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启麟
近20年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和心肌保护措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促进了心血管外科的发展.然而,临床上,一些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缺氧紫绀型心脏病,即使已成功地做了畸形矫治手术,但术后仍出现心功能不全,手术死亡率较高.Bull等[1,2]指出,其一半原因应归咎于不恰当的心肌保护.人们逐渐意识到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对成人心肌有良好保护作用的冷晶体停跳液,在婴幼儿未成熟心肌却不太理想[1,3].因此,近几年国内外开始了对未成熟心肌结构、代谢、功能及心肌保护方法等方面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就此进行综述.1 未成熟心肌的结构、代谢与功能发育[4]虽然未成熟心肌与成熟心肌尚无明显的分界线,但未成熟心肌并不是成熟心肌的缩影,人们普遍把未成熟哺乳动物(豚鼠<2 d,羊<6 d,猪<15 d,新西兰兔<4周,犬<8周),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心肌称为未成熟心肌.未成熟心肌和成熟心肌在形态结构、能量代谢及心肌功能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其细胞较小,含水量较高;肌浆网发育不全,排列不规则,T管密度低和钙泵少,钙通道数量较多和其敏感性较大.
作者:蓝斌;张希;李木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制主要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开发疗效确切,抗痫谱较广,副作用相对较少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其次是解决难治性癫痫的治疗.20世纪的前半部分,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苯妥英(Phentoin)、三甲双酮(Trimethadion)和扑米酮(Primidone)是神经科经典的并广泛使用的抗癫痫药物,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大多数的癫痫发作,但副作用也较明显,有些副作用限制了这些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被其他抗癫痫药物所取代;20世纪的后半部分,单用或合用一线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就可以控制大多数的癫痫发作.这两种药物虽然存在肝肾毒性等副作用,但较前述的几种抗癫痫药物轻.从1993年起,随着苯丙氨酯(Felbamate)的研制成功,多种新型抗癫痫药物逐渐用于临床,面对繁多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如何正确选用,是每一个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了解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和副作用,是正确选用的前提,现对这些新型的抗癫痫药物进行介绍.
作者:盛文利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12岁.因发热、头痛4 d,抽搐1次,于2000年7月29日入院,家住乙脑流行区.体检:体温38.5℃,脉搏104次/min,血压90/60 mmHg、神清,颈强3F+,心肺腹未发现异常,双下肢克氏征阳性.查血WBC 16.9×109/L,Plt 176×109/L,中性92%.尿、粪常规正常.脑脊液压力高,颜色微浑,淡黄色,蛋白50 mg%,糖3.92 mmol/L,WBC计数0.28×109/L,Cl-110 mmol/L,分类:多核0.75,单核0.25,红细胞计数1.0×109/L,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患者住院第2天诉头痛加剧,查头颅CT示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幕,后纵裂).诊断考虑:乙脑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行脱水降颅内压.抗病毒(病毒唑0.6 g,每天1次),抗炎、脑脊液置换、支持对症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2周后复查血常规及脑脊液常规均恢复正常,3周后治愈出院.
作者:傅小义;范丽琼;张东坤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吻合口漏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32例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手术治疗的病例.结果:右半结肠癌12例,左半结肠癌20例,均符合低位结肠梗阻,全部行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全部Ⅰ期切除、吻合;左半结肠癌行Ⅰ期切除及吻合7例;Ⅰ期肿瘤切除及结肠造瘘,Ⅱ期闭瘘6例;Ⅰ期肿瘤切除,永久性结肠造瘘4例;姑息性手术3例.右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11例成功,1例出现吻合口漏;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6例成功,1例出现吻合口漏,另外1例病人乙状结肠癌并梗阻,行Ⅰ期肿瘤切除及结肠造瘘,Ⅱ期闭瘘,术后出现吻合口漏.3例病人引流管置管超过1周,且置管于吻合口附近.结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采用Ⅰ期或Ⅱ期吻合术式,应根据综合因素而决定,只要严格掌握Ⅰ期手术吻合指征,Ⅰ期手术吻合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吻合口漏,除与肠道、全身情况及吻合技术有关外,与术中放置引流的时间和位置也有关.
作者:江自卓;余维铸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疲倦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有明显的影响[1].为了解癌症患者对所经历疲倦的感受并提出护理应对措施,我们通过对200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癌症患者疲倦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例自愿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的癌症患者,入选者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交流无困难,能书写,无其他危及生命的疾患,亦无精神及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受试者男120例,女80例;年龄16~73岁,平均46.24岁.其中白血病20例,肝癌29例,乳腺癌40例,鼻咽癌32例,直肠癌16例,食道癌20例,胃癌25例,甲状腺癌10例,恶性淋巴瘤8例.所有患者均为Ⅰ~Ⅳ期,诊断均经病理细胞学证实.癌症分期为Ⅰ期16例(8%),Ⅱ期36例(18%),Ⅲ期63例(31.5%),Ⅳ期85例(42.5%).
作者:李小惠;李九群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中风.迄今在治疗上还存在困难,意见尚不统一,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在于:世界各地报告每年癫痫发病率为20~50/10万,即癫痫患者占地球居民的0.4%~0.6%,累计达数千万人之多.虽然抗癫痫药物众多,新药不断问世,大多数患者得到控制或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但仍有20%~30%的患者虽经各种足量药物治疗仍不能奏效,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称之为难治性癫痫或顽固性癫痫,即癫痫发作频繁,应用适当的第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且药物血浓度在有效范围内2年以上,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及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占位性病变.鉴于此,采取包括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内的癫痫外科治疗已成为该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脑立体定向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
作者:常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男性糖尿病患者阳痿的可能病因.方法:将89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分为阳痿组(n=34)与非阳痿组(n=55),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眼底、神经系统检查及性激素测定.结果:阳痿病人34例中20例(58.8%)伴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阳痿组糖化血红蛋白,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不伴阳痿组(P<0.05),两组病人性激素水平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阳痿病因以神经病变常见,血糖、血管病变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杰;夏宏辉;谢磊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剖宫产时胎盘剥离面出血有时无法控制,本文对11例病人出血部位进行8字缝合止血后子宫下段填塞纱条方法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前置胎盘病人共55例,剖宫产43例,子宫出血>500 ml者29例.对难以控制的出血病例,2例缝扎子宫动脉,2例出血部位缝扎,3例局部应用凝血药,效果欠佳,2例子宫切除.其中11例采用宫腔8字缝合后子宫下段填塞纱条,11例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6例;中央型6例,部分性4例,边缘性1例.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剥离面出血,11例平均出血量1 550 ml(1 000~3 500 ml),平均输血600 ml(200~800 ml),术中均行静脉、宫体,子宫下段直接注射大剂量的催产素、麦角新碱,平均使用催产素60 U,麦角新碱0.4 mg.
作者:张前;叶世敏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慢性荨麻疹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性、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在该病的治疗尤其是复发问题上,不管是病人还是医生都感到十分棘手.虽然第一代抗组胺药在过去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往往因其强而多的副作用迫使病人中途停止治疗,从而限制了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此,我们采用在药效学、药动学和生化学特性等方面均具特色的新一代抗组胺药-比特力(正式品名为盐酸西替利嗪片)与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联合应用治疗60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2~68岁,平均34.6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14.6个月.所有患者均具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典型临床表现及特征.70.0%(42/60)的患者既往有接受过多种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皮质激素等治疗史.
作者:孙本海;卢庆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男,1个月,孕1产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9 kg,母乳喂养,健康.1个月时体重4.5 kg,无药物、毒物接触史,于2001年8月11日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兰州某研究所生产,批号不详)后约3~4 min出现呼吸困难、暂停,皮肤发花,即行吸氧,人工呼吸,无效.急诊来诊,患儿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发花,四肢厥冷,呼吸浅,0~8次/min,心跳微弱,12~24次/min,血压测不出,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立即以面罩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投用肾上腺素、非那根、地塞米松、碳酸氢钠、2∶1液、葡萄糖酸钙等.20 min后口唇转红,心跳、呼吸相继恢复后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性抽动,肌注鲁米那钠后惊止.病情缓解平稳.6 h后再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瞳孔散大固定.行气管插管,人工机械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洛贝林、纳络酮、阿拉明、甘露醇等,心跳恢复,仍无自主呼吸,3 h后心跳再度停跳,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刘淑贞;张慧玲;周缨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对11例急性杀鼠剂中毒所致的顽固性抽搐病例,先用大剂量镇静、解痉药抢救处理无效后,再用肌松剂加机械通气配合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肌松剂加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4~68岁,平均38岁;自服9例,误服2例;氟乙酰胺中毒7例,毒鼠强中毒3例,杀鼠剂成份不明中毒1例.11例中毒者均在服毒后0.5~3 h内发病,主要症状为全身肌肉强直性抽搐,呈持续性或频繁发作及昏迷.除予洗胃,注射解氟灵针,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外,还予大剂量镇静、解痉药控制抽搐,安定总量达100~300 mg,苯巴比妥总量达0.4~0.8 g后,仍不能控制抽搐或抽搐停止时间极短暂.给予肌松剂加机械通气治疗.
作者:吴伟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为探讨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致病菌的变迁和菌谱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2月经证实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例405例.分析不同的基础疾病来源及相关的因素.结果:致病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39.41%),革兰氏阳性菌次之(32.57%),真菌占第三位(28.01%).结论:革兰氏阳性菌上升趋势较革兰氏阴性菌高,而革兰氏阴性呈下降趋势,真菌感染仍占重要地位,应注意合理用药.
作者:徐红蕾;徐丽珠;廖红竹;陈少贤;周铁丽;王金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鼻中隔Little's区粘膜糜烂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1],作者用20%素高捷疗眼膏敷贴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3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60岁,15岁以下20例;病史3 d~4年.全部患者均有反复鼻出血史,9例就诊时糜烂面有活动性出血.除1例为尿毒症患者外,其余病例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均正常.1.2 方法将医用可吸收明胶海绵在无菌条件下修至糜烂面大小,将20%素高捷疗眼膏(瑞士巴塞尔素高大药厂生产)均匀涂布其上,在前鼻镜窥视下,用枪状镊准确敷贴于糜烂面.若糜烂面有活动性出血点,则先用硝酸银烧灼止血后再行以上治疗.3 d后复诊,贴3次为1疗程.
作者:孙旭鸯;刘晓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67岁,美籍华人,因进行性身目黄染5个月,双下肢水肿2周,于2001年3月14日入住我院.患者5个月前在进食了蛇肉、蛇胆及数剂中药后,逐渐出现全身皮肤黄染,眼黄,并伴有皮肤色素沉着及瘙痒感,食欲下降,呈进行性加重,以及出现进食后呕吐,无呕吐咖啡样物,同时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大便颜色变浅,如陶土样.在美国医院就诊,经肝穿等确诊为原发性血色病,但由于未能明确黄疸与该病的关系,一直未予相应治疗.2周前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以及双下肢水肿,故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25 kg.无输血史,无肝炎、肾病史,无手术史,无疫水接触史,无嗜烟酒.育有三子一女,一子两年前在美国确诊为原发性血色病,一直予放血治疗,每月1次,每次放400 ml,余无特殊.体查:T 36.8℃,P 76次/min,BP 100/60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均匀色素沉着,呈深褐色,躯干及下肢多处皮肤抓痕,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眼睑无水肿,巩膜重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腹壁静脉无曲张,肝在肋下1 cm,剑突下3 cm可及,边缘钝,质中,无压痛,未及结节,脾脏未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黄辉;黄湖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抗癫痫药物(AEDs)的合理使用是癫痫药物治疗中的关键一环,当然AEDs合理的应用要始于正确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又基于祥尽的完整病史和体格检查,及脑电图的规范操作和正确的判断,因此正确诊断是合理治疗的根本保证.1 根据不同的临床发作类型选用适合的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根据其作用方式,又可分为抗惊厥性,抗失神性与两者兼有的抗癫痫药物,抗惊厥性主要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氨己烯酸、唑尼沙胺、泰加平.抗失神作用有乙琥胺.两者兼有可有:丙戊酸钠、氯硝安定、拉莫三嗪、妥泰等.这在新AEDs不断问世的今天,传统的AEDs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仍不愧为疗效显著、耐受性好的一线AEDs.简单性与复发性部分性发作可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妥秦、拉莫三嗪等.对部分性发作或由部分性继发的全身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其次为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氨己烯酸、苯妥英钠、苯巴英钠、苯巴比妥、扑痫酮、拉莫三嗪、托吡酯、苯二氮;失神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其次为拉莫三嗪和氯硝安定;肌阵挛性发作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氯硝安定,肌阵挛性发作可选丙戊酸钠、CZP、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托吡酯(Topiramate).
作者:孙道开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心包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故常常误诊或漏诊,影响治疗及预后.我们对1998年以来住院的21例心包疾病患者中典型的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心包疾病的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例住院的心包疾病患者,男15例,女6例,男女之比约为2~3∶1,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误诊或漏诊的7例.按病因分类: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5例,肿瘤性心包炎4例(心包间皮瘤1例,肺癌心包转移2例,淋巴瘤心包转移1例),化脓性心包炎1例,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1例,心脏损伤后综合征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性心包炎2例,尿毒症性心包炎2例,心肌梗塞后综合征1例,病因不明4例.4例恶性肿瘤性心包炎均经细胞学、组织学检查证实.
作者:赵凤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中药乙肝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乙肝病人23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乙肝健A,B片,每次各3片,每天3次,对照组服用复方健肝灵片,每次5片,每天3次,连续服用3个月,并定期记录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乙肝健组120例,显效44例,有效67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118例,显效26例,有效49例,总有效率63.5%.两组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乙肝健是治疗乙型肝炎的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春森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并可单独或合并存在,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恶病质.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其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尤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值得同道探讨.我们对28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在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物等治疗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再加上中药及弥可保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8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均为近两年来收治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治疗组男7例,女7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1.5±8.8)岁;糖尿病史2~18年,平均为(12.4±5.7)年;其中有6例应用胰岛素治疗,8例一直在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7.6±7.9)岁;糖尿病史2~15年,平均(10.5±6.0)年;用胰岛素治疗者5例,服用降糖药物者9例.
作者:文晓明;刘风英;刘琼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臂桡侧逆行皮瓣在舌癌根治术中Ⅰ期舌再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合适舌癌病者21例,在舌癌根治术中Ⅰ期行前臂桡侧逆行皮瓣舌重建,观察术后皮瓣生长,舌的外形与功能和语音清晰度.结果:21例舌再造成功,皮瓣功能好,舌的外形与功能满意,患者语音清晰.结论:前臂桡侧逆行皮瓣游离移植舌再造是可行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俊伟;彭国光;莫础嘉;林铭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癫痫在儿童中发病率相当高,婴儿患癫痫较成人多10倍,5岁以下儿童5%可有癫痫发生.著名癫痫学者冯应琨教授70年代的资料显示,协和医院癫痫门诊中有1/3癫痫患者为儿童,国外儿童癫痫患者约占癫痫患者的半数(Kooi,1971),在癫痫患者总数中,儿童与青壮年患者占绝大多数,90%癫痫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1 什么是儿童特有癫痫儿童特有癫痫是指首发只限于儿童及少年期的癫痫,可分为良性及非良性癫痫两大类.良性癫痫症状大多在青春期前缓解或中止,很少或不延续到成人阶段,这些可称为良性儿童癫痫综合征(benign childhood epileptic syndrome),包括:良性特发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idiopathic neonatal convulsion)、良性家庭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两者缓解率为86%~100%;儿童失神发作(childhood absence seizure),少年失神发作(juvenile absence seizure),前者大部分在青春期缓解,后者部分缓解;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有10%的缓解率;良性中央颞棘波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患者在青春期缓解.要注意首发可发生在儿童及成人的大发作癫痫,有一部分为良性过程,但不属于儿童特有癫痫.除此之外均为非良性癫痫.
作者:凌勤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