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军辉;陈仲伟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概念引入妇科手术领域,符合微创原则的阴式子宫切除术重新受到重视,本文分析我院11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资料,以期对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价值进一步评估.
作者:罗喜平;陈胜兰;章艳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入院或术后6 h内行亚低温治疗.并与行常规未行低温治疗的34例做对比.结果:46例获4~8个月随诊,按ADL标准评定,治疗组ADL1 4例,ADL2 7例,ADL3 10例,ADL4 5例,ADL5 1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5,7,6,2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改善预后.
作者:张银清;张诚华;陈汉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而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目前尚较少开展.我院2000年1月起应用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进行了椎间盘摘除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杰林;何炳锐;郭星登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引进全麻下对儿童斜视手术后缝线调整的概念,探讨一种适合儿童的手术方法.方法:对43例水平斜视手术进行回顾,在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或者通过留置牵引线,为手术后调整准备.对手术后出现过矫或欠矫者,在7 d内,采用浅全身麻醉进行缝线调整.结果:43例中术后出现的过矫、欠矫共3例,于手术后7 d内进行了全麻下缝线调整,效果良好,手术后完全正位,术后两年追踪眼位保持正常.40例在手术后,由于眼位正常或3 d观察期内眼位回归正常,取消调整.结论:在具有客观斜视检查手段的前提下,对于儿童斜视,手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技术,可使患者在一次住院治疗过程中,治疗获得成功.
作者:项道满;周红梅;毛娅妮;熊新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牙隐裂采用全冠固位对保护牙髓及恢复咀嚼功能的可靠性与必要性.方法:39例患牙以中线为界分成两组A(左)19例,B(右)20例.A组以全冠保护,B组予以调颌,磨除隐裂线间接盖髓术后复合树脂充填.结果:A组1例牙髓坏死并发尖周炎,治愈率94.7%,B组4例并发牙髓炎,2例牙体折裂,治愈率87.5%,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牙隐裂以全冠修复对保护牙髓防止隐裂加深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近几年来,我院经急诊救治的患周期性麻痹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高代谢症状并不明显,现将收治的26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金诚 刊期: 2000年第11期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为临床常见病.以肩部周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其临床特点.目前治疗方法繁多.我院近年来,采用包括小针刀在内的综合疗法,对63例肩周炎患者进行了治疗,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建斌;佘守章;赵霞;曾祝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引起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子宫切除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2~1998年发生的7例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的原因及过程.结果:7例产妇中经产妇5例,初产妇2例.6例用药物引产.其中6例总产程小于3 h.发生子宫破裂2例,羊水栓塞2例,DIC 3例.7例均因产后大出血休克不能控制而行子宫切除术,全部患者抢救成功.结论:不恰当的药物引产可引致宫缩过强,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及DIC等,危及母婴生命安全.足月妊娠如果胎儿宫内情况良好者应在严密监测下等待其自然分娩,不需要过早人为干预.足月妊娠引产用药应特别慎重.
作者:詹雪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近年来,生殖道尖锐湿疣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甚多,近期疗效一般还比较好,但复发率高.我科自1998年4月~2000年1月期间采用微波治疗男性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疗效,并与高频电刀进行了对比.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和;翁智胜;梁瑞珍;许庆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恙虫病近年有明显增多趋势.现将我院对1986~1998年所收治的86例小儿恙虫病患儿应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周名秀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复方血栓通中剂量组、血栓通高剂量组、地奥心血康组.利用垂体后叶素(pit)制作心肌缺血模型.舌下静脉注射pit后,分别于即刻,1.5 min,2 min,3 min,4 min,8 min,10 min,用二道仪记录心电图,随后分别取血和心尖部心肌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测定.结果:血栓通中剂量组、血栓通高剂量组和地奥组分别在注射pit后8 min,4 min和2 min心电图的ST-T振幅变化率小于对照组(P<0.5),用药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各用药组大鼠心肌损伤较对照组减轻.用药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的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和心肌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钱孝贤;陈燕铭;罗汉川;陈建萍;吴伟康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对国产及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荨麻疹进行疗效比较.方法:治疗组用国产盐酸西替利嗪,对照组用进口同类药.每日口服1次10 mg,首剂在病情发作时服,以后每隔24 h给药1次.6 d为1个疗程.结果:共治疗荨麻疹61例,治疗组31例,平均起效时间(2.19±0.97)h,治疗痊愈率61.29%,有效率87.10%,副反应发生率25.81%.对照组30例,平均起效时间(2.24±0.74)h、治疗痊愈率66.7%,有效率90.00%,副反应发生率33.33%.结论: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与进口同类产品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作者:谢淑霞;陆春;赖维;万苗坚;杨素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患儿女,8岁,因发热,咳嗽3 d来我院门诊诊治.查体:体温38℃,咽部充血,右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稍粗,心脏听诊正常.实验室检查:WBC 11.5×109/L,中性:0.70,淋巴0.30.X线胸透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解热镇痛药及严迪霉素每次1片,一日3次口服,病毒灵一次1片,1日3次口服.2 d后患儿又来就诊,上感症状好转,但皮肤出现散在的紫癜,大小约2.0 cm×2.0 cm不等,形状不规则,不凸出皮面,无痒感,压之不褪色.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35×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考虑为严迪霉素所致的过敏性紫癜,故嘱患儿留用其它药,停用严迪霉素,同时给予激素及抗组织胺治疗,3 d后紫癜逐渐消退,1周后皮肤紫癜完全消失.两个月后患儿又来我院,皮肤又出现如前样的紫癜.其母诉因患儿又患感冒,患儿的奶奶给其口服严迪霉素一次1片,1日3次口服(未用其它药物),1 d后即出现皮肤紫癜.通过以上2次用药,可确认患儿所出现的紫癜是由严迪霉素所致.
作者:王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患者女,12岁,以四肢对称性皮肤紫癜15 d为主诉于1999年7月21日入院.发病以来常有关节痛,以膝关节为主.入院时查体:四肢皮肤可见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的高于皮肤表面的紫癜,有的融合成大血泡,中心有坏死.双眼视物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叩痛(±).血常规:WBC 9.2×109/L,Hb 130 g/L,Plt 192×109/L.尿常规:蛋白(+),RBC(+),血BUN 3.11 mmol/L,肌酐酸73 μ mol/L.肾功系列尿ALB>50.0 μ g/ml.胸片:心、肺、膈无异常.心电图:正常.肝、胆、脾B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应用地塞米松10 mg/d静点,支持、对症治疗10 d后患者皮肤紫癜已基本消失,但突然出现双眼视物不清,时轻时重.急请眼科会诊认为:双眼视力,眼前指数,双眼瞳孔极度散大9 mm×9 mm,间、直接反射消失,双眼底视盘界混浊不清,轻度水肿,余未见异常.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眼压正常.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充盈明显延迟.视野检查:右眼呈环形缺损,左眼孤形缺损,视觉电生理视双眼诱发电位潜时值延长.鞍部拍片及MRI未见异常.急诊治疗静点扩血管药物(蝶脉灵20 ml/d)后患者视力迅速恢复,右眼0.5,左眼0.8,眼部检查无明显变化.确诊为双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予以激素(地塞米松5 mg/d)、扩血管药(蝶脉灵20 ml/d,低分子右旋糖苷250 ml/d)、营养视神经(维生素B1 20 mg/d,维生素B12 500 μ g/d)并口服维生素B1、B2、芦丁等.治疗18 d后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眼底视盘界清,上方轻度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眼压正常.病情好转于1999年8月18日出院.
作者:金京春;朴英实;太善姬;金春海;张民花;袁允福;江及元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患者男,25岁,军人.因发热,头痛,肌痛,呕吐3d,咳嗽,呼吸困难1d,于2000年1月1日入院.入院前曾在福建农村征兵3个月,未下农田,患病3d后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在当地部队医院抢救1d.体检:体温36.8℃,呼吸48次/min,血压115/85mmHg,神清,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中下肺可闻及粗大湿罗音,心率64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腹直肌有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腓肠肌压痛(+),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作者:傅小义;张琼;李述蓬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婴儿肝炎综合征(婴肝)是婴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164例患儿的病因进行回顾总结.
作者:王治静;张坤生;郑群孝 刊期: 2000年第11期
肾囊肿是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见病,以往多行手术治疗,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B超定位下肾穿刺注药治疗代替了手术治疗.我院自1995~1998年采用该方法治疗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建国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氮麻醉和减压病、气压伤等均是在潜水或其它高气压环境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疾病.现将我院2名陪护人员在8 ATA下发生的氮麻醉病例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佘肇芬 刊期: 2000年第11期
90年代以来,特别是介入摄录彩色屏幕,腹腔镜手术的种类与范围不断扩大,只要有形态改变特征者都可以经过腹腔镜获得诊断信息,其优点在于能直视盆、腹腔的全貌,迅速地作出诊断,而且准确地取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不仅改善了疾病的诊断技术,同时手术应用也得到广泛推广.在我院腹腔镜检查成功率达到99.8%、准确率达99%(病理确诊)、手术率达95%.此种微创手术令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损伤小,愈后良好且安全性高,并由训练有素的医师施行,无疑对临床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腔镜手术业已成为现代妇科学的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其中盆腔包块的腹腔镜下诊断与治疗居于十分突出和重要的地位.
作者:迟闺珠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对乳腺良性病变不典型增生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增生的X线表现.结果:106例中,导管乳头状瘤病50例(47.2%),乳腺上皮增生症43例(40.6%);X线表现,82例有局限性结构紊乱,77例有密度增高,55例有导管扩张,26例有血管异常相,18例有钙化,39例导管造影可见导管中断、充盈缺损.结论:乳腺高频X线检查对诊断乳腺良性病变的不典型增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司徒红林;姚文青;周劬志;卓睿 刊期: 200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