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和难治性早搏的观察

凌峰;李佩璋;吴欣;李雄

关键词:小剂量, 胺碘酮, 治疗, 阵发性, 房颤, 难治性室性早搏, 疗效和安全性, 随访, 临床, 患者, 报告
摘要:为了确定小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和难治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对40例患者进行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观察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以椎体中柱结构损伤严重,椎管显著狭窄为特点.前路椎管减压同时作一期脊柱重建术,为脊髓神经功能的康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1994~1998年我院应用前路减压对24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惠林;黄黎;李水胜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甲硝唑致胃肠道副反应58例临床观察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时方歌括>,具有益气健脾,和中理气之功,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之证.我们从1997年2月~1998年7月对住院病人使用此方治疗甲硝唑所致胃肠道副反应5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迪;凌水权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食管镜导入置胃管洗胃抢救急性农药中毒

    我们于1994年6月~1998年6月收治5例因口服农药中毒患者,经插胃管洗胃失败,而采用食管镜导入置胃管洗胃,使抢救成功,报道如下.

    作者:曾展清;古运登;钟丽娟;张鹃龄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中下段不稳定性骨折33例

    从1994年6月~1998年2月,我们用跟骨或踝套牵引、夹板外固定和外敷内服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闭合性不稳定性骨折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全辉;萧伟成;赖荣斌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心脏损害

    强直性脊柱炎(AS)心脏损害为AS的一种并发症,常见损害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和心脏传导系统阻滞,其他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MVI),心包炎,心肌病.作者对1994~1997年85例AS住院患者进行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3例心脏异常,报告如下.

    作者:黄林喜;曾庆馀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肺结核咳血

    笔者运用中药治疗肺结核反复咳血7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穈1.1 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小23岁,大68岁,患肺结核时间长6年,短1个月.咳血时间长2个月,短15天.

    作者:劳献宁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脱敏治疗哮喘对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的针对哮喘病因的特异性疗法,但其对哮喘主要炎症细胞嗜酸粒细胞(EC)及T淋巴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尚无报道.我们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为指标,观察脱敏治疗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EC及T淋巴细胞功能活性及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健;刘启良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小儿后颅窝肿瘤误诊原因分析

    小儿后颅窝肿瘤临床表现较复杂,且受年龄影响,容易误诊,我院从1986年以来收治后颅窝肿瘤误诊10例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中群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成人先天性膈疝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于1998年2月5日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加剧20小时,伴呕吐、胸闷、气促入院.查体:神清,表情淡漠,强迫前屈位,面色苍白,四肢甲床紫绀,气管向右偏,呼吸浅促,左侧胸廓饱满,左肺呼吸音消失,心界右移,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缘第6肋间.

    作者:胡艳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使24小时食管pH监测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方法:对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8例心绞痛样胸痛及25例无症状志愿者进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组18例阳性,占31.0%,特别是有反流症状30例有15例阳性,占50.0%,胸痛组13例阳性,占72.2%,对照组2例阳性,占8.0%.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和胸痛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反流症状者的阳性率亦高于无反流症状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特别是有反流样症状者和不明原因胸痛的患者,许多是由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可通过24小时食管pH监测诊断.

    作者:柳永刚;杨见权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不良反应的前瞻性比较

    目的:比较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大剂量静脉冲击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不良反应.方法:甲强龙20 mg.kg-1.d-1,成人不超过1 g/d,地塞米松5 mg.kg-1.d-1,成人不超过250 mg/d,连续3天为1疗程,每例病人接受3个疗程,前瞻性观察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结果:甲强龙组64例与地塞米松组38例的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同等效价的甲强龙与地塞米松治疗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差别.

    作者:王晓平;杨任民;胡启原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房室结加速传导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影响

    目的: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EAVNC)对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的影响.方法:对27例具有突发突止心慌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及对6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发现具有EAVNC 9例与无EAVNC 9例比较,文氏点,SR延长值,OAVRT的周期,房颤时心室率,短RR间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6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发现EAVNC患者房室结-希浦系前传能力极快,前向1∶1传导的AH间期和房室结功能不应期是决定OAVRT频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明;谢秀成;黄仕洲;邓斌;冯新武;陈伟芳;植爱容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小儿肠毛滴虫病45例临床分析

    肠毛滴虫病是由人毛滴虫寄生于肠道内引起,以儿童多见.该病缺乏特征性,容易引起误诊、漏诊,使腹泻迁延,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院儿科1990年5月~1998年8月对58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进行大便病原学检查,发现肠毛滴虫病45例,现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蔡幸生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机采浓缩血小板悬液输注的疗效.方法:对46例次在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机器自动采集浓缩血小板悬液输注,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结果:血小板计数升高,不影响化疗正常进行的占93.5%,出血控制率85%.结论: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疗效好,能有效控制出血,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支持手段.

    作者:林雯;林英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庚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对150例经血清免疫学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GV-RNA检测,其中70例接受赛若金治疗.将他们分为单独HBV感染组及HBV、HGV重叠感染组进行临床特征、ALT值、HBV-DNA含量及HBV对赛若金疗效反应的对照研究.结果:15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HGV-RNA阳性16例(10.67%),两组在临床特征、ALT值、HBV-DNA含量及HBV对赛若金持续应答率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庚型肝炎病毒并不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严重程度,不抑制HBV的复制,也不影响HBV对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

    作者:曹阳;冼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联合进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目的:探讨经鼻窦内窥镜鼻内和Caldwell-Luc联合进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鼻窦内窥镜鼻内和Caldwell-Luc联合进路的手术方法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结果: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人均未发现复发.结论:鼻窦内窥镜鼻内和Caldwell-Luc联合进路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瘤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邹华;龚坚;陈洁珠;郑亿庆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而引起的综合征.现将1997年7月~1998年10月我们收治的PA患者6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王新玲;庞敏;李南方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8例误诊分析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在临床上较少见,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笔者把误诊8例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张英豪;张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是引起智力低下,脑发育不全等常见原因.自1993年5月~1997年5月我们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144例HIE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徐本福;欧红元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输卵管银夹绝育术效果及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输卵管银夹绝育术于1981年用于临床以来,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是一种安全、简便、复孕率低及并发症少的绝育方法.我站从1991年10月~1997年12月共做输卵管银夹绝育术5 762例,通过对其绝育效果和并发症的回顾性观察,为该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梁旺彩;胡倩环;罗雪红;章国春;廖翠英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