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通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钱孝贤;陈燕铭;罗汉川;陈建萍;吴伟康

关键词:心肌缺血, 血栓通, 超氧化物岐化酶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复方血栓通中剂量组、血栓通高剂量组、地奥心血康组.利用垂体后叶素(pit)制作心肌缺血模型.舌下静脉注射pit后,分别于即刻,1.5 min,2 min,3 min,4 min,8 min,10 min,用二道仪记录心电图,随后分别取血和心尖部心肌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测定.结果:血栓通中剂量组、血栓通高剂量组和地奥组分别在注射pit后8 min,4 min和2 min心电图的ST-T振幅变化率小于对照组(P<0.5),用药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各用药组大鼠心肌损伤较对照组减轻.用药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的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和心肌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过敏性紫癜并发双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

    患者女,12岁,以四肢对称性皮肤紫癜15 d为主诉于1999年7月21日入院.发病以来常有关节痛,以膝关节为主.入院时查体:四肢皮肤可见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的高于皮肤表面的紫癜,有的融合成大血泡,中心有坏死.双眼视物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叩痛(±).血常规:WBC 9.2×109/L,Hb 130 g/L,Plt 192×109/L.尿常规:蛋白(+),RBC(+),血BUN 3.11 mmol/L,肌酐酸73 μ mol/L.肾功系列尿ALB>50.0 μ g/ml.胸片:心、肺、膈无异常.心电图:正常.肝、胆、脾B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应用地塞米松10 mg/d静点,支持、对症治疗10 d后患者皮肤紫癜已基本消失,但突然出现双眼视物不清,时轻时重.急请眼科会诊认为:双眼视力,眼前指数,双眼瞳孔极度散大9 mm×9 mm,间、直接反射消失,双眼底视盘界混浊不清,轻度水肿,余未见异常.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眼压正常.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充盈明显延迟.视野检查:右眼呈环形缺损,左眼孤形缺损,视觉电生理视双眼诱发电位潜时值延长.鞍部拍片及MRI未见异常.急诊治疗静点扩血管药物(蝶脉灵20 ml/d)后患者视力迅速恢复,右眼0.5,左眼0.8,眼部检查无明显变化.确诊为双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予以激素(地塞米松5 mg/d)、扩血管药(蝶脉灵20 ml/d,低分子右旋糖苷250 ml/d)、营养视神经(维生素B1 20 mg/d,维生素B12 500 μ g/d)并口服维生素B1、B2、芦丁等.治疗18 d后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眼底视盘界清,上方轻度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眼压正常.病情好转于1999年8月18日出院.

    作者:金京春;朴英实;太善姬;金春海;张民花;袁允福;江及元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男,68岁,于1999年5月17日以剑突下不适40 d为主诉入院.2年前曾撞伤胸部,入院体查局部压痛不明显,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SM 3/6级柔和杂音,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前纵隔有一4.5 cm×2.7 cm×3.0 cm椭球形的回声肿块,压迫右室流出道.MR提示前纵隔、心包内右室流出道前方有一3.5 cm×3.5 cm×4 cm实质性占位性包块,右室流出道受压变窄.术前诊断为前纵隔肿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术中发现心包内肺动脉根部、右室流出道的前壁有一3.5 cm×3.5 cm×4 cm半球状紫蓝色的肿瘤,质地中等,有海绵状感,表面结节状,包膜完整,穿刺有鲜红血液从针孔喷出,肿瘤根部为2 cm×2 cm,以无损伤血管钳在根部缓慢钳夹后,肿瘤即明显萎缩.术中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给予姑息性大部分切除,残端以带垫片Prolene线两边平行缝合,再褥式缝合.在残留的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8 mg(加4 ml生理盐水稀释).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心脏杂音消失,3个月复查MR见海绵状血管瘤明显缩小,原症状消失.随访1年,情况良好.病理诊断为心脏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林宇;傅鉴;周汉搓;高承亚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516例次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1998年12月6年间收治的内异症516例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异症临床表现为盆腔疼痛及月经过多均以合并子宫腺肌病者多,与内异症其他临床类别比较均P<0.01.卵巢巧克力囊肿恶性变发生率0.97%.516例均经手术治疗,203例追踪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86.70%,单纯手术与联合治疗(手术+术后药物治疗)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平均复发率39.90%;单手术治疗比联合治疗复发率高、平均复发时间短(P<0.01).137例不孕症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75.18%,受孕率及术后受孕时间单手术与联合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异位症常见于生育年龄妇女.手术治疗可明确诊断,不孕症者术后受孕率可达75.18%,联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斌;闻安民;程新旺;陈建国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不同抗生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研究

    恙虫病近年有明显增多趋势.现将我院对1986~1998年所收治的86例小儿恙虫病患儿应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周名秀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微波和高频电刀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对比观察

    近年来,生殖道尖锐湿疣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甚多,近期疗效一般还比较好,但复发率高.我科自1998年4月~2000年1月期间采用微波治疗男性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疗效,并与高频电刀进行了对比.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和;翁智胜;梁瑞珍;许庆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全冠治疗对早期牙隐裂牙体牙髓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牙隐裂采用全冠固位对保护牙髓及恢复咀嚼功能的可靠性与必要性.方法:39例患牙以中线为界分成两组A(左)19例,B(右)20例.A组以全冠保护,B组予以调颌,磨除隐裂线间接盖髓术后复合树脂充填.结果:A组1例牙髓坏死并发尖周炎,治愈率94.7%,B组4例并发牙髓炎,2例牙体折裂,治愈率87.5%,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牙隐裂以全冠修复对保护牙髓防止隐裂加深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MED椎间盘镜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而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目前尚较少开展.我院2000年1月起应用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进行了椎间盘摘除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杰林;何炳锐;郭星登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23例临床观察

    我们于1997年8月~1999年7月间以广谱抗真菌药伊曲康唑胶囊(西安杨森药厂生产)治疗中重度口腔白色念珠菌病23例,同时以常用局部用药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军辉;陈仲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在巨大型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巨大型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不能切除的巨大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肿瘤直径在12~19 cm,平均(13.78±1.29)cm,40例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栓塞化疗,其中11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不成功者采用开腹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每例栓塞1~6次(平均2.6次).结果:19例获二期切除.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2%,41%及22%).结论: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不能切除的巨大型肝细胞癌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詹世林;钟翰辉;裴世强;陈建雄;霍枫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晚期妊娠并植入性胎盘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并植入性胎盘的预防措施及佳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将我院1989年12月~1999年12月收治的晚期妊娠并植入性胎盘25例,与随机抽取的50例同月分娩的正常孕妇作对照,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并将植入性胎盘25例分成粘连性,植入性,穿透性胎盘3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结果:晚期妊娠并植入性胎盘组产后出血率60%,宫腔手术史发生率72%,剖宫产率68%,低体重儿发生率32%,均较正常对照组相应的4%,34%,34%,4%高,差异有显著意义;粘连性、植入性、穿透性胎盘3组比较,产后出血量、输血量、新生儿平均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随胎盘绒毛侵蚀程度加重而愈加严重.本组25例子宫保留率达92%,无产妇死亡.结论:晚期妊娠并植入性胎盘的产生,宫腔内手术为其主要诱因,亦与子宫发育不良有关,应加强避孕观念.对粘连性及植入性胎盘可采取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手术或MTX化疗,对穿透性胎盘植入宜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作者:李映桃;黄翠玉;佘若青;黄艳仪;麦燕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三种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比较三种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自行研制的防旋加压髓内针和梅花型髓内针、双Ender钉固定股骨标本的中下段骨折,然后进行非破坏性的内收、过伸和破坏性的扭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1)防旋加压髓内针的抗扭转能力约为梅花型髓内针的8.5倍,双Ender钉的2.8倍.(2)防旋加压髓内针的抗内收、过伸能力约为梅花型髓内针的2倍、双Ender钉的10倍.结论:防旋加压髓内针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时,其抗弯曲和抗扭转的能力明显优于梅花型髓内针和双Ender钉.

    作者:谢伟平;肖德明;王巨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乳腺良性病变的不典型增生X线征象探讨

    目的:提高对乳腺良性病变不典型增生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增生的X线表现.结果:106例中,导管乳头状瘤病50例(47.2%),乳腺上皮增生症43例(40.6%);X线表现,82例有局限性结构紊乱,77例有密度增高,55例有导管扩张,26例有血管异常相,18例有钙化,39例导管造影可见导管中断、充盈缺损.结论:乳腺高频X线检查对诊断乳腺良性病变的不典型增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司徒红林;姚文青;周劬志;卓睿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硬膜外持续微量输注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首剂量加持续微量输注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腔首剂量注入6 ml吗啡、氟哌啶、布比卡因混合液,其后微量持续输入的方法进行剖宫产术后镇痛,对照组肌注度冷丁或颅通定止痛.结果:观察组术后8,24,33 h镇痛总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12%,53%.结论:硬膜外腔首剂量加微量持续输注吗啡、氟哌啶、布比卡因混合液,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后疼痛.

    作者:廖义清;陈少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阿米替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为了提高慢性前列腺炎(CP)的治疗效果;探讨抗抑郁、焦虑药物阿米替林在C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阿米替林治疗49例CP,并观察治疗前后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Hamilton抑郁量评分及Hamilton焦虑量评分的变化.结果:CP患者经抗抑郁、焦虑药阿米替林治疗后,上述参数明显下降,其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抗抑郁、焦虑药物阿米替林有助于缓解CP的临床症状,包括CP的前列腺症候群及焦虑、紧张、抑郁等精神症状,可提高CP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重南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43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随访观察

    我们对10年来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部分住院病例进行了2~5年的随访观察,取其资料完整的43例进行分析.

    作者:阮兢;吴美英;阮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高气压下陪护人员氮麻醉2例分析

    氮麻醉和减压病、气压伤等均是在潜水或其它高气压环境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疾病.现将我院2名陪护人员在8 ATA下发生的氮麻醉病例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佘肇芬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

    我院近年对确诊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分别用强的松、前列腺素E1(PGE1)加强的松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贵才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11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概念引入妇科手术领域,符合微创原则的阴式子宫切除术重新受到重视,本文分析我院11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资料,以期对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价值进一步评估.

    作者:罗喜平;陈胜兰;章艳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儿童斜视手术后全麻下缝线调整术

    目的:引进全麻下对儿童斜视手术后缝线调整的概念,探讨一种适合儿童的手术方法.方法:对43例水平斜视手术进行回顾,在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或者通过留置牵引线,为手术后调整准备.对手术后出现过矫或欠矫者,在7 d内,采用浅全身麻醉进行缝线调整.结果:43例中术后出现的过矫、欠矫共3例,于手术后7 d内进行了全麻下缝线调整,效果良好,手术后完全正位,术后两年追踪眼位保持正常.40例在手术后,由于眼位正常或3 d观察期内眼位回归正常,取消调整.结论:在具有客观斜视检查手段的前提下,对于儿童斜视,手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技术,可使患者在一次住院治疗过程中,治疗获得成功.

    作者:项道满;周红梅;毛娅妮;熊新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倍他司丁对2型糖尿病高粘血症的治疗作用

    我们选用倍他司丁治疗2型糖尿病并高粘滞血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震宇;盛平;徐松龄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