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羊水、胎粪、乳汁)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可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新生儿肺炎轻症经治疗可痊愈,重症治疗困难,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重症肺炎进行严密的监护,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
作者:湛月娥;马恒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80岁.因上腹胀痛不适,胸闷、憋气3 h于2002-10-19 23:30急诊收入本院.患者于中午进食柿子1只(患者有吃柿的习惯),饮白酒50 g,于入院3 h前出现上腹胀痛不适,恶心伴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非喷射性.期间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史.
作者:赵松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蒜素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共118例患儿,治疗组62例,其中迁延性腹泻42例,慢性腹泻20例,用大蒜素1~2 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56例,其中迁延性腹泻39例,慢性腹泻17例,用氨苄西林50~100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7日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9%、15%、94%;对照组分别为50%、25%、75%,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以大蒜素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疗效满意.
作者:颜美玲;龚晓辉;李启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历摘要详见本刊2005年第10期第598页.2临床讨论本例有如下临床特点:①中年女性;②发作性心悸、气促、胸闷等18个月;③入院时测得血压高;④心界扩大,第1心音低钝,肺动脉瓣第2音强于主动脉瓣第2音;⑤肝肿大,肝颈回流征阳性;⑥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白细胞及血糖升高.
作者:马建亮;苏曼侠;刘志刚;赵丕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过氧化碳酰胺(超声晶氧)造影法行阴道B超检查对诊断输卵管源性不孕的价值.方法:不孕症妇女39例,应用超声晶氧造影法行阴道B超检查,同时行子宫输卵管碘化油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不良反应及超声晶氧造影的远期效果,并将腹腔镜检查结果作为评定标准.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相当(P>0.05),但B超检查组有更高的特异度与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术后受孕率高.结论:超声晶氧造影法应用于阴道检查安全、可靠,且对轻度输卵管粘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作为一种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新玲;黄冬梅;郑荣琴;陶欣;杨丽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平均压在静息状态下等于或超过20 mmHg(10 mmHg=1.33kPa),或者在运动时等于或超过30 mmHg.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已高于正常值称为显性肺动脉高压,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尚属正常,仅仅是在运动时超过30 mmHg则称为隐性肺动脉高压.
作者:周敏;徐永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67岁.因反复四肢皮下血肿3个月,加重伴口腔黏膜出血、下颏肿胀3日,发热1日于2003-11-22收入本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四肢片状淤斑、无痛性血尿,在当地某市级医院求诊,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89 s(正常参考值35~45 s),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13.2 s(正常参考值11~15 s),出血时间正常,以新鲜冰冻血浆、泼尼松等治疗,病情缓解出院.
作者:焦一伟;钟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题目A型题(第1题~第15题) 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的答案.
作者:苏浩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艾滋病是由HIV感染所致,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HIV感染有肯定疗效,但均不能根治,因此,儿童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病毒载量,改善患儿免疫状态及防止机会性感染.以下就儿童抗HIV的治疗作一讨论.
作者:罗向阳;李栋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1年11月~2002年1月间,我院用维生素C和复方丹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绍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I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17例确诊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占77%(13/17),临床表现为皮肤触痛、皮肤红斑、表皮剥脱、口周放射状皲裂,发热以及尼氏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高.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局部皮肤用药处理及支持治疗后,所有患儿均于2周内痊愈.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发病患儿皮损均始发于口周或眼周,皮疹特点为大片鲜红斑疹,似烫伤样皮损.早期、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正确的创面处理,适当支持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江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牙周袋内局部使用米诺环素软膏佐治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侵袭性牙周炎患者64例(256牙)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术,治疗组以米诺环素软膏注满牙周袋为止(10 mg),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口服多西环素,每次0.1 g,每日2次,共4周.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牙体松动度、牙周袋探诊深度和牙体附着水平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菌斑指数、松动度、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基线一致,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为P<0.05).结论:牙周袋内局部应用米诺环素软膏能提高侵袭性牙周炎治疗的成功率,是值得推广的局部治疗牙周炎的药物.
作者:李秀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近十年来,随着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出现,类风湿关节炎(rheun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发生了重大的、可以说是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治疗RA的理念.
作者:曾庆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进修医生教授,首先请您谈谈有关肝癌化学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好吗?教授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肝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10余万人死于肝癌.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但由于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化学栓塞治疗,主要是指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TACE在阻断肿瘤血供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局部的化学治疗药物浓度,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明溶;龚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诱发药物、临床表现、分型及预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18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中草药占46例(21%),抗结核病药占45例(21%),解热镇痛药占22例(10%),抗菌药占17例(8%),化学治疗药占27例(12%),其它占62例(28%).临床表现为急性药物性肝病198例(91%),其中急性肝炎型45例,胆汁淤积型111例,混合型42例;慢性药物性肝病20例(9%).治愈168例(77%),好转28例(13%),无变化5例(2%),恶化8例(4%),死亡9例(4%).结论:药物性肝病常见的诱发药物为中草药、抗结核病药、化学治疗药及解热镇痛药等,主要为急性病程,预后良好.
作者:于涛;文卓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人禽流感临床特征一、临床表现1.潜伏期: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3日,通常在7日以内.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从发现至今约30年,已对社会、经济、家庭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已进入广泛流行期,世界防治艾滋病的形势非常严峻.虽然艾滋病的流行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治愈艾滋病.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尚存在偏见,目前对艾滋病的恐惧、对HIV感染者的疏远歧视现象依然严重,一旦被发现感染HIV,患者将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另外,艾滋病的全面防治措施远未落实;防治艾滋病的积极意义也未被全社会及医务人员所充分认识.因此,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对HIV感染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管理,及早防治;保护易感人群,及早阻断HIV感染的流行等仍应是目前防治艾滋病主要、有效的措施.
作者:孙树梅;汪能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通过性接触、输血或输注血制品及母婴传播等方式侵入人体,特异性地破坏辅助性T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人类生活在充满微生物的环境中.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微生物的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创造了感染条件,导致病原体乘机侵袭人体致病.这种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且往往亦是初的临床表现.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病人死于机会性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的感染.
作者:蔡大川;任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引言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主要经性接触、注射和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并破坏CD4+T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多种严重感染和肿瘤.本病是一种潜伏期较长、较易传播、病死率高的传染病.
作者:杨绍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小儿妇科急腹症的特点及诊治体会,以期引起妇科和儿科医师对小儿急腹症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收入院的小儿生殖系统疾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的年龄4~14岁.根据病史、肛门检查、B超检查及术后病理诊断发现卵巢良性畸胎瘤9例,卵巢黄体破裂4例,卵巢冠囊肿4例,原发性痛经4例,处女膜闭锁4例,急性盆腔炎3例,阴道闭锁3例,腹膜后成熟性畸胎瘤1例.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早期的妇科急腹症以肿瘤性疾病为主,青春期者则应考虑经血潴留、黄体破裂、原发性痛经等炎症所致的急腹症.诊断时要注意妇科体征,与外科疾病鉴别,配合辅助检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腹腔镜手术可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
作者:黄柳;叶明;李玉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