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舌神经鞘瘤1例

覃冠平;吴秋良;梁建中

关键词:儿童舌, 圆形, 舌尖, 病理检查, 半透明, 疼痛, 切面, 患者, 查体, 边界, 包膜, 白色
摘要:患者女,11岁.发现舌尖肿物伴轻微疼痛4个月.查体:舌尖偏左侧缘处触及1 cm×1 cm×0.7 cm大小的肿物,卵圆形,质中,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楚,有轻微触痛.病理检查:肿物卵圆形,1 cm×1 cm×0.7 cm,切面灰白色,质韧,半透明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缔组织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以往认为结缔组织疾病(CT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较少见,近年来经右心导管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CTD合并PAH并非少见,但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们观察到的类似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良兴;陈少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角膜穿孔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时机探讨

    1994年3月~1998年8月,我们对33例角膜穿孔伤致白内障患者分组施行手术治疗,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莫正政;刘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经造口灌注氟尿嘧啶治疗未切除的大肠癌

    由上海第二医学院瑞金医院采用经肛门给予氟尿嘧啶(5-Fu)作为不能切除的晚期直肠癌术前辅助化疗,大大提高了癌灶和引流淋巴结中的药物浓度,降低了骨髓、肺和肝脏中的浓度,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1].但是药物难以保留较长时间.自1995年5月~1997年12月我们改为经远端造口注入5-Fu用来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现将治疗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从雨;严东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原因分析及预防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剖宫产的并发症有所增多[1].本文对86例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王春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血脂脂蛋白预示冠心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血脂脂蛋白指标中,预测冠心病(CHD)的佳指标.方法:观察心肌梗塞存活患者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将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塞存活者血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均较对照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亚类(HDL2-C),载脂蛋白A1(apoA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血脂方面,预示CHD的佳指标在男性为apoA1,在女性为HDL-C.

    作者:吕志前;黄体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特重烧伤的营养支持

    大面积烧伤引起组织破坏加速,体液、蛋白质和能量持续丢失.烧伤后分解代谢增强,代谢率增加为正常的1/2~2倍,可持续数周之久.大面积烧伤病人若各种营养素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补充,势必会迟缓创面愈合、降低机体抵抗力,使感染和各种并发症难以控制,对治疗极为不利.因此,在烧伤治疗中,营养治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我科到1998年8月共收治了特重烧伤病人(烧伤面积>50%或三度面积>20%)66例,除抗休克抗感染、切(削)痂自体植皮等治疗外,特别强调了加强营养支持,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晓峰;王继学;汤锡龙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15例

    1991年8月~1998年8月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15例,治愈14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晓生;廖勇彬;陈立新;庞健;吴荣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6例

    自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锁骨外端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6例,随访0.5~7年,平均4.2年,均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凯;曹昱;王进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与达美康联用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1996年12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复方丹参联用达美康治疗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NIDDM)61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幼萍;陈国任;黄景文;梁福攸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初中毕业生贫血现状调查

    为掌握和了解本地区学生贫血现状,我们对在校初中毕业前学生进行体检,并将检测血红蛋白列入常规项目检查和对饮食习惯及自我感觉的调查,笔者对其主要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万素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静脉药瘾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

    我院1996~1998年间收治5例因静脉注射毒品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报告如下.

    作者:李平;叶永辉;李锦明;詹贤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羊水栓塞17例临床分析

    羊水栓塞是产科严重而凶险的并发症,是孕产妇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母婴死亡率的关键.现就我院收治的17例病人作一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胡小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食管结核误诊2例

    1 病例介绍例1 患者男,27岁.因胸骨后疼痛伴吞咽困难3月到本院就诊,门诊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下段癌.胃镜取活检4块,诊断为食管下段鳞状上皮癌.上消化道钡透示食管下段有4 cm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诊断食管下段癌.

    作者:杨仲俊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毛母质癌9例分析

    毛母质癌(pilomatrix carcinoma)是属毛球的毛母质细胞来源的一种毛源性恶性肿瘤.临床上罕见,极易误诊或漏诊[1~3].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将收治的9例作一报道.

    作者:黄文富;黄庆祖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与脂肪肝的关系

    文献报道脂肪肝多为长期饮酒所致.然而,目前我国不少脂肪肝患者并无酗酒史.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肝病,脂肪变性是其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在丙型肝炎尤为常见.大量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达到一定程度可表现为临床脂肪肝.慢性病毒性肝炎与临床脂肪肝的关系至今仍缺乏研究.根据文献检索,至今涉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甚少.为此,我们对69例脂肪肝患者的HBV、HCV感染状况进行观察,旨在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与脂肪肝的关系.

    作者:黄钢;邓子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30例分析

    颈段椎管内肿瘤因其解剖特点而使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大,由于CT、磁共振显像(MRI)和显微手术技术的应用,不但使椎管内肿瘤的术前定位和定性更加精确,也使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我院近年收治颈段椎管内肿瘤30例,报告如下.

    作者:褚峰;曾白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药物流产加用宫缩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药物流产在临床上已被使用,但存在出血多,出血时间长而需清宫等问题.为此我们试行在药物流产孕囊排出后及时注射宫缩素,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慧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1995年3月~1998年10月收住恙虫病60例,临床表现复杂,大部分出现多脏器损害,氯霉素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赖均雄;余道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妊高征患者血脂七项参数变化的探讨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脂代谢变化的特征.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0例妊高征、3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并计算LDL-C与HDL-C及apoA1与apoB的比值.结果:重度妊高征TC、TG显著升高(P<0.05);中重度妊高征HDL-C显著降低,LDL-C显著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apoA1,LDL-C/HDL-C比值在中重度妊高征中也有显著升高(经统计学检验除中度妊高征P<0.05外,余P<0.01);轻中重度妊高征VLDL-C,apoB,apoA1/apoB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其特征是,对血管有破坏作用的TC,TG,LDL-C,VLDL-C,apoB,LDL-C与HDL-C比值显著升高,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的HDL-C,apoA1与apoB比值显著降低,提示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妊高征的发生,加重妊高征病情,并且可能引起子宫及胎盘床小动脉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江忠清;朱凤川;黄端;郑秀;吴桂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γ-刀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外科处理(附6例肿瘤组织电镜分析)

    目的:探讨γ-刀治疗后的病人再入神经外科行其他治疗的原因及方法.方法:γ-刀治疗后32例因病灶周围水肿加剧,脑积水明显增加,肿瘤体积增大,病灶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入神经外科.其中脑血管病(AVM)10例,鞍区肿瘤7例,胶质瘤8例,脑膜瘤或听神经瘤7例.结果:开颅手术14例,其他治疗18例,4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原因分别为胶质瘤γ-刀治疗后脑室内出血,胶质瘤γ-刀治疗后广泛水肿,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小脑蚓部血管母细胞瘤γ-刀治疗2年后出血,左顶巨大AVM γ-刀治疗后半年出血.结论:选择病人行γ-刀治疗时,要根据病变以及诸多因素加以考虑.普遍认为血管增生效应和对细胞毒性作用是放射效应的两个重要方面.尽管不同病变对放射有各种反应,不同剂量对同一病变产生的反应也各异,但通常认为病理改变有以下几期:反应水肿期、缺血坏死期、吸收与瘢痕期.

    作者:黄勤;曾白云;戴文伟;黄文辉;朱建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