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康复护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郑彩娥;林伟;叶洪青

关键词:康复护理学, 临床医学, 康复医学, 慢性病患者, 预防医学, 医学学科, 医学体系, 伤残, 伤病, 护理理论, 保健医学, 残疾人, 组成, 知识, 身体, 老年, 科学, 技能, 构成, 对象
摘要: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伤病人康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及康复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科学[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的主要对象是伤残病患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作者:高圣海;倪朝民;韩瑞;武行华;李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面部烧伤患者皮肤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面部烧伤患者康复过程中心理问题,以期指导该时期的平稳渡过.方法:深浅Ⅱ度烧伤患者各30例,以问卷方式按其实际情况与自我感受独立完成,分别在康复护理开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各包括20个项目,按1-4级评分,总分经过1次转换,得到的标准分>50,则为有焦虑症状或抑郁症状.结果:每个时段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康复护理初期为恐惧与自卑心理,中期为急躁和渴望心理,而愈合为满足和自我保护心理.结论:结合各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是完全必要的.

    作者:卢军玲;路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丰富环境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影响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末期,Hebb将大鼠暴露于丰富环境中,发现大鼠的水迷宫试验成绩提高.60年代,Rosenzweig及其同事证实丰富环境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促进作用,并有神经解剖学方面的改变,诸如脑重量增加、皮质增厚、树突结构改变等.

    作者:张国庆;邵肖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27例30膝行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从入院至术后1个月内的围手术期康复训练,针对病情和心理特点,制订个体化、全面的康复训练方法.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和临床效果评价康复训练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全程通过围手术期康复,HSS评分由术前40.25分提高到围手术期结束后71.22分.配对t检验显示,治疗前后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个体化的综合康复计划,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李彦;张长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温哥华瘢痕量表的信度研究

    目的:测试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用于评定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信度,为其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32例烧伤患者共84处增生性瘢痕,一周内分2次、每次由2名评定者应用VSS独立进行瘢痕评定,采用等级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eion coefficient,ICC)检验VSS的重测信度,通过计算机获得Crobach α信度系数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结果:VSS的Crobach α信度系数为0.84,组内信度ICC为0.776-0.900,组间信度ICC为0.768-0.936.结论:VSS内部一致性良好,用于评估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作者:刘海兵;唐丹;曹海燕;李奎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38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脑梗死374例,脑出血264例;男343例,女295例;年龄28-83岁,平均52.10±5.6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354例,冠心病史155例,糖尿病史197例,溃疡病史49例.

    作者:张敏;张琦君;段艳培;李治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我国康复护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伤病人康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及康复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科学[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的主要对象是伤残病患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

    作者:郑彩娥;林伟;叶洪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表面肌电图的信度研究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参数的变异性,为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健康受试者进行伸膝等长收缩,以及10m自由步行的动态运动,分别记录下肢相关肌群表面肌电,考察各参数的变异系数.结果:对于静态收缩,即使分析时宽短至1s,除了AEMG以外,各参数的变异系数均<0.100.对于动态的步行运动,取1s的分析时宽,MF、MPF的平均变异系数近于0.100,ZCR、AEMG的平均变异系数在0.150左右.结论:无论静态收缩,还是动态收缩,表面肌电图的基本参数MF、MPF、ZCR、AEMG稳定可靠,变异系数一般不大于0.100-0.150.频域指标较时域指标的信度更高.

    作者:李青青;吴宗耀;罗利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运动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功能恢复及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功能恢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和运动组(n=10),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模型,运动组再灌注24h起每天滚笼运动训练30min,分别在再灌注12h和21d测试行为功能,免疫组化法观察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12h,运动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前肢放置实验和后肢放置实验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21d,运动组行为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组再灌注12h 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21d VEGF蛋白表达水平运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蒙兰青;廖维靖;杨万同;郑婵娟;江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心理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1心理治疗效果的评价1.1评价的依据1.1.1心理症状的改变:患者的心理症状,如感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是自觉的、不舒适的、病态的精神状态.通常可用已有的症状问卷来测量,或单靠患者主观的申诉描写.假如患者本来的主诉是严重的恐慌、惧怕或其他心情上的症状,可作为治疗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但要注意的是,从心理治疗的经验来看,有些患者随治疗的进行会有起伏性的变化.

    作者:胡(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耳穴注射联合微波、心理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耳周穴位(角孙、听宫、耳门、翳风)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对就诊的90例(耳)突发性耳聋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耳周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结果:研究组42例,治愈22例(52.38%),显效10例(23.81%),有效6例(14.29%),无效4例(9.52%),有效率90.48%;对照组48例,治愈19(39.58%),显效11例(23.06%),有效6例(12.50%),无效12例(25%),有效率75%.结论:耳周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高压氧冶疗.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饮水试验评价得分及吞咽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改善(治疗组93.6%,对照组73.2%),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方面比常规吞咽训练具有更好疗效.

    作者:刘敏;林秋兰;黄兆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7月-2005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118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

    作者:杨丽萍;刘俊;王春云;乔建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书写痉挛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2月-2003年3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60-72岁;病程2-13年;均为文职工作者,右利手;震颤型12例,痉挛型2例.多为缓慢起病,书写时由于不自主的肌紧张和痉挛而致前臂和手的姿势异常,握笔困难、书写抖动或不能连续书写,严重者左手垫于右手小鱼际肌下方或用左手抓住右手腕方能书写.

    作者:聂建堂;郭振华;李三喜;刘桂芳;边艳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损伤及功能重组的研究

    尽管对中枢神经能否再生存在争议,然而脑损伤后的功能代偿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脑损伤后的功能代偿是以功能重组(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的方式进行.脑功能重组是神经科学、康复医学研究的内容.现有证据显示脑功能代偿伴有神经突起的发芽、突触新生、递质释放及神经回路的重组、再构及神经行为学功能评分的改变[1].临床康复治疗对脑功能重组的解释存在不足,缺乏充分的证据,不利于治疗方法的改进.

    作者:廖维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康复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动物的影响

    脑血管意外是一类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在中国,脑血管意外的致残率在众多疾病中居于首位.随着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群体逐渐年轻化,要更好的促进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恢复,减少残疾和残障,提高生存质量,尽早回归社会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江城;廖维靖;杨万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早期站立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及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偏瘫患者43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早期站立训练组(治疗组)与一般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颅脑CT或MRI确诊,均为急性脑卒中初发者,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清楚,无感觉性失语,发病24-48h后病情稳定.无严重的心、肾及血液系统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范文双;楚佳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功能表现的影响

    目的:研究丰富康复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表现的改善.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7只,体重160-200g,随机分为缺血丰富训练组(Ischemia+Enriched,IE组,n=36),缺血对照组(Ischemia+Standard,IS组,n=8),假手术丰富训练组(Sham+Enriched,SE组,n=21)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Standard,SS组,n=12),使用线栓模型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并再灌注,丰富训练组自术后2d至28d群居于丰富环境笼并按步骤给予跑笼、转棒及杂技训练,记录杂技时间,对照组则独居标准环境笼,不予任何训练.再灌注1d、7d、14d、21d和28d分别进行各项行为功能测试.结果:杂技运动时间日益缩短,14d以前IE组显著性劣于SE组(P<0.05),14d以后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前,缺血组间和假手术组间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和感觉运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组则显著性劣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训练后,28d时Bederson评分IE组显著性优于IS组(P<0.05),感觉运动评分中仅21d时斜笼测试IE组显著性优于IS组(P<0.05);肢体放置测试和足失误测试中IE组与IS组间始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E组恢复趋势优于IS组,缺血组仍显著性劣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结论:丰富康复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大鼠行为功能表现的改善.

    作者:江城;廖维靖;杨万同;蒙兰青;周琴;胡晓琴;程明高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对康复医学本科专业教学方向定位的思考

    康复医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萌发并上世纪80年代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认可和蓬勃发展的较为新兴的学科.2000年解放军总后勤部和总政治部批准在第四军医大学设立全国第一个康复医学与疗养学本科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收本科学员.我校为此按照培养康复医学科临床医师的目标专门制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如今第一届康复医学本科生已经毕业,现结合国内外康复医学学科的建设经验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思考,希望更好地促进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斌;王冰水;刘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静脉给氧与高压氧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给氧与高压氧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分别给予静脉给氧和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Barthel指数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对意识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对照观察两种给氧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结果:静脉给氧组与高压氧组治疗后GCS评分、Barthel指数及LOTCA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但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给氧与高压氧治疗均有助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的恢复,且在功能方面疗效相当,在该类患者禁忌高压氧治疗时,静脉给氧不失为一种替代疗法.

    作者:郁可;薛磊;范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