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术切除肺转移瘤13例

冯卫能;谷力加;翁毅敏;程超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 肺肿瘤, 肿瘤转移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切除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应用胸腔镜技术对13例患者行肺转移瘤切除术,单侧及双肺多发转移瘤均一期手术全切除.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留胸腔引流管2 d,平均住院时间9 d(7~12 d).1,3年生存率分别为85%,46%.结论:胸腔镜术切除肺转移瘤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可一期切除双肺转移瘤及应用于高龄患者,扩大了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东地区1233例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参数参考值调查报告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参数参考值范围.方法:用美国库尔特公司JT-IR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各个组别健康人静脉血参数进行测定.结果:与北京协作组比较,WBC稍偏高、MPV偏低,女性RBC、Hb值偏高,其余数值大致相仿:与兰州地区相比较,WBC、PLT偏高,MPV偏低;与青岛地区比较,PDW偏低,MPV偏高.结论:各参数值与文献报道大致相同,但个别数据有差异,所以有必要在各个地区建立自己的健康人静脉血各参数参考值范围.

    作者:孙朝晖;潘芳;符玉文;朱爱辛;林龙顺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32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总结分析,提高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经剖腹手术证实的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0例中有5例漏诊,3例误诊.结论:(1)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损伤类型,漏诊、误诊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2)骨盆骨折后出现的腹肌刺激和后腹膜血肿与合并腹内脏器损伤出现的腹膜刺激有时较难鉴别,对这类患者不能单靠一项检查来决定治疗方案.(3)临床征象是剖腹探查手术的重要依据,不能单纯依赖影像诊断而延误或加重病情.

    作者:邱雪立;蔡植英;林本丹;钟志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前列腺疾病(一)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世界各国比较相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我国1936年首次报告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情况,根据41岁尸检结果发现中国人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欧美相比相差7倍,当时认为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比较罕见.

    作者:顾方六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多浆膜腔积液1例

    患者男,71岁,因反复腹胀、纳差、乏力1年,加重1月于1998年10月13日入院.1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纳差、乏力,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尿少和排尿困难等伴随症状,未就诊.

    作者:陈宝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小儿急性白血病72例误诊分析

    急性白血病是小儿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好发年龄波及整个小儿年龄时期,其发病率约2~4/10万人口,而14岁以下的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约占急性白血病总数35%[1],常以发热、贫血、出血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症状为首发表现,但亦有少部分患者起病不典型,以致临床误诊而延治.本文将误诊7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岑丹阳;吴燕云;陈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运用ROY模式探讨子宫及卵巢手术前患者的适应问题及护理对策

    ROY认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的人,是一个适应系统.人对环境刺激的适应方式表现在生理需要、自我概念、角色功能、互相依赖四个方面.护理的目的是在了解人的适应水平及所有刺激的基础上,增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促进与此四方面有关的适应反应,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能达到生存、成长、繁衍、主宰及自我实现的健康状态[1].

    作者:周亚琼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系统性硬皮病引起肾危象1例

    患者,女,46岁.因双手指遇冷发白,发紫10月,皮肤变硬3月,气急、浮肿1月.于1998年11月入院.病史:1998年1月无诱因出现双手指遇冷发白发紫,保暖后好转.渐出现全身皮肤肿胀.

    作者:孙家英;屠文震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aFGF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创伤性脑水肿的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方法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脑损伤前15 min应用aFGF持续脑室内注射12 h,观察脑含水量、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治疗组脑含水量为(80.22±0.48)%,与对照组(81.50±0.50)%比较明有所降低(P<0.01),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神经细胞水肿明显减轻.结论:aFGF有明显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蔡颖谦;王清华;徐如祥;邹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59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安全方法.方法:对59例合并糖尿病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均行手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8%,肺部感染3.4%,泌尿系感染3.4%,无酮症酸中毒发生.术后平均住院23 d,无手术死亡.结论:血糖的控制是糖尿病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应用普通胰岛素是控制血糖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冬;翟胜;刘冠文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2.5%碘酒治疗小型尖锐湿疣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特别是尖锐湿疣患者门诊量较前明显增多,由于人们对性病知识了解的增多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就诊者多为早期发现的小型尖锐湿疣,我们尝试用2.5%的碘酒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

    作者:李娜;杨旭红;庄兰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胸腔镜术切除肺转移瘤13例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切除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应用胸腔镜技术对13例患者行肺转移瘤切除术,单侧及双肺多发转移瘤均一期手术全切除.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留胸腔引流管2 d,平均住院时间9 d(7~12 d).1,3年生存率分别为85%,46%.结论:胸腔镜术切除肺转移瘤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可一期切除双肺转移瘤及应用于高龄患者,扩大了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作者:冯卫能;谷力加;翁毅敏;程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分离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近9年来收治的主动脉夹层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主动脉夹层中,主要基础病变为高血压(53.8%);对该病的临床误诊率高(42.3%).结论: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胸部X线平片检查作为基础,可提示该病;核磁共振显像检查可作为确诊主动脉夹层的手段.

    作者:罗年桑;伍卫;王景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上呼吸道感染并发DIC1例

    患儿男,2岁.因间断发热10 d,伴腹泻7 d,于2000年2月16日入院.患儿于2月6日无诱因发热,并伴腹泻,为水样便,每天3~4次.外院给予抗炎对症治疗8 d,发热、腹泻等症状消失,停药1 d后患儿再次发热,体温达39.5℃,遂来诊.

    作者:周景应;杜凤兰;何秀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在老年性喉癌喉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我科对6例老年性喉癌喉全切除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病理、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霞;何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胃复安、双氯灭痛治疗偏头痛和创伤性头痛疗效观察

    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的症状,内科以偏头痛多见,外科以创伤性头痛多见.近年来,我们采用胃复安和双氯灭痛对上述两类头痛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向进;陈建良;吴耀晨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常年型变应性鼻炎疗效的随机平行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常年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配到2个平行的试验组,以西替利嗪10 mg/d和氯雷他定10 mg/d晨服,持续3周,安排4个随访日程:基线/随机分配(治疗第1天)及治疗期间跟踪随访(第1,2,3周)观察疗效,试验期间禁止其它辅助治疗.结果:治疗期间两种药物均显示出很好疗效,其中,西替利嗪的有效率达90.6%,与氯雷他定80.5%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从症状缓解综合评价来看,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患者对西替利嗪的评价要比氯雷他定好;从症状计分来看,在主要疗效参数点上,西替利嗪要明显优于氯雷他定.结论: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在控制常年型变应性鼻炎方面都显示出很好的疗效,西替利嗪的疗效优于氯雷他定.

    作者:王挥戈;林心强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肠重复畸形2例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近几年来我院外科先后收治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小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L-NAME对鼠内毒素血症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α释放的影响

    目的:探讨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在鼠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用脂多糖(LPS)复制内毒素休克小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1)正常对照组;(2)L-NAME组;(3)LPS组;(4)L-NAME+LPS组,观测L-NAME对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脏器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肝、肾功能等的影响.结果:给予L-NAME后,血浆NO,TNF-α水平下降,脏器NOS活性降低,肝肾功能损害减轻,实验动物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一个途径.

    作者:李荣;张珍祥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老年自发气胸13例

    自1996年1月~1999年3月,我们采用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溶液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13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梁兵;张贺山;郭荣浩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固定电泳分别对2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并与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格林巴利综合征组脑脊液的免疫球蛋白、24 h IgG合成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固定电泳检测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组55%出现IgG型的寡克隆带,对照组只有5%,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病情迁延及肌力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显著增高.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有免疫球蛋白的自身合成,存在着体液免疫的异常.通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于判断病程和预后以及疗效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晓红;王丽娟;郑芷萍;詹国华;袁彦伯;王硕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