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雨;张震宇
脑寄生虫病表现多样,临床可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多发性脑出血、散发性脑炎样表现而易误诊.现将我们收治4例脑寄生虫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宇飞;冯孝甫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化疗期间尤其是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治疗时引起的严重毒副作用之一是消化道粘膜炎,影响了化疗计划的按期执行,间接影响化疗的疗效.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此类病人采用消化道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局部留置湿敷及口服,并完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欧阳建华;郭林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患者男,31岁,于2000年10月5日8∶30被蜈蚣咬伤前臂,红肿范围3cm×3cm,经医疗室给予2%碘酒外涂咬伤部位,同日23∶30突然出现眩晕、全身麻木、出冷汗、言语不清,急送医疗室诊治,检查:P130次/min,R30次/min,T36.5℃,血压测不出,神志清醒,言语不清,四肢麻木、湿冷,面色苍白.
作者:曾广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常称高血压性心律失常.随着临床上普遍应用24或48h连续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性质、种类检出率明显提高.了解高血压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以及能否得到及时诊断、治疗,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方面,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剑立;张纯利;王长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小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在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14d后分别测血清Mg2+,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Ca2+,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且在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大剂量组治疗后血清Mg2+,Ca2+浓度显著提升,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结论:大剂量硫酸镁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Mg2+对脑缺血损害的保护作用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王庄;许贻白;诸金水;王亚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科自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100例输卵管结扎妇女行输卵管复通术,术后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高血压与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在我国高血压的主要转归为脑卒中,其发病率是心肌梗塞的5倍,脑卒中人口的发病率为每年114~187/10万人,患病率为253~620/10万人,死亡率为83~89/10万人,在生存的脑卒中患者中有75%病残.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程度及持续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血压的增高不论是收缩压(SBP)还是舒张压(DBP)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有着明确的线性关系.对>65岁的男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比血压正常者脑梗塞的发病率约高3倍.据统计,70%~80%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即使平时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其发生脑卒中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4倍.确诊高血压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血压正常人群的32倍.
作者:孙宁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采用持续臂丛的新方法解决长时间手外科及上肢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问题.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成人上肢或手外科手术患者,用小儿Y型留置针穿刺置管行持续臂丛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者29例(97%),效果差、术中复合吸入麻醉者1例(3%).结论:此法安全、有效、简便、可行,解决了长时间手外科及上肢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宁;黄恩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人工肝分型为:物理型、生物型、组合型,另有中间型之说法,主要指血液/血浆灌流、交叉血循环、血浆置换以解毒、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目前有希望的是组合型人工肝(HBLSS)系统,并已达到临床应用阶段,正进一步探索.
作者:江志雄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患者女,65岁.因“间隙性右上腹痛3年”入院.入院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于1997年3月2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约8cm×6cm×3cm大小,苍白色,张力中等,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胆囊三角区解剖清楚,胆囊管和胆囊血管解剖无变异.常规用钛夹处理,胆囊与肝床之间间隙疏松,顺利完成胆囊切除,冲洗术野未发现明显胆汁渗漏,术野干净,未放置引流.术后3日仅感上腹略有胀满不适,无腹痛、发热及黄疸,饮食基本恢复正常而出院.出院后腹胀日渐加重,无腹痛及发热,在门诊以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给予对症处理.于术后20d专科医生怀疑为胆瘘而收住入院.入院体查:T36.5℃,P76次/min,R22次/min,BP130/76mmHg.
作者:徐殿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患者男,34岁,因左眼突然视力下降,伴同侧偏头痛1个月,在当地卫生院诊为左眼视神经炎,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于1999年7月2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全身无异常发现,双眼外观正常,视力:右眼1.0,左眼光感,眼底视乳头正常,边界清楚,杯盘比0∶3,黄斑中心凸光反射存在.
作者:李龙军;张兵;闫新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高血压除了损害心脏、脑、肾和眼等靶器官外,大血管特别是主动脉也常直接受影响,并可导致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分离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等重要的心血管事件,易造成患者病残或高死亡率发生等凶险临床经过和严重不良预后,实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和充分认识.
作者:彭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病程较长,主要症状为咽部异物感、干燥、发痒、灼热、疼痛,严重者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反复,目前多采用微波治疗,效果令人满意[1].我科门诊1998年1月~2000年12月对2021例慢性咽炎病人施行微波治疗共4242人次,整个治疗护理配合密切,微波热凝过程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钻娣;刘丽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褪黑素(MT)是由松果腺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作为一种时间信号调节生物的昼夜节律.本文重点讨论MT在季节性情感障碍(SAD)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并针对这种作用如何采用光疗对SAD进行治疗.
作者:程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移植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与制备好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相结合,一并植入到兔膝关节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包,并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脱钙骨基质植入对照组相比较,术后第3,6,9,12周活体取材大体观察并做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缺损其修复表面渐光滑,接合渐牢固,透明软骨渐形成,术后12周其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修复;而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仅有类软骨或纤维组织修复.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充足,取材容易;而脱钙骨基质和骨髓基质细胞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好;脱钙骨基质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分化,二者的复合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良好.
作者:丁元洪;张功礼;禹志宏;邓长康;刘宝山;施永彦;李伟;张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在进展的高血压研究过程中,左室肥厚(LVH)是该领域新提出的,也是为引人瞩目的热点问题之一.LVH产生的初衷是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左室泵血功能,试图借助结构的改变对过度的后负荷产生代偿,但是这种代偿并非是良性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LVH是加重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VH有相当高的发生率,早期的Framingham研究表明,血压超过160/95mmHg的患者中LVH的发生率比血压正常者高出10倍.更有新研究发现坐位舒张压在100~115mmHg之间的高血压患者中有62%的人有LVH[1].LVH已被列为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靶器官损害的评价指标,因此及时检出LVH,并采取积极合理的防治措施已成必需.
作者:张怡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放射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首先行全脑放疗36~40Gy,局部病灶缩野时采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8~32Gy,平均22Gy,转移灶总剂量为54~62Gy,平均为58Gy.结果:治疗6个月后,16例患者脑转移症状体征完全消失,CT复查见肿瘤完全消失;22例CT复查见肿瘤较治疗前明显缩小;6例肿瘤变化不明显;4例在治疗后5个月内因远处转移死亡.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到79.2%,且副作用小,延长了患者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工;侯友贤;陈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动脉粥样硬化(AS)对人类危害极大,近年来AS发病年龄正在提前.为了解AS发病情况和人群防治,国内外都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但许多问题仍未解决.我们通过研究年轻人AS晚期病变与地区、年龄、性别的关系等,为探讨AS的发生发展,阐明AS的发病机制以期为防治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吕凤英;赵培真;李晓惠;林耀元;黄文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们在1998年8月~2000年2月间对6例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内给氧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雨;张震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支架-外放疗序贯治疗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2例晚期食管癌病人行支架-外放疗序贯治疗,并以单纯支架组26例,单纯放疗组23例进行比较.结果:支架-外放疗组一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支架组与单纯放疗组,再阻塞发生率低于单纯支架组与单纯放疗组.结论:支架-外放疗序贯治疗为晚期食管癌病人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陈天敏;陆华生;周芳贩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