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肝支持系统技术进展

江志雄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 组合型, 血浆置换, 血浆灌流, 凝血因子, 临床应用, 中间型, 血循环, 生物型, 蛋白质, 血液, 物理, 解毒, 交叉, 分型
摘要:人工肝分型为:物理型、生物型、组合型,另有中间型之说法,主要指血液/血浆灌流、交叉血循环、血浆置换以解毒、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目前有希望的是组合型人工肝(HBLSS)系统,并已达到临床应用阶段,正进一步探索.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注射钙剂引起晕厥12例分析

    晕厥是一种较常见症状,而静脉注射(静注)钙剂引起的晕厥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急诊科1996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12例因静注钙剂引起晕厥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14~52岁之间,以年轻人多见,占9例.原发病以药物过敏为多见,共7例,其次为急性荨麻疹4例,慢性荨麻疹1例.用5%氯化钙7例,10%葡萄糖酸钙5例,均为10ml加入50%葡萄糖20ml静注,静注时间不少于10min.

    作者:肖忠;谢树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治疗体会

    肾病综合征患者(尤其是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的成人患者)在病程中可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性少尿、无尿、肾功能急骤恶化——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这一严重合并症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与患者的预后有极其重要关系.我院肾内科在近4年间收治的9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中特发性ARF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晓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泰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7例

    目的:观察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泰素及卡铂并联合泰素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注入泰素和卡铂,同时予泰素全身化疗,每例均完成2~3周期后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57例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8例,总有效率59.6%.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毒副作用多为Ⅰ~Ⅱ度.结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泰素和卡铂并联合泰素全身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可耐受的方案.

    作者:张华;罗鹏飞;张良明;邵培坚;周泽健;郑伟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吻合口前壁外翻缝合加下肺韧带包盖治疗贲门癌68例

    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对其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于1993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吻合口前壁外翻缝合加下肺韧带包盖连续进行手术68例,无吻合口瘘及近期狭窄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然春;何小平;谷建明;李刚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眶上神经切断加断端烧灼术治疗眶上神经痛疗效观察

    近6年我们对15例顽固性眶上神经痛患者行眶上神经切断加断端烧灼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翠芳;张发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简化手术操作,探索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结果:随访4~24个月,均获良好的可控,贮尿囊容量达300~500ml.无输尿管反流,肾功能稳定.结论:本术式可以达到应用去管重建原理建成的可控膀胱目的,即大容量,低内压,高顺应性,高调节性.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李宋荣;史向民;胡叶成;钟为民;利民;周灿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血压基因研究展望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识别和克隆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将从根本上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本质,并将对该病的临床分型、预后判断、个体化治疗和易患者的早期检出及预防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朱鼎良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脊柱侧凸术后迟发感染8例分析

    目的:研究脊柱侧凸术后迟发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复习924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患者病历,对其中8例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迟发感染平均发现时间为术后5.5个月(3~8个月).发现感染后伤口彻底清创,4例内固定器完全取除(其中1例于首次清创术后30d并发呼吸功能障碍死亡),2例内固定物部分取除,2例保留.所有病例清创术后均置管、无菌生理盐水持续冲洗,留置时间2~4周,无置管并发症.清创术中均取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2例为金葡菌,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4例为阴性.清创术后均给予抗生素经验性用药.本组8例平均随访3.9年(2~7.5年),未见感染复发.结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感染细菌大多来自术中种植,宿主相关因素与手术相关因素是感染发生的条件.积极手术清创,置管冲洗,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脊柱侧凸术后感染有良好疗效.深部感染必要时应取除内固定器.

    作者:李书纲;仉建国;田野;林进;翁习生;邱贵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1例

    患者女,11岁,因呕吐8个月于2000年11月25日入院.8个月前患儿感咽下困难,进食后即吐,有时每餐呕吐多次,无腹痛及胸骨后疼痛.上消化道钡餐示:“器官轴型胃扭转”,给予吗叮啉口服及体位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病后4个月行纤维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又以“胃炎”胃仙-U,普瑞博思等药,症状无好转.

    作者:冯清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92例

    目的:观察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EHART)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92例Ⅲb期NSCLC进入EHART组.放射治疗的第1,2,3,4,5周分别为1.2,1.3,1.4,1.5,1.6Gy,2次/d,5d/周.照射野包括胸部CT或MRI可见的原发灶以及周围1.0~1.5cm的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引流区.肿瘤灶总剂量69Gy,50次,5周.结果:92例中10例未完成预定治疗计划.在按计划完成的82例中,原发灶完全缓解(CR)占12.2%(10/82),部分缓解(PR)占69.5%(57/82),无变化+病变进展(NR+PD)占18.3%(15/82),总有效率(CR+PR)为81.7%;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急性副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80.4%(74/92)和急性放射性肺炎35.9%(33/92),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能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体重下降者占23.2%(19/82);治疗后KPS下降者占26.8%(22/82).结论:EHART能为大多数Ⅲb期NSCLC患者耐受,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王希成;王思阳;杨曙;刘宜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脑垂体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脑垂体瘤患者分别作常规轴位CT,MPR及SSD(表面阴影显示法)成像.结果:三种成像方法在临床应用价值的专家评估结果(Kappa值≥0.75)分别为,脑垂体瘤显示清晰:常规CT31例,MPR28例,SSD16例;垂体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常规CT23例,MPR31例,SSD24例;影像对经蝶入路手术具有指导意义:常规CT6例,MPR32例,SSD20例.结论:MPR技术在脑垂体瘤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强于常规CT与SSD技术.

    作者:林志超;吴何嘉;罗良平;曹宗伟;陈金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小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在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14d后分别测血清Mg2+,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Ca2+,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且在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大剂量组治疗后血清Mg2+,Ca2+浓度显著提升,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结论:大剂量硫酸镁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Mg2+对脑缺血损害的保护作用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王庄;许贻白;诸金水;王亚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36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行头CT扫描,药物保守治疗,其中24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CT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6例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CT扫描和及时复查对本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豆状核钙化、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为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病预后良好.

    作者:陈孟宗;袁玉会;王成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脑寄生虫病4例分析

    脑寄生虫病表现多样,临床可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多发性脑出血、散发性脑炎样表现而易误诊.现将我们收治4例脑寄生虫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宇飞;冯孝甫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女,22岁,因反复心悸2年就诊.每次发作多呈突然性开始与终止,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无明显诱因.经X光拍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电生理:冠状窦近端电极V-A距离近行心房S1,S2程序刺激见A-H跳跃,提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特征(以长Ⅱ联分析):可见一系列提前出现的形态略有不同的QRS波群,节律略不整,频率为176次/min,其中第一个期前的QRS波群形态不同.

    作者:林玉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川崎病61例临床分析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本文对我科近十年收治的KD61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凤云;邓绍宜;齐兴顺;朱玉琼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电视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392例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对39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术中对不同妊娠部位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结果:39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得到诊断和治疗,无中转开腹.结论:电视腹腔镜技术为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方法,根据患者的生育要求,输卵管妊娠部位及破裂程度等决定不同手术方式,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用药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胡克;范保维;毛玲芝;彭秀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48例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放射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首先行全脑放疗36~40Gy,局部病灶缩野时采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8~32Gy,平均22Gy,转移灶总剂量为54~62Gy,平均为58Gy.结果:治疗6个月后,16例患者脑转移症状体征完全消失,CT复查见肿瘤完全消失;22例CT复查见肿瘤较治疗前明显缩小;6例肿瘤变化不明显;4例在治疗后5个月内因远处转移死亡.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到79.2%,且副作用小,延长了患者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工;侯友贤;陈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改良输卵管银夹绝育术2826例

    输卵管银夹绝育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捷、有效和可逆性好的优点,已被临床医生和受术者接受.1997年3月~2000年12月间在本站用该法施术的全部受术者共2842例,其中2826例获1~4年随访,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沈勤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1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活性及高醛固酮水平为主要特征,现将近十年来收集的2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庆开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