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监护

湛月娥;马恒颢

关键词:新生儿, 肺炎, 监护,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摘要:1引言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羊水、胎粪、乳汁)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可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新生儿肺炎轻症经治疗可痊愈,重症治疗困难,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重症肺炎进行严密的监护,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支气管异物36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的体会,以提高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6例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有明确异物误吸史7例,X线胸片检查仅发现3例有显示支气管异物,其余均误诊.所有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明确为支气管异物,异物经纤支镜成功取出.结论: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误吸异物史多不明确,X线胸片对成人支气管异物诊断阳性率低,纤支镜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麟标;江宏志;叶贤伟;邓念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1引言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主要经性接触、注射和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并破坏CD4+T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多种严重感染和肿瘤.本病是一种潜伏期较长、较易传播、病死率高的传染病.

    作者:杨绍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监护

    1引言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羊水、胎粪、乳汁)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可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新生儿肺炎轻症经治疗可痊愈,重症治疗困难,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重症肺炎进行严密的监护,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

    作者:湛月娥;马恒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沙格司亭致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60岁.因胃癌术后2年、放射治疗后3个月再行常规化学治疗于2005-03-13 9:00入院.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6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09/70 mmHg.神志清晰,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唇红润.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无扩大,心率68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作者:胡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I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17例确诊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占77%(13/17),临床表现为皮肤触痛、皮肤红斑、表皮剥脱、口周放射状皲裂,发热以及尼氏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高.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局部皮肤用药处理及支持治疗后,所有患儿均于2周内痊愈.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发病患儿皮损均始发于口周或眼周,皮疹特点为大片鲜红斑疹,似烫伤样皮损.早期、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正确的创面处理,适当支持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江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艾滋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引言人感染HIV后,历经急性感染期、隐匿感染期、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相关症状期、艾滋病期5个阶段的漫长病程.特别是隐匿感染期可持续2~8年,此时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可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隐匿漫长的病程,给艾滋病的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艾滋病作为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亦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作者:雷秉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干燥综合征合并恶性腹膜间皮瘤1例报告

    1引言干燥综合征是临床免疫科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病,好发于40~60岁的妇女.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是起源于腹膜脏层和壁层的肿瘤,临床上极为少见笔者曾遇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合并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刚;卢春燕;陈永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药物性血尿32例临床分析

    对32例小儿药物性血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血尿的药物有磺胺类、庆大霉素、头孢拉定、小诺米星、林可霉素、双氯芬酸等惠儿有使用相关药物史,临床表现有皮疹、血尿,尿液镜检有磺胺类结晶、红细胞管型等停用有关药物及时症治疗痊愈,随访6~12个月无复发为减少该症的发生,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防止滥用药物,尽量少用或不用肾毒性药物,并应教育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作者:黄海振;李伟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晶氧造影法对输卵管源性不孕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过氧化碳酰胺(超声晶氧)造影法行阴道B超检查对诊断输卵管源性不孕的价值.方法:不孕症妇女39例,应用超声晶氧造影法行阴道B超检查,同时行子宫输卵管碘化油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不良反应及超声晶氧造影的远期效果,并将腹腔镜检查结果作为评定标准.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相当(P>0.05),但B超检查组有更高的特异度与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术后受孕率高.结论:超声晶氧造影法应用于阴道检查安全、可靠,且对轻度输卵管粘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作为一种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新玲;黄冬梅;郑荣琴;陶欣;杨丽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核医学检查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1引言核医学检查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核素)或稳定核素标记的体内生理性代谢物或类似物,示踪机体脏器的灌注、功能、代谢变化,同时利用组织或器官病灶内、外核素分布的浓度差异,显示组织器官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改变,获得有关脏器的解剖、功能及病变情况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对脏器功能的评价.核医学在功能检测和显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正电子显像仪器的推广,受体配基及基因片段或探针等分子显像剂的记的研究成功和应用,核医学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下面浅析常用核素检查方法及其在肝脏疾病诊断和肝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木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心肌及血管重构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循环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与其血压水平,心肌、血管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55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1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IGF-1浓度.高血压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thickness,Ⅳ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①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升高,血清IGF-1浓度逐步升高,其中高血压组2、3级组明显高于高血压1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②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增厚组血清IGF-1浓度高于IVS正常组;左心室肥厚组血清IGF-1浓度高于非肥厚组(均为P<0.05);③IGF-1浓度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46,P=0.001);④IMT和ⅣS呈正相关(r=0.49、P=0.03).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与其血压程度以及心肌重构密切相关,与血管重构可能有一定关系;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血管重构过程基本并行.

    作者:汪明灯;高修仁;梁鉴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执业医师、医师晋升、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试题撷英(五十)--新生儿疾病专题(上)

    题目A型题(第1题~第15题) 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的答案.

    作者:苏浩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致食管胸膜瘘1例

    患者男,80岁.因上腹胀痛不适,胸闷、憋气3 h于2002-10-19 23:30急诊收入本院.患者于中午进食柿子1只(患者有吃柿的习惯),饮白酒50 g,于入院3 h前出现上腹胀痛不适,恶心伴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非喷射性.期间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史.

    作者:赵松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获得性血友病甲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67岁.因反复四肢皮下血肿3个月,加重伴口腔黏膜出血、下颏肿胀3日,发热1日于2003-11-22收入本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四肢片状淤斑、无痛性血尿,在当地某市级医院求诊,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89 s(正常参考值35~45 s),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13.2 s(正常参考值11~15 s),出血时间正常,以新鲜冰冻血浆、泼尼松等治疗,病情缓解出院.

    作者:焦一伟;钟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

    人禽流感临床特征一、临床表现1.潜伏期: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3日,通常在7日以内.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艾滋病的常见机会性感染及防治

    1引言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通过性接触、输血或输注血制品及母婴传播等方式侵入人体,特异性地破坏辅助性T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人类生活在充满微生物的环境中.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微生物的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创造了感染条件,导致病原体乘机侵袭人体致病.这种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且往往亦是初的临床表现.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病人死于机会性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的感染.

    作者:蔡大川;任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与干扰素的应答耐受

    丙型肝炎病毒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干扰素是其主要治疗药物,但普遍存在耐受.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在丙型肝炎病毒的干扰素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涉及的可能机制包括:非结构蛋白5A干扰素敏感决定区变异、抑制双链核糖核酸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2,5-寡腺苷酸合成酶、诱生白介素-8和作用于干扰素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转录激动子信号途径.

    作者:王志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呼吸系统疾病(6)

    1引言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平均压在静息状态下等于或超过20 mmHg(10 mmHg=1.33kPa),或者在运动时等于或超过30 mmHg.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已高于正常值称为显性肺动脉高压,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尚属正常,仅仅是在运动时超过30 mmHg则称为隐性肺动脉高压.

    作者:周敏;徐永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艾滋病的特点及预后

    1引言艾滋病是由于感染HIV而引起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据WHO报告,截至2002年底全球HIV感染已波及193个国家和地区.自从艾滋病流行以来,已有超过500万15岁以下儿童感染了HIV,其中400万死于艾滋病.2002年全球新感染HIV者约500万例,每日新感染HIV的15 000例患者中15岁以下的约2 000余例,其中新生儿1 600例,儿童及青少年已成为艾滋病的易感人群.现就儿童艾滋病的特点及预后作一讨论.

    作者:俞蕙;王晓红;朱启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维生素C和复方丹参佐治轮状病毒肠炎54例

    2001年11月~2002年1月间,我院用维生素C和复方丹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绍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