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国;胡超雄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放射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首先行全脑放疗36~40Gy,局部病灶缩野时采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8~32Gy,平均22Gy,转移灶总剂量为54~62Gy,平均为58Gy.结果:治疗6个月后,16例患者脑转移症状体征完全消失,CT复查见肿瘤完全消失;22例CT复查见肿瘤较治疗前明显缩小;6例肿瘤变化不明显;4例在治疗后5个月内因远处转移死亡.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到79.2%,且副作用小,延长了患者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工;侯友贤;陈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重度上睑下垂过去手术方法主要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或筋膜悬吊,但存在上睑活动不佳等缺点,对重度上睑下垂的病例效果更不理想.宋儒耀[1]采用额肌瓣转移的方法治疗上睑下垂,取得明显效果.我们宋儒耀方法某些手术环节,为11例重度上睑下垂的病人施行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岷;李叶扬;汪锦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支架-外放疗序贯治疗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2例晚期食管癌病人行支架-外放疗序贯治疗,并以单纯支架组26例,单纯放疗组23例进行比较.结果:支架-外放疗组一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支架组与单纯放疗组,再阻塞发生率低于单纯支架组与单纯放疗组.结论:支架-外放疗序贯治疗为晚期食管癌病人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陈天敏;陆华生;周芳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行头CT扫描,药物保守治疗,其中24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CT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6例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CT扫描和及时复查对本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豆状核钙化、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为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病预后良好.
作者:陈孟宗;袁玉会;王成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高血压与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在我国高血压的主要转归为脑卒中,其发病率是心肌梗塞的5倍,脑卒中人口的发病率为每年114~187/10万人,患病率为253~620/10万人,死亡率为83~89/10万人,在生存的脑卒中患者中有75%病残.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程度及持续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血压的增高不论是收缩压(SBP)还是舒张压(DBP)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有着明确的线性关系.对>65岁的男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比血压正常者脑梗塞的发病率约高3倍.据统计,70%~80%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即使平时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其发生脑卒中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4倍.确诊高血压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血压正常人群的32倍.
作者:孙宁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患者女,11岁,因呕吐8个月于2000年11月25日入院.8个月前患儿感咽下困难,进食后即吐,有时每餐呕吐多次,无腹痛及胸骨后疼痛.上消化道钡餐示:“器官轴型胃扭转”,给予吗叮啉口服及体位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病后4个月行纤维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又以“胃炎”胃仙-U,普瑞博思等药,症状无好转.
作者:冯清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EHART)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92例Ⅲb期NSCLC进入EHART组.放射治疗的第1,2,3,4,5周分别为1.2,1.3,1.4,1.5,1.6Gy,2次/d,5d/周.照射野包括胸部CT或MRI可见的原发灶以及周围1.0~1.5cm的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引流区.肿瘤灶总剂量69Gy,50次,5周.结果:92例中10例未完成预定治疗计划.在按计划完成的82例中,原发灶完全缓解(CR)占12.2%(10/82),部分缓解(PR)占69.5%(57/82),无变化+病变进展(NR+PD)占18.3%(15/82),总有效率(CR+PR)为81.7%;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急性副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80.4%(74/92)和急性放射性肺炎35.9%(33/92),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能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体重下降者占23.2%(19/82);治疗后KPS下降者占26.8%(22/82).结论:EHART能为大多数Ⅲb期NSCLC患者耐受,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王希成;王思阳;杨曙;刘宜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晕厥是一种较常见症状,而静脉注射(静注)钙剂引起的晕厥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急诊科1996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12例因静注钙剂引起晕厥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14~52岁之间,以年轻人多见,占9例.原发病以药物过敏为多见,共7例,其次为急性荨麻疹4例,慢性荨麻疹1例.用5%氯化钙7例,10%葡萄糖酸钙5例,均为10ml加入50%葡萄糖20ml静注,静注时间不少于10min.
作者:肖忠;谢树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庭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善其健康行为。我病区自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使健康教育逐步完善。1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及文化教育 随着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位置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护理人员不再单纯执行医嘱,而是要有计划、有目地、全面地照顾病人,这是一种干预措施,不仅要向患者解释病因、经过、预期结果,要告诉患者手术前后饮食注意事项,导管的护理等,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根据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护士重新确立新的护患关系,扩大知识面,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有关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自己应变能力,沟通技巧,灵活运用,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全方位护理人才。
作者:赵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采用持续臂丛的新方法解决长时间手外科及上肢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问题.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成人上肢或手外科手术患者,用小儿Y型留置针穿刺置管行持续臂丛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者29例(97%),效果差、术中复合吸入麻醉者1例(3%).结论:此法安全、有效、简便、可行,解决了长时间手外科及上肢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宁;黄恩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原发性睾丸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分析1984年3月~2000年8月手术治疗小儿睾丸肿瘤34例,其中卵黄囊瘤23例,畸胎瘤9例,其他2例.均行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术.卵黄囊瘤1例有腹膜后转移瘤而行清扫,另有2例行腹膜后清扫但报告为阴性.卵黄囊瘤化疗1疗程11例,1疗程以上化疗5例,6例未化疗.结果:24例获随访,13例卵黄囊瘤和7例良性畸胎瘤已无瘤存活1~7年,1例横纹肌肉瘤与3例卵黄囊瘤在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B超对睾丸肿块的诊断很有价值,应列为常规检查.AFP是睾丸卵黄囊瘤的瘤标,对确定肿块性质、临床分期、监视治疗效果、术后随访都有重要价值.小儿睾丸肿瘤以恶性为多,以行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为首选.良性畸胎瘤单纯睾丸切除即可,不需其他治疗.对Ⅰ期卵黄囊瘤患儿不必作腹膜后清扫,也不必长期化疗,但要坚持规范化随访2年以上,尤其是AFP的监测.Ⅱ期以上病例,则需坚持手术后化疗和放疗才有可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马耿;葛征;陈永福;汪敏标;耿昌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科自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100例输卵管结扎妇女行输卵管复通术,术后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科于1997年5月~2000年7月,在鼻内窥镜下使用微波行中鼻甲成形术30例,效果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先高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高血压除了损害心脏、脑、肾和眼等靶器官外,大血管特别是主动脉也常直接受影响,并可导致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分离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等重要的心血管事件,易造成患者病残或高死亡率发生等凶险临床经过和严重不良预后,实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和充分认识.
作者:彭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简化手术操作,探索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结果:随访4~24个月,均获良好的可控,贮尿囊容量达300~500ml.无输尿管反流,肾功能稳定.结论:本术式可以达到应用去管重建原理建成的可控膀胱目的,即大容量,低内压,高顺应性,高调节性.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李宋荣;史向民;胡叶成;钟为民;利民;周灿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1997~2000年收住胸腔积液病人128例,现就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胸腔积液30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淑芹;陈玉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患者女,22岁,因反复心悸2年就诊.每次发作多呈突然性开始与终止,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无明显诱因.经X光拍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电生理:冠状窦近端电极V-A距离近行心房S1,S2程序刺激见A-H跳跃,提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特征(以长Ⅱ联分析):可见一系列提前出现的形态略有不同的QRS波群,节律略不整,频率为176次/min,其中第一个期前的QRS波群形态不同.
作者:林玉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6年我们对15例顽固性眶上神经痛患者行眶上神经切断加断端烧灼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翠芳;张发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识别和克隆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将从根本上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本质,并将对该病的临床分型、预后判断、个体化治疗和易患者的早期检出及预防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朱鼎良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心脏是高血压所致靶器官损害的重要脏器,以往所谓的高血压心脏病,指的就是这种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LVH),收缩功能减退,以至出现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按其发展速度又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以慢性心力衰竭多见.
作者:王立明;付铁娟;韩莹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