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麟标;江宏志;叶贤伟;邓念强
1引言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羊水、胎粪、乳汁)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可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新生儿肺炎轻症经治疗可痊愈,重症治疗困难,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重症肺炎进行严密的监护,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
作者:湛月娥;马恒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平均压在静息状态下等于或超过20 mmHg(10 mmHg=1.33kPa),或者在运动时等于或超过30 mmHg.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已高于正常值称为显性肺动脉高压,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尚属正常,仅仅是在运动时超过30 mmHg则称为隐性肺动脉高压.
作者:周敏;徐永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60岁.因胃癌术后2年、放射治疗后3个月再行常规化学治疗于2005-03-13 9:00入院.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6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09/70 mmHg.神志清晰,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唇红润.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无扩大,心率68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作者:胡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艾滋病是由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的.自首例艾滋病于1981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以来,艾滋病肆虐全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本文就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讨论如下.
作者:张淑玲;罗端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历摘要详见本刊2005年第10期第598页.2临床讨论本例有如下临床特点:①中年女性;②发作性心悸、气促、胸闷等18个月;③入院时测得血压高;④心界扩大,第1心音低钝,肺动脉瓣第2音强于主动脉瓣第2音;⑤肝肿大,肝颈回流征阳性;⑥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白细胞及血糖升高.
作者:马建亮;苏曼侠;刘志刚;赵丕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通过性接触、输血或输注血制品及母婴传播等方式侵入人体,特异性地破坏辅助性T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人类生活在充满微生物的环境中.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微生物的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创造了感染条件,导致病原体乘机侵袭人体致病.这种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且往往亦是初的临床表现.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病人死于机会性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的感染.
作者:蔡大川;任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丙型肝炎病毒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干扰素是其主要治疗药物,但普遍存在耐受.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在丙型肝炎病毒的干扰素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涉及的可能机制包括:非结构蛋白5A干扰素敏感决定区变异、抑制双链核糖核酸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2,5-寡腺苷酸合成酶、诱生白介素-8和作用于干扰素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转录激动子信号途径.
作者:王志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牙周袋内局部使用米诺环素软膏佐治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侵袭性牙周炎患者64例(256牙)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术,治疗组以米诺环素软膏注满牙周袋为止(10 mg),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口服多西环素,每次0.1 g,每日2次,共4周.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牙体松动度、牙周袋探诊深度和牙体附着水平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菌斑指数、松动度、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基线一致,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为P<0.05).结论:牙周袋内局部应用米诺环素软膏能提高侵袭性牙周炎治疗的成功率,是值得推广的局部治疗牙周炎的药物.
作者:李秀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特点,以指导治疗.方法:检测33例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A组)与37例单纯肺结核患者(B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抗PPD的特异性IgG,并对各患者进行PPD试验.结果:A组与B组比较,前者的外周血CD4+及CD4+/CD8+比值降低,CD8+升高,PPD试验阳性率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病例抗PPD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更明显,而体液免疫则差别不大,提示可辅以免疫调节剂治疗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
作者:吴碧彤;卢春丽;尤惠兰;刘琨;黄广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近十年来,随着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出现,类风湿关节炎(rheun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发生了重大的、可以说是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治疗RA的理念.
作者:曾庆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小儿妇科急腹症的特点及诊治体会,以期引起妇科和儿科医师对小儿急腹症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收入院的小儿生殖系统疾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的年龄4~14岁.根据病史、肛门检查、B超检查及术后病理诊断发现卵巢良性畸胎瘤9例,卵巢黄体破裂4例,卵巢冠囊肿4例,原发性痛经4例,处女膜闭锁4例,急性盆腔炎3例,阴道闭锁3例,腹膜后成熟性畸胎瘤1例.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早期的妇科急腹症以肿瘤性疾病为主,青春期者则应考虑经血潴留、黄体破裂、原发性痛经等炎症所致的急腹症.诊断时要注意妇科体征,与外科疾病鉴别,配合辅助检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腹腔镜手术可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
作者:黄柳;叶明;李玉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诱发药物、临床表现、分型及预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18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中草药占46例(21%),抗结核病药占45例(21%),解热镇痛药占22例(10%),抗菌药占17例(8%),化学治疗药占27例(12%),其它占62例(28%).临床表现为急性药物性肝病198例(91%),其中急性肝炎型45例,胆汁淤积型111例,混合型42例;慢性药物性肝病20例(9%).治愈168例(77%),好转28例(13%),无变化5例(2%),恶化8例(4%),死亡9例(4%).结论:药物性肝病常见的诱发药物为中草药、抗结核病药、化学治疗药及解热镇痛药等,主要为急性病程,预后良好.
作者:于涛;文卓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一、急诊科对疑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程序(一)目标急诊科对疑诊AMI的患者应争取在10分钟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18导联心电图(常规12导联加V7~V9、V3R~V5R)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在就诊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分钟内开始直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于1976年被发现,是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生物合成的必需酶之一.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催化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引起炎症和启动凝血系统.环氧酶分为2种--环氧酶-1和环氧酶-2.环氧酶-1属结构性酶,在生理状态下,在全身大多数组织和细胞中均可测到,且含量稳定,主要和胃肠道反应有关.环氧酶-2是可诱导酶,属炎性介质,生理状态下仅存在于脑、肾皮质等个别器官.当存在外源性刺激时,环氧酶-2大量增加,促进前列腺素合成,介导炎症,引起疼痛.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许多炎性介质和生长因子均可诱导环氧酶-2的基因表达,提高环氧酶-2的含量,但这种表达可被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flammatory drugs,NSAIDs)抑制.故NSAIDs又称环氧酶-2抑制药.
作者:张玉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人禽流感临床特征一、临床表现1.潜伏期: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3日,通常在7日以内.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题目A型题(第1题~第15题) 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的答案.
作者:苏浩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人感染HIV后,历经急性感染期、隐匿感染期、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相关症状期、艾滋病期5个阶段的漫长病程.特别是隐匿感染期可持续2~8年,此时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可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隐匿漫长的病程,给艾滋病的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艾滋病作为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亦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作者:雷秉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从发现至今约30年,已对社会、经济、家庭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已进入广泛流行期,世界防治艾滋病的形势非常严峻.虽然艾滋病的流行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治愈艾滋病.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尚存在偏见,目前对艾滋病的恐惧、对HIV感染者的疏远歧视现象依然严重,一旦被发现感染HIV,患者将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另外,艾滋病的全面防治措施远未落实;防治艾滋病的积极意义也未被全社会及医务人员所充分认识.因此,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对HIV感染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管理,及早防治;保护易感人群,及早阻断HIV感染的流行等仍应是目前防治艾滋病主要、有效的措施.
作者:孙树梅;汪能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过氧化碳酰胺(超声晶氧)造影法行阴道B超检查对诊断输卵管源性不孕的价值.方法:不孕症妇女39例,应用超声晶氧造影法行阴道B超检查,同时行子宫输卵管碘化油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不良反应及超声晶氧造影的远期效果,并将腹腔镜检查结果作为评定标准.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相当(P>0.05),但B超检查组有更高的特异度与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术后受孕率高.结论:超声晶氧造影法应用于阴道检查安全、可靠,且对轻度输卵管粘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作为一种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新玲;黄冬梅;郑荣琴;陶欣;杨丽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32例小儿药物性血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血尿的药物有磺胺类、庆大霉素、头孢拉定、小诺米星、林可霉素、双氯芬酸等惠儿有使用相关药物史,临床表现有皮疹、血尿,尿液镜检有磺胺类结晶、红细胞管型等停用有关药物及时症治疗痊愈,随访6~12个月无复发为减少该症的发生,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防止滥用药物,尽量少用或不用肾毒性药物,并应教育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作者:黄海振;李伟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