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张伟健

关键词:十二指肠, 损伤, 肠瘘
摘要:目的: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我院1980~2000年间收治的2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经验.结果: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水平段多见,占55%;降段次之,占30%.合并有腹腔其它脏器损伤60%(12/20),单纯十二指肠损伤40%(8/20).术前确诊率10%(2/20);术中漏诊率20%(4/20);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10/20);病死率为25%(5/20).结论:掌握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术中细心探查非常重要,根据伤情选择合理、恰当的术式.对早期不宜采用手术治疗的十二指肠外瘘,除了加强监控各种可致死原因外,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使用对肠瘘治愈有着重要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和血管怎样进行功能活动和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学.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特性的综合指标.决定血液粘度的内在因素有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和血浆成分.体内血液粘度还受血液流速、血管口径和血管舒缩运动影响.近年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血液流变特性改变之间的关系密切,血液粘度和血管半径是决定外周血管阻力的两大主要因素,显然亦是调控血压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义;郭南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血压对靶器官损伤的影响

    高血压对人民生命危害极大,其中对靶器官的损伤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伤主要是全身血管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目前研究表明,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除高血压的程度外更与高血压患者长时期血压变异增大有关.为了更好地做好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防治工作,有必要对高血压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作深入的临床探讨.

    作者:陈富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出率及其在病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77例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ANCA,并以48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结果:214例乙肝患者中,ANCA阳性30例,阳性率为14.0%;63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ANCA阳性26例,阳性率为41.3%,均为c-ANCA.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NCA有较高的检出率,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从而加重对肝脏的损伤有关.

    作者:林向阳;樊爱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移植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与制备好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相结合,一并植入到兔膝关节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包,并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脱钙骨基质植入对照组相比较,术后第3,6,9,12周活体取材大体观察并做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缺损其修复表面渐光滑,接合渐牢固,透明软骨渐形成,术后12周其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修复;而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仅有类软骨或纤维组织修复.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充足,取材容易;而脱钙骨基质和骨髓基质细胞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好;脱钙骨基质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分化,二者的复合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良好.

    作者:丁元洪;张功礼;禹志宏;邓长康;刘宝山;施永彦;李伟;张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改良额肌瓣转移术治愈重度上睑下垂11例

    重度上睑下垂过去手术方法主要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或筋膜悬吊,但存在上睑活动不佳等缺点,对重度上睑下垂的病例效果更不理想.宋儒耀[1]采用额肌瓣转移的方法治疗上睑下垂,取得明显效果.我们宋儒耀方法某些手术环节,为11例重度上睑下垂的病人施行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岷;李叶扬;汪锦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小肠间质肿瘤长期误诊1例

    患者女,41岁,因反复黑便、头晕2年于2001年2月20日入院.缘于1998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黑大便,有时呈暗红色,量多,每日10余次,无腹痛、反酸、呕血、发热.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输全血1000ml,止血药治疗,出血停止.以后每年自发性暗红色或黑大便,至今已住院6次,按上述治疗后出血停止.长期头晕、面色苍白,在两所医院作骨髓检查,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未作特殊治疗.

    作者:兰德辉;郝明;金亚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蜘蛛痣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关系的探讨

    蜘蛛痣是肝硬化病人常见体征之一,本文探讨蜘蛛痣与肝硬化病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宽度之间的关系,旨在明确蜘蛛痣出血的部位、数量不同对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危险度的预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泰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7例

    目的:观察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泰素及卡铂并联合泰素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注入泰素和卡铂,同时予泰素全身化疗,每例均完成2~3周期后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57例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8例,总有效率59.6%.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毒副作用多为Ⅰ~Ⅱ度.结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泰素和卡铂并联合泰素全身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可耐受的方案.

    作者:张华;罗鹏飞;张良明;邵培坚;周泽健;郑伟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48例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放射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首先行全脑放疗36~40Gy,局部病灶缩野时采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8~32Gy,平均22Gy,转移灶总剂量为54~62Gy,平均为58Gy.结果:治疗6个月后,16例患者脑转移症状体征完全消失,CT复查见肿瘤完全消失;22例CT复查见肿瘤较治疗前明显缩小;6例肿瘤变化不明显;4例在治疗后5个月内因远处转移死亡.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到79.2%,且副作用小,延长了患者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工;侯友贤;陈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外科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庭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善其健康行为。我病区自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使健康教育逐步完善。1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及文化教育  随着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位置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护理人员不再单纯执行医嘱,而是要有计划、有目地、全面地照顾病人,这是一种干预措施,不仅要向患者解释病因、经过、预期结果,要告诉患者手术前后饮食注意事项,导管的护理等,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根据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护士重新确立新的护患关系,扩大知识面,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有关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自己应变能力,沟通技巧,灵活运用,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全方位护理人才。

    作者:赵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小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在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14d后分别测血清Mg2+,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Ca2+,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且在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大剂量组治疗后血清Mg2+,Ca2+浓度显著提升,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结论:大剂量硫酸镁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Mg2+对脑缺血损害的保护作用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王庄;许贻白;诸金水;王亚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脊柱侧凸术后迟发感染8例分析

    目的:研究脊柱侧凸术后迟发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复习924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患者病历,对其中8例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迟发感染平均发现时间为术后5.5个月(3~8个月).发现感染后伤口彻底清创,4例内固定器完全取除(其中1例于首次清创术后30d并发呼吸功能障碍死亡),2例内固定物部分取除,2例保留.所有病例清创术后均置管、无菌生理盐水持续冲洗,留置时间2~4周,无置管并发症.清创术中均取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2例为金葡菌,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4例为阴性.清创术后均给予抗生素经验性用药.本组8例平均随访3.9年(2~7.5年),未见感染复发.结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感染细菌大多来自术中种植,宿主相关因素与手术相关因素是感染发生的条件.积极手术清创,置管冲洗,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脊柱侧凸术后感染有良好疗效.深部感染必要时应取除内固定器.

    作者:李书纲;仉建国;田野;林进;翁习生;邱贵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心脏是高血压所致靶器官损害的重要脏器,以往所谓的高血压心脏病,指的就是这种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LVH),收缩功能减退,以至出现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按其发展速度又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以慢性心力衰竭多见.

    作者:王立明;付铁娟;韩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迷走胆管瘘延误诊治1例

    患者女,65岁.因“间隙性右上腹痛3年”入院.入院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于1997年3月2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约8cm×6cm×3cm大小,苍白色,张力中等,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胆囊三角区解剖清楚,胆囊管和胆囊血管解剖无变异.常规用钛夹处理,胆囊与肝床之间间隙疏松,顺利完成胆囊切除,冲洗术野未发现明显胆汁渗漏,术野干净,未放置引流.术后3日仅感上腹略有胀满不适,无腹痛、发热及黄疸,饮食基本恢复正常而出院.出院后腹胀日渐加重,无腹痛及发热,在门诊以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给予对症处理.于术后20d专科医生怀疑为胆瘘而收住入院.入院体查:T36.5℃,P76次/min,R22次/min,BP130/76mmHg.

    作者:徐殿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技术进展

    人工肝分型为:物理型、生物型、组合型,另有中间型之说法,主要指血液/血浆灌流、交叉血循环、血浆置换以解毒、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目前有希望的是组合型人工肝(HBLSS)系统,并已达到临床应用阶段,正进一步探索.

    作者:江志雄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年轻人主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变的形态学观察

    动脉粥样硬化(AS)对人类危害极大,近年来AS发病年龄正在提前.为了解AS发病情况和人群防治,国内外都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但许多问题仍未解决.我们通过研究年轻人AS晚期病变与地区、年龄、性别的关系等,为探讨AS的发生发展,阐明AS的发病机制以期为防治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吕凤英;赵培真;李晓惠;林耀元;黄文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92例

    目的:观察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EHART)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92例Ⅲb期NSCLC进入EHART组.放射治疗的第1,2,3,4,5周分别为1.2,1.3,1.4,1.5,1.6Gy,2次/d,5d/周.照射野包括胸部CT或MRI可见的原发灶以及周围1.0~1.5cm的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引流区.肿瘤灶总剂量69Gy,50次,5周.结果:92例中10例未完成预定治疗计划.在按计划完成的82例中,原发灶完全缓解(CR)占12.2%(10/82),部分缓解(PR)占69.5%(57/82),无变化+病变进展(NR+PD)占18.3%(15/82),总有效率(CR+PR)为81.7%;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急性副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80.4%(74/92)和急性放射性肺炎35.9%(33/92),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能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体重下降者占23.2%(19/82);治疗后KPS下降者占26.8%(22/82).结论:EHART能为大多数Ⅲb期NSCLC患者耐受,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王希成;王思阳;杨曙;刘宜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蜈蚣咬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31岁,于2000年10月5日8∶30被蜈蚣咬伤前臂,红肿范围3cm×3cm,经医疗室给予2%碘酒外涂咬伤部位,同日23∶30突然出现眩晕、全身麻木、出冷汗、言语不清,急送医疗室诊治,检查:P130次/min,R30次/min,T36.5℃,血压测不出,神志清醒,言语不清,四肢麻木、湿冷,面色苍白.

    作者:曾广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总结我院1995~2000年通过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共20例的术前评估、麻醉方法、术中及术后处理情况.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多为青壮年发病,体格肥胖,常合并有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选择局麻安全有效,但术中患者仍觉伤口疼痛,小儿不能合作,给手术操作带来不便.局麻时辅助静脉用镇静剂,术中患者SPO2有下降趋势.全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拔管后2例出现严重的舌根后坠及低氧血症,经处理后好转.结论: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全麻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器官功能、麻醉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术毕应等病人清醒方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的监护及管理亦十分必要.

    作者:陈宇;黑子清;黄文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同期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3例治疗体会

    目的:提高特大烧伤面积治疗水平.方法:总结3例特重度烧伤病例的治疗过程.结果: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抗休克不拘泥于公式,烧伤创面采用持续热风、定期翻身、外用药、暴露加气溶胶辐照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伟江;骆锦强;梁晓宇;骆立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