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呼吸系统疾病(6)

周敏;徐永健

关键词:肺, 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阻力, 肺功能, 药物治疗
摘要:1引言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平均压在静息状态下等于或超过20 mmHg(10 mmHg=1.33kPa),或者在运动时等于或超过30 mmHg.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已高于正常值称为显性肺动脉高压,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尚属正常,仅仅是在运动时超过30 mmHg则称为隐性肺动脉高压.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艾滋病的治疗

    1引言艾滋病是由HIV感染所致,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HIV感染有肯定疗效,但均不能根治,因此,儿童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病毒载量,改善患儿免疫状态及防止机会性感染.以下就儿童抗HIV的治疗作一讨论.

    作者:罗向阳;李栋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强艾滋病防治的重大意义

    1引言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从发现至今约30年,已对社会、经济、家庭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已进入广泛流行期,世界防治艾滋病的形势非常严峻.虽然艾滋病的流行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治愈艾滋病.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尚存在偏见,目前对艾滋病的恐惧、对HIV感染者的疏远歧视现象依然严重,一旦被发现感染HIV,患者将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另外,艾滋病的全面防治措施远未落实;防治艾滋病的积极意义也未被全社会及医务人员所充分认识.因此,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对HIV感染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管理,及早防治;保护易感人群,及早阻断HIV感染的流行等仍应是目前防治艾滋病主要、有效的措施.

    作者:孙树梅;汪能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药物性血尿32例临床分析

    对32例小儿药物性血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血尿的药物有磺胺类、庆大霉素、头孢拉定、小诺米星、林可霉素、双氯芬酸等惠儿有使用相关药物史,临床表现有皮疹、血尿,尿液镜检有磺胺类结晶、红细胞管型等停用有关药物及时症治疗痊愈,随访6~12个月无复发为减少该症的发生,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防止滥用药物,尽量少用或不用肾毒性药物,并应教育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作者:黄海振;李伟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核医学检查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1引言核医学检查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核素)或稳定核素标记的体内生理性代谢物或类似物,示踪机体脏器的灌注、功能、代谢变化,同时利用组织或器官病灶内、外核素分布的浓度差异,显示组织器官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改变,获得有关脏器的解剖、功能及病变情况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对脏器功能的评价.核医学在功能检测和显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正电子显像仪器的推广,受体配基及基因片段或探针等分子显像剂的记的研究成功和应用,核医学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下面浅析常用核素检查方法及其在肝脏疾病诊断和肝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木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软膏佐治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牙周袋内局部使用米诺环素软膏佐治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侵袭性牙周炎患者64例(256牙)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术,治疗组以米诺环素软膏注满牙周袋为止(10 mg),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口服多西环素,每次0.1 g,每日2次,共4周.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牙体松动度、牙周袋探诊深度和牙体附着水平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菌斑指数、松动度、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基线一致,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为P<0.05).结论:牙周袋内局部应用米诺环素软膏能提高侵袭性牙周炎治疗的成功率,是值得推广的局部治疗牙周炎的药物.

    作者:李秀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获得性血友病甲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67岁.因反复四肢皮下血肿3个月,加重伴口腔黏膜出血、下颏肿胀3日,发热1日于2003-11-22收入本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四肢片状淤斑、无痛性血尿,在当地某市级医院求诊,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89 s(正常参考值35~45 s),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13.2 s(正常参考值11~15 s),出血时间正常,以新鲜冰冻血浆、泼尼松等治疗,病情缓解出院.

    作者:焦一伟;钟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1引言艾滋病是由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的.自首例艾滋病于1981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以来,艾滋病肆虐全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本文就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讨论如下.

    作者:张淑玲;罗端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

    人禽流感临床特征一、临床表现1.潜伏期: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3日,通常在7日以内.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妇科急腹症3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妇科急腹症的特点及诊治体会,以期引起妇科和儿科医师对小儿急腹症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收入院的小儿生殖系统疾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的年龄4~14岁.根据病史、肛门检查、B超检查及术后病理诊断发现卵巢良性畸胎瘤9例,卵巢黄体破裂4例,卵巢冠囊肿4例,原发性痛经4例,处女膜闭锁4例,急性盆腔炎3例,阴道闭锁3例,腹膜后成熟性畸胎瘤1例.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早期的妇科急腹症以肿瘤性疾病为主,青春期者则应考虑经血潴留、黄体破裂、原发性痛经等炎症所致的急腹症.诊断时要注意妇科体征,与外科疾病鉴别,配合辅助检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腹腔镜手术可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

    作者:黄柳;叶明;李玉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西咪替丁致过敏性皮炎1例

    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7年余,黑便1周于2004-11-02收入院.患者于7年前始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常于餐前1 h发作,进食后可缓解,并伴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酸等,近1周解黑便,每日1~2次.

    作者:向以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成人支气管异物36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的体会,以提高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6例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有明确异物误吸史7例,X线胸片检查仅发现3例有显示支气管异物,其余均误诊.所有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明确为支气管异物,异物经纤支镜成功取出.结论: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误吸异物史多不明确,X线胸片对成人支气管异物诊断阳性率低,纤支镜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麟标;江宏志;叶贤伟;邓念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晶氧造影法对输卵管源性不孕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过氧化碳酰胺(超声晶氧)造影法行阴道B超检查对诊断输卵管源性不孕的价值.方法:不孕症妇女39例,应用超声晶氧造影法行阴道B超检查,同时行子宫输卵管碘化油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不良反应及超声晶氧造影的远期效果,并将腹腔镜检查结果作为评定标准.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相当(P>0.05),但B超检查组有更高的特异度与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术后受孕率高.结论:超声晶氧造影法应用于阴道检查安全、可靠,且对轻度输卵管粘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作为一种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新玲;黄冬梅;郑荣琴;陶欣;杨丽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癌的化学栓塞治疗

    进修医生教授,首先请您谈谈有关肝癌化学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好吗?教授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肝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10余万人死于肝癌.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但由于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化学栓塞治疗,主要是指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TACE在阻断肿瘤血供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局部的化学治疗药物浓度,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明溶;龚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沙格司亭致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60岁.因胃癌术后2年、放射治疗后3个月再行常规化学治疗于2005-03-13 9:00入院.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6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09/70 mmHg.神志清晰,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唇红润.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无扩大,心率68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作者:胡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压高、心脏增大、白细胞增高--思考病例(123)讨论部分

    1病历摘要详见本刊2005年第10期第598页.2临床讨论本例有如下临床特点:①中年女性;②发作性心悸、气促、胸闷等18个月;③入院时测得血压高;④心界扩大,第1心音低钝,肺动脉瓣第2音强于主动脉瓣第2音;⑤肝肿大,肝颈回流征阳性;⑥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白细胞及血糖升高.

    作者:马建亮;苏曼侠;刘志刚;赵丕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与干扰素的应答耐受

    丙型肝炎病毒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干扰素是其主要治疗药物,但普遍存在耐受.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在丙型肝炎病毒的干扰素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涉及的可能机制包括:非结构蛋白5A干扰素敏感决定区变异、抑制双链核糖核酸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2,5-寡腺苷酸合成酶、诱生白介素-8和作用于干扰素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转录激动子信号途径.

    作者:王志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关系--附66例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和UCG分析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5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心衰组24 h(全程)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number ofintervals,SDNN)、每5 min平均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per-5 min averages normalnumber ofintervals,SDANN)、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平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values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RMSSD)、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数的百分率(percentage of differences exceeding 50 ms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PNN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随心功能的下降,心衰组SDNN和SDANN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MSSD和PNN50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显著下降,SDANN、SDANN、RMSSD、PNN50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呈正相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且损害程度与心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大程度有关.

    作者:吴逸南;葛志明;李方;贺红;张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4例脑损伤伴呼吸衰竭的患者(观察组),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并与32名健康体格检查者(对照组)作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与内皮素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入ICU治疗后第1日的血浆内皮素浓度为(82±15)ng/L、对照组为(48±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第3日,血浆内皮素浓度为(68±17)ng/L,较治疗第1日的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与PaO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1、-0.430,均为P<0.01);与氧合指数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6、-0.372,均为P<0.01).结论: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明显上升,监测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变化,对判断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转归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俎德玲;诸葛毅;胡金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奈替米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26岁.因腹泻、排稀水样便伴发热、全身乏力1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1/80 mm-Hg(10 mmHg=1.33kPa).患者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

    作者:朱春记;吴振海;赵志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