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博宁治疗鼻咽癌多发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黎静;李志强;徐艳红;伍军锋

关键词:鼻咽肿瘤, 骨肿瘤, 二膦酸盐类
摘要:目的:观察博宁治疗鼻咽癌多发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博宁、博宁联合化疗±放疗以及化疗±放疗治疗73例鼻咽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其中博宁+化疗±放疗组25例,单用博宁组16例,化疗±放疗组32例.结果:博宁+化疗±放疗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8%,单用博宁组为75%,化疗±放疗组为81%.在活动障碍改善上,博宁+化疗±放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3%,单用博宁组69%,化疗±放疗组为80%.各组止痛效果和活动能力改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博宁的主要毒副作用为一过性感冒样症状、肌肉酸痛和发热.结论:博宁能较好地控制骨转移性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患者耐受性良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4例

    颈淋巴结清扫术(简称颈清术)是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乳糜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及淋巴细胞减少.我科自1990~2000年共行颈清术120例,术后发生乳糜瘘4例.

    作者:叶又园;李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电视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165例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行异位妊娠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165例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5例异位妊娠经腹腔镜确诊,并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99.37%,术后无并发症.结论:电视腹腔镜下治疗异位妊娠,手术效果好,痛苦少,恢复快,腹腔镜手术是异位妊娠者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萧丽娟;黄素然;侯智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近3年期间共282例重型肝炎,其中并发感染性休克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6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慢性重症肝炎占75.0%(12/16);在10例细菌培养为阳性病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0%(7/10);感染病灶多见原发性腹膜炎(5例)、肺部感染(6例)和胆道感染(4例);积极护肝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单用或联用抗生素的总有效率为37.5%(6/16),但病死率仍高达81.2%(13/16).结论:重型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雷春亮;连粤湘;贾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白藜芦醇苷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PD)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加白藜芦醇苷(PD)组.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观察右室/左室+室间隔比值(R/L+S),微量滴定法、免疫生化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和肺匀浆中磷脂酶A2(PLA2)活性、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单纯低氧组比较,应用PD 21 d后,mPAP从(4.13±0.44) kPa降至(3.48±0.38) kPa (P<0.01),R/L+S由0.36±0.05降至0.31±0.03 (P<0.01);血浆及肺匀浆中PLA2活性、TXB2和6-k-PGF1α含量、MDA浓度及SOD活性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D可有效防治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其机制与抑制PLA2活性及其相关炎症介质和降低自由基的毒性等作用有关.

    作者:陈莉延;梁标;金勋杰;彭勃;温梦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口服鲁米那预防小儿复发性热厥44例

    小儿发热惊厥的发病率为3%~5%,约1/3患儿复发.我院于1996年8月至2000年5月用口服鲁米那预防小儿复发性热厥,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贾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哮喘的发生是在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影响到Th1和Th2的分化,调控比例失衡的结果[1],而Th1和Th2是CD+4 T细胞的两种辅助性T细胞亚群.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旨在揭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细胞免疫机制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小燕;钟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43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1987年5月~1997年5月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占55.8%).术前确诊率胃十二指肠镜为86.8%,上消化道钡餐为79.5%,CT为46.7%,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为41.5%,B超为29.0%.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占44.2%.28例行根治性手术,10例行姑息性手术,5例仅行剖腹探查活检术.所有病例5年生存率为27%,平均存活18个月.手术切除组和非切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0,平均存活62个月和7个月(P<0.05).结论: 胃十二指肠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是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主要检查方法.提高生存率的唯一办法是尽可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作者:肖洪波;曹杰;梁柳森;朱光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致密物沉积病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致密物沉积病(DD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3年来近3 000例肾活检中病理确诊的3例DD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3例DDD年龄分别为15、38、62岁,2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例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2例呈持续低补体血症.病理光镜均表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组化显示C3和IgM沿毛细血管袢呈颗粒状和系膜区呈团块状沉积.电子显微镜下特征性表现为电子致密物在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和包曼氏囊的沉积.2例呈肾病综合征者对皮质激素不敏感;1例病理示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和中度小管间质病变,尽管血补体正常,2年后进入肾功能不全.结论:DDD的确诊依赖电镜超微结构的检查,其临床表现可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伴血尿、重度高血压及病理示新月体形成和中至重度小管间质病变者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余毅;曲利娟;郑智勇;余英豪;谢福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博宁治疗鼻咽癌多发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博宁治疗鼻咽癌多发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博宁、博宁联合化疗±放疗以及化疗±放疗治疗73例鼻咽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其中博宁+化疗±放疗组25例,单用博宁组16例,化疗±放疗组32例.结果:博宁+化疗±放疗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8%,单用博宁组为75%,化疗±放疗组为81%.在活动障碍改善上,博宁+化疗±放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3%,单用博宁组69%,化疗±放疗组为80%.各组止痛效果和活动能力改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博宁的主要毒副作用为一过性感冒样症状、肌肉酸痛和发热.结论:博宁能较好地控制骨转移性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黎静;李志强;徐艳红;伍军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应用钛轮钉和缝合两种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体会

    本科自1997年以来共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82例,其中钛轮钉吻合术者35例,缝合术者47例.通过总结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实践体会,以供临床借鉴.

    作者:王济东;张丽芹;陈连华;徐煜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改良性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气管插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将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下称ETC)行技术改进并试用于气管插管困难病人的效果.方法:将ETC用于34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插管困难的原因分别为高喉头及(或)小下颌19例,颈椎病或强直性脊柱炎致颈部活动困难11例,下颌关节活动受限4例.结果:34例病人中改插ETC一次成功者25例,有7例改以中间进路或右侧进路后成功,仅2例因盲探置入困难在喉镜辅助下置入,置入ETC所用时间(22.6±7.3) s.所有病人麻醉手术中的SpO2、PETCO2、及气道压均无明显变化,SpO2均≥98%,PETCO2均≤40 mmHg.通过对ETC所作的技术改进,使特殊吸痰管经ETC进入气道吸痰成为可能.插管后采用简单的抽气试验能立即断明ETC的位置.结论:ETC能方便地用于气管插管困难病人.

    作者:胡毅平;刘林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的安全性.方法:对102例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与100例非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的引产成功率为95.1%,引产平均时间为(43.01±1.23)h,产后出血量为(139±40.50)ml,胎盘残留发生率5.9%,软产道裂伤率1.9%,产后出血发生率0.9%,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具有相当安全性.

    作者:陈露诗;朱锦桃;刘霓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硝苯地平缓解红霉素胃肠道反应53例疗效观察

    临床上经常静滴红霉素抗感染,因有胃肠道反应,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院自1998年8月~2002年4月,在静滴红霉素时,给患者舌下含服硝苯地平以缓解其胃肠道反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允芝;张东晟;孙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介绍一种减少空气污染的输液方法

    为了解决在传统输液过程中不断有大量外界空气污染液体的问题,我们改进了输液的方法,使外界空气对液体的污染大大减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业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红绸布早期贴补辅助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

    我科自1990~2001年应用红绸布早期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29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桂训海;宋美荣;徐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其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75例前置胎盘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新生儿窒息率、存活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率、孕产妇死亡率.结果:新生儿窒息率17.1%,新生儿存活率100%,剖宫产率88%,产后出血率50.7%,子宫切除率0,孕产妇死亡率0.结论:通过羊膜腔内注入地塞米松,有效的促胎肺成熟方法,并抽取羊水行泡沫试验,一旦显示胎肺成熟则是终止妊娠的好时机.而剖宫产术及其适宜术式,是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冯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大骨瓣开颅救治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中形成脑疝或有脑疝发展趋势的病人68例,采用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结果:良好31例,占45.6%;中残11例,占16.2%;重残7例,占10.3%;植物生存2例,占2.9%;死亡17例,占2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如颅内多发血肿(幕上)、有脑疝趋势或已形成脑疝者,采用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可大大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疗效.

    作者:黄建斌;谢贤生;杨建雄;刘胜初;肖新才;叶志其;廖驭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如何防止微波治疗探头与组织粘连

    治疗鼻出血的方法较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微波热凝,硝酸银、铬酸或三氯醋酸灼烧等.利用微波治疗仪治疗鼻出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微波治疗探头与鼻黏膜易发生粘连,此时取下探头,经处理而闭合的血管又被撕破,致使治疗失败而又需重复治疗.为防止粘连的发生,经反复试验和临床观察,我们在探头与黏膜间隔置一湿润的小薄棉片,可很好地起到防止粘连的作用.自2001年3月~2002年4月作者用此方法共治疗鼻出血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厚恩;林勇生;白宗禧;易贵荣;陈昌玖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双道微量注射泵在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病灶位于盆腔.由于其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浸润,常导致手术困难或无法手术及术后复发.常规的静脉化疗因癌组织局部抗癌药物的浓度低,无法有效地杀灭癌细胞.由于妇科恶性肿瘤血供大部分来自髂内动脉,所以,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后,局部药物浓度为外周血的89倍[1],大大提高了局部癌组织的药物浓度,可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使部分病例临床分期得到逆转,同时可减轻全身不良反应.故介入治疗成为我院近年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

    作者:翟桂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结核性大叶性肺炎9例临床分析

    近年一些不典型结核常出现在我院,诊断难度大,且极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1998~2001年收治的9例结核性大叶性肺炎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古顺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