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视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392例分析

胡克;范保维;毛玲芝;彭秀红

关键词:妊娠, 输卵管, 电视, 腹腔镜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对39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术中对不同妊娠部位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结果:39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得到诊断和治疗,无中转开腹.结论:电视腹腔镜技术为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方法,根据患者的生育要求,输卵管妊娠部位及破裂程度等决定不同手术方式,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用药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注射钙剂引起晕厥12例分析

    晕厥是一种较常见症状,而静脉注射(静注)钙剂引起的晕厥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急诊科1996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12例因静注钙剂引起晕厥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14~52岁之间,以年轻人多见,占9例.原发病以药物过敏为多见,共7例,其次为急性荨麻疹4例,慢性荨麻疹1例.用5%氯化钙7例,10%葡萄糖酸钙5例,均为10ml加入50%葡萄糖20ml静注,静注时间不少于10min.

    作者:肖忠;谢树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注射用内给氧抢救重度一氧化碳中毒6例

    我们在1998年8月~2000年2月间对6例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内给氧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雨;张震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我院1980~2000年间收治的2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经验.结果: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水平段多见,占55%;降段次之,占30%.合并有腹腔其它脏器损伤60%(12/20),单纯十二指肠损伤40%(8/20).术前确诊率10%(2/20);术中漏诊率20%(4/20);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10/20);病死率为25%(5/20).结论:掌握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术中细心探查非常重要,根据伤情选择合理、恰当的术式.对早期不宜采用手术治疗的十二指肠外瘘,除了加强监控各种可致死原因外,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使用对肠瘘治愈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伟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脑寄生虫病4例分析

    脑寄生虫病表现多样,临床可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多发性脑出血、散发性脑炎样表现而易误诊.现将我们收治4例脑寄生虫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宇飞;冯孝甫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外科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庭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善其健康行为。我病区自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使健康教育逐步完善。1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及文化教育  随着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位置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护理人员不再单纯执行医嘱,而是要有计划、有目地、全面地照顾病人,这是一种干预措施,不仅要向患者解释病因、经过、预期结果,要告诉患者手术前后饮食注意事项,导管的护理等,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根据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护士重新确立新的护患关系,扩大知识面,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有关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自己应变能力,沟通技巧,灵活运用,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全方位护理人才。

    作者:赵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36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行头CT扫描,药物保守治疗,其中24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CT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6例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CT扫描和及时复查对本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豆状核钙化、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为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病预后良好.

    作者:陈孟宗;袁玉会;王成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MTB)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罕见原因之一,病死率甚高.现将我科近年先后收治成功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穗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应用旋转切割法173例临床体会

    我院从1998年5月~2000年3月选择了成熟期的白内障173眼,用旋转切削法超声乳化晶体核,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庆国;胡超雄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持续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采用持续臂丛的新方法解决长时间手外科及上肢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问题.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成人上肢或手外科手术患者,用小儿Y型留置针穿刺置管行持续臂丛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者29例(97%),效果差、术中复合吸入麻醉者1例(3%).结论:此法安全、有效、简便、可行,解决了长时间手外科及上肢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宁;黄恩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眼睑毛囊瘤1例

    患者男,42岁,司机,发现左下睑无痛性小肿块2个月,局部无外伤史,偶有充血、搔痒不适等,经用消炎眼药水滴眼,症状无明显改善,于2000年2月前来本科门诊就诊.

    作者:黄筱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脑垂体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脑垂体瘤患者分别作常规轴位CT,MPR及SSD(表面阴影显示法)成像.结果:三种成像方法在临床应用价值的专家评估结果(Kappa值≥0.75)分别为,脑垂体瘤显示清晰:常规CT31例,MPR28例,SSD16例;垂体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常规CT23例,MPR31例,SSD24例;影像对经蝶入路手术具有指导意义:常规CT6例,MPR32例,SSD20例.结论:MPR技术在脑垂体瘤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强于常规CT与SSD技术.

    作者:林志超;吴何嘉;罗良平;曹宗伟;陈金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血压与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常称高血压性心律失常.随着临床上普遍应用24或48h连续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性质、种类检出率明显提高.了解高血压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以及能否得到及时诊断、治疗,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方面,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剑立;张纯利;王长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1例

    患者女,11岁,因呕吐8个月于2000年11月25日入院.8个月前患儿感咽下困难,进食后即吐,有时每餐呕吐多次,无腹痛及胸骨后疼痛.上消化道钡餐示:“器官轴型胃扭转”,给予吗叮啉口服及体位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病后4个月行纤维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又以“胃炎”胃仙-U,普瑞博思等药,症状无好转.

    作者:冯清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小脑iNOS,nNOS的表达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对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小脑的影响.方法:建立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NOS,nNOS在小脑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小脑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30min后再灌注6,12,24,48h组浦肯野细胞nNOS活性显著升高(P<0.001),假手术组、缺血30min立刻取材、缺血30min后再灌注1h和96h组nNOS微量表达;而iNOS在小脑皮质不表达,髓质中有少量神经细胞中度表达.电镜下48h和96h组浦肯野细胞损伤较重.结论:由nNOS诱导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脑缺血后神经元迟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传红;赖晃文;唐庚云;詹纯列;郑文岭;李建军;肖育华;张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小肠间质肿瘤长期误诊1例

    患者女,41岁,因反复黑便、头晕2年于2001年2月20日入院.缘于1998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黑大便,有时呈暗红色,量多,每日10余次,无腹痛、反酸、呕血、发热.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输全血1000ml,止血药治疗,出血停止.以后每年自发性暗红色或黑大便,至今已住院6次,按上述治疗后出血停止.长期头晕、面色苍白,在两所医院作骨髓检查,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未作特殊治疗.

    作者:兰德辉;郝明;金亚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蜈蚣咬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31岁,于2000年10月5日8∶30被蜈蚣咬伤前臂,红肿范围3cm×3cm,经医疗室给予2%碘酒外涂咬伤部位,同日23∶30突然出现眩晕、全身麻木、出冷汗、言语不清,急送医疗室诊治,检查:P130次/min,R30次/min,T36.5℃,血压测不出,神志清醒,言语不清,四肢麻木、湿冷,面色苍白.

    作者:曾广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结核分支杆菌耐链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

    目的:探讨结核分支杆菌对链霉素(SM)的耐药分子机制,评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rpsL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支杆菌对SM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71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药物敏感株35株,耐SM或含耐SM耐多药株36株)和30例耐SM肺结核病人痰标本的rpsL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5株药物敏感株的rpsL基因PCR扩增产物267bp片段SSCP图谱正常;36株耐SM分离株中,26株rpsL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突变率为72.2%.30例耐SM肺结核病人痰标本有22例PCR扩增阳性,14例SSCP图谱与H37RV株有差异,rpsL突变率为63.6%.结论:rpsL基因突变是SM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PCR-SSCP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sL基因突变,该技术有望直接用于临床标本耐药性检测.

    作者:张小刚;何秀云;李书琳;张永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改良额肌瓣转移术治愈重度上睑下垂11例

    重度上睑下垂过去手术方法主要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或筋膜悬吊,但存在上睑活动不佳等缺点,对重度上睑下垂的病例效果更不理想.宋儒耀[1]采用额肌瓣转移的方法治疗上睑下垂,取得明显效果.我们宋儒耀方法某些手术环节,为11例重度上睑下垂的病人施行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岷;李叶扬;汪锦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出率及其在病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77例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ANCA,并以48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结果:214例乙肝患者中,ANCA阳性30例,阳性率为14.0%;63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ANCA阳性26例,阳性率为41.3%,均为c-ANCA.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NCA有较高的检出率,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从而加重对肝脏的损伤有关.

    作者:林向阳;樊爱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血压与大动脉疾病

    高血压除了损害心脏、脑、肾和眼等靶器官外,大血管特别是主动脉也常直接受影响,并可导致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分离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等重要的心血管事件,易造成患者病残或高死亡率发生等凶险临床经过和严重不良预后,实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和充分认识.

    作者:彭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