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蜈蚣咬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

曾广友

关键词:蜈蚣咬伤, 医疗, 四肢麻木, 神志清醒, 诊治, 血压, 眩晕, 前臂, 检查, 患者, 红肿, 碘酒
摘要:患者男,31岁,于2000年10月5日8∶30被蜈蚣咬伤前臂,红肿范围3cm×3cm,经医疗室给予2%碘酒外涂咬伤部位,同日23∶30突然出现眩晕、全身麻木、出冷汗、言语不清,急送医疗室诊治,检查:P130次/min,R30次/min,T36.5℃,血压测不出,神志清醒,言语不清,四肢麻木、湿冷,面色苍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热凝治疗慢性咽炎的护理配合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病程较长,主要症状为咽部异物感、干燥、发痒、灼热、疼痛,严重者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反复,目前多采用微波治疗,效果令人满意[1].我科门诊1998年1月~2000年12月对2021例慢性咽炎病人施行微波治疗共4242人次,整个治疗护理配合密切,微波热凝过程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钻娣;刘丽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小脑iNOS,nNOS的表达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对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小脑的影响.方法:建立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NOS,nNOS在小脑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小脑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30min后再灌注6,12,24,48h组浦肯野细胞nNOS活性显著升高(P<0.001),假手术组、缺血30min立刻取材、缺血30min后再灌注1h和96h组nNOS微量表达;而iNOS在小脑皮质不表达,髓质中有少量神经细胞中度表达.电镜下48h和96h组浦肯野细胞损伤较重.结论:由nNOS诱导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脑缺血后神经元迟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传红;赖晃文;唐庚云;詹纯列;郑文岭;李建军;肖育华;张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改良输卵管银夹绝育术2826例

    输卵管银夹绝育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捷、有效和可逆性好的优点,已被临床医生和受术者接受.1997年3月~2000年12月间在本站用该法施术的全部受术者共2842例,其中2826例获1~4年随访,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沈勤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眼睑毛囊瘤1例

    患者男,42岁,司机,发现左下睑无痛性小肿块2个月,局部无外伤史,偶有充血、搔痒不适等,经用消炎眼药水滴眼,症状无明显改善,于2000年2月前来本科门诊就诊.

    作者:黄筱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100例输卵管复通术临床观察

    我科自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100例输卵管结扎妇女行输卵管复通术,术后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移植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与制备好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相结合,一并植入到兔膝关节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包,并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脱钙骨基质植入对照组相比较,术后第3,6,9,12周活体取材大体观察并做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缺损其修复表面渐光滑,接合渐牢固,透明软骨渐形成,术后12周其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修复;而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仅有类软骨或纤维组织修复.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充足,取材容易;而脱钙骨基质和骨髓基质细胞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好;脱钙骨基质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分化,二者的复合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良好.

    作者:丁元洪;张功礼;禹志宏;邓长康;刘宝山;施永彦;李伟;张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泰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7例

    目的:观察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泰素及卡铂并联合泰素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注入泰素和卡铂,同时予泰素全身化疗,每例均完成2~3周期后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57例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8例,总有效率59.6%.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毒副作用多为Ⅰ~Ⅱ度.结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泰素和卡铂并联合泰素全身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可耐受的方案.

    作者:张华;罗鹏飞;张良明;邵培坚;周泽健;郑伟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囊性肾癌3例

    囊性肾癌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及漏诊.1987年4月~1999年4月我院收治肾癌56例,其中囊性肾癌3例,占5.4%,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金校;阮绍坤;林考兴;陈群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技术进展

    人工肝分型为:物理型、生物型、组合型,另有中间型之说法,主要指血液/血浆灌流、交叉血循环、血浆置换以解毒、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目前有希望的是组合型人工肝(HBLSS)系统,并已达到临床应用阶段,正进一步探索.

    作者:江志雄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迷走胆管瘘延误诊治1例

    患者女,65岁.因“间隙性右上腹痛3年”入院.入院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于1997年3月2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约8cm×6cm×3cm大小,苍白色,张力中等,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胆囊三角区解剖清楚,胆囊管和胆囊血管解剖无变异.常规用钛夹处理,胆囊与肝床之间间隙疏松,顺利完成胆囊切除,冲洗术野未发现明显胆汁渗漏,术野干净,未放置引流.术后3日仅感上腹略有胀满不适,无腹痛、发热及黄疸,饮食基本恢复正常而出院.出院后腹胀日渐加重,无腹痛及发热,在门诊以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给予对症处理.于术后20d专科医生怀疑为胆瘘而收住入院.入院体查:T36.5℃,P76次/min,R22次/min,BP130/76mmHg.

    作者:徐殿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持续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采用持续臂丛的新方法解决长时间手外科及上肢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问题.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成人上肢或手外科手术患者,用小儿Y型留置针穿刺置管行持续臂丛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者29例(97%),效果差、术中复合吸入麻醉者1例(3%).结论:此法安全、有效、简便、可行,解决了长时间手外科及上肢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宁;黄恩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和血管怎样进行功能活动和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学.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特性的综合指标.决定血液粘度的内在因素有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和血浆成分.体内血液粘度还受血液流速、血管口径和血管舒缩运动影响.近年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血液流变特性改变之间的关系密切,血液粘度和血管半径是决定外周血管阻力的两大主要因素,显然亦是调控血压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义;郭南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36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行头CT扫描,药物保守治疗,其中24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CT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6例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CT扫描和及时复查对本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豆状核钙化、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为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病预后良好.

    作者:陈孟宗;袁玉会;王成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外科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庭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善其健康行为。我病区自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使健康教育逐步完善。1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及文化教育  随着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位置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护理人员不再单纯执行医嘱,而是要有计划、有目地、全面地照顾病人,这是一种干预措施,不仅要向患者解释病因、经过、预期结果,要告诉患者手术前后饮食注意事项,导管的护理等,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根据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护士重新确立新的护患关系,扩大知识面,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有关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自己应变能力,沟通技巧,灵活运用,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全方位护理人才。

    作者:赵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血压与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常称高血压性心律失常.随着临床上普遍应用24或48h连续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性质、种类检出率明显提高.了解高血压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以及能否得到及时诊断、治疗,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方面,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剑立;张纯利;王长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蜘蛛痣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关系的探讨

    蜘蛛痣是肝硬化病人常见体征之一,本文探讨蜘蛛痣与肝硬化病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宽度之间的关系,旨在明确蜘蛛痣出血的部位、数量不同对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危险度的预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女,22岁,因反复心悸2年就诊.每次发作多呈突然性开始与终止,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无明显诱因.经X光拍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电生理:冠状窦近端电极V-A距离近行心房S1,S2程序刺激见A-H跳跃,提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特征(以长Ⅱ联分析):可见一系列提前出现的形态略有不同的QRS波群,节律略不整,频率为176次/min,其中第一个期前的QRS波群形态不同.

    作者:林玉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儿童寰枢椎旋转移位26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儿童寰枢椎旋转性移位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本院小儿骨科1996年1月~2000年6月收治的268例寰枢椎旋转性移位患儿的临床情况、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目前对该病的诊治进展.结果:20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191例1次住院治疗恢复正常,无复发,10例二次入院经保守治疗获得治愈.结论:寰枢椎旋转性移位是儿童常见病,发病后及时得到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保守治疗为首选,对保守治疗无效可行枕寰枢椎融合术.

    作者:曾裴;张学军;戴祥麒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致胸腔积液30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7~2000年收住胸腔积液病人128例,现就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胸腔积液30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淑芹;陈玉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总结我院1995~2000年通过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共20例的术前评估、麻醉方法、术中及术后处理情况.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多为青壮年发病,体格肥胖,常合并有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选择局麻安全有效,但术中患者仍觉伤口疼痛,小儿不能合作,给手术操作带来不便.局麻时辅助静脉用镇静剂,术中患者SPO2有下降趋势.全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拔管后2例出现严重的舌根后坠及低氧血症,经处理后好转.结论: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全麻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器官功能、麻醉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术毕应等病人清醒方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的监护及管理亦十分必要.

    作者:陈宇;黑子清;黄文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