106次应用管状吻合器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资料.结果:运用吻合器后使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吻合器在全胃切除术中多次运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明元;王星;林雨冬;吴德柱;熊维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Dieulafoy病的紧急内镜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少见病因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12例Dieulafoy病的内镜下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均在急诊胃镜下确诊,出血部位为胃底2例,贲门2例,胃体上段8例.病灶特点为直径在10 mm内的浅溃疡或糜烂,中央见血管裸露渗血或喷血、哨兵样突起血痂.10例经内镜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或电凝止血成功,2例经3次内镜止血失败改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紧急内镜检查是诊断与治疗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毅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2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2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前15~30 min,测峰值呼气流速(PEF)3次,取高值,利多卡因静脉注射1~2 mg/kg(50~100 mg)加生理盐水20~40 mL,20 min注射完,30 min后再测PEF 3次,取高值.结果: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前PEF为(240±94)mL/min,注射后PEF为(287±101)mL/min,PEF增值为(19.6±8.5)%,t=7.365,P<0.001,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总有效率为86.4%,其中显效31.8%,好转54.6%,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是有效和安全的,尤其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单独应用,也可与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及溴化异丙托品等联合应用作为平喘治疗.

    作者:刘宏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T机监控下椎弓根置管定位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机监控下椎弓根置管定位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定位注意事项.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器械,在内固定术前1天,在CT机监控下对患者进行椎弓根置管定位;共完成手术34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复查X线平片及CT扫描证实钉的位置理想.结论:CT机监控下椎弓根置管定位达到三维定位,为一种理想的椎弓根定位方法.

    作者:范子文;杨进顺;黄文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由美国Affymetrix公司首先开发,在短短数年中,芯片技术进步迅速,并呈现发展高峰.所谓生物芯片是由固定于不同种类支持介质上的高密度的寡核苷酸分子、基因片段或多肽分子的微阵列组成,其中每个分子的位置及序列为已知,当荧光标记的靶分子与芯片上的探针分子结合后,可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扫描或电荷偶摄影像机(CCD)对荧光信号强弱的检测而判断样本中的靶分子数量,以实现对化合物、核酸、蛋白质、细胞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和大信息量的筛检,其特点是高度平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

    作者:蒋业贵;李兆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早期的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360度植骨融合手术,对照手术前后的X线平片和JO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33个月,平均16.2个月,经X线检查,42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97.6%,JOA评分计算术后综合改善率为93.3%,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4.5 mm恢复至11.7 mm.结论:采用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360度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

    作者:韩国伟;刘少喻;廖威明;梁春祥;陈柏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临床分析

    随着现代影像诊断的发展,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颅脑损伤后,首次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的颅内血肿,或清除外伤性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1].我们总结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学公;刘玉峰;慕玉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混合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混合骨髓移植(MBM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化疗加全身照射方案预处理后,回输自体骨髓及HLA部分相合的同胞兄妹少量骨髓,重建造血及免疫功能,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治疗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造血重建及出现一过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长期无病存活,分别为99、91、80、66个月,3例因重度GVHD而在半年至1年内死亡.结论:MBMT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满意.

    作者:刘心;刘陕西;张梅;陈丽梅;王宝燕;郑成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电双频谱指数的临床应用现状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是计算机处理的脑电参数,是结合了脑电波形中频率和幅度的无量纲的数字化信息.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1,2],BIS是目前评价麻醉中镇静深度的非常可靠的指标.BIS已在临床麻醉领域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和研究.

    作者:何威;季文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