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碘与甲状腺疾病

成涛;杨华章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 甲状腺疾病, 碘缺乏疾病, 心血管科, 食盐碘化, 心源性, 心梗后, 碘摄入, 病死率, 治疗, 政策, 预防, 异位, 心室, 美国, 节律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预防碘缺乏疾病,全世界普遍实施食盐碘化(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政策,以及1985年美国FDA批准已胺碘呋酮(amiodarone,AMD)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以来,随着对此药的深入研究,发现其有降低心梗后复杂心室异位节律及心源性病死率等优点,已广泛在心血管科使用.至此,因碘摄入增加而引发的甲状腺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的外科治疗

    我科1982年10月~2000年10月共收治甲状舌管囊肿及瘘64例,现将手术体会及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廖永忠;姜立学;吴敏;卜川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

    临床上常见的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矫正术后)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等器质性心脏病常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促发因素外,对室速本身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速的处理过去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近年来,射频导管消融(RFCA)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室速的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作者:曹克将;谢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介入超声用于稽留流产清宫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介入超声在稽留流产清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住院稽留流产病例分成两组,A组32例在B超导视下行清宫术,B组52例行常规清宫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1),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少于B组(P<0.01,P<0.05).结论:介入超声用于稽留流产清宫术中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建强;梁荣辉;石晓蓝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滑动加压螺钉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股骨转子部血运丰富,骨折愈合能力强,即使非手术治疗(骨牵引)骨折也能愈合.但长期卧床,老年人易产生并发症,死亡率高,髋内翻发生率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临床上固定的方法及固定材料甚多,1999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使用滑动加压螺钉钢板,切开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疗效满意.

    作者:胡以成;谢晓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哮喘的发生是在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影响到Th1和Th2的分化,调控比例失衡的结果[1],而Th1和Th2是CD+4 T细胞的两种辅助性T细胞亚群.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旨在揭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细胞免疫机制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小燕;钟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凝血三项检测在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为了解各类型肾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情况与肾脏损害严重性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进一步对预防和治疗出血以及预后估计提供合理检验依据,笔者对421例各类型肾病患者及48例正常对照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

    作者:梁惠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的安全性.方法:对102例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与100例非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的引产成功率为95.1%,引产平均时间为(43.01±1.23)h,产后出血量为(139±40.50)ml,胎盘残留发生率5.9%,软产道裂伤率1.9%,产后出血发生率0.9%,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具有相当安全性.

    作者:陈露诗;朱锦桃;刘霓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改良性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气管插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将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下称ETC)行技术改进并试用于气管插管困难病人的效果.方法:将ETC用于34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插管困难的原因分别为高喉头及(或)小下颌19例,颈椎病或强直性脊柱炎致颈部活动困难11例,下颌关节活动受限4例.结果:34例病人中改插ETC一次成功者25例,有7例改以中间进路或右侧进路后成功,仅2例因盲探置入困难在喉镜辅助下置入,置入ETC所用时间(22.6±7.3) s.所有病人麻醉手术中的SpO2、PETCO2、及气道压均无明显变化,SpO2均≥98%,PETCO2均≤40 mmHg.通过对ETC所作的技术改进,使特殊吸痰管经ETC进入气道吸痰成为可能.插管后采用简单的抽气试验能立即断明ETC的位置.结论:ETC能方便地用于气管插管困难病人.

    作者:胡毅平;刘林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近3年期间共282例重型肝炎,其中并发感染性休克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6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慢性重症肝炎占75.0%(12/16);在10例细菌培养为阳性病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0%(7/10);感染病灶多见原发性腹膜炎(5例)、肺部感染(6例)和胆道感染(4例);积极护肝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单用或联用抗生素的总有效率为37.5%(6/16),但病死率仍高达81.2%(13/16).结论:重型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雷春亮;连粤湘;贾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产科子宫切除术8例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2002年3月发生的8例产科子宫切除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同期分娩总数 5 384 例.产科子宫切除率0.15%,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率0.08%,剖宫产后子宫切除率0.24%. 8例产妇中宫缩乏力在子宫切除指征中居首位,共有5例,其次为前置胎盘,重度妊高征、DIC,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各有1例.结论:要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围产期保健,纠正产前病理情况,严密观察产程,提高手术技术,产前及产时的正确处理是减少及避免产妇子宫切除的关键.

    作者:郑迅风;张林彤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洛伐他丁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洛伐他丁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1例口服洛伐他丁10~20 mg/d,对照组18例口服复合维生素B1片/d.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测定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A1、apoB)及肝、肾功能指标,并记录用药后24个月内的心脏终末事件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脂6项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5),心脏终末事件总发生率降低35.48%(P<0.01).结论:洛伐他丁具有降低TC、TG和LDL、apoB作用及升高HDL、apoA1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中远期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冠心病病死率、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和冠脉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手术的需求率.

    作者:刘泽;戴波;王鲁妮;黄纪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由于胃肠道的解剖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使得肝转移成为大肠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器官之一,同时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其中位生存期只有5~10个月,而可以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癌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可达24~34个月,即使采用非手术切除的肝动脉栓塞化疗等综合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亦可达24个月,说明经过积极的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可以延长,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伟斌;周学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影响肝硬化腹水消退的医源性因素

    目的:探讨医源性因素对肝硬化腹水消退的影响.方法:通过复习病历对我院1985~2000年间收治的387例肝硬化腹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治疗期间曾出现腹水持续不退或增多,其中46例与医源性因素有关,占35.9%.医源性因素主要分类为限钠不严、未限制水、利尿剂使用不当及卧床休息不够等.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影响肝硬化腹水消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作者:张延峰;张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广东江门市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

    目的:了解广东省江门市8所综合医院目前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并对其现状提出改进对策.方法:对广东省江门地区8所综合医院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江门卫生技术人员的医院总编制、医技护人员职称构成以及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比例失调.结论:做好全市卫生人员资源规划,合理配置医技护人员,加大改革力度,建立教育培训体制,调整职称结构,引进培养高级人才是当务之急.

    作者:罗小燕;廖勇彬;谭炳球;梁万硕;夏风;申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其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75例前置胎盘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新生儿窒息率、存活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率、孕产妇死亡率.结果:新生儿窒息率17.1%,新生儿存活率100%,剖宫产率88%,产后出血率50.7%,子宫切除率0,孕产妇死亡率0.结论:通过羊膜腔内注入地塞米松,有效的促胎肺成熟方法,并抽取羊水行泡沫试验,一旦显示胎肺成熟则是终止妊娠的好时机.而剖宫产术及其适宜术式,是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冯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创伤性脾破裂57例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救治经验.方法:对57例创伤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非手术治疗9例,中转手术2例,全部治愈;手术治疗48例,全部治愈,并发症少.结论:早期诊断是急救的重要环节,要高度警惕延迟性脾破裂;应根据病人伤情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及合适的术式.

    作者:黎信义;陈少雄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SGC7901细胞株染色体标本制备条件的探索和比较

    目的:探索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染色体制备过程中的适宜条件,提高细胞株染色体标本制备的质量.方法:对细胞株使用不同终浓度的秋水仙碱,不同时间的低渗作用以及不同时间的胰酶消化.结果:秋水仙碱的浓度对染色体的形态长度有明显的影响,低渗时间对染色体的分散程度和胞浆去除有一定影响,胰酶消化时间对染色体G显带结果有直接影响.结论:提高染色体标本质量,必须摸索、选择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条件.

    作者:胡晓霞;吴建波;俞康;蒋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手部热压伤59例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手部热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收治的59例手部热压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皮瓣修复的疗效好,优良率达96.0%;早期大张中厚皮片和移植晚期皮瓣修复稍差,优良率分别为81.2%和80.0%;而晚期肉芽创面植皮效果差,优良率仅为57.0%.结论:早期正确处理是手部热压伤功能恢复的关键,早期行腹部皮瓣修复创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彭文要;陈早庆;余继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

    目的:探讨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与旧术式(开腹Soave)的比较,以及有关经肛门术式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0年6月~2002年1月15例常见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行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式,用于Ⅰ期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结果:15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均成功完成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式.手术时间(43.6±0.6) min,术中出血(5.5±2.3) ml,全部病例无死亡.术后无粘连性肠梗阻,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污粪仅一例.结论: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比较开腹Soave术式,具有更安全、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等优点.

    作者:邓志坚;余家康;夏慧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小脑幕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复位中的应用

    我院1999年3月~2002年2月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行小脑幕切开术直视下脑疝复位,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改善了病人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昭明;王同纶;吴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